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文化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第三章 第二节 公共文化组织机构

来源:《鄂托克旗文化风采》 作者:乌宁夫编著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6-14
摘要:第二节 公共文化组织机构 公共文化是文化事业便民性、服务性和公益性的最好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群众文化与文化活动等都是公共文化供给当中重要的组成。在旧社会,公共文化基本上无从谈起,新中国成立后,才迎来了公共文化发展的春天
第二节 公共文化组织机构
 
        公共文化是文化事业便民性、服务性和公益性的最好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群众文化与文化活动等都是公共文化供给当中重要的组成。在旧社会,公共文化基本上无从谈起,新中国成立后,才迎来了公共文化发展的春天,也迎来了公共文化组织机构的成立与设置,人民群众的文化事业有了专门的负责管理机构。70多年来,公共文化组织机构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多次进行设置、合并、裁撤和划分等,以期与鄂托克旗文化领域相协调,更好地发挥文化机构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服务职责职能,为鄂托克旗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撑,为鄂托克旗公共文化总体规划的实施保驾护航。截至2020年,鄂托克旗已经形成一套包含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和民间文化协会等在内的健全完整的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它们适应新时代鄂托克旗文化发展思路,设置科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充分发挥了组织机构应有的职能作用。
        一、行政部门
        1949年,鄂托克旗和平解放后,成立了临时人民自治政府政务委员会,下设民教科处理民族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工作,标志着公共文化有了自己的职能管辖部门。之后经历过多次的分合,如1951年12月把文化教育从民教科分出成立文教科。1956年,文教科又分设为文化科、教育科,不久又把文化、教育和卫生方面的职能合并,设立文教卫生科。在1956年至1964年之间,文化、教育和卫生方面职能部门有过多次改称、分设与合并。1969年至1973年间,文教卫生工作属于鄂托克旗革命委员会政治部下设的组织、宣传、卫生等小组。1973年4月,鄂托克旗革委会决定撤销各部及所属小组,设置各业务行政局,文教局才得以重新恢复设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0年。所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鄂托克旗的公共文化常常与教育卫生等领域职能合并在一起加以履行管辖职能,即使有过分设,始终没有脱离“文教文卫是一家”的局面,民教科、文教科、文教卫生部、文教卫生局、文教局等都曾经兼有公共文化管理的职能,1969年至1973年宣传科也履行过前述的职能。由于设置频繁,公共文化始终没有专一性、有针对性的业务管理部门,直到1980年文化从鄂托克旗文教局分出职能,之后单设文化局开始,全旗文化工作才得到集中管理。
        由于公共文化涉及文艺、体育、广播电视、新闻、旅游等多个相近的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形势及需要曾经设立文化体育局、文化广播电视局,如1993年旗文化局与旗体育工作委员会合并成立旗文化体育局。2002年,在机构改革中将旗文化体育局具有的体育工作职能划归旗教育体育局,将文化工作职能与广播电视职能合并成立了旗文化广播电视局。2010年,将旅游方面职责划入成立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即之前文化广播电视局和旅游事业管理局职责整合划入新成立的单位,不再保留文化广播电视局和旅游事业管理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的要求之下,鄂托克旗文化领域加快转变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2015年,设立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挂旅游局牌子,内设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管理股、社会文化产业股等4个机构,下设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心、旅游事业发展中心等8个事业单位。2019年成立文化和旅游局,挂文物局牌子,内设文化综合股、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股等3个内设机构,下设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蒙古秘史博物馆、乌兰牧骑等8个事业单位,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文化管理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也理顺公共文化组织领导与相应领域服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在公共文化方面不断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通过几轮机构改革与调整,鄂托克旗文旅局作为政府行政部门,既接受旗人民政府的行政领导,也接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还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见,已经较好地适应当地实际和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的规律,对公共文化实施领导、指导和服务,统筹推进文化事业规划发展,推进鄂托克旗公共文化高质量、标准化和均等化发展。 
        二、事业单位
        除了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鄂托克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设立不同类别的文化领域的事业单位来具体负责公共文化的工作实施与服务。在不同时期曾经有过乌兰牧骑、晋剧团、文化馆、文化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图书馆、电影管理站、新华书店、文物保护管理所、影剧院、阿尔寨石窟研究院、鄂托克旗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影剧管理中心、旅游事业发展中心、蒙古秘史博物馆等种类繁多的二级事业单位,面向城镇有基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面向农村牧区有乡镇苏木文化站、村落嘎查文化室等组织。有的是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如乌兰牧骑、晋剧团、文化馆、新华书店等是那一时期产生的,给民众提供了文艺节目表演、歌剧演出、图书报刊阅览、文化辅导、棋类比赛等基础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有的是在60至70年代间成立的,如电影管理站、影剧院等。还有的是在80至90年代间单列出来甚至进入21世纪更名发展成立的机构单位,如图书馆、文化科技教育发展中心、文物保护管理所、阿尔寨石窟研究院、鄂托克旗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心等。这其中有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裁撤与解散,如晋剧团由于自负盈亏入不敷出,最终解散。再如文化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当时是专职管理乌兰宫的公共文化单位,后来出于优化结构的考虑进行了职能整合,从机构精简的角度撤销了这个单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鄂托克旗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到2015年时有文化馆、图书馆、乌兰牧骑、文物保护管理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影剧管理中心、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心、旅游事业发展中心等公共文化事业单位。2019年,文化市场执法大队转变为综合执法局,新增加蒙古秘史博物馆,其他单位均不变的设置格局,即包括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旅游事业服务中心、蒙古秘史博物馆、乌兰牧骑、文化馆、图书馆、文物保护研究所、影剧管理中心等在内的文化事业单位。在根据鄂托克旗工作需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之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专门负责鄂托克旗文化市场的行政执法工作,包括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扫黄打非”的专项行动、文化演出市场的日常监管等内容,为包括公共文化等在内的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健康、有序、合法的文化市场环境。旅游事业服务中心专门负责鄂托克旗旅游产业的要素布局与调整,拟定旅游市场的培育和完善的规划,做好重要旅游景区与旅游产品的开发,为包括公共文化等在内的文化事业积极融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蒙古秘史博物馆专门负责《蒙古秘史》的宣传、教育、研究、阅览、展示和收藏为主的综合性公益文化工作的开展,为弘扬和传承保护优秀民族文化、提升鄂托克旗博物馆集群效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良好的作用。乌兰牧骑专门负责创作和表演大量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长期活跃于农村牧区,扎根基层,为公共文化工作的开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文化馆、基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站、文化室专门负责本区域内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展览阅览活动、游艺竞技活动的组织开展,为公共文化工作的开展发挥了支撑性的作用。图书馆专门负责读者通过图书求知学习的需求服务,构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保护研究所专门负责鄂托克旗收藏、展览、征集、鉴定、登记编目、修复、保管、研究、文物宣传等工作,发挥了文物保护宣传利用等领域在公共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影剧管理中心专门负责文化艺术中心影剧院的正常运行与管理,提供影视、会议、文艺演出等服务工作,为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场所。2019年的调整使得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可以强化分属职能管理,转变机制适应鄂托克旗文化领域变化新常态,精干队伍,减轻财政负担,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服务群众的职能,受到了大众的好评,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群众团体与民间文化协会
        群众团体也承担一定的公共文化职能,所以也是组织机构必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适应民众对于文艺方面全新的发展期待,鄂托克旗成立了业余文艺工作者联合会,在它的基础上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1世纪以来,根据鄂托克旗实际发展需要成立了文学工作者协会、美术书法协会、音乐舞蹈者协会、摄影者协会和蒙古族长调歌曲协会等基本组织。文化方面群众团体协助职能部门做好文化交流工作,沟通文艺创作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需求,指导和开展积极的群众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安排,增加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供给产品,为鄂托克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鄂托克旗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民俗、音乐、戏剧、影视、民间文学和诗词等文化领域的爱好者与工作者都曾经集聚于联合会之中,积极为鄂托克旗公共文化发展和服务建言献策,为鄂托克旗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开发设计编排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中很多曲艺剧本舞蹈和脍炙人口的歌曲均有来自鄂托克旗各方面艺术家的创作努力,如民间舞蹈《筷子舞》、歌曲《可爱的鄂托克》等。未来,文化领域的群众团体势必还会在公共文化方面创造更多的辉煌成就。
        民间文化协会也是公共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参与者和实践者。改革开放以来,从城镇到牧区,鄂托克旗许多热爱体育、热爱音乐和热爱文艺的群众出于兴趣自发形成了很多民间性质的文化组合、文化协会、乐队等组织。如“草原蓝色乐队”等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发形成的组合,21世纪以后农村牧区自发形成“赛马协会”“骆驼文化协会”等组织。截至2019年,羽毛球协会、三弦协会、祝颂文化传承与发展协会、拖雷伊金祭奠文化研究会、努图克文化研究会、中老年蒙歌友会文艺协会等诸多协会均是非常活跃的文化组织,它们不仅为公共文化的开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促进了鄂托克旗民俗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弘扬与交流,开展的诸多文艺活动为老百姓的业余生活增添光彩,为公共文化在基层扎根、在基层绽放和在基层实践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更为鄂托克旗文化体育的繁荣带来了勃勃生机。如鄂托克旗的蒙歌友会2004年最初成立时是由爱好鄂托克民歌的老年人组成,他们十几年如一日致力于鄂托克大草原上悦耳动听民歌的整理与挖掘,举办原生态草原民歌汇演,开展鄂尔多斯民歌下乡演出活动,在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2013年,蒙歌友会赴北京参加“全国中老年优秀节目人民大会堂展演”活动,《鸿雁》等剧目受到高度评价,让广大观众充分感受到了鄂尔多斯民歌的魅力,最终斩获“特殊荣誉金奖”,为鄂托克旗赢得了新的荣誉。蒙歌友会只是鄂托克旗民间文化协会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诸多的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将会在公共文化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来源:乌宁夫编著《鄂托克旗文化风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责任编辑:乌宁夫编著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