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13年12月8日
地 点:原伊克昭盟盟委家属院
采 访 者:贾来宽 乌日尼乐图
文字整理:贾来宽
我1937年出生,1951年9月考入呼和浩特市农牧学校农学专业,1956年8月毕业后被分配到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农技推广站工作。1962年任站长,1964年任公社主任(社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挨整到1969年,坐牢1年3个月。1969年8月给“内人党”平反,获得新生。1969年9月任察右前旗巴音公社书记。1979年4月,任察右前旗旗委副书记,1980年任旗长,1984年6月任旗委书记。1984年至1987年任察右后旗旗委书记。1987年任乌兰察布盟盟委副书记。1990年6月任伊克昭盟行政公署副盟长,一直到1998年退休。
在伊克昭盟行政公署任副盟长8年间,我曾与夏日、呼治安、云公民、邢云、雷·额尔德尼5任盟长合作,工作顺心,心情舒畅。我一直分管农牧业经济。伊克昭盟是个干旱缺雨的地方,几乎每年遭受旱灾,每年搞抗旱救灾,每年向内蒙古自治区汇报灾情,要草要料要抗旱救灾资金。伊克昭盟牧业占很大比重,但农牧区人畜饮水存在很多问题。我上任第二年,就开始把抗灾保畜资金作为小草库伦、小水利建设经费,在总结乌审旗搞小草库伦、小水利经验的基础上,在牧区全面开展小草库伦、小水利项目建设。当时,云公民等几任盟长非常支持我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伊克昭盟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发展,草原建设和保护取得新的成效。乌审旗牧民家庭200至300亩水浇地的户数很多。在牧区,主要抓了牲畜棚圈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广家庭牧场的经验。所谓家庭牧场,就是有比较雄厚的牧业基础和一定的机械化水平,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和饲养技术,经济效益为年纯收入5000元至10000元的家庭经济实体。经过大力推广乌审旗发展家庭牧场的经验,加之适当加大了政府支持的力度,伊克昭盟70%的牧户都参与或组建了家庭牧场。这期间,也是伊克昭盟畜牧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我在任8年,积极参与或主持了伊克昭盟发展农牧业方针、战略的决策和实施,为伊克昭盟农牧业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为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改善伊克昭盟农牧业生产条件付出了一定的心血。
20世纪90年代初期,伊克昭盟盟委、盟行政公署根据当地实际,提出了发展农牧业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1990年12月,伊克昭盟盟委、盟行政公署提出农村牧区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拉通联动、增收增效。其基本含义是:拉通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联动种养加、贸工农,通过农畜产品链和加工链的延伸和多次增值,实现农牧业经济高效产出,使农牧民增加收入。1991年8月25日,伊克昭盟盟委、盟行政公署又提出实施“两翼一体”战略,即“八五”期间伊克昭盟丘陵沟壑山区实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目标。其基本含义是:以水利水保(植被)为“两翼”,以农牧业经济为“主体”,通过建设“两翼”带动“主体”腾飞。根据“拉通联动,增收增效”和“两翼一体”总体战略目标,我们又将伊克昭盟分为不同类区,进行分类指导。在沿河地区,即达拉特旗、准格尔旗沿黄河地区和乌审旗无定河流域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重点打造商品粮基地建设,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经过5年努力,到1995年,伊克昭盟粮食产量由1990年的9.2亿斤上升到13.7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的600元上升到1251元。在丘陵沟壑山区,全面实施“3153”工程。其基本含义是:在“八五”期间的5年内,区域内人均建成3亩稳产高产基本田,其中1亩水浇地,2亩旱作农田;人均种植10亩林果树;人均饲养5只羊;户均喂养3头猪。1991年到1995年,伊克昭盟丘陵山区新增基本田面积60.8万亩,是1990年保存面积的1.2倍,基本田达到110.7万亩,人均2.6亩,其中新增水浇地28.8万亩,是1990年保存面积的1.3倍,人均达到1.2亩。新增造林面积178.1万亩,是1990年保存面积的2倍,人均达到11.9亩,其中新增经济林20万亩,是1990年保存面积的4.8倍,人均达到0.8亩。1995年,全盟粮食产量达到13.7亿斤,牲畜总头数达到619.1万头(只)。在草原牧区,全面实施“畜牧业再上新台阶、牧民率先达小康”工程。其基本内容是:在伊克昭盟西部3个旗、11个苏木、5个牧场实施草原畜牧业示范项目建设。1992年8月15日,我在乌审旗主持召开了全盟牧民率先达小康现场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群同志在自治区党委五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牧民率先达小康”精神,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期分批、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牧区经济建设路子,确定全盟“畜牧业再上新台阶、牧民率先达小康”的目标任务和草原畜牧业示范项目建设有关问题。1995年6月24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厅、审计厅和伊克昭盟行政公署组成的草原畜牧业示范项目验收领导小组对伊克昭盟示范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认为各项指标符合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效应,有力地促进了草原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加快了牧民率先达小康步伐。3年来,示范项目区人工种草11.2万亩,围栏草场29.4万亩,改良草地28.7万亩,开发饲料地1.15万亩,打配套机电井312眼,建设防护林4050亩,建成综合服务站11个,建起饲料加工厂(点)128个,超额完成了预定指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植被建设是伊克昭盟最大的基本建设。我作为长期分管农牧业经济的副盟长,在总结伊克昭盟广大干部群众长期从事植被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搞植被建设、恢复生态的设想。1995年7月4日,伊克昭盟盟委、盟行政公署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植被建设的决定》,对伊克昭盟历届领导始终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植被建设战略思想进行充实和完善,提出伊克昭盟经济建设正在进入一个大开发、大建设的时期,越是大开发、大建设越应把植被建设、恢复生态放在重要位置上。要求伊克昭盟各族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并适应生态演进的客观规律,持续更新思想观念,不断调整植被建设策略,真抓实干、艰苦拼搏,使生态环境整体恶化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区域大为好转,逐步确立“三生统一”(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生态观和“三效统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发展观,从而实现生态重建、植被恢复与经济发展并举双赢的目标。经过全盟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伊克昭盟植被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西部资源富集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生态文明之路创造了经验。
在伊克昭盟行政公署工作的几年,是我终生难忘的几年。为了伊克昭盟各族人民生活幸福、为了伊克昭盟大地的美丽与丰收,我作为盟行政公署决策层的一员,付出了艰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来源:奇朝鲁主编,《见证——伊克昭盟老领导访谈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