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于2002年9月16日。18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平凡到非凡,期间实现了三次大的飞跃。一是出手不凡。将研究鄂尔多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学问定位为“鄂尔多斯学”,这在当时是一种极不平凡的创造性举措,此起彼伏的议论可谓见仁见智;现在看来,“鄂尔多斯学”横空出世属于登高望远行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鄂尔多斯学”基本符合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学科体系的构建范畴。二是研究会敢于担当,勇立潮头,在研究鄂尔多斯历史文化的同时,聚焦了几个重大重点问题,如北京世纪坛陈列馆没有成吉思汗的形象和位置,研究会提出建议后,得到世纪坛管委会答复择机弥补;再如阿尔寨石窟申报文保单位的建议得到上级组织认可和肯定,还有《鄂尔多斯大辞典》的编撰等等。三是创立中国地方学联席会议,担任首任和二任轮值方主席,创立地方学辑刊,已经出版4期,形成中国地方学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同北京学一道积极推动亚洲地方学学术联盟建设。 18年前,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当地注册,名不见经传;18年来,先后获得市社科联、民政局等部门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民政厅等部门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获得国家民政部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奇朝鲁会长获得中央组织部、国家民政部先进个人奖。多部学术论文与专著获得市、自治区、国家部委的奖项。 18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始终做到了“五个坚持”,即坚持“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的办会宗旨,坚持“举社会之力、办大众之事”的办会理念,坚持“向心、奉献、低调、务实、节俭、高效”的会风、坚持“打造品牌地方学、构建和谐研究会”的目标和坚持“知识体系+应用服务”的学科建设思路。18年的实践证明,首任会长奇朝鲁先生所言:“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定了我们去追求这种选择,去做信仰和信念决定我们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攻坚克难,一路凯歌,一往无前,由1.0版走向2.0版的真谛所在。 目前,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有会员292人,单位会员37个。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设有专家委员会,聘请委员177人。研究会以项目凝聚人才,以制度管理项目,以经费保障项目,用项目扩大影响,用优质研究成果为社会各界提供良好的智库智慧服务。 作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第二任会长,明知研究会已经走在鄂尔多斯发展进程中不可替代的智库平台的位置,深感责任重大,深感使命光荣,也深感力不从心,但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二代知识分子,在肩负历史责任的当口,勇敢地承担起这份历史重任,好在研究会团队力量优秀,好在自治区、市两级社科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好在市旗区党政部门和许多领导的关注和青睐。今年,研究会承担着自治区2020年重大课题1项、市旗区重大课题多项,承担着《成吉思汗大扎撒》《成吉思汗箴言》《蒙古仪式》《蒙古族历史文化》等区域民间民族文化等重点课题的研究,承担着伊金霍洛旗志的编撰,承担着老干部话红色绿色发展文化幸福鄂尔多斯丛书的编写,承担着鄂尔多斯市志的审核,承担着红色百年鄂尔多斯项目的研究工作,承担着与鄂尔多斯电视台合作项目《印记·鄂尔多斯》等等。 18年的成长过程虽说不算太长,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可谓经历丰富,涉世颇多,概括而言,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有五个亮点:即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因时代而立,成为改革开放后与鄂尔多斯现象齐名的一张亮丽名片;鄂尔多斯学因作为而兴,如今,研究会多位专家成为市里各部门难得的专家顾问;鄂尔多斯学因交流而跃,通过联席会议的方式,将地方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及有识之士联合起来,联席会议已经扩大为地方学学术联盟;鄂尔多斯学因个性而美,鄂尔多斯学立足鄂尔多斯,服务鄂尔多斯,从古至今,由天地到人,为存史育人,为贤者留名,为发展建言,可谓功成必须有我;鄂尔多斯学因文化而久,鄂尔多斯从旧石器时代“河套文化”开始,经青铜器文化到游牧与农耕交流交往交融文化,从鄂尔多斯部定居文化到走西口文化,从新中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到紧紧拥抱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正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厚重的文化基因,孵化出生机勃勃的鄂尔多斯学研究会。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穷则思变优势、能源资源优势、民族团结优势、拼搏奋斗优势得到极致发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民族团结故事传遍四面八方,文化交融开出绚烂之花,互助和谐结出文明城市之果,新理念下毛乌素、库布其沙漠变绿。鄂尔多斯人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天时地利固然非常重要,但从根本上来说,真正推动绿富同兴局面的内在动力应当是鄂尔多斯人的文化精神,应当说是这种文化精神的凝聚功能、传承功能、激励功能和创造功能得到极大释放的一种巨大表现。 任何一门学问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和服务对象,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我国地方学的兴起,是顺应改革发展大势的产物,其意义积极而深远。地方学属于文化范畴,其软实力作用日渐明显。地方学由于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关系极为密切,其功能作用也非常重要。有的学者将地方学功能概括为传承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造功能。地方学之所以发展很快,得到各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在于它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形成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成果,发挥服务决策、凝聚人心和提高素质的作用,从而为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其次,就文化意义来讲,地方学研究的开展,有助于区域文化研究的纵深、全面发展,不仅推动对区域历史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和人文资源的开发,而且有利于宣传和普及区域文化知识,增加本地区各族人民对共同家园的热爱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亲和力、凝聚力和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各地地方学的比较与交流,揭示各自发展的特点,寻找和总结不同区域文化间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对中国博大丰富的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整体提高中国文化的研究水平。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大势,面临中华科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机遇,地方学发展充满生机,前景广阔。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学就是一个地方的大文化学。地方学的发展既要符合社会科学和文化发展的规律,又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相匹配。地方学的发展,一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传统承载时尚,以时尚体现传统,尊重多样性,体现时代性,使地方学健康持续发展;二要以建设和谐文化为地方学发展的中心任务。要把以共同理想和共同精神为主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地方学的研究,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凝聚社会力量,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三要创新地方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体制机制。地方学是一门学问,是科学,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学风,要注重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地调查,以实事为基础,研究方法要正确,结论要可靠、要令人信服。地方学研究和地方学研究机构及团体的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类专家、专业人员和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地方学的构建和研究要顺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整合资源要素,优化运行机制,改进研究方法,增强服务功能,使地方学研究事业在自身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中生机盎然地更加科学、和谐、持续发展。 从鄂尔多斯学创立、中兴到强盛,从鄂尔多斯由贫穷进入绿富同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地方学概莫能外兼因时代而立,因作为而兴,因文化而强;地方学强势则助力地方发展,地方学混乱则制约地方发展,地方学缺位则地方发展迟缓。反之,地方快速发展时亟需地方学提供理论支撑,地方发展迟滞时疏忽地方学的作用,地方发展停顿时地方学就会销声匿迹。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将在自治区社科联和市社科联的领导下,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蒙古马精神,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