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报纸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大辞典 《概论》 《成吉思汗文化丛 学术著作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 报纸

打造精品文化 创建和谐幸福鄂托克

来源:《第二届鄂托克·阿尔寨文化高层 作者:苏丽娅 赵 谟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5-06
摘要:【内容提要】一个旗区的繁荣和谐幸福,关键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和富民强旗,让全旗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本文就如何创建和谐幸福鄂托克谈些粗浅的认识。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文化品牌化与阿尔寨石窟文化;第二,幸福鄂托克的内涵及意义;第三,以文化

 

 

      【内容提要】 一个旗区的繁荣和谐幸福,关键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和富民强旗,让全旗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本文就如何创建和谐幸福鄂托克谈些粗浅的认识。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文化品牌化与阿尔寨石窟文化;第二,幸福鄂托克的内涵及意义;第三,以文化大发展推动幸福鄂托克的建设。

      【关键词】 精品文化 幸福鄂托克 内涵 意义

 

        近年来,鄂托克旗进入大跨越、大发展的最好时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西部10强,跨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荣膺“全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称号。2009年以来,鄂旗旗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总结、归纳,又提炼出了“六化”即:工业高端化,农牧业规模化,城镇特色化,物流产业化,旅游精品化,文化品牌化,打造富裕、宜居、和谐幸福的鄂托克。鄂托克旗在大跨越、大发展的过程中,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阿尔寨石窟文化的品牌建设与如何理解“幸福鄂托克”的内涵及深远意义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阿尔寨石窟文化与文化品牌化

        阿尔寨石窟位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是坐落在草原上仅有的一座大型石窟,被誉为“草原敦煌”。在中国石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3月2日,经国务院特批,增补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尔寨石窟是唯一以藏传佛教为内容的石窟,石窟中的近千幅壁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瑰丽多彩。壁画有讲佛经故事,有生活中的人文内容,在同一石窟群中展示创造了内容如此丰富绚丽多彩的早期本教和黑教、红教、花教、白教、黄教等藏传佛教内容的壁画,世所罕见。它不仅再现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传播的历史画卷,同时也表明了阿尔寨石窟曾是密宗各大流派的汇聚地,也是研究北魏经西夏、蒙元乃至明代藏传佛教各主要派别的宗教仪规、信仰内容及其在内蒙古地区的发生、发展的极其宝贵的实证。阿尔寨石窟中大量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世俗壁画,有成吉思汗晚年活动遗迹和安葬图、崇拜图,这些都是举世仅有的。还有反映黄金家族、臣属平民、法王罗汉、活佛僧侣、殿房宫帐、服饰梳妆、起居歌舞、丧葬祭祀、山川草原、飞禽走兽等,几乎包罗万象。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近千年蒙古草原北方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地理以及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堪称无价之宝。石窟壁画经历了数百年风风雨雨,色彩依然鲜艳如新,壁画上附有绘画内容的文字包括藏文、回鹘蒙古文和梵文,反映古代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状况,特别是早期回鹘蒙古文榜题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遗址,都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石窟中的壁画的色彩多用矿物质颜料,虽经数百年的风雨冲刷,仍斑斓如新,实属弥足珍贵。丰富的壁画及珍贵的各种榜题,被专家们称为“佛教艺术宝库”“壁画和岩刻的展台”,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是值得传承、保护和利用的。这些就是阿尔寨石窟文化的可贵之处。

        以上赘述了阿尔寨石窟的历史、现状以及它的珍贵之处,说明了它确实是无价之宝。笔者认为,鄂旗围绕阿尔寨石窟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是积极打造以“阿尔寨石窟文化”品牌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品牌。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凝结,包括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机构、文化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和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影响。它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传统,并在发展中具有连续性。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和一座城市内涵形象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地区形象、推动地区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是扩大城市和地区文化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整合优化历史和现代文化资源,重点在于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代表性强的文化品牌,让文化资源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提升文化形象,激发文化魅力。文化是一个地区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品牌是体现一个地区城市综合实力、繁荣经济文化最直接的有效载体,在现代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加强宣传和利用阿尔寨石窟文化品牌,提升鄂旗文化品牌档次。阿尔寨石窟文化包括石窟佛教、古代北方民族、祭祀文化绘画、古代文字等综合文化内容,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鄂旗要抓住这一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提升鄂旗文化品牌档次。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近年来,鄂旗已经在宣传阿尔寨石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还要进一步扩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进行视频宣传,还可以通过宣传画册、报纸、网络进行平面宣传,利用好各种媒体和手段,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宣传面,进一步提高阿尔寨石窟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知道阿尔寨石窟,了解和向往阿尔寨石窟;其次,要加强文物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新《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无疑将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物的保护不仅是文物保护部门的职责,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保护任务。政府要承担起对文物保护的领导责任,尤其是对于像阿尔寨石窟这样的较为稀有珍贵文物来讲,更是要倾心尽力来加以保护,一方面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保护措施来加以保护。如:制定具体文物保护办法,划定文物保护的范围和控制地带。充分提高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向各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及文物旅游景区进行宣传,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法》的严肃性和文物保护对旅游事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再次,就是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阿尔寨知名度的逐步提高,前来参观旅游的人会逐年增加,所以对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鄂旗加大了对阿尔寨石窟的维护保养和加固维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阿尔寨石窟进行了保护,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其价值。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加强保护,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只有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才能协调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才能搞好阿尔寨石窟的开放工作。

        二、幸福鄂托克的内涵及意义

        2009年鄂旗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民生大计出发适时提出了“建设富裕、宜居、和谐的幸福鄂托克”。笔者理解幸福鄂托克首先是以富裕为前提,接着就是宜居和和谐。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如何才能实现“幸福鄂托克”的宏伟目标呢?

        第一,富裕是幸福鄂托克的基础,因为经济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近年来鄂旗在“统筹城乡、集约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立足区划、富民、生态、移民、便民、素质、惠民、强基八大民生工程,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在优化结构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统筹兼顾,在统筹兼顾中改善民生,一个“富裕、宜居、和谐的幸福鄂托克”的发展战略逐渐深入人心。在确立了打造“幸福鄂托克”的同时,确定了具体实施的“八个统筹、八大工程”工作载体。“八个统筹、八大工程”即: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施区划工程;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施富民工程;三是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生态工程;四是统筹城乡人口布局,实施移民工程;五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便民工程;六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实施素质工程;七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惠民工程;八是统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强基工程。确立了具体工作思路,经过两年来的工作,打造“幸福鄂托克工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下面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鄂托克正在奔向富裕。“十一五”期间,鄂旗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7.4亿元增加到268亿元,年均增长36.1%,五年累计创造GDP846亿元,是“十五”的5.6倍;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6.3亿元增加到了34亿元,年均增长40.2%,五年累计实现104亿元,是“十五”的5.4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66.8亿元增加到了200亿元,年均增长24.5%,五年累计完成706亿元,是“十五”的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5年的10168元和4609元增加到22000元和8680元,年均分别增长16.7%和10.8%。跻身全国县域经济西部10强。鄂旗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第三产业也在协调迈进,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支撑体系不断提升,生态建设扎实有效,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方方面面反映出了鄂旗的综合实力在不断提升,为打造“幸福鄂托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照旗委、政府提出的工业高端化、农牧业规模化、城镇特色化、物流产业化、旅游精品化、文化品牌化的思路发展下去,打造富裕、宜居、和谐幸福的鄂托克正在一步步实现。

        第二,宜居、和谐就是让每一位生活在鄂托克的人们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这种环境既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也要有适合创业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作为人们生活的必要条件,环境宜居,对人的幸福感形成至关重要。鄂旗地处半荒漠草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提出宜居、实现宜居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首先从改善自然环境做起,多年来,传统的放牧方式使这里的草原生态破坏较为严重,要实现草原的自然环境改善,就必须要让生态脆弱区的牧民退出来,实现生态自然恢复。因此,鄂旗在打造“宜居鄂托克”过程中,把生态移民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十一五”以来,鄂旗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累计投入40多亿元改善生态环境,强化治理措施,严格执行农牧业“三区规划、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政策,新建生态自然恢复区2133平方公里,实施各类生态工程1074万亩,治理沙化草原400万亩。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由2005年的55%和11.8%提高到75%和21.5%,生态环境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向整体遏制、大为改善的历史性转变。严格推进节能减排和矿区环境整治、垃圾填埋、污水处理设施和重点耗能企业达标运行,露天煤矿、灭火工程、非煤矿山环保设施和进矿道路基本配套,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500多户,削减二氧化硫排放7.5万吨、化学需氧量1075吨,能耗下降27.5%,为全市、全区节能减排做出重大贡献,荣膺“中国绿色名旗”称号。

        三、以文化大发展推动“幸福鄂托克”的建设

        近年来,鄂旗以阿尔寨石窟文化为依托,积极发展地区特色文化,把文化建设放在了同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发展软实力,繁荣文化事业,让文化这个“软实力”成为推动“幸福鄂托克”的“硬推手”。在实现文化推动“幸福鄂托克”建设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好的发展思路:就是立足地区深厚文化底蕴,充分挖掘阿尔寨文化、恐龙遗迹文化、岩画文化等鄂托克独有的特色文化,全面繁荣文化事业,使特色文化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成为领先力量,使特色文化成为“幸福鄂托克”的一个重要引擎。从而打造全区文化大旗、文化强旗。鄂旗现在已经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有了很好的起步,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一是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工作。阿尔寨石窟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后要对石窟周边的环境加以完善和保护,对洞内的珍贵壁画、岩画进行多方位、多措施的保护,使得这千年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代人手上得以重生,不再受到损害和破坏,能抢救整理多少就抢救整理多少。同时还要对石窟文化、壁画文化、蒙古族祭祀文化、旅游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岩画文化、恐龙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和挖掘工作。

        二是从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对阿尔寨石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包装和完善,使得这条旅游线路成为精品旅游线路,将碧海阳光、布龙湖、阿尔巴斯草原这几个特色分明且具有历史价值的旅游景区联合打造,高品位规划设计,注重包装策划和宣传造势。使阿尔巴斯草原、蒙古大营景区成为以草原文化为基础、蒙元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为延伸的,以阿尔寨石窟、恐龙遗迹、草原观赏和温泉度假为主要内容的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展现鄂托克文化旅游品牌。

        三是在“宜居”“和谐”的人文环境上做文章,体现“幸福鄂托克”的文化理念。打造一个“舒展大气、精美宜居”的城镇,必须在坚持精品理念、塑造百年城市形象之下体现城市规划定位,在规划设计时就要体现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近年来,鄂旗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的方针,明确制定了“传承文明、差异崛起、体现唯一、彰显特色,打造全国一流的人居环境示范镇”这一城市建设发展目标,从2008年开始至今已经累计投入100多亿元用于小城镇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鄂旗把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融入到现代文明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品牌和城市规划风格,从而使鄂托克旗的小城镇建设彰显多元文化特色。宜居与和谐是相辅相成的,要打造宜居城镇,不但要注重住宅的环境,还要与周边环境相匹配。鄂旗立足旗府所在地乌兰镇周边的山水环境,将盐湖、敖包、林地、植物等自然要素纳入整体城镇建设中,形成城市、牧场、自然相互渗透的整体空间格局,通过城镇外围打开的宽敞空间和绿色廊道,将绿色草原引入城市,使城市融入草原。利用鄂托克草原独有的恐龙遗迹、红砂岩等自然景观以及西鄂尔多斯保护区特有的半日花、四合木等珍稀植物,以大量原创雕塑的艺术形式表现在乌兰镇的北出口,西鄂尔多斯主题公园、乌兰广场等重要建筑工程及景观上,大大增加了鄂托克旗独特的文化内涵。生态植物园、乌兰湖湿地公园以及景观河道工程建成后,不仅是乌兰镇的绿色生态空调,也是成为精品宜居小镇的一个重要因素。众多风格独特、绿色环保的重点项目的实施更富有民族风格,特色内涵,处处体现着适合人们居住,环境优美,绿色围绕着整个城区,让人感觉到天是蓝蓝的,空气是新鲜的,生活空间是和谐的,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文明、宜居、和谐的幸福的鄂托克来。

        鄂托克的未来是一个工业经济日新月异,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惠及广大百姓,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幸福洋溢在鄂托克人的心中和脸上,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富裕、宜居、和谐的幸福鄂托克。

 

参考文献

    《再铸草原文化新辉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探秘》,内蒙古新经济研究会、鄂尔多斯学研究会。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2年第一期。

    《论草原文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作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苏丽娅 赵 谟

上一篇:鄂尔多斯文化之魂

下一篇:前 言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