5月30日上午,南京金陵状元楼宾馆一楼会议室坐满了银发老人。9时30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海林教授介绍了与会的课题组成员,分别与每位知青核实了下乡“公社”与“大小队”名称。 奇海林介绍课题运行情况时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在鄂托克旗启动了《南京知青在草原》这个重大课题。自治区统战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高占胜指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内蒙古需要实实在在地写好新时代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篇大文章。自治区民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方面,继“最好草原为航天”“全国人民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之后,续写“南京知青在草原”这篇历史性佳话,要求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挖掘整理淬炼出有形有感有效的南京知青与草原牧人之间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典故事。鄂尔多斯市副市长额登毕力格表态说,鄂尔多斯市将全力支持《南京知青在草原》课题研究,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实践在鄂尔多斯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求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凝心研究,早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希望南京知青一如既往关心、支持鄂尔多斯,充分利用自身人脉资源、智力优势,宣传推介鄂尔多斯,让更多人到鄂尔多斯投资兴业、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为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今天,我们热忱希望知青朋友们畅所欲言,回顾55年前那段难忘的岁月,回想55年来与第二故乡的你来我往,展望未来还要继续与草原和牧人如何传承交往。 曾经在原阿尔巴斯公社库计大队下乡知青丁业梅说,我下乡8年多,曾经是我们知青点上的“家长”,我和爱人(也是南京知青)在牧区结婚,儿子也出生在牧区,儿子还吃过蒙古族牧民的奶水;2019年我们下乡知青在南京接待过20多位来南京观光的牧民,目的是将这种知青与牧民良好的关系延续下去;我的孙子在南京金陵中学读书,我最近联系南京金陵中学领导与棋盘井实验小学进行联谊活动,第一批活动已经完成,我希望把这个活动做大做好。希望通过我们这些知青,将南京与鄂尔多斯的友谊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库计大队插队知青曹凯说,南京知青与所有其他知青有共性,但南京知青个性特别明显。南京知青是全国知青中的一枝奇葩,主要表现在,南京知青对鄂尔多斯最大的贡献是启蒙教育,带来了文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地愚昧落后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眼界,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当地人始终不忘南京知青对草原的付出。当年在鄂尔多斯插队落户的南京知青形成的共识是牧区老乡们宽厚包容,从未另眼看待我们这些出身不好的知青,牧民们又向往先进,渴望美好,在我们的引导下,牧民们学会了刷牙、洗澡等等新的生活方式,牧民也教会我们放羊牧马等草原劳作,因此牧民们能和我们守望相助,共同前行。 南京十八中退休老人赖平华说,1968年10月25日乘专列到海勃湾车站,然后到鄂托克旗原阿尔巴斯公社伊克布拉格大队插队落户,先在四小队参加水利建设,之后去了五小队放牛,我们与老乡“三同”,但饮食习惯开始确实不好接受,后来我和蒙古族老乡住在一起放马,驯马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是蒙古族老乡教会我驯马、训驼,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这些年来,我们与第二故乡还有许多来往,每次回去都非常地激动,他们来了我们也盛情款待。 乌审旗原乌审召公社布日都大队插队落户知青别培吉说,课题组能够听取我们的回忆,真实记录那段知青历史,真实记录我们蒙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那段历史,我们格外高兴。我想讲讲毛华政老师带领30来位蒙古族孩子用300元钱走出毛乌素沙漠的乌审旗到盟府所在地东胜市和自治区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参观的故事。 鄂托克旗原阿尔巴斯公社呼吉勒图(红井)大队知青王清明说,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将《南京知青在草原》作为一个课题,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尽管离开草原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草原牧民来南京治病,我们南京知青一定是要帮忙的,这是其他地方知青做不到的。我们这一千多名南京知青都是自愿到内蒙古草原插队落户的,我们与牧民相处得特别融洽,尤其是我们和蒙古族牧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虽然说,我们之间尚未达到“共同体”的程度,但守望相助是达到了,我后来所到的内蒙古牧区,只要与牧民用蒙古语打招呼,老乡们都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受。对于我来说,回到南京后,我对下雨就很喜欢,这是在草原上养成的习惯,因为牧人特别喜欢下雨。牧区锻炼了我们的吃苦精神,插队落户的收益之一就是不怕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此我才能成长为一名教授。 陈沪说,我在鄂托克旗原阿尔巴斯公社巴音温都尔牧区10年,当过小队长,与牧人融合在一起,牧民对我们非常包容,我是和姐姐一起到鄂托克旗插队落户的。离开牧区后,我们经常回牧区,牧民们总是把“那达慕”活动等到我们知青返回第二故乡时才举行。我母亲曾经去牧区看望过我们,是因为我姐姐骑骡子摔坏了,我母亲下火车后,从车站到我们住的大队的路上,所遇到的当地老乡,听说母亲是南京知青的妈妈,到处都是笑脸相迎,一路善待。我自豪地说,鄂尔多斯草原就是我的家,我一生最精彩的就是牧区10年和后来不断与牧民的来来往往。 鄂托克旗原察汗淖公社察汗淖大队知青高凤文说,感谢课题组的辛苦工作,55年过去了,内蒙古民委关心我们这些南京知青,我们特别感动。我们刚去草原时,吃不惯,不会放羊,不会挑水,可以说从小在家里娇生惯养,啥也不会,远离家庭后总是想家,是牧民额吉教会我如何生活、如何劳动,在我看来,除了父母亲外,草原人民就是我们的父母,她们总是和我们说:“跟贵(没关系)、跟贵”。一次,我放羊不慎丢失了70多只羊,在非常沮丧之时,又是牧民乖哄我“跟贵、跟贵”,牧民找了两天后,找回了丢失的羊。还有就是水井很深,我们打不上水来,总是牧民给我们挑水,而且挑水的老人已经70多岁了,还是一个老寒腿病患者。我特别感激他们,他们在无形中教育了我们,让我们这些弱苗苗们茁壮成长。他们太实在了,勤劳勇敢淳朴,不像其他地方的老乡看不起南京知青,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凭自己的双手过着生活,既没有虚荣心,还给了我们包容。我们确实在牧区成长了。1998年,我回过草原,确实有了太大变化,我希望草原更美,民族团结更好。 鄂托克旗原阿尔巴斯公社乌仁都西大队知青程蔚兴说,过去我参加过不少接待活动,这次是与课题组交流,感觉很新鲜。当时大队长给牧民们说,知青是“少数民族”,大家都要保护。我到牧民敖其尔家帮牧,就是放羊。放羊回来后,牧民让我们先喝水,然后才能吃饭,这样就把寒气逼出去了,保护胃子。有一次,我放羊时,一个羊羔子调皮掉进水井里了,当我下井捞出来时,羊羔子已经死了,我非常伤心,可牧民“阿吾”(父亲)说,就是大羊掉进去了,你也不能下井,对你们来说,下井太危险了。我虽然在牧区时间不长,招工去了绒毛厂上班,但这一生总是和牧区紧密相连,有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牧民给我一个蒙古族名字“乌兰格日勒”,1999年,我住户的牧人敖其尔和其他大队牧人来南京观光,敖其尔总是说,我要找“女子”,经过几番折腾,他终于找到我了,给我带来许多奶肉食品,见面时,我们非常的开心,就是久别的父女相逢。 鄂托克前旗原珠和公社阿日拉大队知青陈明琪说,我们13位南京知青自己吃住,队里给我们一群羊、一群牛,还有马,我们有口粮,自己做饭吃,在老乡的帮助下,我们学会了炒炒米,牧民手把手教我们各种活计。当时,牧民给我们知青最高的工分,我们对牧民的认识就是善良、宽容、淳朴。 鄂托克旗原阿尔巴斯公社库计大队南京知青杨惠说,感谢课题组对我的信任,联络通知插友们积极与会是我应该做的。我非常赞同以上插友的发言,希望课题组不畏艰辛,将这个课题高质量完成。2018年库计大队牧民来南京观光,我接待过他们,他们伸出两个手指头,他们说现在每年收入大多数户均在20万元左右,你们插队时太苦了,现在改革开放政策好,我真心希望牧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参加座谈会的课题组成员有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勇研究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实训中心主任李月琴副教授,鄂托克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斯庆图亚。 参加座谈会的南京知青还有,胡银虎、吴毅德、庞宝华、刘宁一、蒋富强、万心亮、胡家惠、谢玉敏、蒋爱玉、王爱玲、关斌、仰剑豪、高中丽、周永娣、卢蓉、杨明明、毛华政、刘海燕、李锡润、任武军、王珩等。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原一级巡视员陈欣(庞宝华丈夫)应邀出席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