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大辞典 《概论》 《成吉思汗文化丛 学术著作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报纸

以阿尔寨文化为支撑 建设幸福鄂托克

来源:《第二届鄂托克·阿尔寨高层论坛 作者:姚鸿起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5-10
摘要:【内容提要】阿尔寨文化是关于阿尔寨石窟的文化。阿尔寨石窟文化包括开凿风格、寺庙建筑、岩刻浮雕、书法绘画、成吉思汗文化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阿尔寨文化熔铸着草原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体现着草原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崇尚善良、憎恨邪

       【内容提要】 阿尔寨文化是关于阿尔寨石窟的文化。阿尔寨石窟文化包括开凿风格、寺庙建筑、岩刻浮雕、书法绘画、成吉思汗文化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阿尔寨文化熔铸着草原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体现着草原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崇尚善良、憎恨邪恶的品质和精神,是鄂托克文化的精髓。阿尔寨文化具有历史性、现实性、神圣性三大特征。

        幸福鄂托克就是“全面小康”鄂托克,就是城乡统筹、人与人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鄂托克,就是“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益养”的鄂托克。

        建设幸福鄂托克,必须以阿尔寨文化为支撑,充分发挥阿尔寨文化的人文精神,用草原民族的聪明睿智、勤劳勇敢、崇尚善良、憎恨邪恶等精神和品德凝聚草原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阿尔寨文化 幸福鄂托克 建设 支撑

 

 

        阿尔寨文化就是关于阿尔寨石窟的文化。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内,长约300米,宽约80米,高约40米的山体,是开凿于拓跋鲜卑执政的北魏,盛于西夏、蒙元,延续使用至明代及清初。集寺庙、石窟、岩刻、浮雕、壁画、书法为一体的宗教(佛教)建筑群和集礼佛与祭祀为一体的神祇和圣地。阿尔寨文化是阿尔寨文化资源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的统一。它既是鄂托克厚重的文化积淀,又是鄂托克草原的文化命脉和文化精髓。

        阿尔寨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主要包括开凿风格文化、寺庙建筑文化、岩刻浮雕文化、书法绘画文化、成吉思汗文化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

        开凿风格文化。在开凿形制和布局上,它既体现着北魏的开凿风格(石窟平面及窟中塔柱为方形,窟后壁开凿佛龛等),又体现着西夏的开凿风格(正面和西面墙开凿半椭圆形佛龛,墙底设坛并有台阶),这些不同风格的开凿正是草原人民聪明睿智的表现。

        寺庙建筑文化。看到阿尔寨石窟所在红砂岩平顶山上的元朝建筑寺庙遗址,就仿佛看到蒙元建筑的朴实雄伟;就仿佛看到蒙古地区最早的佛教中心和圣地;就仿佛看到藏传佛教由这里传遍北方草原,由此也会想到草原人民勤劳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

        岩刻浮雕文化。岩刻与浮雕相结合是阿尔寨石窟佛教文化的一大亮点。阿尔寨石窟所在的红砂岩平顶山四周山壁上雕刻有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佛像;石窟间的峭壁上浮雕着线条流畅、技法纯熟的石塔(单塔或双塔,覆钵式塔和阁楼式塔)。这些岩刻佛像和浮雕石塔,记载着佛教文化的历史变迁,展现着高僧大德的佛法精神,保留着帝王英雄的足迹,体现着蒙古族皇宫的生活,印证着劳动人民的高超雕刻技艺。

        书法绘画文化。阿尔寨石窟中竹笔墨书的回鹘蒙文、梵文、藏文榜题礼佛颂诗,既反映着我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又反映着佛教文化在我国草原土壤生根、成长并与草原文化融合的历史。石窟壁画是整个石窟遗存中最重要的部分,在石窟壁画中既有佛像、菩萨像、天王像、明王像、罗汉像、诸天鬼神像和藏传佛教上师、高僧等佛家经典佛像画,也有帝王、后妃、贵族、平民以及山川草原、宫殿帐房、飞禽走兽等经典世俗画。这些描绘精致多彩的壁画,特别是“各族僧众礼佛图”、“成吉思汗与夫人及四子受祭图”、“帝王丧葬图”等壁画,既是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有机结合的反映,又是我国各民族(主要是藏、回、蒙、汉族)文化大融合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反映;这些内容丰富的壁画,特别是蓝天、白云、绿地的“古代山水图”以及“六道轮回图”、“降魔图”、“布施者供养图”则既是草原各族人民崇尚善良、憎恨邪恶的反映,又是草原各族人民渴望人与人友好相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反映。

        成吉思汗文化。由于成吉思汗在1226年亲率蒙古大军从漠北南下征西夏时曾入驻阿尔寨地区,并在阿尔寨养伤和策划灭西夏的军事大计,所以阿尔寨文化理所当然地包涵着“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协作奋进”和“崇奉人民、敬重强者、远离奢侈”以及“团结和睦、贤能主政、吏治清明”的成吉思汗文化(蒙元文化)。

        阿尔寨文化是哲学、文学、医学、历史学、伦理学、艺术学、民俗学别具一格的文化体系。这个体系具有历史性、现实性、神圣性三大特征。

       历史性。阿尔寨文化不仅以久远的历史渊源令世人慨叹,而且以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令今人刮目。

       现实性。阿尔寨文化不仅承载着宗教文化的历史传统,而且展现着世俗文化的现实活力。

       神圣性。阿尔寨文化不但具有神秘奇异的哲思幻想,而且具有强烈的救世情怀。

       阿尔寨文化是鄂托克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建设幸福鄂托克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幸福鄂托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1970年至1980年,笔者曾在鄂托克旗(当时还未分出鄂托克前旗)工作、生活11年。记得,1980年,全旗总人口9.3万多;地区生产总值为2885万元(其中一产增加值为1495万元,二产增加值为761万元,三产增加值为629万元);财政总收入为45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92元。到了1998年,全旗(已分出鄂托克前旗)总人口8.7万多;地区生产总值为8.5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为1.8亿元,二产增加值为5.2亿元,三产增加值为1.5亿元);财政总收入为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364元。当我们用1998年与1980年的上述两组数据作比较时,就会认为1998年及其之后至今的“基本小康”鄂托克就是幸福鄂托克。可是,当我们用我国2020年“全面小康”标准衡量1998年至今的幸福鄂托克时,就会发现其幸福指数还相差甚远。因此,我们现在所讲的幸福鄂托克,就是“全面小康”的鄂托克。

        根据《全国人民生活小康的基本标准》、《全国城镇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和《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以及《全国小康进程》、《城镇居民小康进程》、《农村居民小康进程》,结合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发展趋势,幸福鄂托克,即“全面小康”鄂托克主要内涵应是:

       1.人均生产总值,2011年为20多万元,到2020年应达到30多万元;

       2.人均财政收入,2011年为3万多元,到2020年应达到5万多元;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为2.6万元,到2020年应达到4万多元;

       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接近1万元,到2020年应达到2万多元;

       5.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年最低保障费,2011年为2500多元,2012年至2020年应逐步达到6000元;

       6.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011年为32平方米,到2020年应达到40平方米;

       7.农村牧区人均住房面积,2011年为28平方米,到2020年应达到32平方米;

       8.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与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值。其数值越小,说明家庭生活越富裕;数值越大,说明家庭生活水平越低),2011年为42%,到2020年应达到38%;

       9.基尼系数(衡量人们收入差异状况的指标。该系数数值为0-1。0为收入绝对平均,1为收入绝对不平均。通常认为数值超过0.4为国际警戒线水平,表明贫富差距很大。目前,国际上一般用10%或20%社会最贫困人均收入与10%或20%社会最富裕人均收入之比值来衡量人们收入差异状况),2011年为0.45以上,到2020年应降到0.4以下;

       10.城乡人均收入比值(国际公认该比值大于2,说明城乡差距过大、社会不和谐;该比值小于2或等于2,说明城乡差距比较合理、社会和谐),2011年为2.66,到2020年应降为2或2以下;

       11.城镇失业率,2011年为4%左右,到2020年应降到3%或3.5%左右;

       12.城市化程度,2011年为70%左右,到2020年应达到75%;

       13.森林覆盖率,2011年为21%,到2020年应达到30%;

       14.植被覆盖度,2011年为70%多,到2020年应达到75%以上;

       15.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011年为2%左右,到2020年应达到4%以上;

       16.医疗卫生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011年约为2%,到2020年应达到4%多。

        总之,幸福鄂托克就是城乡统筹、人与人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鄂托克,就是“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益养”的鄂托克。应当指出的是,所谓“城乡统筹”,就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即城乡关系和谐,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合理;所谓“人与人友好”,就是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所谓“人与自然和谐”,就是人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人们开发、利用自然,必须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所谓“学有优教”,就是在加大教育投入办好幼儿园和中小学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及其教学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使学习者学习环境优良,并有优秀老师指导;所谓“病有良医”,就是在办好“合作医疗”和“医疗保险”基础上,动员、引导好医生到农村牧区,以真正解决好“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所谓“住有宜居”,就是要使居民不仅有房住,而且要住得宽敞,且环境优美;所谓“老有益养”,就是人人都要敬重老人、关爱老人,要使老人幸福安康地度过晚年。

 

        建设幸福鄂托克必须以阿尔寨文化为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第一,党委、政府要用阿尔寨文化内涵的“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思想和精神,指导发展和改革,努力做大经济总量这个蛋糕,并通过深化改革,公平、合理地分配好这个蛋糕。

        第二,领导干部要用阿尔寨文化内涵的“团结和睦”、“协作奋进”思想和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创造力,实施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开放兴旗、文化塑旗”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牧业规模化、工业高端化、城镇特色化、文化品牌化、旅游精品化、物流产业化”的发展。

        第三,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用阿尔寨文化内涵的“贤能主政、吏治清明”、“崇奉人民,远离奢侈”思想和品德指导自己的言行,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自己的为民执政能力、拒腐防变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抵御各种风险能力,为打造幸福鄂托克贡献毕生精力。

        第四,各级领导机关,特别是政法机关、质量检查机关,要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理念与阿尔寨文化包含的“崇尚善良、憎恨邪恶”思想和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以保障鄂托克经济社会在稳定中持续发展,让鄂托克人民群众在安宁中健康生活。

        第五,各级领导干部要把阿尔寨文化中包含的“人与人友好相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结合起来,把缩小城乡差别(将城乡居民收入的比值降到2或2以下)、降低基尼系数数值(由0.45以上降到0.4以下)、提高大地绿色度(将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分别提高到30%、75%以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努力降低基尼系数数值,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让各族人民都和谐幸福地生活在“天蓝、地绿、水清”的鄂托克大草原上。

 

参考文献

    《祥瑞阿尔寨 幸福鄂托克》——首届鄂托克·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文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作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姚鸿起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