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历史使命和具体路径,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期文化发展开创了新局面。2012年以来也是鄂托克文化矢志不渝、奋勇前行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鄂托克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旗的关键时期,鄂托克人奋力拼搏,谱写出文化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并且取得骄人成绩。2011-2012年,鄂托克旗综合地质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老干部青少年活动中心等3大标志性文化建筑和乌兰景观湖公园先后建成使用。旗文化馆获评文化部“国家县级一级文化馆”荣誉称号。2013年,图书馆达到“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标准,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十佳图书馆”称号。2017年,建成鄂托克旗蒙古秘史博物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完成全民体育活动中心主体工程,推进鄂托克旗图书档案馆建设,统筹推进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建成图书分馆7个。2019年,正式启动了鄂托克旗王爷府保护修缮复原工程。2020年,桃力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桃力民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基地对外开放。其间,鄂托克旗累计投入不少于两千万元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旗有“馆”、苏木镇有“站”、社区有“中心”、农牧民之中有文化户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并且进一步巩固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鄂托克旗公共文化设施设置率、覆盖率和受益率均达到100%。鄂托克旗博物馆、展览馆、展览厅等不少于20个,进一步推动了优秀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鄂托克旗多元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宣传展示。鄂托克旗建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果明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建立起以文化站、文化场馆为细胞的阵地活动与流动文化活动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鄂托克旗实现了“城镇10分钟文化圈、农村2公里文化圈、牧区10公里文化圈”目标,民众不费周折就可以享有高水平的文化娱乐服务。
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2013年,鄂托克旗开展那达慕大会暨广场文化周活动,蒙古国著名摇滚乐队“胡日德”乐队、“哈仁嘎”乐队专场演唱会等7场大型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美丽鄂尔多斯”为主题的全市中学生“腾格尔——蒙古人”杯技能大赛十周年庆典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书法、绘画、舞蹈、乐器、剪纸、篮球、排球、蒙古象棋、射箭、科技小发明等30余项。2016年,举办了全旗那达慕大会暨广场文化周活动、首届西鄂尔多斯“腾格尔——鄂尔多斯‘乃日’”大奖赛、大型鄂尔多斯民歌合唱晚会——“歌海放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青年文艺演出等导向性群众文化活动。2019年,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广泛开展文化旅游节庆活动16场次,精彩纷呈,亮点繁多,如“来鄂托克过大年”主题旅游活动、鄂托克旗2019年那达慕大会等。此外,2012年以来,文化娱乐与文化惠民活动种类多样、异彩纷呈,鄂托克旗各级文化服务机构经常开展全民阅读、文艺表演、文物展陈、图片展览、体育活动等群众性活动,每年举办具有导向性的大型文化活动6场以上,消夏广场文化活动不少于40场,送戏送电影等文化活动不少于1300场。民众可享的文化盛宴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丰富,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被大大激发,鄂托克旗民众每周参加群众性文化活动不少于5小时,农牧民每月能看到1场电影,每年观赏不少于2场的文艺演出,民众在文化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文艺创作等工作成绩喜人。2013年,蒙歌友会赴北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夕阳秀中老年文化发展基金会成立庆典暨全国中老年优秀节目人民大会堂展演”活动,《鸿雁》《十峰白驼》受到观众和评委们的高度评价,充分展示了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服饰文化和鄂尔多斯民歌的无穷魅力,获得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夕阳秀文化发展基金会授予的“特殊荣誉金奖”。2014年,乌兰牧骑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录制完成《马年的乌兰牧骑》专题节目,内蒙古蒙古语卫视成功录制播出《乌兰牧骑是如何为基层服务的》专题访谈节目。2017年,大型民族歌舞精品晚会《心中的鄂托克》代表全市参加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取得团体金奖的最高荣誉,歌舞《我的鄂尔多斯美丽富饶的圣地》《吉祥三宝》荣获创作、表演一等奖。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了“壮美大草原,幸福鄂托克”专题晚会,并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此外,《印象鄂托克》《幸福鄂托克》等活动成为重要的文艺晚会品牌,依托这些晚会创作的文艺精品达到1000多个,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奖项多达130余项。鄂托克旗以旗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为主体,以民间文化组织等社会力量为重要补充的文化产品供给保障不断加强,每年创作不少于100多件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很多作品脍炙人口、深入人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乌兰牧骑发展、文化产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2013年,拖雷伊金祭祀遗址、伊连陶劳盖文化遗址等11处文化保护点成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拖雷伊金祭祀遗址、伊连陶劳盖文化遗址、水泉子城址、新其日嘎城址、包乐浩晓城址、陶斯图城址、木凯淖尔遗址、乌仁都西敖包、凤凰山墓群、秦长城遗址等1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普查到的2254件可移动文物信息录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平台。2018年,完成了百眼井遗址、拖雷伊金祭祀遗址、长城遗址保护计划书。配合基建项目对野外起降场建设工程、鄂托克旗通用机场场址及全旗范围内的27处天然气井点进行地面文物勘查。2019年,继续对阿尔寨石窟壁画塑像修复及岩体加固,完成了4座石窟壁画的修复,切实保护了阿尔寨石窟这一文化瑰宝。此外,乌兰牧骑发展再续辉煌创造新的成绩,在提供精品艺术创作节目与文艺演出之余,多次获得市级、自治区级文艺汇演金奖,如2018年原创蒙古剧《乌兰牧骑的热喜》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乌兰牧骑一直是鄂托克旗引以为豪的文化团队。最后,文化产业领域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以旅游为例,鄂托克旗连接荣乌高速、109国道、X615、Y526、C470等重要的交通要道,串联四个嘎查,连接A级旅游景区、天然牧场、特色牧家乐、文化户、草原驿站、游牧营地、千马草原等人文景观,打造集尝蒙餐、住毡包、体验游牧文化的经典草原小环线,为丰富鄂托克旗文化旅游内涵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2012年以来,鄂托克旗立足已有的文化发展基础,突出优势,补齐短板,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打开了鄂托克文化新的繁荣局面。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了新的征程。鄂托克旗将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向上的姿态迎难而上,创造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乌宁夫编著,《鄂托克旗文化风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第1版,第28-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