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经济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研究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学研究专 作者:乔明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5-27
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在内蒙古自治区流经843.5公里,约占黄河总长度的六分之一,流域面积约15.13平方公里,约占总流域面积的19%,流经七盟市。黄河几字弯,是黄河流域集沙漠、湖泊、草原、平原和高原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在内蒙古自治区流经843.5公里,约占黄河总长度的六分之一,流域面积约15.13平方公里,约占总流域面积的19%,流经七盟市。黄河“几”字弯,是黄河流域集沙漠、湖泊、草原、平原和高原地貌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区,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蒙汉等各民族人民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和谐发展,“几”字弯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核心区域。黄河流经鄂尔多斯市长达728公里。黄河“几”字弯沿带流经七盟市的总面积为46.9万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40%,常住人口1066.7万,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44.4%。2020年,六盟市GDP为10863.59亿元,占全自治区GDP总量的62.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9.22亿元,占全自治区十二个盟市预算总收入的67.23%。2019年,六盟市全年接待游客达9944.73万人次,占全自治区接待游客总数的50.97%;实现旅游总收入2498.23亿元,占全自治区旅游总收入的53.71%。

        一、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提出的背景和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黄河的治理和发展,新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主席就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豪情满怀地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明确提出了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党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10月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强化区域间资源整合和协作,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建设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高度重视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的建设,启动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在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推进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机融合,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
        二、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建设现状
        黄河“几”字弯,是内蒙古旅游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黄河“几”字弯沿线以七盟市市府(行署)所在地城市为中心、以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点、以乡村旅游为补充的空间布局。
        从黄河“几”字弯七盟市已开发建设的文化旅游产品分类看,已经建成的文化旅游产品具有较为突出的民族和地域特点,主要分为水利文化旅游景区、沙漠文化旅游景区、草原文化旅游景区、工农业文化旅游景区、文化与文化遗产遗址旅游景区和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六种类型。七盟市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200家,占全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50%。其中,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家,4A级旅游景区78家,高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81家,国家4A级以上高A级旅游景区占全区十二个盟市国家高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59.56%,已经成为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也是全自治区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81家国家高A级旅游景区中,呼和浩特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18家,乌海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阿拉善盟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12家,巴彦淖尔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6家,包头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家,鄂尔多斯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27家。同时,黄河“几”字弯七盟市还有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9家和中国传统村落24家。
        黄河“几”字弯沿带现有能够以夜为时间单位,向游客提供配有餐饮及相关服务的宾馆、酒店、旅馆、度假村、俱乐部等达到一定的条件和一定规模的国家星级旅游饭店109家,其中四星级以上国家高星级旅游饭店35家,三星级旅游饭店50家,国家星级旅游饭店总数占全自治区十二个盟市国家星级旅游饭店总数的46%,其中国家四星级以上高星级旅游饭店总数占全区十二个盟市国家高星级旅游饭店总数的69%。
        黄河“几”字弯沿带七盟市拥有从事旅游业务的旅行社5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8家,旅行社总数占全自治区十二个盟市旅行社总数的45.9%,国际旅行社总数占自治区十二个盟市总数的75%。旅行社为宣传当地旅游形象,推广当地旅游产品和线路,联通埠外旅游业务,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已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乌兰夫故居红色文化旅游区、内蒙古博物院、美岱召旅游区、乌海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景区、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定远营旅游区等一批在自治区和全国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见到成效。
        三、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协调推进机制相对较弱。
        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提出后,自治区形成了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的议事组织协调机制,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没有在自治区层面真正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还没有在黄河“几”字弯七盟市全面推开。
        (二)科学的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
        沿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七盟市中,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投入专项资金,已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于2020年完成了对鄂尔多斯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外,其他盟市还没有进行最新的全面的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
        (三)文化旅游规划统筹编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已印发了《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风情带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0年)》,但规划还没有全面组织实施。沿带盟市除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呼和浩特市分别委托编制了规划外,其他盟市还没有开始着手统筹编制相应的规划,文化旅游规划统筹编制工作有待尽快启动和加强。二是黄河“几”字弯沿带现有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建设形成的,在黄河“几”字弯沿带已经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项目中,产品依托当地资源开发为主,产品体系初步形成,点多面广,联动较少,缺少跨盟市跨地区跨景区间的旅游线路有机连接。三是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以自然观光为主,多年倡导的四季旅游产品还没有真正形成,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利用不够,产品单一,甚至有些文化旅游产品内容相互同质化,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部分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五是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最适合发展自驾车旅游的黄金线路,但自驾车旅游营地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六是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传统的游客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功能开始弱化,一些盟市已建成的游客服务中心撤并,智慧旅游发展相对滞后。文化旅游服务标准化程度低,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存在短板,亟待提升。七是自治区提出建设“黄河‘几’字弯——亮丽内蒙古”文化旅游品牌,但品牌建设任重道远,品牌的强大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还没有真正形成。
        (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缓慢,资金投入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不够。
        重点项目,是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的重要载体,也是引领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发展的龙头。目前,构建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跨区域重点项目刚刚起步,内蒙古黄河大峡谷文化公园和乌海市黄河文化博物馆、包头市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一批新建项目已进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项目库。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已对呼和浩特市和卾尔多斯市就共同跨地域开发内蒙古黄河大峡谷,共同联手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行了专题研究,达成了共识,但因涉及两个市,两岸景区项目建设投资主体和投入资金数额不同,项目建设进度情况不一,景区等级和使用现状存在较大差异,推进力度不大,进展并不明显。
        自治区和黄河“几”字弯沿带七盟市用于文化旅游发展的专项财政预算资金较少,资金投入不足。自治区本级用于文化旅游发展的专项财政预算资金近几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从几年前的每年财政预算3亿元,减至现在的每年财政预算2.6亿元。
        对黄河文化和民族融合发展内涵挖掘不深,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够,文化旅游产品独有的特色不鲜明,供给不完全匹配,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尚未形成。
        (五)政策落实和人才支撑力度不足。
        在推进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建设中还存在着政策保障、人才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在政策保障方面,自治区早已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自治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但这两个文件精神在基层真正贯彻实施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深入落实。
        四、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带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是确保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建设的关键。建议从工作需要出发,尽快成立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任组长,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改委、文化和旅游厅、财政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交通厅、自然资源厅等部门领导和沿带七盟市分管副市长(分管副盟长)为成员的自治区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协调议事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统揽全局,抓好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规划和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实施,统筹研究解决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统筹协调推动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实现跨地区文化旅游交通互畅、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共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共享。
        (二)尽快建立科学的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是合理利用、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制定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的重要基础。建议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尽快继续投入专项资金,统筹启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的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摸清文化旅游资源底数,在文化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旅游资源自身价值评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分析,建立科学的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和利用黄河“几”字弯沿带七盟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找准定位,面向市场,制定科学的文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为黄河“几”字弯旅游文化带高质量一体化建设,提供科学的判断标准和建设依据。
        (三)加强统筹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差异化发展。
        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协同联动、高质量一体化推进的发展原则;坚持重点项目优先、突出民族和地域特色、突出差异化发展的发展原则。
        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规划先行,高质量一体化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黄河“几”字弯沿带七盟市要协同联动,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风情带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0年)》,突出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统筹编制所在盟市的沿黄文化旅游带规划,按照自治区确定的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的战略定位,明确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全面发挥文化旅游对生态文明、文化发展、产业升级、富民惠民和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推动作用,高质量一体化推进,全力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要深入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推进中蒙边境商贸旅游。
        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要优化空间布局,以黄河“几”字弯为发展轴,以黄河两岸150公里为半径,以七盟市市府(行署)所在地为游客集散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作用,沿黄河“几”字弯轴带,科学规划,多点布局,辐射七盟市全域。要全力提升现有的国家A级文化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镇的旅游品质和服务功能,拓展建设新的高A级文化旅游景区,形成以黄河“几”字弯为发展轴,以黄河两岸150公里为半径,以七盟市市府(行署)所在地城市为核心依托,以国家4A级以上高A级文化旅游景区为重点,以国家和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镇为补充的空间布局,带动七盟市全域旅游发展。
        呼和浩特市应突出首府城市的地位,突出自治区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建设国家级休闲文化旅游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都市。鄂尔多斯市应以类型多样的自然生态、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风情浓郁的民族民俗文化为依托,建设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体验和休闲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包头市应充分发挥独有的区位优势,突出草原钢城的特色,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文化旅游体系。巴彦淖尔市应紧紧围绕“天赋河套”品牌,依托黄河和总干渠,建设国家现代化黄河生态田园城市。乌海市要以乌海湖为核心名片,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将乌海建设成为自治区西部区域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和中国书法文化旅游名城。阿拉善盟要融入环乌海湖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展黄河沙漠旅游,建设国家沙漠文化旅游休闲城市。
        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要坚持重点项目优先、突出民族和地域特色、突出差异化发展的原则,科学评价文化旅游资源,选好建好新的文化旅游项目,力防重复建设。要形成合力,选择在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中资源品质高、协同效益强、区域带动性大的龙头旅游景区,突出抓好一批有代表性、标志性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在继续提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响沙湾、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的文化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建议近期集中力量突出抓好内蒙古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库布其沙漠七星湖旅游区、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包头黄河湿地公园旅游区、三盛公河套灌区旅游区、乌海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12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努力尽快把库布其沙漠七星湖旅游区、内蒙古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中新的具有代表性、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
        要把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与已经启动的国家长城公园建设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盯紧国家发改委已经储备的内蒙古黄河大峡谷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包头市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加快项目推进工作和建设进程。
        要立足乡土、民族和地域特点,特别要注重发挥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以创业就业、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种类型,因地制宜,坚持以环城、依景、沿河、沿线布局,按照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全自治区积极创建100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1000个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10000个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户的规划,面向市场,学习借鉴外省市和自治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塔尔湖镇联丰村、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脑包村和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示范镇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等地经验和做法,统筹规划,分类实施,新建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镇,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户,积极创建乡村文化旅游集聚区。
        要对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发展乡村创意、特色民宿,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集中连片、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融入黄河“几”字弯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风貌,在创新发展中不断丰富和优化现有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建设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高质量一体化推进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建设。
        要依托G6、G7、G65高速和国道109、110、210及S24省道等公路和沿黄河铁路交通,提升地方公路和旅游景区间的公路等级,沿黄河“几”字弯串联沿带七盟市市府(行署)城市,重点文化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镇,形成融交通、文化、体验、游憩、住宿、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快旅慢游休闲旅游服务格局。要面向市场需求,注重加强国家星级旅游饭店和旅行社建设,积极探索培养新的旅游业态。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充分发挥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旅游服务的主导作用,尽快建设和完善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七盟市所在地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智慧文化旅游平台,大力发展智慧文化旅游。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电信基础设施覆盖率,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对接“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文化旅游信息资源,实现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旅游信息数据共享,推动文化旅游与公安、交通、卫生、气象及通信等跨部门跨行业数据衔接共享,促进大数据应用,助推文化旅游服务。鼓励文化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旅行社等市场主体,共建和使用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电子商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优化电子商务服务,积极开发提供个性化、定制化高端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等。
        要进一步深化与蒙古国旅游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边境商贸旅游。要特别注重加强与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沿黄河流域邻近省区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与邻近省区区域之间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整合,加强旅游协作,共同联手强化沿黄河流域旅游大通道建设,深化旅游市场、产品、信息、客源等方面的互联互动,形成与邻近省区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局面。
        (四)保护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特色,深度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尤为重要。要加大保护力度,加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加强黄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弘扬。
        要深入贯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理念,加强对现有的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进行认真研究和梳理整合,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建设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推动七盟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扩展文化旅游产业面。一是要特别注重抓好乌兰夫纪念馆、乌兰夫故居红色文化旅游区和老牛坡红色文化旅游等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地开发、建设与提升,丰富红色文化旅游的内涵,突出主题,更多体现当地红色历史与文化价值,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接待能力。二是要紧紧抓住国家适当改扩建和新建一批黄河文化博物馆的机遇,系统展示黄河“几”字弯流域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和释放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价值,在尽快启动建设乌海市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和发挥现有的内蒙古博物院、七盟市博物馆和博物院及众多专业博物馆的重要载体作用,让文物活起来,融入和走进游客的心里;要面向市场,学习借鉴外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先进经验,提升和总结推广刚刚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的创建做法,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现场展现非物质文化项目和工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游客的生活,在传承和展示文化价值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要特别注重推动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创意产业、旅游休闲的融合发展,研发充分体现独有文化特色的创意文旅商品,培育以博物馆和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为载体的文博与非遗文化体验旅游、研学旅游和文化创意旅游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五)着力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文化旅游,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兴起的新兴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人才短缺一直是长期困扰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是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培养提升在职职工队伍的专业业务素质,有针对性地引进文化旅游高端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真正用好高端专业人才,留住高端专业人才。要特别注重支持七盟市所在地职业学院发挥培养文化旅游实用人才的重要作用,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出发,培养适应文化旅游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智力支撑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的建设与发展。
        文化旅游企业要关注、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制定公平合理的工作激励机制和薪酬制度,注重在工作一线培养人才,提拔使用人才,形成有企业文化支撑、有精神和物质激励、有人文关怀支持的用工机制,激发员工自我价值的认同,真正用待遇和薪酬留住人才,真正提振员工在文化旅游企业就业和发展的信心,让更多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挑大梁、唱主角。
        (六)整合财政投入,设立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建设发展基金。
        建议在增加自治区文化旅游专项财政预算投入资金的同时,整合现有的自治区和黄河“几”字弯沿带七盟市本级财政预算投入资金,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筹集资金,尽快设立内蒙古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建设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重点项目建设和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用于资金投入和银行贷款贴息等,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确保重点项目与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有规划、能落实、有资金、早启动、建得成。
        (七)强化品牌建设,讲好黄河“几”字弯故事。
        品牌建设,是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名片和手段,往往要经历品牌塑造、品牌维护、品牌提升三个发展过程。自治区已明确提出了全力打造“黄河‘几’字弯——亮丽内蒙古”品牌,沿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七盟市要迅速行动起来,合力推进,主动作为,加强标准化建设,全方位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持之以恒共同建设品牌、推广品牌、维护品牌、创新品牌。要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全力推广,将正在进行的“畅游‘几’字弯,感悟黄河魂”文化旅游宣传推广等活动继续推进,连年进行下去,让“黄河‘几’字弯——亮丽内蒙古”的品牌深入游客心里,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乔明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