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开始,各种物品就开始阶段性的涨价。今天这个一斤涨几角,明天那个一袋涨几元,应了那句古话,按倒葫芦起了瓢。但看一看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每回都引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通常是本月跟上月的物价比,如果本月物价比上月物价高了,高出多少百分比,即为CPI),说这个指数小于3%,借以说明我国没有通货膨胀。消费者物价指数并不高,那为什么物价还蹭蹭往上蹿呢?这说明不是我们的统计方法出了问题,就是我们的统计人员出了问题。客观的统计,应该是一个综合真实的数据,我们却在统计数据上玩起了游戏。比方说别的物价涨的幅度小,而房屋的价格涨的幅度大,那么我们就把房屋从居民的日用品消费范围剔除出去;如果别的物价涨的幅度大,而房屋的价格涨的幅度小,又统计了进来。这样统计出来的数字,自然就没有什么可信度。至于GDP数字作假,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更是公开的秘密,这里就不详加叙述。 说这次通货膨胀,就要先说说4万亿元的投资大单。我们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启动4万亿元计划后,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也应声出台,各地紧跟政策,大力扶持产业。工业增速稳中趋升,但一些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变得突出。许多地方的投资用在了基础建设上,特别是用在拆迁改造与公用设施上,甚至用在了房地产的开发与土地炒作上,以至出现了资产价格的一路上扬。有人说,资产价格的上扬是通货膨胀的前奏。在资产价格上扬的同时,钞票印刷得多了,银行信贷量也激增了。人们开始普遍担忧通货膨胀,只有官方的发言还是老调重弹,说通货膨胀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是的,通货膨胀对富豪们来说,确实是有点远,柴米油盐再涨价,也危及不了他们的生活,但对于穷人来说,好不容易积攒下的两万元钱,一次通货膨胀变成了一万元钱,而且只是眨眼之间的事,菜篮子、米袋子的问题确实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我们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警戒线,现在又赶来一场通货膨胀,不但让中产阶级有滑落为穷人的威胁,而且让穷人有朝不保夕的感觉。有人说,滥发流动性应该导致通货膨胀,但是股市和房地产成为了蓄水池,致使在滥发流动性后,通货膨胀率并不高,CPI指数并不高。但从加息股市没有下跌反而上扬来看,人们对经济的走势的判断比较清晰,都认为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了,只有当局者迷,或者当局者也不迷,是处在两难之间,或利益集团之间不好决策。 钱多了,物价相应就上涨了,钱所能购买的东西就少了,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特别是进入2010年10月份以来,通货膨胀达到25个月来的新高,攀升至4.4%,其中以食品价格的涨幅最大(也有农地被占、农民普遍弃耕进城的因素)。普通的人都感受到了物价上涨的势头。并认为这是一个坏消息,但我觉得里面也有好的成分——就是通过这次通货膨胀,能让决策者真正明白,民生是最重要的,但为什么还会有这样一次恶性通货膨胀,让许多人猝不及防,也没有办法去预防。我们应该把财政改革再提上议程,财政改革改了多少年,也没有改为可预算与可监督的财政体系,以至出现这样一次大的通货膨胀,甚至是危机,或许能成为财政改革和民主化的真正肇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