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文化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第八章 改革奋进鄂托克旗文化建设经验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

来源:《鄂托克旗文化风采》 作者:乌宁夫编著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0-23
摘要:一、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把握文化建设方向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国家只会是一盘散沙。宣传思想工作,是坚定信仰信念、培植精神家园的主阵地,是唱响主旋律、开展舆论斗争的主阵地。坚守宣传思想主阵地,事关党的前途命运,
 
        一、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把握文化建设方向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国家只会是一盘散沙。宣传思想工作,是坚定信仰信念、培植精神家园的主阵地,是唱响主旋律、开展舆论斗争的主阵地。坚守宣传思想主阵地,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搞乱一个社会,往往是先从宣传思想阵地打开缺口。宣传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坚守宣传思想主阵地是文化建设方向不偏航的最重要基础。
        鄂托克旗历届党委都十分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托克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主动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责任使命。首先在宣讲内容上始终坚持“理论热点”和“百姓需求”两大重心,建设起网络开放式学习平台,打造了“微学习”“微党课”“流动课堂”“送学上门”等特色宣讲载体。其次,旗委始终坚持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示范作用,制定下发《鄂托克旗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每年印发《全旗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安排意见》。理论战线先后获得自治区优秀宣讲组织奖等荣誉,旗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中心组学习典型。再次,坚持将“学理论”与“搞调研”“谋发展”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旗干部群众在“学”中“论”、在“论”中“思”、在“思”中“悟”,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提振干群信心。“转观念、树志气、奔小康”“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宣讲”“弘扬乌兰牧骑精神走到人民中间去”理论下基层等主题宣讲活动深入人心;“七进”宣讲面不断扩大;全旗建设完成“学习讲堂”105所,组建“新时代讲习团”“草原学习轻骑兵”75支。同时,线上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微学习群”“理论宣讲员学习群”等微学习平台,转载推送“学习论理”“北疆理论风景线”“巴雅尔开讲啦”等平台内容600余条。最后,成立全旗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修订完善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的分工方案》,制定了《全旗意识形态工作要点》《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等30多个方案和制度,指导督促全旗各级党委(党组)制定修订200多个方案和制度。旗委主要领导与11类意识形态阵地责任单位,各苏木镇、园区负责人签订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责任书和新闻舆论工作责任状。举办意识形态培训班60余场次,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旗委巡察工作重要内容,配合旗委巡察部门完成对26个单位的意识形态巡察工作。创新管理方式,开展意识形态网格化建设,推选出乌兰镇、蒙西镇、政法委三个网格化建设典型。
        这些举措都大大增强了干部群众对党的事业的关注,凝聚了民心,把握住了人心的方向,是推动党的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文艺工作的根本问题。1940年1月,毛泽东在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定性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并第一次鲜明地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服务的?他开宗明义地回答说: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毛泽东还具体解释说:“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士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鲜明地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从根本上指明了党领导的文艺工作的政治方向,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以此为开端,解放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及当时的一些作家、艺术家把自己的立场转变到人民的立场上来,按照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纷纷下乡下厂下部队,向工农兵群众学习,从工农兵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一大批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鄂托克旗的文化事业迎来了大发展,正是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文化事业发展才得以进入快车道,基层文化服务从无到有,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进入新时代以来,旗委、旗政府更是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机构,培养了一大批民间文艺团体,依靠乌兰牧骑和这些民间文艺团体,基本解决了农牧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做到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每年为城镇居民精心准备了丰富的文化活动,电影院、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丰富。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拓展,包括乌兰牧骑和众多民间艺术团体已经走出鄂尔多斯走向了北上广等大城市演出,有些甚至远赴海外演出。可以说,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指引下,新时期鄂托克的文化建设绽放出了惊人的魅力。
        三、坚持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如何推动经济发展?先进的、适应社会的文化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与时代经济不相符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经济基础薄弱,文化的发展从属于经济建设,直至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经济在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使经济、社会充满各种矛盾,经济发展缺乏人文关怀。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作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追求更高尚、更有品质的生活,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个时候党中央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其中就包含了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由此开始,有了文化和教育系统的分离,文化工作开始独立运转。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市开始贯彻实施小康文化工程后,党委和政府逐渐看到发展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开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到“十五”时期,鄂尔多斯经济超常规发展、飞速发展,令世人瞩目,并把这种现象称为“鄂尔多斯现象”。鄂托克旗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诸多成就:文化遗产方面,发掘和保护了阿尔寨石窟以及拖雷伊金祭祀传统等;文化事业方面,文艺活动多样,开始承办大型活动,比如2005年鄂托克旗承办了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群众良好的素质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在活动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且提高了地区知名度,对鄂托克旗干部群众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文化对经济的促进,往往不是直接的,但其影响确是深远的。鄂托克旗党委政府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将文化建设纳入全旗的总体规划中,保证各项文化工程的经费落实。如此,从上至下的重视文化工作,并且一以贯之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来源:乌宁夫编著《鄂托克旗文化风采》,第210-214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责任编辑:乌宁夫编著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