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生态研究,是鄂尔多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说的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即自然生态。其中主要是指人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状态。鄂尔多斯人和各种生物之间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个体系可称为鄂尔多斯生态系统或鄂尔多斯自然生态环境。对鄂尔多斯生态研究的要点,就是从研究鄂尔多斯自然生态系统演进的历史入手,深入解剖认识人类在与自然关系上的得失,认真检讨人类自身的思想和行为,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加以解决,从而达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 研究鄂尔多斯自然生态环境演进史,我们发现:自秦汉以来,由于自然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社会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19世纪以来受高碳能源工业化和全球性气候变异影响,鄂尔多斯的自然生态环境总体上经历了由良性循环的原生态自然生态环境向恶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环境演进的过程。直到现在,在全球气候变异仍是未知数,全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仍很严峻,鄂尔多斯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且相对恶劣的情势下,我们还不能说鄂尔多斯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我们还不能“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恩格斯语)。历史上的鄂尔多斯“曾有河流湖泊分布,草木茂盛,野兽繁衍”的景色成了人类遥远的记忆。新中国建立后“三十多年来由于我们的失误而造成的沙化面积相当于二千多年来沙化面积的总和”的严酷事实,让我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遏制沙漠化,加强环境保护、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艰苦努力,“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鄂尔多斯人为了改善自己生存环境的恶化而持之以恒的奋争、创造、创新的历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壮丽诗篇。但是,如果全国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还未根治,生物多样性仍遭破坏等生态危机存在,我们却在这片小天地里淡化忧患意识,沾沾自喜,自我陶醉,那么迟早“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实践证明,恩格斯的这些科学论断值得我们铭记。 党和国家提出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五大建设五位一体同步推进、持续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基于对生态危机的高度警觉和对客观规律正确认知的表现。对我们鄂尔多斯这样一个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而又加速工业化进程中的地区来说,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也必须是放在五大建设之首去思考和实践的基本建设。因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生态智慧的结晶,生态文明建设是追求“天人和谐”、“人伦和谐”价值观的必然途径,也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各项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党中央之所以把鄂尔多斯市作为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典型之一,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在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中,在于矿产资源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大改善相得益彰成为闪光点之一。尤其是在于鄂尔多斯人学习实践钱学森的沙草产业理论,使这一科学“设想正在变成现实”,受到总书记的首肯。这些在中国西部赶超内地发达地区的发展进程中,对“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对鄂尔多斯人来说,更具有持久的鞭策警示和督导意义,是更应该时刻铭记并创新实践的经验之一。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以来,始终把鄂尔多斯生态环境的研究,列为鄂尔多斯学内涵之一。我们对鄂尔多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研究,作为鄂尔多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曾组织市内外专家学者举办了多次专题论坛和研讨会,撰写出版了许多研究专著和论述文章,做出了应有的积极贡献。在学习宣传、推广普及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方面,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积极倡导,努力钻研,用心实践。尤其是夏日、郝诚之两位同志创办内蒙古沙草产业协会所做出的奉献,堪称典范。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将继续认真学习领会和广泛深入宣传“五大建设”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深入开展鄂尔多斯生态现象研究,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懈研究、正确认识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不断增强尊重生态法则、适应客观规律、运用发展规律的自觉性,持续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能力,继续为建成全面小康的美丽鄂尔多斯竭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