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报纸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大辞典 《概论》 《成吉思汗文化丛 学术著作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 报纸

鄂尔多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14年增 作者:姚鸿起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7-09
摘要:将建设小康社会同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是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提出并被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的。建设小康社会始于1980年,到20世纪末实现总体小康,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鄂尔多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2000年已经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0.09亿元(人均11

        将建设小康社会同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是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提出并被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的。建设小康社会始于1980年,到20世纪末实现总体小康,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鄂尔多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2000年已经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0.09亿元(人均11505元)、财政总收入15.74亿元(人均77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53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58∶26、工业化开始由初期向中期过渡、城市化率达到35%、农牧业产业化已经起步为基准,从2001年起步,到2010年已经走过了“三化互动、跨越发展”、“沿河开发、集中发展”、“节约资源、循环发展”的“十五”(2001年至2005年)、“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两个“五年计划”发展期,再经过贯彻实施“结构转型、富民强市”以及“双减双增(通过人口转移土地有偿转让减人、减地,增加无人居住生态恢复区面积,增加生态人工集中治理面积)、双退双还(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双禁双推(禁牧禁垦,推动农牧业向沿河集中,推动农牧业向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方针的“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和“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两个“五年规划”发展期,就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鄂尔多斯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目前处于怎样的状况?尚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今后解决的对策是什么?本文就是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鄂尔多斯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及其现状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经济更加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民主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个新的更高要求,总的说就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具体说就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全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能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这个新的要求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实现工业化)、“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主要是法制政府基本建成)、“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是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主要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保全民覆盖,医疗服务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要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森林覆盖率提高)。

        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要求,结合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笔者将鄂尔多斯全面小康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下述拙诗:

            经济协调发展,人民富裕安康。

           生产节能减排,消费理性不张。

           党政廉洁诚信,民主制度保障。

           文化多元繁荣,社会和谐盛昌。

           天蓝地绿水清,休闲避暑之乡。

           青少求学优教,老人天年颐养。

           患病自有良医,住宅宜居屋房。

           攻坚克难奋斗,民族复兴在望。

          

        鄂尔多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告诉我们,前十年(2001年至2010年)经济是快速发展的(地区生产总值前五年年均递增24.8%,后五年年均递增23.4%;财政收入前五年年均递增42.8%,后五年年均递增42%),这种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主要是:

        第一,使鄂尔多斯从贫困落后走向富裕先进,从低人一等走上扬眉吐气,从而成为拉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个“火车头”和全国18个科学发展典型之一。

        第二,使鄂尔多斯人“不甘落后”的梦想变成现实,在2002年、2003年分别赶上通辽和赤峰后,一直为全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作出重大贡献。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只有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才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说,鄂尔多斯的快速发展,就为鄂尔多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巍然屹立于黄河几字湾内铺平了道路。

        根据鄂尔多斯2010年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3.23亿元(人均约136248元,折21626美元)、财政收入538.19亿元(人均6333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0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756元,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号召,笔者认为,目前,鄂尔多斯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因为:

        第一,考虑到当前和今后几年的经济下行趋势,按年均递增10%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即分别达到5286.46亿元、1076.38亿元、50410元、17512元的四个指标可于2017年实现。

        第二,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不只是上述四个指标,还有经济发展上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以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和基本实现工业化;政治建设上民主制度的完善,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文化建设上的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社会建设上的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消除绝对贫困,缩小贫富、地区、城乡差距;生态环境建设上的节能减排等,经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到2020年也只能是初步达到或实现。

        二、鄂尔多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1年至2010年,鄂尔多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我国东部地区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要求比较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查了解,发现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房地产业发展速度过快。我国以往的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像“小脚女人”一样慢了不行,慢了难于达到目标。但太快了也不行,太快了容易“冒进”、“翻车”。这如同一个人骑自行车一样,太慢太快都容易跌倒。我国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前有“大跃进”,后有华国锋同志主政时期,都是因为太快、太急而不能成功。2011年,鄂尔多斯的民间融资断链,造成全市房地产开发停滞,就是前些年,特别是2006年以来房地产开发速度太快(如2006年投资40亿元,比2005年投资17亿元增长137.8%,2010年投资280.5亿元,比2009年投资219.44亿元增长27.8%;2011年投资426.03亿元比2010年增长51.9%),从而使大量楼房滞销引发的。实践再一次证明,经济发展太快了,就会使一些人还没来得及欣赏五光十色的经济泡沫球,泡沫球就崩破了;也使一些人刚刚走上了发财路就掉进了陷阱。

        第二,贫困人口比较多,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据调查,目前鄂尔多斯贫困人口尚有21.9万(其中:贫困农牧民13.9万,城镇低保人口8万),占户籍人口160万的13.75%,特别是革命老区的321个村嘎查中,仍有154个未通公路,71个未通电,251个未通自来水。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国际上反映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2000年为0.458,到2012年则达到0.474,都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城乡差距(城乡人均收入之比值等于或小于2为合理),2003年为2.33、2006年为2.43、2010年为2.86、2012年为2.92。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扩大表现为:2002年,东四旗区的GDP占全市GDP的75%,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80%,西四旗GDP占全市GDP的25%,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20%;到了2010年,东四旗区的GDP占全市GDP的76%,财政收入占全市的84%,西四旗GDP占全市GDP的24%,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6%。

        第三,在收入分配上,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劳动报酬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有专家测算,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有2/3的年份是不同步的。居民收入增长平均低于GDP增长2.5%。笔者在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调查发现,这三个旗都存在着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问题。如2012年,三个旗的经济增长分别是15.4%、24.9%、19.9%,而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则分别是13.2%、17.3%、17.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分别是13.5%、13.6%、13.9%。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步的问题更为突出,专家测算,2000年以来,工人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68%逐步下降到2006年的不足40%,同期企业家的资本回报则从20%上升到35%;2000年,鄂尔多斯的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2.5%,职工工资仅提高13.1%。

        第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尚未同步发展。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没有深度融合,一些新型工业产品虽然有了批量生产,但由于信息滞后,使部分产品未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只是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的水分;工业化和城镇化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有些小城镇只是盖了一些楼房,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缺乏相互协调,城镇化成了楼市化,有些农牧民进城后由于没有从业岗位,或整日东游西逛,或喝烧酒打麻将。

        第五,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人才匮乏。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包括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发展先进生产力既是根本任务,也是中心任务,而先进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和自主创新人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鄂尔多斯的人才,特别是高科技和自主创新人才却一直少得可怜,这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鄂尔多斯新型工业化(煤化工、天然气化工、云计算等)的发展,急需高级信息化人才;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如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农牧业现代化急需要自主创新人才,但这些人才,鄂尔多斯却几乎等于零。

        古人云:拥有人才国运盛,缺少人才事业衰。由此我们可以说,没有人才,鄂尔多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三、鄂尔多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鄂尔多斯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经济建设上坚持跨越赶超,政治建设上坚持团结统一,文化建设上坚持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繁荣发展,社会建设上坚持以改善、保障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稳定,生态建设上坚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使鄂尔多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然而,鄂尔多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必须坚持创新思维。正如一位外国经济学家所说:描绘天堂远比指明通往天堂的路容易得多……当人们来到通往天堂的十字路口时,如果发现用原来的办法解决不了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换一个新的角度和高度来思考问题。笔者认为,这个新的角度和高度概括地说就是创新思维的角度和高度,具体说就是:

        (一)要顺应结构转型减速的变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当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恰逢其时,因为:

        1.目前,我市的经济发展同全国一样,已进入结构性减速期。其主要表现是: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力投入下降;储蓄收入下降,特别是民间借贷断链,造成了资本投入下降。另一方面,第二产业趋于饱和(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已形成产能严重过剩),劳动力和资本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

        2.目前,高收入国家(地区)和中高收入国家(地区)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都在70%左右;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2年为44.6%,2013年第一季度为47.8%,首次超过第二产业45.9%的比重;而我市还不足40%。

        发展第三产业,当前和今后要在提速度(每年最少要增长1%以上)、强文化(要把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特别是旅游文化业放在第三产业的最突出位置上,以保证“十二五”末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其产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创业态(创造新业态,如创意文化、仓储物流、网购网销、休闲度假、职业培训等)上下功夫。

        (二)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道路

        第一,新型工业化是高新科技、高度循环、高附加值、低能消耗、低量排放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发展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以下方向:

        1.转产业。将传统工业产业转变到新型工业产业上来,如是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肥、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PVC等)、天然气化工(天然气制甲醇等)、煤电一体化、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煤矿机械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等)、云计算、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应当指出,赤峰的经验告诉我们:与煤制油等化工产业比较,煤制气能源转化效率最高,耗水、耗煤和废气排放量最低。

        2.增产值。到2020年,新型工业中的煤化工、天然气化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产值要逐步达到工业增加值的30%左右。

        3.减排放。建议早日引进新奥集团“泛能网”技术,因为它与常规供能方式相比,可实现系统节能率40.6%、二氧化硫减排率80.2%、二氧化碳减排率57%、粉尘减排率75.2%。

        第二,李克强总理说:“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我理解,就是低能耗、高质量、居民宜居,以城带乡、社会和谐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牧业现代化密切联系,它既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的集聚地,又是新型农牧业现代化的补给处。因为“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城镇化的转型”,所以发展新型城镇化,应当实现以下五个转变:

        1.从单纯发展城镇向以城带乡发展转变。城镇功能不仅是服务城镇居民,而且还要服务周边农牧民。这样才能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

        2.从发展高耗能城镇向发展低耗能城镇转变。要在城镇小区内大力推广使用智能电网,即在小区内将太阳能、风能同传统能源能联网使用。当太阳能、风能不足时,可直接转到传统能源能上来。其好处是:(1)可节约电能并减排二氧化碳;(2)居民在电视上可直接看到每天的家用电量;(3)可在网上交电费。

        3.从大规模造城向质量提高、管理人性化转变。新型城镇化主要不是规模化、楼市化,而是地方特色,文化品位、精品标志、人性管理。所以发展新型城镇化,必须把观念从重规模大、楼房多、楼层高转变到重地方特色、文化品位、精品标志以及人性管理上来。

        4.从少数人富裕向社会和谐转变。新型城镇化不是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社会畸形,而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和谐。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只有按共同富裕原则发展的城镇化才是新型城镇化。

        5.从爆发式发展向渐进式发展转变。实践证明,爆发式发展容易引起房产过剩,造成劳民伤财。只有从城镇现有常住人口及农牧民转移进城的发展速度出发,渐进式发展建设,才是实事求是的。

        第三,新型信息化,主要是电子信息和云计算产业化。当前和今后的两年内,我市发展新型信息化的重点是抓紧云计算产业的建设和投产,以尽快将云计算应用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之中。

        第四,新型农牧业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优质高效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型农牧业现代化,主要是要引导沿河农牧民大力发展农庄经济(包括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合作经济)、牧场经济(包括家庭牧场经济)。发展农庄经济、牧场经济,其种植业(种粮、种草)既要大力推广、使用沙地改良剂,从而增产30%、节水50%,也要引进推广永业集团帮扶农民致富(每投入48元可产出480元)技术。

        (三)要从工资收入、财产性收入、消费支出结合分析上缩小贫富差距

        通常人们讲贫富差距就是收入差距。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因为:

        其一,收入差距包含工资收入差距、财产收入差距、经营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其中,工资收入差距和财产收入差距是导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因此,人们在分析贫富差距时,不应只对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进行单方面分析,而应对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进行综合分析。如,张三年薪30万、财产300万,李四年薪10万,财产320万。单从工资上看,张三富,单从财产上看李四富;对工资和财产进行综合分析则是张三与李四平等。再如,甲除住房外没有其他财产,工资为一年15万元;乙除有住房和工资一年为8万元外,另有一套房子出租,每年收租金3万元。假设甲乙两人的工资年增速都是10%,那么,四年后乙就超过了甲的财富。由此,我们可以说农村牧区的缩小贫富差距,也要想法增加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农牧民增加财产,如购买拖拉机、割草机等还可获得国家地方财政支持)。

        其二,贫富差距除收入差距中的工资收入差距和财产收入差距外,还包括消费差距。我们说,贫穷(贫困)就是消费不足,即消费不能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富裕就是消费充足,可以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世界银行才把穷人的定义规定为每人每天消费不足1美元(后来提高到2美元)。把消费纳入缩小贫富差距的指标,不仅仅在于通过扩大消费提高人生存、发展的能力,还在于通过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增加居民的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有专家测算,1997年至2007年,我国消费每增加1%,就可拉动经济增长0.21%。这0.21%增长的成果不是又可以增加人们的部分收入吗?在“扩内需稳增长”的近几年,消费对增收逆向拉动的作用恐怕更大一些。总之,缩小贫富差距从眼前看应着重提高贫者工资收入;从长远看,应着重提高贫者财产收入;从发展看应着重提高贫者消费水平。

        (四)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结合起来

        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农村(牧区)既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才说: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牧区),没有农村(牧区)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3-4月,笔者走访了鄂尔多斯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在农村、牧区、城郊建设的部分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发现那里的经济确实在产业化、现代化中发展起来了,那里的农牧民确实富裕起来了,近年来,他们每年都能人均增收1000元-2000元,都消除了贫困,其人均纯收入在1.5万元至2万元之间。这就告诉我们,要大幅度地减少农村牧区近14万的贫困人口,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除转移扶贫外,必须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结合起来。

        (五)要集中一部分扶贫资金用于革命老区建设

        在建设鄂托克前旗城乡统筹试点、杭锦旗扶贫开发示范、达旗县域经济发展示范过程中,要集中使用一部分扶贫资金,尽快使革命老区未通公路、电、自来水的村嘎查全部通上公路、电、自来水。

        (六)实施人才结构调整和对应化培养两大战略

        鄂尔多斯人才需求和供给的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期更为突出和尖锐。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矛盾,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实施以下两大战略,即:

        第一,实施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导向的人才结构调整战略。要根据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现代工业(煤化工、天然气化工、装备制造、云计算)、现代服务业(信息服务、物流服务)以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需要调整人才。

        第二,实施对应化人才培养使用战略。其操作方法有三个:一是对现有存量人才由组织、人事部门采取换岗培训、继续教育等手段,推动人才转型、升级、增值;二是对增量人才,由有关院校调整专业设置,使人才适应市场需求;三是单位或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尽量考虑需要与所学对口者优先。

        上述对策是笔者通过调查形成的一些反思。一位哲学家曾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思提前几年,便会有50%的人成为智者。我们多么期盼领导者也能提前反思啊!

        “海阔天空好扬帆”。鄂尔多斯人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犹如万里晴空下大海中迎风破浪的巨轮,其桅杆已露出海面,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方向,重振雄风,以人为本,正确应对结构减速期的各种挑战,认真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特别是民间借贷断链和大量楼房闲置引发的矛盾,就一定会把小康社会这艘巨轮推进到彼岸。

 

              (说明:本文在构思时曾得到中科院博导陈中立教授指点,在修改过程中听取了奇朝鲁会长的部分意见)。

责任编辑:姚鸿起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