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进一步实施提升“东方文化”品牌战略,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才会从根本上推动东方控股集团更加稳健长久地发展。文化与经济一个都不能少。 我参加十八大的直接感受是,旗帜与道路,梦想与路径,都得到了科学的诠释。党的十八大阐述的道路、制度、理论,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共鸣和拥护。同样,我感到企业坚持创建社会主义新型企业的思想、道路都走对了。我们的理念和实践,与十八大精神高度统一,我们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企业的总体思路完全符合十八大精神。更加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今后,我们面临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任,要在结合企业实际上下功夫,用十八大精神提升企业文化,更加坚定创建社会主义新型企业的办企方向。 物质财富是看得见的。但我们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我们总结以往,再往深处观察,就会发现,主导物质财富创造过程的深层次原因是文化,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正确的党建文化、民工文化、诚信文化、企业管理与分配文化、包括去年集团工作会议提出的“二十八字方针”等等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整合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才使得企业找准了市场脉搏,居危思危、思变,化解了危机。这就提示我们,今后要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棋高一着,最关键的举措是苦练内功,自觉提升企业文化和管理水平。 我早讲过,我办企业是在经营一种理念。我们共产党人,是按照唯物辩证法思索世界的,同样我们也要用唯物辩证法思索企业。 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把2013年作为“东方文化建设年”,这次工作会议的主旨就是把这个思路确定下来,把我们的企业文化做大做深,把我们的企业管理水平做精做细。今年由于经济政策的调整,外部的经济运行的压力比较大,必然会影响我们,我们靠什么抗压?那就是靠我们独有的企业文化,靠企业的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人心都不能散,企业坚持的方向不能变。因此,深入开展对“东方文化”的再认识、再总结、再提升以及普及运用工作,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13年我们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做足功课,在企业管理上下大功夫,以从容的心态应对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考验。 集团管理层今年要树立以文化提本领、以文化求发展、向文化要效益的思路,部署今年以及今后若干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并把这个思路贯彻到全体员工和民工中去。全体“东方人”要认识到,推进“东方文化”战略是出于企业发展的“三个需要”,即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需要;建设长寿企业、打造“百年东方”的需要。具体的“东方文化”建设工作,要把握住“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重新梳理总结我们已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的事情;着眼于如何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着眼于打造“绿色东方”、“健康东方”、“和谐东方”、“幸福东方”,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东方梦”。 我们的“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办企宗旨,“以党建工作为统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全面提升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科技实力和精神文明创建水平”的党建文化,以“东方金字塔”理论为依据,把民工定位为企业基石和主人的民工文化,“人本重于资本”的分配制度,“让无产者变为有产者”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回答了企业发展重大课题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只有站在“三个自信”的高度,才能认识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企业理论体系包含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增强实践“东方文化”的自觉性。 我们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是在运用党的十八大精神,重新梳理我们企业走过的历程,同时观察近几年全国经济波动的情况下不少企业的变迁,从很多经验教训中得出一个新理念:企业发展最可靠的红利还是要继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向文化要效益,向文化要发展。 因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办任何事业,关键在人。做企业,实质上是做人。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关键在头脑,在思想。而企业文化,是塑魂工程、治心工程、素质工程。人的精神世界,蕴藏着极其深厚的能量。我们就要用企业文化把人的正能量激发出来。我们搞工程、提质量、增效益,办卓越企业、长寿企业,都要靠德才兼备并且忠诚于企业的人,并把他们组织成分工协作的团队,去决胜市场。如果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就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 我们东方控股集团走到今天,实质上企业文化起了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一部东方控股集团发展史,实质上也是企业文化发展史。 从企业创立的第一天起,我们每年大型的活动就有读书会或工作会议、联检联评、党建调研、“七一”总结表彰活动、年终总结表彰大会等等,这都是扎扎实实在抓企业文化。我们在创业之初,就成立了党委和各级党团支部,并在民工联队成立党团组织;办起了企业报纸、电视、网站;出版企业画册和多种书刊,近年又出版了《东方画报》,成立了党建研究会,出版了《东方党建》杂志;赞助了很多文化教育和扶贫济困事业;这些工作都受到了社会的好评。我们的党建文化、民工文化、诚信文化受到了企业内部及各级党政的高度评价,成为企业闪亮的品牌,获得了党和国家及自治区各级党政的表彰奖励。特别是我们的理论创新工作,年年都有新思路、新举措,有一些重要理念较好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企业实际相结合,找到了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这些理论创新活动也受到自治区领导部门和中央党校、中央党建研究会、清华、北大等理论界人士的关注,并多次组织理论研讨会加以指导和提炼,充分显示了“东方文化”的理论创新能力和社会价值。 过去的历史已经翻过一页,今后怎么开拓新局面,特别是怎样解决企业面临的新问题?集团党委经过深思熟虑,认为重点还是要在企业文化上做文章,把“东方文化”特别是重点打造党建文化、民工文化品牌的提升和普及抓深抓细,力争新的突破。 在普及方面,去年工作会议提出的“二十八字方针”中的“落实理念”就是要解决普及问题,而且党委已经采取了“东方大讲堂”等举措,对大部分员工民工进行了理论辅导。目的是让大家更准确地理解企业一整套理念的内涵意义,提高执行力,今后应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深化普及的进程。 在提升方面,将重点就党建文化、民工文化、民族文化的改革创新上进行思想动员,逐步寻求突破。在集团党建研究会成立之前一直到十八大期间,我就一直在思考,并且和党建专家学者探讨:无产者如何变为有产者?一部分人率先富起来成为有产者以后怎么办?怎么缩小收入差距?这是我们企业也是整个社会必须正视也必须解决的一道难关。为了我们企业长远的发展,我们一定要拿出自我革命的精神跨过这道坎。我们作为一家以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企业为己任的民营企业,应该勇敢地迈出探索的步伐。我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民工联队长应该有这个思想准备。我常讲,要深刻领悟“舍得”二字,有舍才会有得。应该相信,跨过这道坎,企业会迎来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我们企业的高管和民工联队长算总账并不会吃亏。 “二十八字方针”中的“坚持宗旨”、“搞好分配”、“普惠民生”,是最受员工民工关注的大事,而且去年集团在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兑现了承诺,实实在在办了几件实事。今后,要继续把这些关键理念融入党建文化、民工文化中去,并力争多办一些实事,让员工民工得到更多实惠,也使我们的党建文化、民工文化更有活力,更能凝聚起大家实现“东方梦”的干劲。 关于创建“朵日纳文化研究院”。 我们的“朵日纳”文化,经过多年的打造和成长,已经成为我们企业又一个文化品牌,因此,在我们提升“东方文化”的战略布局下,集团党委、董事会、总裁委经过和文化专家探讨,已经形成共识,考虑建立“朵日纳文化研究院”,发挥企业文化学府那样的作用。在“朵日纳”文化的推广渗透下,集团已经由起初对文学、艺术、教育的支持、赞助,慢慢运营发展为具有朵日纳品牌的文化实体,逐渐成为有经济实体的实质性结构,像控股集团下属的朵日纳文化公司、艺术馆、会馆、民族艺术团等等,并且逐步完善了企业特点突出的“朵日纳”6·26成吉思汗祭祀。通过“朵日纳”品牌的各项活动,集团已经凝聚起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理论家、新闻工作者,大批顶尖的文化人才开始关注和参与集团的文化建设,“朵日纳”文化品牌渐渐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控股集团和子公司有了《东方路桥》报和《东方画报》为主的企业媒体,再加上集团基础性的文化品牌,像独有的民工文化、不断创新的东方党建文化、薪火相传的诚信文化、深得人心的忠孝文化,我们集团文化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企业特点的大文化形态,已经确立了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实践证明,东方文化的确立,这是集团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企业的重要标志。新型的东方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品牌价值带来的无形资产,已经不能用金钱来简单地计算。东方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因此,经营好这块无形资产,是建设长寿企业的需要。摸索企业文化发展的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立“朵日纳”文化研究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夯实长寿企业基石的战略举措,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建设。企业重要软实力的建设,与企业的经济发展休戚相关,与企业的实体经济起着相辅相成、互为推动的作用。一般来说,企业软实力代表着企业发展的高度、企业活力的深度、企业生命的长度。“朵日纳”文化研究院,将是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中枢机构。“朵日纳”文化研究院的建立,既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也有现实的意义。其现实含义,初步归纳如下: 其一,“朵日纳”文化研究院的建立,是为了配合东方党建研究会,整合集团现有的文化资源。明确企业不同形式的文化资源,都是为企业的发展确立的。创立社会主义新型企业,让无产者变为有产者,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企业发展的纲。企业多彩的“朵日纳”文化、民工文化、党建文化、诚信文化、文体文化等等文化资源都是为企业发展这个“纲”服务的,都属于东方文化这个大范畴。“朵日纳”文化研究院,一个长期不变的任务,就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企业的发展方向、思路,以及企业软硬实力的发展研究,以虚促实,以实带虚,全方位的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在发展长寿企业中梳理总结完善文化思路,做到与时俱进,发展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全方位地调动和激活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使自己的企业文化具有普世的共性和企业的个性,并逐渐地建立自己独有的“朵日纳”文化品牌。真正使我们提出的“让无产者变为有产者”宏伟构想成为企业前行的旗帜,并在社会上起到引领作用。企业的员工、民工在这个伟大口号的指引下,不断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东方文化的深入研究及实践,建立有企业特色的论坛、年会机制,单科项目研究机制,使企业文化有声有色,企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 其二,“朵日纳”文化研究院的建立,可以长期培训集团骨干,对企业的中坚力量不断地灌输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培养一批忠于企业核心理念,并且身体力行的实践企业理念的青年学子,为企业发展培养有生力量和队伍,并且可以实行单科培训,业务培训,逐步建立健全自己的文化学府。 其三,整合我们对社会支持、赞助的资源,逐步打造“朵日纳”文学艺术品牌,使动态支持与常态赞助做到有机结合,盘活我们现有的文化艺术资源,创造文化艺术产品,尝试创立自己的文学、艺术流派,引导作家艺术家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做到相得益彰。鼓励作家艺术家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评比和大赛,继续巩固企业在文学艺术界的影响力,搞好以“朵日纳”为品牌的文化艺术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建设一个受社会尊重和人民爱戴的企业。 其四,整合调动方方面面专家对企业的关注,挖掘和激发专家对企业的智力贡献。在企业发展和创建“朵日纳”文化品牌中,企业周围集聚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作家、艺术家、党建专家、社会学家。成立“朵日纳”文化研究院,逐渐与这批专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广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可以在研究院内实行研究员和特邀研究员制度、顾问制度,使这批专家的智力学养见识在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品牌建立中,得到有效的发挥。让他们的智力发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适当的报酬,千方百计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慢慢地由动态联络变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建设。“朵日纳”文化研究院,可以创新地开展这项工作。 其五,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民族文化的抢救、传承工作,并将民族文化工作纳入企业文化的工作中来。逐步将“朵日纳”文化研究纳入到大文化、大视野中来。完善与企业有关的祭祀活动与民俗活动。 我们会议下发的文件中,有成立“朵日纳”文化研究院的设想,大家要认真看一看,这是我们的既定方针,这个设想也是几经研究琢磨才出台的。集团各级管理人员要进行深入思考,做好思想准备。也许今年,也许明年,总之是各项条件成熟以后,“朵日纳”文化研究院将正式问世,开辟“东方文化”发展新阶段。
作者:中共十八大代表、东方控股集团董事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