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刚书记在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围绕“爱我鄂尔多斯”主题和转型发展、再铸辉煌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创新创业、尽责圆梦在鄂尔多斯大地上蔚然成风,奏响“中国梦”鄂尔多斯的绚丽篇章。他还号召:全体鄂尔多斯人要紧紧团结在“爱我鄂尔多斯”发展旗帜之下,在大力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开放包容,诚信友善,不屈不挠,拼搏创新,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鄂尔多斯优秀精神品质。 在党的会议和文件上,响亮而郑重地提出“爱我鄂尔多斯”的口号,记忆所及,这还是第一次。这一口号,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和久远的道德传承。应该成为200万蒙汉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和一致行动。在这个转型发展、二次创业的关键时点,强调爱我鄂尔多斯,更是出于共同使命,有着丰富内涵。特别是将爱我鄂尔多斯列为鄂尔多斯优秀精神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进一步增强了它的发散力和感召力。我们坚信,这一口号的提出必将产生凝心聚力,增强信心,鼓舞斗志,助推发展的强劲物质力量。它将成为鄂尔多斯人的长效价值观和永久的信仰。 一、 爱国、爱乡、爱民,是中华人文品质的精髓 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虽然各民族、各地区之间有过许多的相互征战乃至杀戮,但总体态势是共生共荣、守望相助。“中央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富裕的国度。鸦片战争之后虽饱受列强侵略和欺凌,但始终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其中包含了整体与局部的奉献和牺牲,千百万同胞的忍辱负重,大片国土的失而复得。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之争不可开交,然而在民族危亡时刻,兄弟阋于墙而共御外侮,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打败侵略者,捍卫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 我们鄂尔多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邦国的紧密层成员。也是我国北方众多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汇的地方。单看地理位置,就足以说明鄂尔多斯是我国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一域。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被称为母亲河。鄂尔多斯地处黄河之南,长城以北。境内的萨拉乌苏河流域,曾是几万年前“河套人”繁衍生息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在这里设郡县,建边墙,修直道,开屯垦,既是“北地”古战场、古市场,也是肥美的牧场和田场。纵横均达数百公里的鄂尔多斯,风光秀丽、物产丰富。15世纪,蒙古鄂尔多斯部入驻,18世纪后,大量晋陕农民“走西口”到这里落脚谋生,蒙汉和睦相处,多元文化交融,造就了纯朴友善的乡风乡俗,憨厚率真的民族性格和包容大度的文化基调。虽然这里远不及沿海、江南那样土地肥沃、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可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里的人民始终默默地守护着、建设着这一方国土,认定了这里就是生身的产床、埋骨的墓地,世代繁衍生息于此,很少有人愿意离开和放弃。20世纪初,外蒙哲布尊丹巴投靠沙俄,千方百计要把伊克昭盟拉过去;几十年后,锡盟德王成为日本人的走狗之后,也想让鄂尔多斯“入伙”,均遭到伊盟王公贵族和广大民众的断然拒绝。向心不移,从善如流。没有人能把鄂尔多斯蒙汉人民从祖国大家庭里分离出去。 二、 土地、人民、事业、愿景、样样丰富而美好 爱乡,不需要什么理由。爱鄂尔多斯,是鄂尔多斯人与生俱来的思维倾向与行为规范。 “爱我鄂尔多斯”,都爱什么?我的答案是全部、一切。包括山川、土地、牧场、农田、生物、矿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乡风、民俗、语言、歌舞、礼仪、服饰、特产、饮食;还包括历史,现在,未来;已经走过的道路,我们亲手创造的业绩,今后美好的愿景。 俗话说,人不亲土亲。具体到鄂尔多斯则是:土亲、人更亲。虽然由于战乱、灾荒,清朝统治者的放垦,当共和国建立、人民成为这里主人的时候,鄂尔多斯已是遍地沙丘、满目凋蔽。然而正如一位诗人所言:沙漠也是祖国的土地/就好比母亲皮肤上的疮痍。何况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治理,已经到处是浓郁的树荫,葱绿的牧草,植被覆盖率超过70%。近年来,有人说鄂尔多斯之所以可爱,是因为矿产丰富,遍地是煤,这话绝难让人信服。有几个赤子,是因为母亲乳汁丰足才热爱母亲呢?是的,改革开放短短30年时间,这座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古老高原,顿时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焦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占有财富达到一个令国人惊叹的峰值。这一神速、神奇的变化,只是为鄂尔多斯人陡增了底气和自豪感,还有幸运感和感恩意识:噢,感谢上苍,让我生于斯,长于斯,创业于斯,在这里找到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无与伦比的生存环境!这是鄂尔多斯人最典型、最普遍的心态。 蒙古族鄂尔多斯部,是传统文化礼俗保存得最为完整的群体。这当然也感染了比邻而居的汉族人民。用当代的眼光衡量,鄂尔多斯人并非十全十美。他们对老辈传下来的礼法,太过虔诚,他们对故乡的一草一木,过于眷恋;他们对相沿成习的生活方式,不肯轻易改变。可是,如果说他们封闭保守、拒绝变革,那就又与实际相悖了。当改革的春风吹来,鄂尔多斯人从善如流,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畜草双承包,接着又把个城市改革,工业致富搞了个风生水起。曾记否?对于流徙而来的南方人、温州人,鄂尔多斯“土著”表现了极强的包容精神,不仅允许他们落地生根、经商赚钱,而且取长补短,互利双赢。接下来,各级官员、专业人员一队一队、一群一群地走出去,取经探宝,学习沿海特区、先进地段直至港台和外国的发展经验,这才催生了鄂尔多斯经济现象,步入了“快车道”,与从前仰视才见的呼包二市交替领先。走过“黄金十年”,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作为一名鄂尔多斯人,真的感到扬眉吐气。友邻地区,全国各地,一提起鄂尔多斯,没有一个不羡慕、不充满敬佩的。 毋须讳言,“十二五”开局以来,这里同全区、全国各地一样,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某些方面,例如政府性欠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房地产供过于求等矛盾和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一些。从总的态势上观察,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困难。全市经济、社会的基本面是健康向好的,党政领导、经济界和广大群众已经找到了转型发展的路径,治理整顿的良方。爬过盘山路,就是风光无限的高峰。世界上没有笔直的路,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事业。遭遇暂时挫折的鄂尔多斯依然是风水宝地,正在谋划再铸辉煌的鄂尔多斯人依然是可敬可佩、可亲可爱的人民! 三、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再铸辉煌 从“十二五”开局之年起,鄂尔多斯遇到一些困难和麻烦。主要是:在全球、全国经济步入“寒冬”之时,我们这里的投资热、融资热、开发热、消费热骤然冷却。某些方面近乎萧条和停滞。一段时间里,“上面”为积攒政绩,只准讲过五关斩六将,不许说败走麦城;“下面”一脸的迷茫困惑,心气下沉。“外面”少数媒体人也浮光掠影,唱衰鄂尔多斯,认为鄂尔多斯的繁荣兴旺一去不复返了。凡此种种,都是对从来没有搞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乏准备,没有足够的认识。走上坡路,开顺风车时还可以,一旦遇到下坡的弯道,就手足无措,甚至心灰意冷。其实,世界上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永远行进在平坦笔直的大道上。仔细观察,冷静分析,我们如今遭遇的困难,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不大不小的挫折。且不说自然资源,区位优势犹在;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已经创造了数量巨大、质地优良的硬件和软件,就拿经济运行大势来说,各项指标虽然增速回落了,但仍然在平稳增长;每年都有一大批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落地、开工、投产;混合所有制的“大东联”赫然面世;二产过重,一煤独大的格局正在一步步调整和改变。此次白玉刚书记的报告,从7个方面谋划了转型发展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突破,桩桩务实虑远,件件脚踏实地。爬坡过坎,向新的辉煌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层设计有了,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全体党员干部、200万各族人民在“爱我鄂尔多斯”的伟大旗帜下、伟大事业中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拿出全部智慧与力量,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爱我鄂尔多斯、较之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具体目标,更具丰富内涵和强劲动力。作为一级党的组织,市委以全委会议名义发出的号召,必能在自己所代表的广大民众中凝心聚力,形成广泛阵线,创造出比从前的繁荣兴旺更加辉煌的崭新业绩,并为建设祖国北疆亮丽的风景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四、鄂尔多斯学:爱我鄂尔多斯的倡导者、先行者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12年多了。其会员、专家都是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人和长期在鄂尔多斯工作、生活的知识分子。其中不乏为鄂尔多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老领导干部,老专业工作者,也有一些学有专长、事业有成的中青年才俊。他们无一例外,都对鄂尔多斯这片沃土无限眷恋,对鄂尔多斯人民充满深情,与鄂尔多斯改革开放大业息息相关。12年中,研究会每年举办一两次有学术含量、有深远影响的论坛或专题研讨,出版100多万字从不同角度研究鄂尔多斯的书籍、报纸、刊物,以向心、奉献、节俭、高效、低调、务实的办事风格,积极地、默默地增强着我们这座新兴城市的软实力。 研究会初期的工作方向和学术切入点是文化。特别是以蒙古族文化、成吉思汗文化为重点的传统优秀文化。好比开发了一座座文化“富矿”。进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映生辉,相得益彰,既是鄂尔多斯世纪之交经济崛起的文化底蕴,又是文化事业大发展、文化产业大繁荣的力量源泉。对于接踵出现的鄂尔多斯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生态现象以及全市改革建设的宏观决策、主要成就、重大事件,都做了阐释和解读,集中体现在研究会编纂的《鄂尔多斯大辞典》和《鄂尔多斯学概论》这两部厚重的工具书里。就转型发展这个课题而言,研究会早在“十一五”期中和期末,先后两次饶有预见地举办专题研讨,汇集了国内、自治区内和市内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及时就本市经济领域的结构性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建言献策,还就突出矛盾如房价、投资热等进行了预测、预警。2005年,倡导并发起建立“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一方面向市外、区外直至国外推介鄂尔多斯,让鄂尔多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断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另一方面打开一扇窗口,让外面了解真实的、美好的、前景无限的鄂尔多斯。并将情况相近、问题类似地区如陕西榆林、浙江温州等的理念、经验、做法介绍进来,加以消化吸收,作为参考和借鉴。研究会以自己举办的活动,出版的书刊、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感染每位参与者和广大读者,引导他们认识到,鄂尔多斯是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工作生活,是难得的福分;为她的明天贡献心思才力是每个人崇高的责任。研究会的会员群体、专家队伍,分布在全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还有受研究会影响、熏陶、带动的人们,加在一起成千上万,是鄂尔多斯一个浩大的、前卫的人群。这个人群,与鄂尔多斯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她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奋;为她的矛盾和问题而焦虑;为她的辉煌和荣耀而自豪;为她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殚精竭虑,胼手胝足。白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决心进一步振奋精神,沿着“研究、服务、创新、发展”的既定理念,围绕主题,多出成果,多做贡献。与此同时,着力锤炼研究队伍,大幅提升学术水平,把研究会建成地方党政、大型企业、广大群众的优质智库。 五、几句补白 热爱生养自己的地方,这在世界任何角落都是一样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是,鄂尔多斯人有着更强的爱乡情结和凝聚力。同每年向外输送大量能源及其他工业产品相比,人员外流的数量是很少的。少量官员、艺术人才虽身在异乡,仍然思念着、眷恋着故土。考到外地高校的学子在取得各类学衔之后,多数愿意回来创业和发展。近年离乡离土进城务工的农牧民与时俱增,但绝大多数还是选择本市七旗一区的大小城镇就业。爱我鄂尔多斯,要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依然;顺境有恒心,逆境更深切。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每位鄂尔多斯人以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团结奋进的战斗姿态投入转型发展、二次创业,把我们共同的家园打造得更加富裕和谐、亮丽美好! 作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