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经过研究,将古丝绸之路明确定义为:“丝绸之路”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的,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所经地区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和最发达地区。西端的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和两河流域以及东端的古代中国具有当时世界最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中部的古代波斯、巴克特利亚(大夏)、花剌子模等西亚、中亚诸国以及古代印度成为数万里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沿丝绸之路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力量的高度发展,为丝绸之路的产生和开通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通道。其一为“沙漠丝绸之路”,从洛阳、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至西域,然后通往欧洲,也称为“绿洲丝绸之路”;其二为北方草原地带的“草原丝绸之路”;其三为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其四为西南地区通往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东西方经贸、文化的大动脉,也是中西文化和南北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显示出浓郁的草原文化特征。草原丝绸之路,在促进丝绸之路的全面繁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草原丝绸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自古以来,长城以北的广阔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历代王朝相互争夺的地方。在这块水草丰美的广袤草原上,从夏商春秋至秦汉唐宋,先后有土方、鬼方、熏育、戎狄、林胡、楼烦、匈奴、乌桓、鲜卑、敕勒、党项、契丹等众多北方游牧民族、部落在这里驻牧。众多游牧民族先后在这里与中原、甚至与西域交往,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游牧文化。1973年在鄂尔多斯杭锦旗出土的匈奴鹰型金冠,作为匈奴文化的经典为举世考古学界瞩目,呈现出“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绚丽光彩。13世纪以后,蒙古民族在北方草原上崛起,主宰大草原,成为草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上的各民族、各国家因生产力发展有限,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无法满足内需,促使他们与外界交往,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这种交流,有时是通过战争获取所需品,但多数是通过商贸形式进行交流。 据史料记载,草原民族“契丹,自古以来与中原、高丽、中亚接壤,自然有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这些地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必然影响契丹”。“当时在契丹文化中出现了以游牧文化为基础的农耕文化特征。比如,牧民广泛使用陶器”(《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一卷上册)。也有史料记载,“蒙古民族很早与宋朝有交往”,“斡难河、克鲁伦河一带的蒙古人13世纪之前就与中亚各国有来往,中亚商人常来蒙古地区”(同上)。从历史的痕迹中不难发现,北方游牧民族自古以来与中原、西亚有着联系,而且北方草原成为中原与西亚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草原丝绸之路,体现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开放、包容思想理念。这一思想基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草原丝绸之路,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传播者,为沿路各地的社会发展持续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力。特别是蒙古民族崛起之后,为推动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3世纪初,历史伟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将众多的部落归附于自己的旗帜之下,建立了蒙古民族这一共同体,使北方草原成为统一的共同体,为南北方交流、东西方交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成吉思汗身边聚集了一批蒙古、汉、契丹、卫剌特等民族组成的优秀智囊团,充分体现了成吉思汗开放、包容的思想,使草原走向文明。元朝时期,草原丝绸之路更加开放,内外经济文化交流更加活跃,异国和其他民族经济文化与蒙古族经济文化相互影响,使蒙古族经济文化进一步得到发展。蒙古古代文学精华《成吉思汗两匹骏马传》《十善福经白史》等经典史书的出现成为蒙古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历史见证。草原丝绸之路,是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沟通、来往、交流、发展的大通道,体现了人类和睦相处,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因此说,草原丝绸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二、草原丝绸之路,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融的大通道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蒙古高原地区,南与长城以南的中原地区连接,北与俄罗斯接壤,西与西亚甚至欧洲连接。从地理位置看,这片大草原处于中原与亚洲、欧洲连接的中心地带,也是东西方连接的重要节点和驿站。草原丝绸之路,是商品经济产生与发展的结果。商品经济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之一是社会分工,即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形式的不同部门和行业。各行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在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就必须通过交换这种形式,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用商品的形式。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偶然的交换。当发生了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时,商品交换逐渐扩大。后来发生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从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产生使商品交换经常化,进而产生了货币,出现了商品经济。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事实上以商品交换形式起到了东西方连接的中介站作用。即中原盛产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特产先流入草原,然后从草原又转到俄罗斯或西亚等地。俄罗斯和西亚、欧洲的一些产品同样经过草原再转到中原。蒙古民族在北方草原上崛起之后,更是成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史学家认为,“蒙古人以牧为生,汉民族以农为主。两地人民生产生活以各自的方向不断发展。这种发展其实具有局限性,蒙汉民族交换经济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汉人地区成为销售蒙古人畜产品的主要市场”。“蒙古各部落很早就与东西方发生商贸交流,到10~12世纪,这种商贸往来有了新发展”(《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一卷下册)。从中不难看出,蒙古人占据的北方草原,很早就成为草原丝绸之路的中坚环节。 从成吉思汗时期一直到元朝时期,草原丝绸之路完全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据《蒙古秘史》记载,1218年,成吉思汗按两国签订的和平通商条约,向花剌子模派遣了由伊斯兰教徒组成的使臣和商队共450人回访花剌子模。花剌子模人贪图财物,按国王的命令将使臣和商队诬作间谍故意杀害。后和平接触又失败,成吉思汗忍无可忍,于1219年6月,亲帅蒙古大军,征讨花剌子模。这次震惊世界的西征历时7年,征服了花剌子模全部领土,并扫荡诸多地区,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汗国。四大汗国疆域西至地中海、多瑙河,北至俄罗斯及其以北,南抵印度洋、阿拉伯海。四大汗国的建立,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从这一意义上讲,成吉思汗西征之后建立的四大汗国,本身就是草原丝绸之路的拓宽和延伸。元朝时期,沿草原丝绸之路更是建立了发达的驿站,为东西方商贸往来给予便利和保障。我们不说战争的结果,而是从横跨欧亚的地理角度说,草原丝绸之路完全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而这一大通道南接中原,西通亚欧,成为当时世界最活跃、距离最长的草原丝绸之路。 三、草原丝绸之路,将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 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蒙古社会的文明程度,同时也推动了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文明发展。据史料记载,18世纪初满清时期,随着中原农民进入蒙古地区务农,农耕技术传入蒙古高原,使蒙古地区单一自然畜牧经济开始有了变化,向多元经济方向发展。蒙古国史料记载,“喀尔喀蒙古人用积压的牲畜粪便和木灰作为肥料,并使用浇灌技术,起初用桦木制作犁,用马牛拉犁进行翻地,后来才使用铁犁耕种”。蒙古地区汉人经营的“畜产品、农产品、手工艺制品供不应求,所以产生了商业,并产生蒙古商人”(《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一卷下册)。随着商贸的不断发展,蒙古地区经营意识不断增强,推动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草原商品经济的雏形,表明蒙古社会向市场经济发展迈出了一大步。据蒙古国史料记载,1831年喀尔喀彻辰汗盟署规定了牲畜交易价格:“公驼20两(银子)、母驼16两、马8两、犍牛骒马分别6两、羯绵羊1两5钱、母绵羊8钱、山羊5钱”。这一时期,蒙古人“将动物皮毛销售给汉族商人和俄罗斯商人,换取所需货物和钱币,补充其生活”(《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一卷上册)。据记载,历史上在鄂尔多斯的大伊金霍洛,每逢成吉思汗春季查干苏鲁克大典期间形成规模庞大的集市。北京、西安、榆林、神木、归绥、包头、多伦淖尔的商号赶到这里,形成帐篷市场,出售珍珠玛瑙、绸缎、马具、香牛皮、黄铜器皿、砖茶、贵重药材及日用品。鄂尔多斯蒙古人和各地来的朝拜者,带来大量兽皮、畜产品、土特产,换回日用商品。这些例子说明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促进了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草原丝绸之路的影响下,历史上归绥、包头、大库伦、恰克图以及诸多城市在茫茫原野上逐渐兴起,形成一个个经济文化中心,并向周围辐射,连成经济带,推动了周围地区的快速发展。 草原丝绸之路,在新形势下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国家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而作为四条通道之一的草原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中国长城以南地区与北方草原地区经济文化交往的要道,在促进丝绸之路的全面繁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提出的“一路一带”发展重大战略的核心就是要进一步深化沿线区域城市合作共赢、推动沿线各地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提出“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等重要指示。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也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放带。内蒙古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带,在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促进我国向北开放中也承担着枢纽带动作用。构建新时期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互利共赢之路,有利于国内各地区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沿线各地共同繁荣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拓宽国家之间的合作领域,扩大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深化各国在资源、文化、金融、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各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构建新时期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充分拓展资源共享的潜力和互补互助的空间,营造更加宽松的投资贸易环境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氛围,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 作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