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经济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简析伊金霍洛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15年第 作者:乌云格日勒 色 音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6-04
摘要:伊金霍洛(汉意为圣主的院落)旗,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腹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东与准格尔旗相邻,西与乌审旗接壤,南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交界,北与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隔河相连。系鄂尔多斯市城市核

        伊金霍洛(汉意为“圣主的院落”)旗,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腹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东与准格尔旗相邻,西与乌审旗接壤,南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交界,北与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隔河相连。系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长眠之地。伊金霍洛旗现今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138个行政村。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旗人口为226752人。

        伊金霍洛旗境内资源富集,交通便捷,人文独特,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系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长眠之地,也是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的重要立体交通枢纽。

        伊金霍洛旗物华天宝,资源富集。境内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特别是煤炭资源量多、质好、易采,现已探明储量325亿吨。境内天然气、天然碱、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物种类型多样,水资源富集,境内8条较大河流、21个大小湖泊、7座水库成为绿色发展的不竭血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享有“煤海绿洲,天骄圣地”的美誉,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吉思汗陵园;有全区保存最完整的王府——郡王府;有距今4000年历史仰韶文化晚期至早商时期的“朱开沟文化”遗址;有保存完好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有充分体现佛教文化的吉祥福慧寺、公尼召、石灰庙、新庙等众多寺庙;有红碱淖、阿拉善湾、转龙湾、红海子等秀美的水域风光;有开发潜力巨大的神东煤海工业生态旅游资源;有世界珍稀动物遗鸥保护区、古城堡、古树化石、大仙洞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

        伊金霍洛旗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近年来,伊金霍洛旗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全力打造特色化生态绿旗。在全市乃至全自治区率先推行了禁牧舍饲养畜,创造性推进矿区环境治理,高标准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飞播造林、天然林保护、淤地坝建设等生态治理项目,生态面貌发生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好转的巨大变迁。目前,全旗植被覆盖度达到87%,森林覆盖率达到39%,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先进旗”、“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和“中国绿色名旗”。

        伊金霍洛旗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呼包鄂“金三角”腹地,现有两条国道、一条省道、三条铁路线、四条旗道贯通南北、联接东西,实现了与鄂尔多斯市其他旗区及包头、呼市等自治区重要城市之间的便捷流通,境内包(头)茂(名)速公路更是将伊金霍洛旗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连接贯通;荣(成)乌(海)高速使伊金霍洛旗与广袤的华北和西北地区连成一片。鄂尔多斯机场坐落于距离旗府所在地13公里处。目前,初步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伊金霍洛 旗的综合经济实力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连跨几个大台阶。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2004年突破50亿元,2006年至2011年每年平均100亿元增加,2011年达到563.95亿元。GDP增长率平均27.1%,最高2003年的41.6%,最低2011年的14.2%。人均GDP从2000年的15792元2011年增加到243083元,增加了15.4倍,尤其2007年开始每年增加3万元高速度增加,发展程度惊人,成为全国人均GDP最高的地区。

        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10∶40∶60调整2005年的4∶41∶55,显现出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快特点。到2011年的1∶65∶3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中以煤炭开发和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2.2亿元上升到2005年3.7亿元,2011年6.65亿元,而贡献率由2000年的5.1%下降到2005年的1.6%,2011年的1.2%,表明第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二产业贡献率由42.7%增加到2005年的48.6%,2011年的64.5%,以“工业富旗”战略得到有效实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6年为止第三产业贡献率最大,占51.8%,而2007年开始逐渐下降,到了2011年只占34%,现将17个百分点,表明2007年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2年,全旗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复杂形势,有效化解发展难题,经济运行呈现“总量增长、增速回温”的态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5.62亿元,同比增长10%,比2007年增加2.16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14亿元,同比增长3.5%,比2007年增加0.6倍;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8.82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工业增加值364.23亿元,建筑业增加值398.82亿元,2007年增加2.8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9.66亿元,同比增长15.5%,比2007年增加1.5倍。

        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达到11020元,比2000年增加6008元,增长119.9%,年均增长17.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742元,比2000年增加2404元,增长102.8%,年均增长19.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00年的5.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8亿元,增长244.1%,年均增长34.2%。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0元,比上年增加2212元,增长2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42元,比上年增加756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037元,增长44.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403元,增长77.5%。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98元,比上年增加2578元,增长2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446元,比上年增加704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770元,增长7.3%,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588元,增长8.4%。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1元,增长27.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301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412元,增长7.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4602元,同比增长54.4%。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743元,增长1.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944元。

        “十五”以来,伊金霍洛旗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实施工业结构项目调整,大力推进以交通、城镇建设和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3.2亿元,年均增长41%,是“九五”时期的10.6倍,五年期间累计引进内资项目177个,外资项目11个。“十一五”期间坚持项目建设作为引领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实施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65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7亿元,是“十五”旗舰店6倍。大力发展了资源深加工项目和装备制造业项目。

        2001-2003年的三年期间,伊金霍洛旗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国企改造,建筑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采矿业、制造业以及基础设施建等方面。按登记注册类型看累计投资28.43亿元;按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累计8.19亿元,国内贷款总额累计3.92亿元,自筹资金14.9亿元,其他来源3.79亿元;按构成划分建筑工程48.24亿元,安装工程0.57亿元,设备工器具购置0.74亿元,其他费用0.94亿元。按行业划分农牧林渔业总投资累计1.32亿元,采矿业8.96亿元,制造业3亿元,水电供应和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9.8亿元。按行业划分,水利环境建设和公共管理业建设投资累计完成了4.15亿元。

        2004年,项目投资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方面。按投资隶属关系看,中央投资完成9.6亿元,地方投资完成28亿元;从投资行业划分看,第二产业投资仍是重点,共投资41亿元,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60.7%,同比增长61.7%。另外交通运输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共完成投资33.1亿元。2005年,项目投资重点集中在优势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方面,共有50万以上施工项目12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1亿元,增长82.6%。按投资隶属关系看,中央投资完成18.6亿元,同比增长158%,地方投资完成48.5亿元,同比增长64.2%。从投资行业划分看,第二产业投资仍是重点,共投资40.1亿元,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60.7%,同比增长61.7%。另外交通运输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共完成投资22.6亿元。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期。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共有11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5亿元,增长64.4%。按投资的隶属关系分,中央投资完成54.8亿元,同比增长194.6%,地方投资完成51.7亿元,同比增长12%。从投资行业划分看,第二产业仍是投资项目的重点,共完成投资92.3亿元,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86.7%,同比增长130%。另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管理业共完成投资12.1亿元。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城乡50万以上项目13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5亿元,增长40.4%。从投资主体看,内资单位投资148.7亿元,其中国有经济单位投资71.8亿元,增长17.4%。按项目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完成投资76.2亿元,增长47.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73.3亿元,增长34.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9751万元,增长121.5%;采矿业投资55.7亿元,增长78.5%;制造业投资49亿元,增长-4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13.1亿元;交通运输业投资10.5亿元,增长42.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9.5亿元,增长185.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439%。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7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增长19.7%。从投资主体看,内资单位投资170亿元,其中国有经济单位70.2亿元,降低2.3%。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96.7亿元,增长26.1%;中央项目完成投资73.4亿元,增长11.3%。从投资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3.7亿元,增长281.8%;第二产业投资148.8亿元,增长34.8%;第三产业投资17.6亿元,降低42.9%,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2.2∶10.3∶87.5。

        2009年,50万以上投资完成219.9亿元,同比增长29.3%。投资分建设性质看,新建项目投资218.1亿元,同比增长38.3%;扩建项目投资1.6亿元,下降74.7%;改建项目投资0.2亿元,下降96.1%。分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181.3亿元,同比增长185.7%;按章工程投资0.8亿元,下降95.4%;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24.3亿元,下降69.9%;其他费用13.5亿元,增长72.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119.5%;第二产业投资123.3亿元,下降17.1%;第三产业投资88.5亿元,增长403.6%,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3.7∶56.1∶40.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3.2亿元,同比增长501.9%。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亿元,同比增长18.2%。投资分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222.4亿元,同比增长25.8%;安装工程投资2亿元,下降142.1%;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27.3亿元,增长12.8%;其他费用8.2亿元,下降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2.9亿元,同比增长181%;第二产业投资127.3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投资109.8亿元,增长24.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8.8∶49∶42.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2.8亿元,同比增长88.9%。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9.73亿元,同比增长19.1%。投资分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255.77亿元,同比增长15%;安装工程投资1.22亿元,下降39.5%;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42.96亿元,增长57.1%;其他费用9.79亿元,增长19.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78亿元,同比下降83.5%;第二产业投资159.36亿元,增长25.2%;第三产业投资146.59亿元,增长33.5%;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1.2∶5.5∶47.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1.22亿元,同比增长29.4%。

        在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期间,国有企业投资累计完成了49.23亿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完成160.87亿元,有限责任公司370.31亿元,按登记注册类型合计总投资额达到1150亿元;按资金来源看累计完成投资1460.8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60.49亿元,国内贷款83.78亿元,利用外资135.68亿元,自筹资金1154.23亿元,其他来源26.71亿元;按工程划分,投资总额达到1371.41亿元,其中建筑工程完成1068.73亿元,安装工程51.5亿元,设备工器具投资203.91亿元,其他费用47.28亿元;按行业划分投资总额达到1346.15亿元,其中农牧林业投资额43.98亿元,采矿业307.59亿元,制造业373.12亿元,水电气生产供应业投资153.35亿元,建筑业13.47亿元,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投资103.74亿元,房地产业192.92亿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投资完成98.6亿元,公共管理业15.96亿元,文教卫生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完成25.21亿元。

        新世纪初,伊金霍洛旗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地区。伊金霍洛经济是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从该旗工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的形成过程。2012年,伊金霍洛旗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位次由第29位跃升到第23位,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县级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旗”等荣誉称号。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经济发展对能源市场的依存度过大,容易受宏观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三次产业互动能力不强,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统筹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招商引资虽然成效显著,但是签约项目落地率低、开工项目进展缓慢;地方可用财力不足,财政增长速度放缓,政府性债务压力加大等现实问题。

责任编辑:乌云格日勒 色 音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