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是鄂托克旗文化事业活态化的表现,也是人民群众感受鄂托克旗历史传统魅力、切身体会文化发展、享受政府文化服务的最好参与之一,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多彩纷呈是它的典型表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百年时间,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鄂托克旗的文化活动开展活跃,内容多元,为民众平常单一的工作生活增添了不少快乐与趣味,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机构、事业单位、文化团体、服务机构为民众提供了文化下乡、乌兰牧骑文化、群众文化馆的馆办文化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这在鄂托克旗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宣传教化、普及知识、团结凝聚、休闲娱乐、精神调节等社会作用。
一、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鄂托克旗农村牧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为了便利农牧民更好地享受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鄂托克旗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它是农村牧区文化生活的有机补充,丰富了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鄂托克旗文化下乡活动始于1997年,经过20多年的经验积累,文化下乡与科技下乡、卫生下乡一起成为一项农村牧区群众各方期待的惠民工程,它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化,将文艺节目表演与重大纪念意义庆典相结合,将宣传教育演出与浓郁地域文化资源相融合,将送知识、送服务、送人才与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相联合,借用下乡活动活态之“形”,生动形象地补足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之“钙”,筑牢思想道德素质之“魂”,将党和政府的理论、政策和温暖送到农牧民的手中,有利于推动新时代美好乡村文明建设。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文化下乡活动的工作虽然也在开展,但是多以文化部门单一零散组织为主,剧团等演艺团体不定期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演出,最终群众的参与效果和活动发挥的影响均是有限的,没有形成专门的计划规划,更没有特别的活动安排,往往是临时性、随机性的,没有在农村牧区民众当中形成重要的文化品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科技部、卫生部等十部委下发的开展“三下乡”活动的文件要求,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和卫生下乡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和规模化的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鄂托克旗紧跟形势政策,在1997年冬季由旗委宣传部牵头,由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旗科协、旗卫生局、旗农牧局、旗计划生育委员会、旗卫生局、旗水利局、旗新华书店等积极参与组成“三下乡”活动的具体负责实施部门,多部门联合并举,划分为多个小分队奔赴全旗苏米图、阿尔巴斯、碱柜、木凯淖尔等不同的苏木乡镇开展下乡活动,至今已经有20多个年头。年年实施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文化、科技、政策等层面发挥着积极的导向性作用,已经成为鄂托克旗宣传思想、服务“三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活动。其中的文化下乡活动独立成章,将群众需要的图书报刊下乡送上门以解民忧,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电影、演出、传统文化活动送演上门以满民需,将群众需要的文化活动组织起来送政策上门以顺民意,结合国家战略、法律方针、时事政治和鄂托克旗发展形势政策突出宣传下乡主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方式,切实突出了文化活动的惠民性、公益性和时效性。
多年来,鄂托克旗文化部门在组织文化下乡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是精心设计,主动深入农村牧区开展调研,围绕不同年度的鄂托克旗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想民众之所想,知民众之所知,干民众之所盼,坚持每年突出一个主题,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扎扎实实做好文化下乡活动工作,在服务农牧民过程中逐渐成为典型性的名牌项目,促进了鄂托克旗农村牧区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的青睐和热烈的欢迎,已经成为鄂托克旗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鄂托克旗文化下乡活动主动服务大局,在组织老年业余大学、中老年活动中心、蒙歌会、二人台队等文艺团体开展文化送戏,组织新华书店图书馆等单位开展文化送书,组织电影放映站开展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之余,把“生息草原、政策惠民、统筹发展”理论宣讲融入文化下乡活动中来,文化部门与旗里农业、牧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主动对接,编排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理论宣讲,将农机购机补贴政策推广、林业法律法规和林权制度改革等与农牧民切实相关的方针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农牧民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各项惠农惠牧政策与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助推了鄂托克旗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发展,受到了农牧民的好评。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于理论政策、实用知识等方面的需求,鄂托克旗还将文化下乡活动升级为“多下乡、常下乡、常在乡”,每月都可以深入到乡镇苏木嘎查开展下乡宣讲等服务,同时也是加强农村牧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有益补充。
2017年,鄂托克旗承办了市旗两级“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市旗70多个部门积极参与,送戏义诊科技服务与物资下乡、资金下乡和项目下乡统筹在一起,不断丰富下乡活动内容,不断拓宽活动渠道,不断创新工作形式,为农牧民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文化部门在集中开展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之余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活动中间,利用已有的基本公共文化网络普及科学知识,既满足群众事关生态科技、产业政策和发展项目等方面知识的咨询需求,又与医疗义诊下乡等活动相得益彰来提高群众的卫生健康素质,还与农牧民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从而推动文明乡风的建设,多措并举效果明显,发挥了下乡活动提供服务与教育引导的作用。“三下乡”活动既改善了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促进了美丽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2017年,鄂托克旗结合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2019年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营造出了团结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均取得了圆满的成果。文化下乡活动已经渐成规模化,融入到鄂托克旗文化领域组织活动的系统规划加以编排。“十一五”以后,日益呈现体系化,成为定期化的公共文化供给产品。如近十年来鄂托克旗积极组织开展送戏送影送书下乡活动、综合基层服务活动、文化惠民公益活动等内容形式多样的文化项目。“十二五”期间,年均文化下乡80场、流动图书服务30场、送戏下乡演出100场、电影放映1000场以上。近年来每年送戏送书送电影等下乡活动达1300多场,累计平均数量均在千场以上,极大提升了老百姓在文化体验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舒适感。
二、乌兰牧骑文化活动
提到文化、科技、政策等的普及,不得不提及乌兰牧骑,乌兰牧骑作为“草原上的轻骑兵”,因为人员专业、设备轻便灵活、节目小型多样而能够灵活地驰骋于各个苏木嘎查之间,哪怕是嘎查里邻近的几户人家,他们也可以即兴展演奉献一场集歌唱、舞蹈、音乐、戏曲等为一体的文化盛宴。因为灵活多样,他们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传统文艺及民族歌舞的演出、常见便民利民贴心的服务和先进科学知识的辅导融为一体送往千家万户而受到基层群众好评,是适应民族地区宣传工作的一项伟大创举。乌兰牧骑开展的文化活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大规模文化活动时空局限的不足,是文化事业中具有特色的品牌活动。
鄂托克旗乌兰牧骑主要完成下乡文艺演出服务、参加会演调演、赴外地演出和对外文化交流演出等任务,在60多年风雨兼程的历程之中始终几十年如一日把扎根鄂托克大地服务群众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办队原则开展演出活动。无论城镇与牧区,队员广泛深入到鄂托克旗所有嘎查村或者是集中居住地定居点演出,亦或者是去偏远及老弱病残农户牧户家登门开展活动。牧区嘎查、集中定居点和具有特殊情况的农牧民成为乌兰牧骑组织文化活动重点倾斜面向的群体,每年会有不少于一半时间与场次为他们送去欢歌笑语。
20世纪80年代以前,乌兰牧骑下乡演出主要由生产大队负责接送,通知群众和组织演出。80年代以后,由苏木乡镇与嘎查村等乌兰牧骑共同商定开展演出。巡回演出的方式让民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蒙古民族歌舞、曲艺小戏、传统器乐演奏等群众喜爱的节目,不仅满足了人们正常的文化需求,而且密切了党群关系的发展,乌兰牧骑队员成为农牧民的自家人、贴心人和知情人,有的甚至建立起如鱼水之情般的亲人关系,文化活动除了本身的服务性以外,更突出了群众利益至上的人民性特征。乌兰牧骑下乡开展演出之余还会充分利用图片展览、幻灯放映、电影放映、图书借阅、录音播放、口头宣讲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内国际时事形势,宣传法律知识、科技卫生知识及当地新风尚等内容,将大量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奉献给农牧民的同时送去了知识与文明,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声音与关怀。几十年间,乌兰牧骑长期活跃于农村牧区,游走于大漠戈壁,文化活动遍及所有农牧户,下乡万余天,演出受众几百万人次,行程上百万公里,真正是民众反响持久、信赖得过的鄂托克旗文化活动的特色。近年来,乌兰牧骑全年惠民演出均在百场、下乡服务均在百天、受众人数均在万人以上。
以2019年为例,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全年开展演出102场,观众人数达25万人次,完成宣传、辅导、服务156天次,受益群众达19600人次。此外,近年来乌兰牧骑围绕新春佳节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队员不畏三九寒天,平均每年深入嘎查村与社区专场演出二十余场,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也烘托了浓浓的吉祥欢乐的文化氛围,让全民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来。“春节惠民不能没有乌兰牧骑”逐渐成为鄂托克旗民众自发的声音。
三、群众文化馆的馆办文化活动
文化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设立的常态化的服务机构与场馆。它因为有固定的场所、服务项目和开办活动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为老年人、文艺爱好者、城镇社区群众等提供了充分享受丰富文化生活和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所以馆办文化活动吸引了民众的广泛参与。
在鄂托克旗文化馆建馆初期,馆办文化活动就有图书报刊阅览、黑板报出版宣传、开展棋类比赛和广播信息宣传等内容。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展摄影、美术、书法等服务项目。80年代中期以前,文化馆举办的活动多数种类比较受限,导致个别活动不能长久(如文化馆曾经尝试成立歌剧队,由于入不敷出、难以维持活动,仅持续两年多时间就解散了),以纸质的书籍类服务、板报宣传、广播通知和棋类活动等为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文化馆场馆扩建,文化馆活动日渐多元丰富,不仅提供常规的文化活动,还能举办一定规模的文娱活动,如棋类牌类活动、游艺球类活动比赛、文体健身活动、文化展览、美术摄影书法活动及兴趣爱好培训、组织指导机关单位厂矿基层文化站的文艺娱乐活动等,为城镇社区居民积极提供学习充电、消遣休闲和联谊娱乐的文化服务,营造了社会认可及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的文化活动氛围。
20世纪90年代,鄂托克旗文化馆举办的“业余歌手比赛”得到了近百余名业余歌手的参加,“健身操比赛”得到了社会各界上千名人员的参加,塑造了较好的大型文化活动项目品牌,坚定了文化馆成功组织开展大型文娱项目的自信。
21世纪以后,春节及联谊晚会、广场文化活动、校园文艺汇演、农牧民文艺汇演、社区文化活动、中小学朗诵、民歌歌手比赛、干部职工文体比赛、文化公益培训等文化活动已成为文化馆固定组织的活动,每年举办多场,给群众带来震撼的视觉盛宴,极大地满足了城镇居民的文化选择,即使是错过了元宵文体晚会,依然还有民歌大赛等异彩纷呈的活动可以期待,大型文化活动参与人数均在千人以上,有的馆办文化活动已小有名气,已成为城镇文化事业的重要补充。
文章来源:乌宁夫编著《鄂托克旗文化风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