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赵大剪”的花样人生——赵美玲

来源:《我与鄂尔多斯》【第五卷】 作者:甄自明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要:赵美玲简介 赵美玲,1957年3月出生,家住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东海心村,初中文化水平,地地道道的农民。乡亲们说赵美玲是出了名的不务正业不好好地养鱼种地,就爱个剪纸,人们都叫她赵大剪。 巧手一双 剪出身边事物 剪刀一把 裁出五彩人生 结缘剪纸 热爱常在 一
赵美玲简介
 
 
        赵美玲,1957年3月出生,家住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东海心村,初中文化水平,地地道道的农民。乡亲们说赵美玲是出了名的“不务正业”——不好好地养鱼种地,就爱个剪纸,人们都叫她“赵大剪”。
 
 
 
           巧手一双 剪出身边事物
           剪刀一把 裁出五彩人生
           结缘剪纸 热爱常在
           一生痴迷 硕果颇丰
           探索突破 爱心传承
 
        她说:我要把农村四五十年的变化剪出来,用剪刀描绘出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
        一、一生痴迷成“大剪”
        赵美玲,1957年3月出生,家住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东海心村,初中文化水平,地地道道的农民。乡亲们说赵美玲是出了名的“不务正业”——不好好地养鱼种地,就爱个剪纸,人们都叫她“赵大剪”。
        小时候的赵美玲是在剪纸堆儿里长大的,奶奶、姑姑、左邻右舍的大婶大妈都喜欢剪窗花,奶奶更是一把“好剪刀”,十二生肖、人物肖像、花草树木……在奶奶的剪刀下活灵活现。从小看着奶奶剪纸的赵美玲,觉得有意思,便学着剪,对剪纸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天生的心灵手巧,加上奶奶和乡邻的熏陶,年轻的赵美玲显露出剪纸的天赋,一片片红纸在她的剪刀下很快会变成一幅幅精美的纸花。慢慢地,赵美玲彻底爱上了这门“手艺”。
        14岁,赵美玲开始接触剪纸,跟着奶奶和家里的其他女性长辈学习剪纸技艺。一家人围坐在炕上,昏黄的灯光默默地照着亮儿,竹笸箩里躺着剪刀、红纸。那个时候家里的姑姑学得最快,也剪得最好,再后来剪得最好的就是她了。日常生活中的她经常是拿起手中的剪刀就舍不得放下,完全沉浸在剪刀和纸张创造的“魔法”世界里。开始不会自己画图样,就把村子里剪得好的样子拿回来,平铺在木板上,喷点儿水贴住,放在煤油灯上熏,把木板熏黑后就把剪纸撕下来,木板上没有熏黑的白色的部分就是剪纸的图样。后来连环画、各种绘画的图案都是她学习、临摹的样本。再后来,就可以自己设计,想咋剪咋剪。
        由于她痴迷剪纸,一有时间就钻研剪纸,剪纸成了赵美玲“平常的消遣”,别人打牌、唱歌、唠家常的时候,她就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剪纸。因此,她成天利用休息时间“鼓捣”剪纸,花在上面的心思越来越多,手上的功夫也越剪越精。慢慢地,村里人、周边的人,喜欢她剪纸的人越来越多,谁家遇上新人结婚需要各种吉祥剪纸都来找她剪,不断的积累使她也成了十里八村小有名气的剪纸能手。后来,剪纸卖窗花还成了她每年农闲时贴补家用的一项经济来源。“赵大剪”这个名头被乡亲们越叫越响。
        几十年来,赵美玲用手里的剪刀执着地追求着剪纸这门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不断地钻研、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剪纸风格。她创作的每幅作品灵感全部来源于日常生活,是自己真实经历过的事儿、身边发生的变化。她创作的作品很多是亲身经历的农村发展,感受到的是党给我们带来的好政策,所以剪制的作品很多是农村的故事、历史的故事、中华民族的故事,也有现在发生的故事。每幅作品都有丰富的内涵。
        二、一把剪刀结硕果
        赵美玲的剪纸作品有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山水、建筑、农民记事、草原风情等共计上千幅,主要作品有十二生肖、窗花、门神、围墙、风景、植物标本等剪纸图样。其代表性作品有《农耕游牧大纪事剪纸长卷图》,包括《农民纪事图(上卷)》《蒙古历史文化图(下卷)》《中国好运图》《上下五千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图》《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人物肖像》等剪纸长卷图样。赵美玲剪纸技术的精进非一日之功,创作理念的设计、革新最为困难重重,作品规格从一尺见方到百米长卷,内容从简单图案到系列画作,中间的辛勤付出和创作思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1995年的一天,赵美玲在电视上看到一档关于剪纸艺术的文化节目,让她重新认识到剪纸不仅仅是剪成窗花卖钱的简单手艺,还是一种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自此,让剪纸在自己手上发扬光大的念头就在赵美玲心中扎下了根。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赵美玲为了表达对国家兴盛的喜悦,剪制了8米长卷《中国好运图》。《中国好运图》历时一年精心剪成,画幅宽1.6米,由196面国旗图案组成画卷外框,240多个奥运会项目拼成“喜迎奥运”字样。《中国好运图》创作的难点在于寻找图案素材,不知道其他国家的国旗什么样,就借来世界地图照着画;不知道奥运会比赛有哪些项目,就动员全家收集图样;装裱时为了不漏掉图中最小的部分,得把筷子削成薄片蘸了糨糊一点一点地粘,光装裱就花了20多天时间,裱完了,人累得趴在地上动都动不了。《中国好运图》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赞赏。
        2007年起,赵美玲动了“把农村几十年的变化剪出来”的念头,为了把1949年至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鄂尔多斯地区农村生活的美好变化剪出来,赵美玲时时刻刻都在想素材,为此还闹了不少笑话:锄草时把秧子锄死,草留下;做饭时把油倒进咸菜瓮里。两年的时间,140米的《农民纪事图》长卷剪纸作品终于诞生了。作品从辘轳井边打水到煤油灯下纳鞋底,从农业合作社成立到实行包产到户,从土房窑洞到砖瓦四合院,从驴拉碾子到电动加工厂……一系列的场景把鄂尔多斯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变化以剪纸的形式生动地反映出来。
        从2017年到2019年的9月,赵美玲又历时一年半补充完成了长达20米的《农民纪事图2009年-2019年》剪纸作品。新的剪纸内容主要表现出脱贫攻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等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巨大发展、变化。《农民纪事图》总长160米,赵美玲用特定的农村故事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鄂尔多斯地区农村生活翻天覆地的全景式变化。
        此后,赵美玲的创作激情喷薄而出,目前共剪成包括500米长卷《中华上下五千年》、15米长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剪纸《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等在内的大大小小各类剪纸近万幅。
        三、一番心血获表彰
        凭借勤劳、智慧的双手,赵美玲剪制、创作的作品赢得了各方面的赞赏,剪出了自己五彩斑斓的人生。赵美玲的剪纸作品被自治区、市旗有关部门领导以最佳礼品分别带往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她的事迹曾被《内蒙古日报》等多家报纸、杂志、电视台报道。
1991年,鄂尔多斯市文化局为赵美玲举办了个人剪纸会展,共展出作品260幅。1998年,其剪纸作品在内蒙古自治区入选农牧民书画展。2001年,其作品在自治区迎接新世纪书画大展上荣获入选展。2007年,她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个人剪纸作品展。2008年,其作品在内蒙古农牧民庆新春晚会上获剪纸才艺展示。200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来鄂尔多斯市视察时,观赏了她的剪纸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其作品在鄂尔多斯市农牧民文艺汇演才艺展示中获二等奖。2012年,赵美玲被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命名她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农民纪事图》作为赵美玲最满意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一经展出,更是获得多方面赞赏,好评如潮。因为《农民纪事图》中部分内容以剪纸的艺术形式描绘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来,鄂尔多斯地区各个阶段对于计划生育的宣传口号、组织实施方法和计划生育手段。所以在2009年鄂尔多斯市人口计生杯画展中,《农民纪事图》获得一等奖;2010年,《农民纪事图》在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上被选中参加“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展示”,受到文化部副部长高树勋等人的赞扬;2015年7月,剪纸长卷《农民纪事图》在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品和宣传品类评选中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的高度关注,在全国各地参评的158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品类一等奖。
        四、一颗爱心传艺乐
        剪纸艺术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艺术形式,平凡朴实却内涵深远,能用最直观、最直接的视觉语言,用最简单的工具材料,表现普通劳动者在平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能够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接加以寄托和表达,保护和传承民间剪纸技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赵美玲的剪纸坚持与时俱进,她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随着剪纸技艺的不断提高,加上慕名求作品者络绎不绝,赵美玲决定将剪纸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把剪纸推向市场。
        2012年,在当地妇联支持下,达拉特旗赵美玲巾帼创业就业基地成立,旨在更好地传播推广剪纸文化。
        2013年5月,赵美玲在家庭剪纸工艺品作坊的基础上,成立了达拉特旗赵大剪剪纸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剪纸作品,推广剪纸文化,为喜欢剪纸的姐妹、乡亲们提供培训和就业支持,为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事业争做贡献。
        赵大剪剪纸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经鄂尔多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是自筹资金创办的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公司主要经营剪纸工艺品展览展示、销售、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业务。
        赵大剪文化大院坐落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东海心村。这里田园风光秀丽,黄河渔村景色优美,是国家三期农业综合开发、自治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区,赵大剪文化大院被鄂尔多斯市旅游局命名为“农(牧)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
        赵大剪剪纸艺术融入黄河渔村特色旅游文化,为保护、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创造了条件,为乡村文化旅游的大力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鲜活的灵魂。
        公司的主旨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将剪纸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繁荣地方乡村文化事业做贡献。
        文化大院常年举办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经常性、系列化展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和科技文化领域的教育宣传与交流合作活动,具有旅游接待、产品展览、产品推介、文化展示等综合功能。通过办节、办展、带动旗、镇、村旅游、商贸、运输、餐饮、娱乐、广告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农民增收,带动了乡村旅游文化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文化大院服务功能定位:文化大院项目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总面积2.1655万平方米,其中展厅区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已建成投入运营600平方米,在建460平方米,包括纪念品室、信息中心、储藏室、多功能厅等;文化长廊区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已建成360平方米,包括在建的制作室、活动大厅、文体活动室、研究管理室;餐饮娱乐区建筑面积1024平方米,已建成300平方米,包括办公室、剪纸民俗宾馆、民间风味餐厅、健身房、凉亭等;垂钓鱼塘面积1.8831万平方米。
        公司以发展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为方向,实施精品化战略,创建文化品牌。通过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地方社会文化软实力,贡献一分力量。
        赵美玲作为文化大院的创办人,她说文化大院的建设并不是一时冲动,她看周围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就打算创建文化大院,让剪出来的作品有地方挂,让老人们有地方在一块儿聚一聚、坐一坐,让娃娃们有地方耍,也从小受点儿文化的熏陶。
        现在,文化大院也成了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她教当地的妇女们剪纸,带领她们创业,提高家庭收入;给当地的孩子们上剪纸课,让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为了弘扬优秀民间民族文化,发掘本土文化资源,在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17年12月3日,赵大剪剪纸艺术协会达拉特旗文旅创投中心正式成立,赵美玲担任协会会长。政府免费在文旅创投中心3楼提供500多平方米的场地,用于剪纸作品展览、剪纸教学。目前,赵大剪剪纸艺术协会有会员30多名,包括农民、学生、教师等。
        剪纸培训、公司运营、文化传播、参观学习……赵美玲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了。现如今,赵美玲有多个身份,她是镇里社区妇女培训班的授课老师,是乡村少年宫的辅导员,还是免费对外开放的剪纸艺术博物馆馆长。赵美玲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时候剪纸产品能像古玩字画一样,人人都喜欢,大家都收藏,那么这门手艺就不用专门传承,也照样能发展得很好。” 

        作者:甄自明
        文章来源:奇海林  杨勇主编《我与鄂尔多斯》【第五卷】,学苑出版社,2021年12月
 
 
责任编辑:甄自明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