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经济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鄂尔多斯转型的主攻方向——关于鄂尔多斯富民强市途径的一些思考

来源:“巨力杯”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研讨 作者:潘 洁 人气: 发布时间:2012-02-28
摘要:【内容提要】 从富民优先说起。认为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转型是必然选择。鄂尔多斯应该以压低第二产业(特别是原煤)在GDP中的比重,增强内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和真正做到两个同步为突破口,持续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不应当过分追求城市化、规模

  【内容提要】 从富民优先说起。认为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转型是必然选择。鄂尔多斯应该以压低第二产业(特别是原煤)在GDP中的比重,增强内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和真正做到“两个同步”为突破口,持续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不应当过分追求城市化、规模化和“非公化”。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必然选择  压低二产比例  增加消费出口  调整分配格局

 

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不久前,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确立了“转型升级,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这是正确而及时的。它上符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符鄂尔多斯各族人民的期待。必将产生强大的物质力量,有力而迅速地将鄂尔多斯推向繁荣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境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不同阶段,党政领导出于强烈的进取欲望,基于对鄂尔多斯盟情市况的深入理解,并汇集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先后提出、实施了一系列的施政方针和发展战略,一步一步地把鄂尔多斯引向发达、富裕、文明。从全区各盟市接近末位晋升为大幅领先的首位,创造出远近闻名的“鄂尔多斯模式”和令区内外、国内外各界人士刮目相看的骄人业绩。然而,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新的瓶颈、阻力、不平衡等类问题日益显现,如不及时解决,轻则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重则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甚至产生社会振荡。提出转型、升级的,不止鄂尔多斯,许多地方都将其列为核心理念、重要指导思想。转型与升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完整的概念,其内涵可以理解为转换发展类型,调整经济结构,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深化改革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那么,早些年为什么不提这样的口号呢?那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初期、中期,侧重于转轨转制,即从以阶级斗争为主,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计划经济、公有制为主体转向市场经济,国企民企竞相发展。就产业格局而言,更多地注重于平面的延伸,即增加经济总量,让人民走向温饱、迈向小康,还没能有意识地顾及产业层次、经济质量以及“两型”、可持续等问题。时序进入“十一五”与“十二五”交替的当口,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500美元的时候,全球经济环境和我们国内的经济结构都要求换一换方式,提一提档次。就是说,经过较长时间的量变、积累,理所当然要产生质变,出现新的突破与升华。鄂尔多斯“十一五”期间在西部、在全国脱颖而出,成为相对富裕的地级市,改革发展的典型,更应该及时谋划转型升级,也更有条件把转型升级搞得卓有成效。这是令人兴奋的历史机遇,也是对鄂尔多斯各级公仆及广大群众的严峻考验。必须科学规划,精心运筹,妥善实施。

鄂尔多斯,富民与强市并举 选准转型的突破口

    今年的“两会”,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都把关注民生、百姓幸福摆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其实本该如此,早该如此。二千多年前我国的儒家思想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代西方国家的政党、政府也都标榜为民办事,努力树立亲民形象,把就业、分配、医疗、教育、物价这些直接关乎民生的事情时常列入议事、行事日程,其中不乏出于拉选票的动机,或优先为富人谋利益,但民生问题是始终受到关注的。我们从前总是说国富民强,强调大河有水,小河才满。现在看来,都摆反了,弄颠倒了。应该是,民富才能国强,小河有水,大河才满。地级、县级官员,不应被称为百姓的“父母官”,而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些小吾侪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的温饱冷暖,必须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做在手上;百姓生活幸福,应当成为党政领导永恒的追求。富民,增进民众幸福应成为立党、执政的出发点、落脚点、着眼点、着力点。

    转型升级的目的是富民强市。在我市,转型有着十分普遍的适用范围。首先要转的,是经济结构,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济性质结构(公有、非公有);拉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城乡结构,自然资源配置结构,人口(年龄、职业、文化、财富)结构……还可以举出很多。限于篇幅和资料,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做些分析和探讨。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缩小第二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压低原煤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例,应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2010年,我市第二产业占GDP总值的60.2%,是第三产业的1.62倍,是第一产业的22.46倍。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增加值占到74.7%。重工业增加值中,原煤约占80%(2010年统计公报中未列原煤产量、销售额和所占比重)。这几个数据和比例,都严重偏高。鄂尔多斯原煤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占第一位,在本市工业销售额、财政收入中所占地位十分突出。近几年市与各旗区特别注重发展第三产业,想方设法扩大非煤产业的产能,从政策、立项、投资等方面鼓励煤炭加工增值,发展煤制油、煤制气和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的能源重化工,但都起步时间不长,产能有限,还无法有效改善总体结构状况。我市“十二五”规划要求五年以后形成现代煤化工体系,扩大非煤产业规模,现代服务业要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具体目标是:原煤生产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降至33%以下,而非煤产业产值要占到GDP的70%以上。这是两个十分先进而又难度颇大的指标,如能按期实现,将使产业结构显著升级、经济质量大为改善。30多年,鄂尔多斯的改革发展走过了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奋进阶段。第二产业、特别是原煤产销、火力发电逐年大幅度扩展,成为经济支柱,对增进富裕、扩大就业、带动其他产业乃至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资源依赖、资源浪费和环境受损、减排压力加重的负面效应。几年之前,市里领导就注意到了这些弊端,提出了赶苏州,学鲁尔的发展方向,是很有远见的。如今,以“十二五”开局为标志,鄂尔多斯的改革发展进入了升华阶段,再像从前那样以主要力量拓展二产,扩大原煤产销量,已不合时宜,会留下诸多后遗症,无法做到发展可持续,不利于打造百年鄂尔多斯。压低二产比例,并不是简单地停止二产发展,减少原煤产量。与此相反,原煤产量,二产总值还必须适度增扩,只是要动态地、在发展中逐步减少其所占比例。在能源行业之内,增强洗选加工能力、火力发电能力以及煤制油、煤制气的产能规模,把原煤直接外销的数量与比重双双降下来。在第二产业领域里,依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加速发展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在整个经济产业格局中,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应以快于第二产业的速度拉升,使整个产业相对平衡,向现代型经济结构靠拢。市里提出抓好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东胜区提出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列入规划的重点内容是金融业、旅游业,其实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还要深广得多,只要积极做起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第二,调整经济增长“拉动力”结构,让出口、消费(内需)两个弱环更加给力。我市“十一五”末的情况是:2010年(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1898.4亿元,较上年增长21.5%,占当年GDP的71.8%,全市人均投入11.87万元,是年末人均储蓄余额的3.24倍。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亿元,增长18.4%。从中折射出我市居民重视投资、轻视消费的心态。人均年消费23750元,比人均可支配收入数要低,更不要说同人均全部收入(加上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及其他收入)相比了。与投资数额相比,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马”,我市消费极为保守,增长缓慢。第三匹“马”——出口交货值仅为26.9亿元,虽然增长率高达42.7%,但占GDP及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比例均只有1%,可以说微不足道。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近50%,出口大于进口,估计占30%左右,相比之下,我市作为经济发展先进地段,略显畸形,是“另类”。这当然主要是由资源类型与产品结构决定的,而且所列数额不含煤炭出口,也看得出进口额大幅回落,出口额明显上升的态势,但作为一个人均GDP高于全国人均GDP5.39倍、高速成长的小型经济体,这种状况也是值得深思、应当改变的。主要靠投资这“一匹马”拉动的经济之车能否持续快速行进,令人忧虑。这个结构,非转型不可。必须在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企业、全市的核心竞争力上下一番苦功夫。否则,当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达到某种临界状态时,就会停滞,甚至倒退。

    第三,优化分配格局,控制贫富差距,真正做到两个“同步”。现在的状况是:“富民”落后于“强市”,分配严重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速。

    改革发展进程中,会时不时地产生理念进化。最初谈发展,都以“又快又好”来表述。当达到一定规模时,改为“又好又快”。显然这不只是个文字顺序问题。同样,“强市富民”变更为“富民强市”体现了执政当局指导思想、工作重心的巨变,堪称一次飞跃。据有关专家测算,从2000到2010的10年间,我市GDP增加16.61倍,人均GDP增长11.69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3.19倍,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却只分别增长3.58倍和2.57倍。①再按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衡量,我市在全区的排名为第11位,仅仅高于阿拉善盟。②这两组数据已足以说明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远远滞后于全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增速。在收入分配上是欠了账的。同时,分配结构也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在资源配置上向许多民企老板倾斜的同时,各个阶层、各类职场的收入水平差距悬殊。这不仅拉大了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而且不利于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从今年起,除了认真做到中央要求的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之外,应当酌我市之实情,量我市之财力,调整人群之间的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结构。第一要公开、公正,第二要向弱势群体、企业退休人员倾斜。

无需刻意追求和提升城市化、规模化、“非公化”

    这部分是本人基于40多年的经历而得出的感悟,未必准确,说出来供参考。几个“化”也都关乎“结构”:城乡结构、规模结构、所有制结构。先说城市化,我国城镇化率为51.5%,我市据说已超过70%。上海世博会喊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许多地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敞开城镇大门,鼓励农民离乡进城。近两年出现的民工荒更是助长了“城市化运动”。我市还提出“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方针,并且早已推行了退耕还林、舍饲、禁牧的措施。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之下,城镇化步伐迅猛,不少农牧地段成了“无人区”。本人认为,当局过分看重了城镇的辐射作用,而有些忽视了“三农”的基础地位。当前的城镇化程度已经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我市幅员8.7万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一再拓展,也不过占全市面积的百之一二而已,其余那百分之九十几的土地不需要保护建设、开发利用吗?即使百之一二的“城区”,也未必做得到全都宜居、宜业。我看到,东胜区等地段,闲人成堆,无业人员充斥街头巷尾,酒吧麻馆,这是城市的息肉和拖累,连拉动内需的作用也微乎其微。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一次“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市民返乡热潮,但愿历史不会重演。去年我市第一产业比重为2.68%,这仅能说明物质文明的位置,可是“三农”在精神、社会、政治、生态几大文明中的权重都不低于50%,其中生态一项,则达90%!再说规模化。城市、企业、团体,都不能一味追求上规模。在一些发达国家,很重视中小城市、中小企业。有的地方,直至以中小为主。梯形结构是最稳固的。大,当然有优势,但也有弊端,例如增加风险,降低效率,难以转向掉头等。“集中”应当有个度。北京、上海的城市户口,至今门槛很高。不这么做,岂不是会很快超过日本环京都城市密集带(总人口达3000多万)。城市、企业、产业,要保持发展进步的张力、活力,但任何时候也不可没有约束力。三说“非公化”。鄂尔多斯非公有制经济,在十几年前东胜区(当时为东胜市)提出“让民营经济坐正席”之后,飞速发展,成为主流。报载,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每年拉动了6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创造了80%的税收,解决了全市90%的就业。③读后让人唏嘘不已。建国以后,总是说,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实行公社化后,一直强调“一大二公”。公社的生产队,城市里的手工业联社,虽然有的只有十几户或十几个人,但都是公有制中的集体所有制。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很长时间内,还在强调公有制。直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出台,大批国企实行转机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然坚持“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国有资本的控制力”。曾几何时,“非公”成了时髦,而且除了国企,便是非公。这是理论上的错位和实践中的走极端。“非公”企业中,不少是原先的国企转化而来的,持股人甚多,有的还葆有国资股,分明是集体“公”有的,说“非国企”尚可,一律列为“非公企”似乎不妥。即使纯民营企业,相当一部分出资人也是多元的,只极少数是家族企业,独资公司。在我市处在领先地位的某煤炭企业,股东人数达700多,而且没有哪位“大股东”是绝对控股的;怎么就武断地列为“非公”呢?在公有化不被作为衡量经济构成的一把标尺的今天,也不应把私有化程度作为政府追求的目标甚至政绩的组成部分。在公、私之间做个界定是很有必要的,尽管从待遇上、税收政策上已一视同仁。听其自然,别太倾向于、热衷于“非公”。

简短的结论

    “转型”是必然的、必须的。我们应立足鄂尔多斯实际,主动自觉、积极稳妥、科学合理地转型。转型升级的需求存在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每一个系统和架构之中。当此历史关头,我们似乎应当重温改革开放初期伊克昭盟领导者的教导:

    “从伊盟实际出发,说伊盟的话,办伊盟的事。”

    “正确地认识伊盟,科学地建设伊盟。”

    将伊盟换成鄂尔多斯,将服务、造福的对象明确定位为鄂尔多斯200多万各族父老乡亲,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历史,创造一个城乡繁荣兴旺,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新鄂尔多斯。

 

注 释

①李相合:《促进鄂尔多斯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相协调》

②同上

③见2011年4月2日《鄂尔多斯日报》第一版报眼新闻:《巴建光在市工商联二届三次执委会上强调:发挥优势主动作为 推动非公经济再上新台阶》

 

               (作者系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潘 洁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