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大辞典》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大辞典》 《概论》 《成吉思汗文化丛 学术著作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 报纸

史 事(四)

来源:《鄂尔多斯大辞典》 作者:编委会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30
摘要:沃野镇起义 北魏末年边镇士兵和各族人民大 起义。北魏初,为 防御柔然侵袭,沿今阴山南、河 套迤东的北魏北部边境设六镇。沃野镇(故址在 今磴口县河拐子古城,公元 486 年迁至今杭锦 旗什拉召一带的朔方故城,公元 504 年又迁至 今乌拉特前旗苏独仑乡根场古
        沃野镇起义   北魏末年边镇士兵和各族人民大 起义。北魏初,为 防御柔然侵袭,沿今阴山南、河 套迤东的北魏北部边境设六镇。沃野镇(故址在 今磴口县河拐子古城,公元 486 年迁至今杭锦 旗什拉召一带的朔方故城,公元 504 年又迁至 今乌拉特前旗苏独仑乡根场古城)即其中之一。 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公元 523 年率部起义, 高平镇(治今宁夏固原市境)的 赫连思等响应破六韩拔陵起义。公元 524 年, 拔 陵挥军攻下武川(故址今武川县乌兰不浪土城 梁古城)、怀朔(故址今固阳县白灵淖尔乡城库 伦古城)两个重镇,并大败魏军于五原(今包头 市西及达拉特旗一带),破 魏 将 于 白 道(今呼和浩特市区北 ),占领六镇全部地区。北魏乞援于 柔然镇压六镇起义。公元 525 年, 柔然军由武川 镇向西攻取沃野镇。拔陵在柔然、北 魏 军 的 夹 攻 下 ,南 渡 黄 河 进入鄂尔多斯,又 遭 夹 击 ,以 致 20 余万义军为魏所截获,起义归于失败。包括沃野 镇起义在内的六镇起义,引发了北魏末年人民 大起义,直接导致了北魏灭亡。
        突厥入居鄂尔多斯   公元 583 年,突厥分裂为 东西二部,东突厥向隋请和。公元 585 年,沙钵 略率东突厥部众南渡漠南寄居于白道川(即今 呼和浩特平原)。 公 元 599 年,沙钵略之孙启民 可汗部众进入黄河以南鄂尔多斯地区,被隋安 置在胜(治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夏(治 今 乌 审 旗 南 部与陕西靖边县交界处白城子)二州 之间,东西以河为固,南 北 四 百里,令处其内,任 情放牧。10 余万突厥人游牧于鄂尔多斯。公元 607 年,隋炀帝在胜州、长安(今陕西西安)接受 启民可汗的几次朝觐。隋亡后,突厥颉利可汗举 兵从鄂尔多斯南下犯唐。公元 630 年,在突厥政 权败亡后,颉利的部众安置在鄂尔多斯一带,唐 将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侨治于鄂尔多斯南 部一带,任用突厥贵族管理,不改其俗。从公元 682~713 年,后突厥政权不断侵扰河套鄂尔多 斯地区。公元 715 年,突厥贵族复率诸都“相继 来降,前 后 总 万 余帐。制令居河南之旧地。”开 元 ( 公 元 713~741 年)末年,突厥阿史那氏及其贵 族“并率其部众相次来降”,安置在鄂尔多斯。为 对付突厥,唐政权将精兵集于鄂尔多斯南部缘 边地区,并在黄河北筑三受降城阻断突厥南侵。 后突厥政权灭亡后,突厥一部分南迁至鄂尔多斯 南缘的灵武和西北缘的丰州。至安史之乱后,突 厥诸部才迁出鄂尔多斯。
        隋炀帝榆林行  隋炀帝巡幸突厥牧地鄂尔多斯 的活动。公元 599 年,突厥启民可汗约十万部众 游牧于鄂尔多斯以来,突厥与隋朝和平相处,关系密切。突厥的广大牧民利用鄂尔多斯草原的 良好条件,出现了“人民羊马遍满山谷”的 兴 旺 景 象 。 公 元 607 年(大 业 三 年)春正月,启民入隋 都长安朝见炀帝。隋炀帝从长安东出发北上,至 榆林郡(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 启 民及义 成公主同至行宫觐见,前 后 献 马 3000 匹,炀帝 也回赠帛13000 段,并命启民位列诸侯王之上。 六月,炀帝在榆林城东设大帐,招待启民可汗及 其突厥、契丹、奚、室韦、沙陀等部族3500 人,城 梁高台上,百戏齐乐。启民可汗位列在诸王之 上,百官后宫与各族贵宾同欢共乐。宴毕,炀帝 对诸部族酋长赐予布帛。炀帝驻跸榆林 54天,这是中原帝王第二次亲临鄂尔多斯巡视。
        来源:《鄂尔多斯大辞典》,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责任编辑:编委会

上一篇:史 事(三)

下一篇:没有了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