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7日) 西部地区一些局部开发的典型经验和研究成果,不仅是今天西部地区人民的宝贵财富,而且也为今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必要准备。 我们基于上述认识,把内蒙古伊克昭盟(简称伊盟,现已改名鄂尔多斯)多年来恢复生态、改善环境,转化资源、发展工业,调整结构、开发经济,艰苦奋斗、跨越发展的经验材料和研究成果汇辑成文本《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研究成果荟萃》正式出版,供西部大开发的实践者们参考借鉴,与西部大开发的理论研究者们交流研讨。 自1997年11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国税局、工商银行等单位,对伊盟的经济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于1998年7月在东胜市召开了“鄂尔多斯经济现象高层研讨会”。与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领导同志一致认为,伊盟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方针,从一个封闭、贫穷、落后的地区,一跃而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近几年来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地区之一,率先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伊盟的经验,反映了西部开发的不少特点和特殊规律。 伊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属内陆黄土高原与黄河河套平原的结合部,是内蒙古西部半荒漠草原向荒漠草原的过度带。风大沙多,十年九旱,是伊盟的主要特点。年降雨量由西向东150~350毫米,不足蒸发量的1/10。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横亘南北,占全盟总面积的48%。20世纪70年代中期沙化面积一度占到全盟面积的80%,当时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数40天。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54%。1978年全盟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64亿元,几项主要经济指标长期居全区末位,是有名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补贴、建设靠贷款的“三靠盟”。但是伊盟地广人稀,资源富集,文化悠久,是旧石器时代“河套人”的发祥地,也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 伊盟上述特征,不论地理区位、自然环境、资源条件,还是经济基础、社会状况、历史文化,都与西部大部分地区相似,有的甚至更具典型性。但是,伊盟历届党委和行署,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带动全盟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理论探讨和艰苦卓绝的建设治理,不断取得符合实际的重大认识成果和社会、经济、生态建设的辉煌成就。创造了贫穷落后地区“迎头赶上,跨越发展”的先进典型和“奋发图强,后来居上”的宝贵经验。 20世纪50年代,政府命令“禁止开荒,保护牧场”。60年代提出“种树、种草、基本田”的口号。70年代中后期完成了改水治沙规划。80年代初又把植被建设定为伊盟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提出“三种五小”方针(种树、种草、种柠条,小水利、小草库伦、小流域治理、小经济林、小农机具),同时率先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牧区实行“畜草双承包”。1979年,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日本先进技术设备,开发山羊绒产品,走向了以开放促开发、靠科技搞开发的新路子。80年代后期,确立了“思想开明、改革开放、经济开发、整治国土、资源转化”的“三开一治一转化”战略指导思想,明确了“开发经济”的定位。90年代,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企业重构重组、三个产业拉通连动,盟旗(县)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又走出了一条地区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发展壮大、优化提高的路子。在党中央国务院做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之际,提出了“二次创业”目标。目前,伊克昭盟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随着认识成果的不断深化,开发建设实践的成功率越来越高。现在的伊克昭盟,其生态环境由“沙进人退”转变为“人进沙退”,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由1990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2位,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从1994年以来连续夺得全区第一。 伊盟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正确的蓝图一绘到底,层层补充完善,代代发展积累;建设项目追求高起点,并且不断扩张壮大;经济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使国民经济在调整中发展提高;具体工作坚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总体上不走或少走弯路。结果是“迎头赶上,跨越发展”。 我们认为,“迎头赶上,跨越发展”应该成为西部地区的战略方针。这个战略方针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要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性,充分运用中央的优惠政策和投资支持,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自觉运用后发效应法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倍增作用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以最新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起点,以多快好省的效果和逐步超过发达地区的速度,进行观念、技术、管理和产业四大革命,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外向型特色经济、信息产业、城市化五大建设,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在新水平、高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康发展,争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生态环境、社会化程度等方面,按照接近、赶上或超过发达地区的战略步骤,实现鄂尔多斯式的跨越式发展。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下,在世纪之交做出的重大决策,是2l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大动作、大思路、大战略。其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亚于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及二十年改革开放。这是一场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的革命,要革掉贫穷、革掉落后、革掉荒漠化,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西部大开发是一次机遇。西部人要想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实现走出贫穷、走出内陆、走向先进、走上富裕的目标,确立“迎头赶上,跨越发展”的战略方针,走“迎头赶上,跨越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本文是为《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研究成果荟萃》写的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