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 30 年经济发展特点
来源:我眼跳的鄂尔多斯现象 作者:夏日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1-16
摘要:(2008 年 11 月 16 日) 一、 鄂尔多斯改革开放 30 年经济发展特点 鄂尔多斯在 30 年改革开放中, 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造了鄂尔多斯模式,这与鄂尔多斯历届领导采取符合经济特点的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分不开。那么鄂尔多斯的经济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个特点是
(2008 年 11 月 16 日)
一、 鄂尔多斯改革开放 30 年经济发展特点
鄂尔多斯在 30 年改革开放中, 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造了鄂尔多斯模式,这与鄂尔多斯历届领导采取符合经济特点的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分不开。那么鄂尔多斯的经济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个特点是开发性经济。改革开放前伊盟是自治区最贫穷落后的地区, 经济基本处于未开发的初女状态, 生产的原始性、 分散性、 封闭性和自然性, 属自然经济范畴; 经济结构的单一性, 以农牧为主, 虽然有了几家加工企业和矿产企业, 但规模很小, 经济比重低; 产品带有很浓的初级性、 原料性, 产量小、 科技含量低、 加工层次低、 效益低, 属手工业和半手工业性质; 资源利用的狭窄性, 资源利用品种少、 范围小、 利用率低。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发展经济必须是 “开发” , 也必然是 “开发性” 的。所谓 “开发” , 就是开始开拓开创新的经济资源、 产业、 领域和要素, 不断进行再创造, 扩大再生产, 不断提高经济资源、 要素的利用程度和水平,不断拓展经济产业、 经济领域的广度和深度。1988 年, 伊盟盟委行署把“经济开发” 列入 “三开一治一转化” 战略指导思想后, 又提出了 “以煤促电促路、 以电以路带煤、 以煤电路带动其它产业稳步协调发展” 的经济发展路线。 “开发” 的结果是鄂尔多斯经济由单一的农业为主转变为工业为主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的经济,由分散粗放原始自然经济转变为社会化、 专业化、 集约化、 规模化大生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开发性经济只要认识符合自己的实际, 作法与中央决策合拍, 就能保持稳定、持续、 快速、 协调发展。
第二个特点是资源转化型经济。 鄂尔多斯的资源十分丰富。 但资源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 不开发不转化变不成经济优势。 有史以来都是拿
着金碗讨饭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鄂尔多斯有了资源开发转化的机会。党委政府集中力量促成资源开发和转化, 还制定了 “三开一治一转化” 战略指导思想, 也因此富了起来。 资源转化的结果促进了工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立体扩张。但如果长期完全依赖资源开发转化发展经济就会出现局限性, 出现经济畸形。 对此鄂尔多斯市委、 政府是自觉的, 他们见事早, 行动快, 极力扩大非资源型的经济成分, 积极引进加工制造业。一方面, 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 另一方面从长远出发弥补资源型经济的局限。黑龙江省鸡西市过去是煤炭城市, 当时经济还能过得去, 上世纪 80 年代资源枯竭了, 穷的什么办法都没有, 那就是教训。 我们鄂尔多斯不能走那个路子。 今天有资源今天富, 明天资源枯竭了, 就穷下来,不能那么发展, 现在的发展方针是正确的。
第三个特点是追赶型经济。 鄂尔多斯是西部区, 一直处在追赶东部的状态, 赶东缩差, 缩小差距, 赶上东部发达地区。 追赶型经济有一个天然有利条件就是后发优势, 因此必须坚持 “迎头赶上, 跨越发展” , “立体扩张” 的战略。 所以鄂尔多斯几次提出在全国、 全区的定位和追赶目标。追赶的结果, 赶上了。 主要经济指标赶上了, 走进了全国前十位, 这一点很有典型性。
第四个特点是基本协调发展。 这一点十分重要, 是深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协调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基本内容。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就会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的关系相协调, 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因此鄂尔多斯 30 年发展是持续稳定高速协调。 几次国家宏观调控除上世纪 1988 年硬性压缩、 强行下马以外, 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有的甚至变成了发展机遇。
第五个特点是跨越式发展。这既是一个出发点, 又是一个结果。没有追求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并采取正确的战略、 策略、 方针就不会有跨越式发展的结果。30 年发展的结果, 鄂尔多斯实现了三步跨越。第一步, 于上世纪末走进了自治区的前列。第二步是走进了西部地区前列。第三步是走进全国前列。实践证明: 跨越式发展是个规律, 是可以实现的。如果不跨越, 落后地区将永远落后, 世界上没有这个道理。
上述五大特点完全符合地区实际、时代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全面反映了鄂尔多斯 30 年发展本身的轨迹、 因果、 成就和战略
指导思想、 工作方法的正确。
二、鄂尔多斯 30 年改革开放的成功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高速协调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改革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这个道理无需论证, 鄂尔多斯 30 年的
实践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证明。这里, 我只对 30 年改革开放的成功
讲点粗浅看法。
鄂尔多斯 30 年改革开放,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每 10 年为一个阶段。
前 10 年, 是高起点起步, 奠定良好基础的 10 年。 一是农村改革、 包产到户、 高起点起步。当 1978 年底, 安徽小岗村十几户人家分产到户,
签定秘密协议的时候, 鄂尔多斯早已有了包产到户典型, 已不是秘密协议了。1979 年小岗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的时候, 鄂尔多斯已经有几十
个生产队在试点, 到了 1980 年我们已经有 70%以上生产队, 实现了包产到户。到 1981 年不但农村基本普及了包产到户, 而且牧区实现了草
畜双承包。应该说, 鄂尔多斯的农村牧区改革是在全国最前头的, 但宣传的不够, 变成第三位; 安徽第一位, 四川第二位, 内蒙古第三位。第二
个起步是高起点开放, 引进日本的羊绒衫加工先进技术、 设备和管理经验。 1979 年谈判, 1981 年投产, 三年补偿贸易, 两年完成任务。 第三个起
步是从羊绒衫厂的成功引进和准格尔、 东胜煤田的建设项目落地, 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化建设高起点起步。 第四个起步是生态建设。 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 80 年代初, 总结提出了生态建设的 “三种五小” 经验, 生态建设全面起步。鄂尔多斯从建国以后就开始搞生态建设, 防沙治沙, 但都是零星的, 都是国家办的林场、 治沙站, 村社老百姓种草栽树。 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三种五小” 全盟展开。 树、 草、 柠条 “三种” 每年三个一
百万亩, 盟委、 行署还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本建设写入文件中。第五个起步是文化建设。鄂尔多斯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但是真
正的文化建设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开始。办艺校, 建剧院, 建博物馆, 建乡苏木镇文化站, 搜集出版鄂尔多斯民歌, 排练大型舞剧, 全区
第一, 以后得了 “五个一” 工程奖。用两万元建立了文学创作基金, 推动繁荣了文学艺术的创作出版。 乌兰牧骑事业全区名列前茅, 整个文化艺
术事业蓬勃发展。 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阿吉奈竞赛活动全区先进。教育体制改革提前出台, 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干部保证。蒙
汉语微波电视开通, 报纸周三刊改日报, 新闻媒体建设超出了经济发展速度。 文化建设开始以全区前列的态势率先起步。 1988 年盟委行署, 经
过北京专家论证确定了 “三开一治一转化” 战略指导思想。全盟各级领导和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得到了解放和统一。
中间 10 年, 是工业快速发育、 发展进入快车道的 10 年。整个国家的改革进入体制转轨, 经济转型, 企业转制,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
段。在这个阶段, 鄂尔多斯跟得紧, 改革的步子快且彻底。鄂尔多斯 90年代初, 提出 “拉通联动” 、 “重塑重构” 、 “抓大放小” 、 “抓死放活” 的方
针, 组建了三大集团公司。到世纪末又组建了亿利资源集团。同时提出并实行 “四个层面” 的企业培育, 从组织上保证了工商企业的发展。 1995
年提出了 “盟旗经济一体化” 战略, 实行中小企业退出国有经济领域、 民营企业在旗县经济中唱主角坐正席的方针, 民营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业经济立体扩张, 快速发展, 第二产业比重第一次超过了 50%。到 1999 年就有五个旗财政收入过亿, 实现
了走进内蒙古前列的第一个跨越。 如果前 10 年是起步, 打基础, 那么中间 10 年是工业快速发育, 发展进入快车道。 因为前 10 年起步就是协调
的。 国家的几次宏观调控内蒙古经济整体都受到了影响, 唯鄂尔多斯影响不大, 鄂尔多斯受影响较大的一次是 1989 年那一次。1990 年、 1991
年的 GDP 下降了。因为当时指定企业指定项目强硬压缩强行下马。其它五次没有受到大影响。该上的鄂尔多斯继续上, 因为国家需要。鄂尔多斯的工业经济就是在 90 年代宏观经济的反复调控中不断地发展壮大、 立体扩张起来的, 内涵, 外延同步扩张, 中央企业陆续进入, 地方企
业不断扩大。
后 10 年是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持续、稳定、 高速、 协调发展的 10 年。 这 10 年提出 “二次创业” 的任务, 及时组
织干部群众向新的奋斗目标迈进。实行 “禁牧舍饲” 进行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 使传统畜牧业开始进入全面现代化的新阶段, 也使生态
建设上了一个全面保护综合治理产业化发展的新台阶。这是鄂尔多斯的一大创新贡献。 鄂尔多斯的改革创新带动了整个自治区的改革。 之前
的 “三种五小” 建设应该是很全面了, 而且抓得很紧, 还列入各旗市的考核指标, 效果也不坏。 但是到了 1998 年以后的连续四年大旱, 植被盖度
剩下 30%不到。 林业部门统计只剩下 20%多一点。 就是柠条、 乔灌木还活着, 其它自然植被都旱死了, 土地沙化了。 可见那些单纯的防治、 阻止
沙化, 作用有限。只有 “禁牧舍饲” 再加上 “三种五小” 人工保护建设, 生态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现在毛乌素沙地基本上治住了, 库布其沙漠已被分割成好几块, 以后逐步分割围歼。有理由相信, 鄂尔多斯境内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被人类制服的前景有期可待。鄂尔多斯在后
10 年内,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改革不断深入, 开放不断扩大, 发展更加全面协调、 更好、 更快。最
后走进了西部地区和全国的前列。 创造了鄂尔多斯模式。 对此我在 《统筹协调、 集中发展—— — 鄂尔多斯发展模式》 一文中已有论述, 这里不再
多讲了。
鄂尔多斯 30 年改革的特点是紧跟中央部署、 紧跟全国步伐, 改革到位到家, 从实际出发创新创造, 政府强势主导市场经济, 改革发展稳
定紧密结合。
三、 鄂尔多斯 30 年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
(一)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想发展就要改革, 改革要到位到家创新创造。 (二) 跨越式发展是规律, 有差距就有追赶, 有追赶就有
跨越, 跨越要坚持 “迎头赶上” 的战略。 (三) 持续、 稳定、 高速、 协调发展是可能的, 是可以较长时间实现的。 自治区党委提出了较长时间的持续
发展, 鄂尔多斯已经做出了榜样。 当然, 在这 30 年改革发展中鄂尔多斯也不是没有教训。 只是他们在不断地认识盟 (市) 情, 认识工作中的薄弱
环节和不断地提出新的战略方针的工作方法下, 使工作中、 发展中的缺点、 不足以及 “倾向” 性问题都容易被发现, 被提出来、 被纠正改进, 没有造成大的弯路和损失。保持了健康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流。
鄂尔多斯 30 年改革发展的实践可以给我们诸多的经验, 诸多的启发, 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地从各个角度上去研究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