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精神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国家精神 民族脊梁——30集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赏析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增刊2016.1 作者:郑茂文  图·巴特尔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4-06
摘要: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是一部融权贵与贫贱,家族恩怨交织,青年憧憬美好爱情,国民党政府驻扎,日军渗透,民族存亡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八路军游击队审时度势、全面争
 
     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是一部融权贵与贫贱,家族恩怨交织,青年憧憬美好爱情,国民党政府驻扎,日军渗透,民族存亡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八路军游击队审时度势、全面争取、影响、扭转局势直至胜利的力作大剧。鄂尔多斯盟长札萨克旗蒙古族权贵苏王爷、乌审旗鄂王爷等诸王爷与独贵龙之间的仇恨,苏王爷督杀充满信义、揽责一身、舍生忘死的乌力吉为电视连续剧开篇,在苏王爷的养子,接受日式满蒙军官学校教育,睿智机敏的桑杰,乌力吉的养子塔拉,两个年轻人不同的现实境遇,一个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一个是卖国求荣,忘乎所以;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因为两个年轻人的理想志向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在抗日战争的危急关头,北平、上海、徐州、南京等全国各地纷纷全面抗战。日本关东军借助地理优势对内蒙古进行控制蓄谋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挟持东贝勒,继而掌控鄂尔多斯。整部电视剧贯穿爱国家、爱民族、爱家园、爱共产党八路军游击队的主题,对于一切来犯之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卫我们的国家神圣不可侵犯,把日本人赶出鄂尔多斯,从而掀起了打击、驱逐日本侵略者的鄂尔多斯风暴。
    一、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创作工作,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珍惜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重视文化传统对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不断发展新的先进文化以指导人类新的实践,是时代的课题,也是文化和文艺的应有自觉和应负使命。”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这是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周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体现民族脊梁、蒙汉人民精诚团结、保卫家园、打击日本侵略者,地域风情浓郁、草原文化底蕴丰厚、思想内涵丰富,意义影响深远,维护边疆地区稳定的精品力作。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创作工作,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要求。
    二、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电视剧在中央八套热播,思想深刻,意义深远
    近两年来,反映抗日战争,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电视剧连篇累牍,但是边疆民族地区以抗日战争保卫家园,突出国家精神,彰显民族脊梁为题材,在国家危机的重要关头,保家卫国的电视剧为数不多,这应该是《鄂尔多斯风暴》电视剧热播的亮点,迎潮头而立的机遇,可谓恰逢其时。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紧紧抓住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影视精品的主方向,思想内涵的关键核心,经过精心筹备、创作和拍摄,为全国的电视观众奉献了一道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体现民族脊梁,勿忘国耻,励志奋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团结局面的精神文化大餐,其思想深刻,意义深远。
    三、重大事件贯穿全剧,故事突出,生动丰富,场面宏阔,深入人心,振聋发聩
    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把人间最贵是亲情,信义重泰山,演绎得淋漓尽致;把权贵贫贱天注定,这一亘古不变的封建保守思想,瓦解打破击碎。曾经换子的错误决定,在桑杰和塔拉两个年轻人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在家族与阶层、名利与欲望、正义与邪恶的交织与纵容面前,而睿智机敏的桑杰心理失衡和扭曲,在日本人田中的教唆下,蒙蔽了双眼,丧失了道义良知,走向了与国、与家、与民族、与友情、与爱情背道而驰的亲善日本人的道路,并给鄂尔多斯高原带来了十恶不赦的灾难。他的行为失态,不分是非,加上田中的软硬兼施,蛊惑造谣,俨然成了日本人全面侵入鄂尔多斯高原的帮凶和工具。在成陵东迁、血洗王爱召、绑架鄂王等重大事件面前,让人们深恶痛绝。当然,还有鄂尔多斯高原上以萨木腾、森格等为代表的众多的蒙奸。
    哪里有日本鬼子,哪里就有共产党八路军的身影。八路军游击队吕队长以商旅驼队的形式进入鄂尔多斯,奉献爱心勇救“沙狼”塔拉,坚定鄂王反对日本人的立场。“沙狼”、“黑马队”是权贵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被追杀,没有藏身之地。草原上的苍鹰,万丈雄心只付天。八路军游击队田队长坚持党中央延安的决定和指示,智慧决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吕大宝、塔拉等为代表的草原下层人民体会到了共产党八路军游击队的宽厚仁慈,自由、平等、民主,积极加入八路军游击队,坚定红色志向,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他们有了归宿,找到了作为人的尊严,誓死保卫家园。在鄂尔多斯阻击日寇的战场上,保卫成吉思汗陵八白室、智救鄂王、轰炸飞机场等以英雄主义的高尚品格一直冲锋在抗日的最前线。
    四、中华文化、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一脉相承,渊源流长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劳动人民等都成为毛泽东笔下赞颂的伟大历史人物,中华民族的骄傲。元世祖忽必烈缔造世界上疆域最大的乾元王朝,承接我国历史朝代秩序。可见,中华文化、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充分展现保家卫国这一主题。我们的中华文化、草原文化、蒙古族风俗,相习相近,相互融合,观照心灵,融进血液,茁壮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信义、担当、责任、博爱、善良、和谐、团结、自强、尊严,无不在电视剧情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层次中充分体现出来。电视剧中塑造的田队长、苏王、吕大宝、塔拉、秀菊、诺丽玛、图图等人物,抗日立场坚定,个性鲜明。苏王典卖家产、珠宝古玩,购买枪支弹药支援八路军游击队抗击日寇。吕大宝、塔拉、秀菊、诺丽玛在八路军游击队田队长的领导和教育下,他们都坚定成为抗日游击队的中坚力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份子。例如:田队长:“蒙古人懂得感恩,不在嘴上,而在心里。”苏王:“不能做出有损于国家和民族气节的事来”、“我们要对付日本人,对付伪政府”、“挂羊头,卖狗肉,以做生意为幌子做出见不得人的勾当,千万别忽视了蒙古人鹰一样的眼睛”。诺丽玛:“不喜欢日本人,因为他们占领了我们的东三省。”图图:“没有伴侣的骑手是危险的,我陪你去吧。”“你真是耳朵比犄角还硬,不爱听话,就爱顶牛。”“只要有好的驯马手,就能套回来。”有的话语博爱善良,有的义正辞严,有的相互扶持,有的幽默诙谐。哲理化的语言、精当的谚语都闪耀着草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像串串珍珠一样,生动扑面,温润心灵。
    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元素贯穿《鄂尔多斯风暴》整部电视剧。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再现大美内蒙古的壮观景色,浑厚的鄂尔多斯高原、茫茫无际的沙漠、生生不息的草原,深沉古朴的召庙,空中的翱翔的雄鹰,驰骋奔腾的骏马,金戈铁马的壮观场面;人文元素形式多样,展现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的丰富博大,礼仪、服饰、首饰、食品、器物、蒙古包、家具陈设等,在电视画面中一一呈现,朴素,唯美。
    五、人物塑造,精准到位;艺术形象,立体丰满,做到了艺术结构与创作者表演的完美统一
    法国有句谚语:“伟大的思想出之于心灵。”诚然,具有赏心悦目,启迪心智、深刻教育意义的电视剧作品是创作班底独具匠心的结果。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从剧本结构、导演阐释、演员创作、音乐、歌曲演唱等都浸透了创作班底成员的智慧和心血,精雕细刻,打造出了思想深刻美,艺术表现美的电视剧精品。
    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内蒙古自治区作协主席扎拉嘎胡先生在《五十年来的蒙古族文学》文章中写到:多赞美自然,抒发情怀,注视社会生活的嬗变,探索心态灵魂的奥秘,颂人间的光明,斥世上的邪恶,……勇敢地面对社会矛盾,擂起与阻碍人类进步的消极现象作斗争的战鼓,使蒙古族文学增添清新、刚健的战斗气息,应该说蒙古族文学创作的一个倾向。笔者认为,文学影视艺术创作者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这个创作方向,创作表现融内蒙古万千自然,历史思辨和丰富人文情怀的优秀影视作品。
    毋容置疑,电视连续剧《鄂尔多斯风暴》是一部加强爱国主义,政治思想教育,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长篇巨制和力作。
责任编辑:郑茂文  图·巴特尔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