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大辞典 《概论》 《成吉思汗文化丛 学术著作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报纸

达尔扈特文化与达尔扈特精神内涵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13年第 作者:苏丽娅 赵 谟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1-06
摘要:成吉思汗陵历史、成吉思汗祭祀、成吉思汗守陵人是成吉思汗陵文化的三大基本元素。达尔扈特,是守护成吉思汗宫殿的鄂尔多斯部的组成部分,近800年来,这一群体世代沿续,完整地保留了成吉思汗八白宫及13世纪蒙古王朝时期神秘的祭祀文化和神奇的宫廷礼仪文化,


        成吉思汗陵历史、成吉思汗祭祀、成吉思汗守陵人是成吉思汗陵文化的三大基本元素。达尔扈特,是守护成吉思汗宫殿的鄂尔多斯部的组成部分,近800年来,这一群体世代沿续,完整地保留了成吉思汗八白宫及13世纪蒙古王朝时期神秘的祭祀文化和神奇的宫廷礼仪文化,成为蒙古民族传统祭祀文化的直接传承者。本文就保护和传承达尔扈特文化和达尔扈特精神内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达尔扈特人在保护和传承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达尔扈特”群体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群体。“达尔扈特”名称来自“达尔汗”一词,意为“神圣”,有担负神圣使命者之意。
达尔扈特,是鄂尔多斯部的组成部分,是世世代代一直守护祭祀成吉思汗八白宫的人们。鄂尔多斯部,经过较长的一段历史,人数渐渐增多。鄂尔多斯部南迁漠南以后,占据黄河南北宽阔的草原。这些人的祖先虽然都曾经在成吉思汗的鄂尔多(翰耳朵)服务,后又为成吉思汗八白宫服务。但后来大多数人只是随八白宫移动,居住在八白宫所在地周围。承担成吉思汗八白宫及奉祀之神所需的物品,费用。其鄂尔多斯部中与八白宫直接联系,能够代表各氏族、各方面的一部分人承担了平时的守护、祭祀、管理、迁移八白宫等具体事务。这部分人的祖先,当时被大蒙古国授为“不服兵役,不纳税赋”,专门看守成吉思汗奉祀之神的特殊权利的人们。后来,由这部分人组成的群体,便是守陵人达尔扈特。
        公元1649年(顺治六年),成吉思汗八白宫定居于伊金霍洛旗后,公元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为了规范成吉思汗八白宫守护,祭祀事务,由内外蒙古十个盟的王公札萨克商议,并经清政府同意,重新组成了五百户达尔扈特。
        清朝《钦定理藩院(部)则例》是清中央政府管理各藩部的法律性文件。在这部文件里,清政府对伊克昭盟及其各旗做了详细的规定。除此之外,伊克昭盟还有一个特殊的集团,“伊克昭盟境内有青吉思汗园寝,鄂尔多斯七旗,向设有看守园寝,承办祭祀之达尔扈特五百户”。“此项人户,不得作为该王等所属,于该盟内择贤能札萨克一员,专司经理。”这就是说,成吉思汗陵的守护者和祭祀者们在他们活动的范围内划一个三十里周边的圈子,成为祭地。任何一个旗,即使是宗王旗郡王旗也无权干涉,他们的活动通过盟长衙门直接向清中央政府负责。
        达尔扈特因为肩负着成吉思汗陵的神秘职司,他们的成分也就与众不同。根据现代守陵人的祭词,我们确信,达尔扈特是成吉思汗时代九位杰出功臣的后裔。这九位功臣或文或武,都曾竭尽全力辅佐过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去世以后,又由这些重臣要将的后代替他守护和祭祀陵寝,不能不说这些人具有特殊的使命,因而也就有特殊的权力。
        据赛音吉日嘎拉、沙日勒岱合著《成吉思汗祭奠》记载:“在昼夜的十二个时辰,冬夏的十二个月里,这些达尔扈特一丝不苟地守护着八白室,对它祀之唯谨,每时每刻都要站岗放哨,不纳任何捐税,不服任何兵役,可以以祭奠成吉思汗圣主的名义,周游所有毡帐之民的住地,从奴隶到可汗诺颜,都可以向他们征收募化祭祀的用品。这是自古以来赋予他们的神圣权利,因此叫‘达尔扈特’。”
        成吉思汗祭祀是体现蒙古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理念的文化现象。在长期的历史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逐渐形成完整的祭祀活动。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长生天、祖先、英雄人物的崇拜。在祭祀形式上再现了蒙古民族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形式。成吉思汗祭祀,保留了13世纪就已形成的蒙古帝王祭祀仪式,祭祀中念诵的祭词,颂词,祭文,祭歌等,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蒙古民族古老、原始的历史、文化、信仰、观念、风俗、语言、文字、法律等诸多方面,成为集蒙古民族原始文化的代表。因而,达尔扈特人成为蒙古族祭祀传统集大成者,将古老的祭祀文化代代相传,并在传承中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以成吉思汗祭祀为主要内容的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文化现象。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的教授齐木德道尔基曾这样评价到:“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民族中无法找到同样的例子,达尔扈特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人类祭祀文化的奇迹,我相信达尔扈特人对成吉思汗陵的守护将永远继承下去。”
        二、 达尔扈特精神的内涵
        近800多年来,达尔扈特人肩负着守护,祭祀成吉思汗八白宫及苏勒德等圣物的神圣使命,使成吉思汗祭祀广泛传承,使神秘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完整地保留至今,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也逐渐培育和形成了达尔扈特精神。
        1.英雄主义精神
        古代草原民族普遍崇尚英雄,尊奉英雄,把效仿英雄当做人生的最高追求。成吉思汗的部将速别额台曾说:“生在世上,如果失掉金箭筒,活着还有什么用?手持弓箭,头枕箭筒,把自己的尸骨抛弃在荒野,才是真正的好男儿……”(《蒙古秘史》第190节)可见正是这种古代草原民族重荣誉轻生死的性格,使草原民族成员在保卫部族的战争中能够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达尔扈特及鄂尔多斯蒙古族,自古以来有崇拜英雄的习俗。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充分表现了崇力尚勇的英雄主义精神。达尔扈特人以口头文学形式传承《江格尔》等诸多英雄诗史,以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子孙后代。他们把成吉思汗看作是长生天的骄子,蒙古民族杰出的英雄,世世代代进行祭祀,发扬成吉思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精神。达尔扈特的先祖主要是成吉思汗著名九员大将,是蒙古民族杰出的英雄。达尔扈特人无限敬佩自己的祖先,继承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达尔扈特人祭典成吉思汗时念诵的《成吉思汗大祭文》中,赞颂博翰儿出、木华黎、孛儿忽剌、陶尔贡失剌、哲别、朝莫儿根、者勒蔑、哈剌赫如、希吉忽秃忽等成吉思汗九员大将以及速别台巴图儿、吉鲁根巴图儿、朝勒格台巴图儿、芒忽勒、台惠拉台、巴图儿等成吉思汗四位著名英雄,表达对英雄的崇拜。达尔扈特十三敖包中甘德尔敖包、巴特尔敖包等是为纪念英雄人物而建立的敖包,体现了达尔扈特对英雄人物及英雄精神的崇拜之情。也充分体现了达尔扈特人本身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他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忠诚守诺精神
        在古代草原民族,忠诚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对部落首领更要忠诚。忠诚对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对维护社会秩序起到重要作用。在古代蒙古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提倡忠于其主的思想,成了维护蒙古部族统治的道德基础。成吉思汗的用人标准,他主张“诚信者也,将委以大任乎”。对于忠君志诚有才干的人,不分阶层或民族予以重用。
守诺是古代草原民族衡量与评价道德品质的标准。古代草原社会对背信弃义的人和事是最痛恨的。遵守誓约、诺言,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对于那些“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部族和国家予以惩罚。
成吉思汗去世以后,一支精锐之师便从战功卓著、最忠诚于成吉思汗的部将及其后代中选拔出来,担任起守护和祭奠“奉祀之神”的使命,这支特殊的部队就是达尔扈特,被称为成吉思汗的守陵人。正是因为有他们,传承着蒙古人精神的圣灯在近800年间从来未熄灭过。这也充分说明了达尔扈特人对圣主成吉思汗的无限崇拜和忠诚。忠诚是永恒的,在达尔扈特人看来一个人的忠诚可视为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没有了诚实守信,将会一事无成。
        3.坚定的信仰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正是由于达尔扈特人坚定的信仰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将13世纪蒙古民族宫廷祭祀文化世代相传,完整的保留和传承至今,创造了人类祭祀文化的奇迹。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哪个部族能够像达尔扈特人这样,忠实地为成吉思汗守陵,祭祀,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帝王能够像成吉思汗那样如此持久的享受着子孙后代的祭祀。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吉思汗祭祀渗透到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生产、生活、礼仪、饮食、习俗的各个方面,成吉思汗祭祀也成为鄂尔多斯地区家喻户晓的最广泛的祭祀活动。鄂尔多斯也成为世界蒙古民族崇拜的圣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独特的魅力。
        4.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
        成吉思汗去世后,达尔扈特人奉命世世代代守护、祭祀和管理成吉思汗八白宫等圣物。在漫长的岁月里,几经战乱,几经迁移,变迁频繁。达尔扈特人既要躲避频繁的战争,又要战胜古代蒙古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造就了达尔扈特人坚韧刚毅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他们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时刻守护着成吉思汗陵。这些虔诚的守陵人,不管遇到多大的险境,不管白天黑夜,一丝不苟地守护着“八白宫”祀之唯谨,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每时每刻都要站岗放哨。达尔扈特人守护着永远的长明灯,永远的成吉思汗的守护者。
        在近800年的腥风血雨中,达尔扈特人历经磨难,几度兴衰,他们为我们展现出一种对成吉思汗无限忠诚,崇尚英雄,坚定信仰,顽强意志,坚韧不拔,不屈不挠,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力量。这也正是蒙古民族精神世界的灵魂和根基。
精神给人以动力,让人浮想联翩,达尔扈特精神更是以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蒙古民族和让世界各民族人民敬佩和崇拜。精神动力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具有人性,精神动力也是人类的无形资产,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精神问题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有厚德载物的传统,个人内在德行的修养被推升到一个高尚的地位,完善道德人格成为历代仁人志士和有德性人的理想追求和人生的精神动力。在西方,也有坚持“自由高于存在,精神高于自然,主体高于客体”的精神传统。精神动力是一个时代性的问题。不论什么样的时代,都需要有一种精神动力,在这新的历史时期,精神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愿我们在传承达尔扈特文化中,更要注重达尔扈特精神,让达尔扈特精神永远激励我们,使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成吉思汗祭祀史略》,主编吉日嘎拉图,编著旺楚格,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成吉思汗守陵人史记》,主编吉日嘎拉图,编著旺楚格,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3.《钦定理藩院(部)则例》
        4.《成吉思汗祭典》,赛音吉日嘎拉,沙日勒岱著
        5.《蒙古秘史》

       作者:鄂尔多斯市社科联原副主席、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

责任编辑:苏丽娅 赵 谟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