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地区和城市独具魅力的品牌和符号,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亲和力,逐步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生活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更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优势,进而把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尽快推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地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鄂尔多斯市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河套文明的发祥地,是草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结合部,是北方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蒙汉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融汇点,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萨拉乌苏文化、青铜器文化、阿尔寨石窟文化、匈奴文化、恐龙足迹文化、苏勒德文化、蒙古族敖包文化、鄂尔多斯歌舞文化、马头琴文化、漫瀚调文化、蒙元文化、蒙古贵族宫廷文化及祭祀文化等一些独有的文化资源,享誉海内外,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几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文化产业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亚洲艺术节、国际那达慕等国际性文化娱乐活动相继在鄂尔多斯举办,《鄂尔多斯情歌》、 《我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风暴》、《秦直道》等电视剧相继上演,各种大型晚会在鄂尔多斯陆续登场。 为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委、政府从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扶持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鄂尔多斯市文化大市建设纲要》、《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项目实施方案》和《鄂尔多斯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方面有: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文化市场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营销,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优惠政策方面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配置资源政策等一系列政策。 从2006年开始,鄂尔多斯市政府每年拿出 8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大市建设;2009年起,又增设了 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广泛吸纳非公资本,让社会资金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唱主角。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文化创意产业园、鄂尔多斯蒙元文化主题公园、秦直道旅游文化产业基地、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以及萨拉乌苏文化遗址等重点项目建设吸纳社会资金 30多亿元。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鄂尔多斯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打品牌战,文化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古如歌、鄂尔多斯民歌(短调)、漫瀚调等 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5个项目被列入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漫瀚调艺术之乡”,乌审旗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中国马头琴之乡”、“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中国苏勒德文化之乡”。 在现有文化资源背景下,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广告会展业、影视音像业、文化产品业、动漫产业、体育竞技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的 8大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方面,经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已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9处。文艺演出业方面,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品牌成效显著。各级文艺团体和演出中以鄂尔多斯独具魅力的民族艺术,积极拓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先后出访了 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大中城市,引进了 20多个国家的文艺团体以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成为自治区演出市场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动漫产业方面:东联动漫和天风动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康巴什新区建成的鄂尔多斯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新闻中心、会展中心和体育中心七大文化设施,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市文化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市文化企业增长到 1200家,从业人员 11013人,资产累计达 108亿元,文化产业产值达 80援7亿元。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冠丰胜州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鄂尔多斯市文化局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鄂尔多斯文化产业经营项目虽然丰富,并在活跃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国内文化产业先进地区比,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规模小、产值低、科技含量差、占 GDP比重小。文化产业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他产业相提并论。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总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产值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例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企业没有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产业格局,产业项目有重复建设现象,互补协作性差。如民族文化产品销售,到目前为止还处于各自为政、零售为主,不能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二是高级人才匮乏。文化产业是融知识、智能、技能、创意、创新等高端要素为一体的产业,人才是根本。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业务人才的缺乏,是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同时,各类紧缺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激活和培养机制尚未完善,科研院所和高校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较为滞后,不能很好地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东联影视动漫公司和天风动漫有限公司的产品创作均依靠在北京、青岛等地的创作基地来完成,造成了制作周期长、经营资本高等问题。 三是管理体制不顺畅。文化产业涉及的产品领域广、外延长。由于国家的各项改革配套政策和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必须依靠相关职能部门,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要求文化、科技、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统计等多部门统一协作。同时也形成职能相互交错,缺乏统一监管的现状,如文化部门管演出娱乐市场,广电部门管影视音像市场,新闻出版部门管书报刊市场,旅游部门管旅游市场,这也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四是资源利用不充分。鄂尔多斯无论是显性的历史文化遗迹、遗存,还是隐性的历史典故、民风民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由于整体起步较晚、消费市场不发达等原因的影响,在产业开发过程中,不能实现对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资源的统一整合。许多民间文化项目的开发,都处于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消亡的状态,经济效益偏低。 三、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 借鉴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鄂尔多斯实际,要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入手,对资源开发、产业布局、融资渠道和市场培育四大环节进行创新,在管理体制转型、政策法规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三个方面大胆探索,推动和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九个一”的目标:即有一个协调发展文化产业的政府组织机构,有一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一笔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有一支适应市场需要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队伍,有一个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有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竞争主体,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文化产业结构,有一个灵活高效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有一个全新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最终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使全市文化产业步入快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后的五年,鄂尔多斯文化产业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管理体制,使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政策性扶持、多元化发展的模式。以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企业或文化集团,带动全市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250亿元以上,占全市 GDP达到 5豫以上,使文化产业成为鄂尔多斯支柱性产业。基本建成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丰富的文化产品、健全的文化教育和文艺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力争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走进全国先进行列。 要精心培育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广告会展、影视音像、文化产品、体育竞技、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如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歌舞演出、民俗风情园、民族特色餐饮、民族工艺产品等,既要壮大产业规模,也要以特色产品在市场运作中占领制高点。积极推动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中视文化产业园区、天风及东联动漫产业园区、冠丰胜州文化产业园、秦直道文化产业园区、漫瀚调风情园、苏勒德文化旅游园区、鄂尔多斯古如歌文化园、窝阔台文化园区、王爱召文化园区、奥古斯都商务度假中心、蒙古源流影视城、鄂尔多斯动漫博物馆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使鄂尔多斯形成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的专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纲要和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纲要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要研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培育、开发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用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赢得消费认可,把产业做大做强。 文化产业规划要在全市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不同旗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圈,要与城市规划、城市化建设、政府接待、招商引资、旅游文化建设、城乡统筹、农牧民转移、农牧民增收、生态建设等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牧民受益的格局,让全市的文化产业真正的发展起来。 (二)进一步理顺文化产业的管理机制。突出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加强管理,依法行政,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文化市场管理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大改革力度,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立新形势下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要以行业管理为主,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利用价格机制、税收机制、信贷机制和分配机制的调节作用,理顺文化市场运作,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要压缩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逐步将一些不适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维护行业权益。 (三)突出招商引资,畅通投融资渠道。要加快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投入、企业投入为导向,金融机构投入为支撑,外资和民间投入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投融资体系。一是鼓励国有文化企业进行由国有资本控股、社会资本参股的股份制改造,以此来吸收大量的社会资本。二是成立文化中介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与金融机构协调,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改善文化产业投融资环境。三是积极吸引文化产业外资。吸引外商以合资、合作的方式,与我市的文化企业合作,允许外商以技术、品牌、创意等作为无形资产来入股,以股权互换建立贸易伙伴关系,共享扩大的市场资源。四是加强基金建设,调整基金结构,建立文化产业研发基金,发挥好文化产业扶持基金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 (四)培育人力资源,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等人才,要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着手培育人力资源,以此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要面向国内外吸纳文化战略策划、高端创意、顶尖设计、文化新学科、文化产品研发创新、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市场经营、文化传播策划和文化市场营销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文化产业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顾问,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在本土高校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设立与文化产业相关学科专业,成立相应的社会研究机构,就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培养出符合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也可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以定期或不定期,长期或短期培训班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文化产业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和文化经营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以此来不断提高各类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五)健全政策体制,鼓励文化消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大众用于消遣、娱乐、旅游等文化消费的支出比例也随之提高。因此,要出台相关鼓励措施,引导市民群众转变观念,使其合理地支配闲暇时间,加快建设如小吃一条街、娱乐一条街、民族工艺品一条街等,增加市民的文化消费。健全的政策体制是文化产业顺利发展的保证。应建立专门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将过去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诸种管理权限统一划归专门机构,负责文化产业的统一规划、资源开发、市场培育、产品推销和产业升级,全面协调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相互关系,以发展多元市场主体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和培育文化产品市场,解放文化生产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此来推动文化消费的增长。 (六)依托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文化产业要得到全面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必须创造符合市场需要、以生产较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进步、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打造新的精品化、个性化文化品牌。以旅游为例,成陵、响沙等精品线路已经成熟,要以蒙古族民俗文化为重点综合布局草原文化旅游板块,以响沙湾、恩格贝、七星湖为重点综合布局沙漠文化旅游板块,以“河套人”遗址、秦直道、阿尔寨石窟为重点综合布局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形成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作者:安源、鄂尔多斯市政协副主席,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常务主任委员;武洲、民盟鄂尔多斯市委文化课题组成员 原载《鄂尔多斯学研究》2011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