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南京知青在草原》课题组在包头市东河区东站街道站北路社区二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王金陵等9位南京知青代表、张德木等4位特邀代表,杨勇、王春霞、龚萨日娜等专家代表与会。座谈会由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南京知青在草原》项目负责人奇海林教授主持。 鄂尔多斯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古籍中心副主任敖日格乐受特古斯主任委托到会指导,在听取与会者发言后,他说,《南京知青在草原》课题意义非凡,“三交”故事动人心扉、扣人心弦,研究过程千辛万苦,研究人员不屈不挠,希望有关方面人员不断克服困难,书写出鄂尔多斯草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又一脍炙人口的动人佳话。 南京十二中学生,呼铁公安局包头公安处退休人员刘卫说,我插队在乌审旗原河南乡二大队,回想起来在那里插队的三年,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当地的老乡非常的淳朴,这种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的一生,非常感谢课题组把南京知青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我觉得非常地自豪,我要动员更多的知青二代、三代多为内蒙古做贡献。 淮海中学初中生,曾在包头市一机医院工作的冷军说,我插队在鄂托克旗原布拉格大队大庙农业队,在那里插队三年,牧民把我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了很多的关心照顾,让我学会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南京二女中学生,呼铁局工修厂退休人员唐世荣说,我在牧区时间不长,草原牧民的那种包容的胸怀在我的人生起点上给予了一生的影响,我常常告诫自己要做最好的自己。看到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腾飞我非常地高兴,希望南京与鄂尔多斯两地不断加强人文联系,继续为草原人民的幸福多做贡献。 南京二中高中生,呼铁机工段施工队退休人员朱自伟说,我插队鄂托克旗原尔格图公社伊林陶勒盖,在牧区拉骆驼期间,我和当地牧民组成篮球队,去乌审旗陶尔庙大队拉粮食期间经常打比赛,增强了两地间的往来。这期间也让我悟出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就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清凉山中学学生,南京无线电厂退休人员徐凤英说,我在鄂托克旗原阿尔巴斯公社碱柜大队下乡时,自己试验种植糜子种子,试种成功后,给生产队带来了优质种子,当年粮食得到增产。我的儿子参加光明行动送温暖来到鄂尔多斯,给当地的老百姓做眼睛手术,我希望他们以后经常为鄂尔多斯送温暖,把南京先进的眼科技术送给鄂尔多斯草原人民。 南京二中67届高中生,呼铁局机工段集经办退休人员刘晓春说,我插队在鄂托克旗尔格图公社乌兰淖大队,住在牧民家,印象最深的一是“转脖子”,在离家半里路的地方“转脖子”了,一黑夜没有回家,在地里挖了一个洞,待了一个晚上。二是牧民家把我当做亲儿子一样,我每年去牧区看望我的牧人兄弟家,包括我的大哥一家也是两三年来一次牧民家。牧民一家对我特别贴心。我们现在相处的就是一家人,每年一起过年拍全家福。这种关系已经延续到了我们的下一代人。 莫愁湖中学初中生,南京市油运公司退休人员杨玉民说,我插队在鄂托克旗原查布公社公卡汉大队。 1968年10月21日,这是一个令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1000多名南京“老三届”青年怀着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在下关火车站乘专列奔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当时,特别令我终生难忘的一件事是:我刚来牧区不久,不慎患病,头痛,发烧,呕吐,蒙医扎木素闻讯后,骑着毛驴,顶着刺骨寒风,奔波八十里赶来为我诊治。插队的第二年,即1969年的一个夜晚,我正在与鄂托克草原毗邻的海勃湾市一旅店入睡时,突然听到广播里讲一位蒙古族孕妇生小孩大出血,生命垂危。我立即跳下热炕,赶到医院,一下献出400cc血;1979年1月的一天清晨,我在呼和浩特铁路局工作上班路上,突然发现天寒地冻中竟有一大汉醉卧在马路上,我立即找来一辆车,将全身冻僵的大汉拉回自己家中,生上火,滚上茶,使他冻僵的身体又恢复了知觉;1984、1985两年调工资,作为呼和浩特铁路局先进工作者的我,论贡献,按政策,我都名列前茅,可我两次都主动将指标让给他人。1988年,在我离开汗水挥洒整整20个寒暑的草原、回到南京后,我仍然自觉弘扬马背上民族博大、无私、拼搏的精神。 奇海林会长总结讲话时说,座谈会开得很成功。感谢杨玉民等知青大哥大姐,在会前辛勤细致地沟通工作;感谢发言的知青认真地准备和精彩地发言,事迹和故事都特别感人;希望每位知青把各自的简介和照片能够尽快发到课题组;希望每位知青继续配合课题组针对性地走访;希望知青大姐大哥们多提好的意见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