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在自治区民族自治政策指引下,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鄂尔多斯各民族在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各项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会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一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地区,已经从温饱向达到小康再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我生在红旗下,生活学习工作在东胜。我祖父是陕西府谷县人,于晚清时期迁移到东胜县羊场壕郝家圪卜村务农。新中国成立后贫苦农牧民翻身得解放,才有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生活。我父亲于1951年作为东胜县酸刺沟煤矿开矿老工人,我们家才过上温饱生活。我父亲是汉族,母亲是回族,爱人是蒙古族,构成了一个民族大家庭。几十年来,我们这个家庭一直生活、学习、工作在东胜,2010年迁居康巴什。可以说,我们父辈几代人见证了东胜到康巴什的巨变,亲身体验到新中国和自治区成立以来的辉煌成就为各民族带来的幸福安康。下面以各民族人民吃、穿、住、行、用的方式转变,谈点自治区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吃:居民饮食结构由单一粗放型向逐步合理和科学营养型转变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鄂尔多斯很多地区人民生活,以“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来维持生活。我的家乡郝家圪卜村于1964年被自治区有关部门批准为蔬菜队,1956年上电,30年来县政府下派数名蔬菜技术员指导菜农科学种菜,使全队农户生活由贫穷向温饱迈进。在计划经济时期,菜农首先将圆白菜的灰青叶砍去才能送站,灰青叶留给菜农喂猪和人食。当时有位老贫农编了句顺口溜:“学大寨赶大寨,吃的玉米窝头黄叶菜”。当时菜农只有完成细菜上市任务后,农户才能分到部分黄瓜、西红柿等细菜。这种现象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单一粗放型的饮食结构,人们的生活在温饱线上延续。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率先推行包产到户,比安徽的凤阳县还早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有了大改观,居民饮食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由单一粗放型向科学营养型转变。
穿:居民服装色调款式由单色调型向多款多色流行型转变
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和极左路线时代,我市居民服装只有两款(前进服、中山服)和四种色调(青、蓝、灰、黄)为当时的流行色。女同志更不穿裙子和高跟鞋。1980年,浙江温州木工给我做家具时,人家就有6套西装,而我直到1986年才第一次花38元(用大半个月工资)购买了一套西装。这说明当时的温州经济已经快速发展,也从另一面说明鄂尔多斯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进入20世纪90年代,鄂尔多斯快速发展,成为自治区领头羊,人们的穿戴发生了眼花缭乱的变化,逐步由手工制作服装消费向购买流水线服装转变。
住:办公设施和居民住宅条件由土木砖瓦结构向中高端转变
居民住宅条件逐步从砖瓦房、楼板房升级到步梯、电梯楼和别墅群。房屋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功能性升级换代。如居民取暖设施由用煤烧火炉、烧土暖,再到当今天然气统一供暖,使办公和居住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
行:交通工具由简易低级型向更新换代型转变
在经济发展缓慢时期,人们出行代步工具主要有马车、驴车、自行车、摩托车、三轮四轮车、小柴油车、大卡东风牌汽车和领导干部坐的京吉普车,而如今各种进口和国产的高中级小汽车在更新换代,加之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的发展极大地为人们出行缩短了时间和经验。当交通道路不发达时,司机面临着修车不修路的痛苦,当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为司机带来前所未有的修路不修车舒展心情。
用:居民消费品质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尤其是家用电器、通讯工具等民用产品借助科学技术升级换代,应有尽有,为居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需求服务。特别是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的出现,坐享其有、坐享支付成为一种时尚。
作者:鄂尔多斯市社科联原主席,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