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论坛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现代化鄂尔多斯的品质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学研究专 作者:王春霞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共产党鄂尔多斯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五大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现代化建设量身定制的行动纲领和战略定位,是推进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共产党鄂尔多斯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五大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现代化建设量身定制的行动纲领和战略定位,是推进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上取得新成效,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鄂尔多斯。要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积极推进资源梯级综合循环利用,加快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推动化石能源大市向清洁能源大市转变,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能源供应基地。要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牧业,健全完善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抓牢良种、良田、良企、良策、良才五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稳粮、增畜、优草,打造“两带三区”农牧业发展格局,实现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农牧区发展。要提升全域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鄂尔多斯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三个四”(即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世界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世界级羊绒产业“四个世界级产业”;建设生态治理典范、文明城市典范、共同富裕典范、市域社会治理典范“四个国家典范”以及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全国一流城市形象、全国一流干部队伍“四个全国一流”)目标任务是鄂尔多斯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着力点和发力点。
        建设生态治理典范、文明城市典范、共同富裕典范、市域社会治理典范,鄂尔多斯市有基础,也有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持续发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一些工作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国前列。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库布其沙漠成全球治沙样本,捧得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这些厚重的积淀,为典范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阔步前行提供了底气和动力。我们要坚定信心、加快发展,拿出“速度极值”,干出“能力极致”,努力向更高水平迈进,在全国立起标杆、成为典范,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鄂尔多斯新篇章”。
 建设生态治理典范
        在鄂尔多斯市867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占总面积的48%,丘陵沟壑和干旱硬梁区占总面积的48%。气候干旱、生态脆弱,是鄂尔多斯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难题。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和使命任重道远,生态建设始终是鄂尔多斯市最大的基础建设。
        鄂尔多斯市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进行了艰难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的“禁止开荒,保护牧场”,60年代的“种树种草基本田”,70年代的“以治沙为重点的农林水综合治理”,80年代的“植被建设是最大的基础建设”,90年代的“拉通联动、增收增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实施、梯度推进”和“反弹琵琶,逆向拉动”。进入21世纪,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和“农牧业经济三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舍饲养殖。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绿色高质量发展、绿富同兴”,积极探索和完善生态建设激励机制、林沙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重点生态工程的推动,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联动,林沙产业发展的逆向拉动三力合一,持续推进荒漠化土地治理,生态状况实现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继而走向全面逆转的历史性转变。
        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举办,向全球发布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鄂尔多斯宣言》,认可了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模式。库布其沙漠已被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极大地提升了鄂尔多斯市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鄂尔多斯市迈向绿色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全市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4.65%提高到2021年底的27.41%,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市森林覆盖率以年均0.82个百分点递增。境内毛乌素沙地有效治理面积3600多万亩,库布其沙漠有效治理面积620多万亩,治理率分别达到75%和28%以上。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鄂尔多斯市有“擅长项”,有“创新项”,也有更大进步空间。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按照“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全面落实“双碳”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十大行动”,总结推广毛乌素、库布其治沙模式,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第一,绿色转型总体模式:以保护和建设低碳环境为基本前提,以生态资源为重要支撑,以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为发展动力,以先进的绿色文化为思想指引,以完善的绿色制度为重要保障,以高品质的生态人居为绿色家园,全面推进绿色转型;第二,推进企业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社会循环的“四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领域大循环;第三,资源替代及产业替代模式:改造和提升传统能源和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和新兴接续产业,提升自身的积累能力和竞争力;第四,生态城镇模式:建设安全之城、便捷之城、循环之城、创新之城、绿色之城、和谐之城的“六城生态城镇”。第五,资源型城市大旅游发展模式:建设以旅游为先导产业,联动一二三产业的大旅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第六,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碳汇产业,探索碳捕捉、碳储存、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大力发展低碳、零碳产业,探索碳交易和碳转移补偿路径。为改变沙漠、山梁面貌,保护黄河安澜作出鄂尔多斯贡献,为推进荒漠化治理贡献鄂尔多斯经验,加快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建设文明城市典范
        自2011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鄂尔多斯市已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杭锦旗荣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称号,伊金霍洛旗、乌审旗、鄂托克旗晋级全国县级提名城市,建成了国家西部全国文明城市数量最多的文明城市群。2021年,鄂尔多斯市成功入选国家西北部唯一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文明村镇189个,其中全国文明村镇16个、自治区文明村镇84个、市级文明村镇89个;建成市级以上文明单位496个,其中全国文明单位22个、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163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311个;建成市级以上文明校园49个,其中全国文明校园1个、自治区级文明校园17个、市级文明校园31个……这些数字背后,是鄂尔多斯市文明之花持续盛放的最翔实记录,也是鄂尔多斯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征途中的最有力鞭策,最有效鼓舞。过去的时光,鄂尔多斯给予文明呼唤以最好的回答。过往已成序章,我们要深入落实“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要求,立足我市地域特性、文化特质、产业特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以新发展理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城市创建,软硬结合、内外兼修,在“文明高地”的基础上打造更具引领力、示范力、影响力的“文明高峰”,努力探索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鄂尔多斯模式”。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鄂尔多斯市坚定不移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创建的奋斗目标,聚焦“一模范五高五力”,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统领全国文明城市群建设,合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迭代升级,市本级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3个旗创建成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3个旗晋级全国县级提名城市,成功入选国家西北部唯一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面对这项任重道远的光荣使命,鄂尔多斯市一是高位推动创建、坚持创城“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亲自抓工作部署,带头参加创建活动,带队督导工作落实,每年组织召开文明委(扩大)会议和创城专题会议,在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上,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问题。按照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要求,市委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印发《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计划》,拨付创建经费1亿元,有力保障了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核增创城人员编制13人,按工作职能确定档案材料、实地测评、新时代文明实践等7个工作专班,保证创建工作力量。二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全面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好人之城”“诚信之城”和“书香之城”。全市有6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58人被评为全区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4人入选“内蒙古好人”,19人被评为全区美德少年;累计打造“榜样在身边”模范典型先进事迹点位1288处,实现城区公园广场、文化场馆全覆盖。建设“志愿之城”,注册志愿者31万余人、团体2051个,站点390个,推出11个全国志愿服务品牌,学雷锋志愿服务实现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三是城乡联动全域创建,实施“文明”带“提名”共创行动,加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9个旗区全部创建成为自治区级以上文明城市,90%的苏木乡镇、60%的嘎查村创建成为旗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其中,全国文明村镇16个、全国文明单位21个、全国文明校园1个。在全区率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8个、实践站981个、实践点213个,推出11个全国志愿服务品牌,注册志愿者近36万人,3个旗区被列为国家级试点,1个旗区被列为自治区级试点,探索出了一条“规范化建设、一体化推进、项目化运作、精准化服务、常态化融合”的鄂尔多斯路径,受到了国家专项调研组的高度评价。四是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理念,以“绣花”功夫建设品质城市,推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实施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智慧公安等13个信息化管理项目,被住建部列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实施住宅小区文明创建三年行动,重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解决问题4500多个。开展“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推行文明创建“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工作制度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709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可办,345个事项实现“全市通办”,精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0分钟消费圈”“5分钟文化娱乐圈”,建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和精品城镇,康巴什区成为全国首个城市景观4A级旅游景区。五是推行“领导包联、定期通报、限期督办、明察暗访、现场观摩、智慧监管、网格管理、媒体监督、市民评价、奖惩激励”等十项常态化工作机制,实行文明典范城市网报资料和实地考察“台账式”管理,健全完善月重点活动清单、宣传工作清单和部门评价清单等“三个清单”制度,按照“周调度提示、月汇总梳理、季度评审上报”的要求,定期下发工作提示、通报工作进展,逐一对账销号。常态化组建6个实地督导专班,综合运用创城智慧云平台、无人机、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手段,全覆盖开展随机督查,实现以督促改、以改促创。依托线下6702个网格区域,1.6万名网络员,采取座谈交流、民意调查、走访联谊等方式,就近就便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创建满意度和支持率。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首部文明行为促进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鄂尔多斯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市民文明品德积分奖励》措施,通过“硬约束”和“软引导”双向发力,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程度。
建设共同富裕典范
        富裕是各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但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围绕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施健康鄂尔多斯行动,蝉联国家卫生城市,建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针对鄂尔多斯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还比较明显的现状,我们要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着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让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色更足。
        鄂尔多斯市在加快发展步伐的同时,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既体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社会的“大事”上,也体现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中。促进就业增收,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人人都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推进健康鄂尔多斯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党的二十大的部署,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公共服务,着力打造共同富裕典范。坚持就业优先促进增收。落实落细援企稳岗举措,开展好就业促进“五大行动”,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打造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强化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常态化用工服务,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力度,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双减”成效,推进标准化建设、集团化办学,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8所、新增学位15000个,新组建一批优质教育集团。实施县域高中发展提升计划,开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规范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巩固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成果。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办学、内涵式发展,新建产业学院2个,新增本科、专科专业15个,培育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1个。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开展旗区公立医院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新晋2家二级甲等医院。加强与一流医院合作,提升市中心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医学影像云平台,打造覆盖市、旗区、苏木乡镇三级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系统。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中医阁(蒙医阁)项目,开展重点人群疾病筛查,基层就诊率提升至60%。加快县域医共体付费方式改革,争创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举办“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完成鄂尔多斯博物馆通史陈列展览、革命历史博物馆改造,建成鄂尔多斯美术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办好全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开展精准参保扩面行动,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应保尽保。落实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工伤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建成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1198套,持续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继续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更大力度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启动建设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确保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提高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保障标准,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让每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及时得到救助和关爱。
 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典范
        鄂尔多斯市是一个牧区地域广、城区人口众、矿产企业多的资源型城市,社会治理的难点在矿区、重点在城区、特色在牧区。鄂尔多斯市牢固树立“以社会治理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治理理念,立足市域特点和地区实际,全力探索具有边疆特色、资源地区、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鄂尔多斯路径”,全面构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鄂尔多斯防线。
        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成立了市、旗、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机构,深化苏木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全部设立平安建设办公室,激发“条块结合、部门协同”潜力,形成市级统筹协调、旗区组织实施、苏木乡镇(街道)强基固本的市域社会治理架构。全市实施科学分类施策,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纳入“十四五”规划,推动社会治理规划与城市发展等各项规划“多规合一”,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战略分解为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形成矿区、牧区、城区分类治理的具体思路和举措。同时,强化考核管理,结合党政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平安建设责任,将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权重占比达21%,形成权责明晰、上下贯通、横向联动、层层推进的治理链条。
        市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市域层面的落实和体现。鄂尔多斯市已被列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城市,百尺竿头需更进一步。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法治鄂尔多斯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建设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目标明确,行有准星。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高“布局”之能、掌握“干事”之道、展现“担当”之为,谋硬招、出真招、亮实招,在建设典范之路上砥砺前行,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鄂尔多斯答卷”。
责任编辑:王春霞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