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大辞典 《概论》 《成吉思汗文化丛 学术著作 鄂尔多斯学研究刊物 报纸

库布其沙漠治理巨大成就是对蒙古马精神的生动诠释

来源:《鄂尔多斯学拾集》2023年第1期 作者:盖志毅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8-02
摘要:内蒙古党委书记孙绍骋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二次全委会上将我区沙漠化治理的巨大成就与蒙古马精神联系在一起,指出,回看自治区70多年的历史,创造一个个沙漠死亡之海变绿洲的人间奇迹,靠的就是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干劲。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干劲就是习近
        内蒙古党委书记孙绍骋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二次全委会上将我区沙漠化治理的巨大成就与蒙古马精神联系在一起,指出,“回看自治区70多年的历史,……创造一个个沙漠‘死亡之海’变绿洲的人间奇迹,靠的就是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干劲”。“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干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蒙古马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这一精神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时代内涵。
        本文认为,我区库布其沙漠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对蒙古马精神的生动诠释。哲学家谢林说:“自然界是可见的精神;精神是不可见的自然界。”库布其沙漠经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沙退绿进”的历史性转变,彰显“誓将黄龙变绿洲”的顽强力量,创造出世界荒漠化治理的一大奇迹。库布其成功的治沙经验成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防治荒漠化模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2017年,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库布其治沙就是荒漠化防治的成功实践,论坛成立十年来,成为各国交流防沙治沙经验、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2018年,中宣部将库布其沙漠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典型,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向全国乃至世界全景呈现了库布其大漠变绿洲的奇迹。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世界贡献了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经济繁荣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品牌,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一、库布其沙漠治理是吃苦耐劳奋斗精神的体现
        一部库布其沙漠治理史就是一部战风沙、抗严寒、顶烈日,不畏艰险,不惧失败,不怕困难,誓将沙漠变绿洲的奋斗史。“清汤挂面碗底沙,夹生米饭沙碜牙,帐篷睡听大风吼,早晨起来满脸沙”,这个顺口溜记录治沙人的真实情景。这里我们讲述一个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武装部政委王中强治沙的故事:1994年春天,王中强带着23个人,背着帐篷,吃住在沙漠48天。沙漠里汽车进不去,树苗只能靠人肩扛。黄沙灌满了头发,他们就把头发剃光;嘴唇干裂了,他们就用家属的口红涂抹在干裂处;沙漠紫外线的强辐射使所有人的面孔被照射得像非洲人一样。王中强创造出用干树枝制作三角形沙障,套住刚刚植入的树苗的方法,但经常是一场风将栽好的沙障全部埋没,埋了再修、再栽。万人签名长卷上至今保留着“一滴二滴三滴流的全是血汗,是怨是歌是骂言的都是功劳”的悲壮记载。
        在库布其沙漠修筑穿沙公路的故事就是“吃苦耐劳奋斗”精神的体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杭锦旗决定在库布其沙漠修建一条纵贯南北的穿沙公路,这是库布其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事情,有些人认为异想天开,也有人认为杭锦旗作为国家级贫困旗财力达不到。但杭锦旗人坚定认为,不修路,沙区的老百姓走不出去,沙区的资源产品运不出去,库布其沙漠治理搞不下去。全旗上下勠力同心,从1997年6月至1999年10月建成第一条穿沙公路。1993年7月,10多名技术人员,历时25天徒步穿越了库布其沙漠,进行勘测选线。沙漠在烈日的烘烤下温度高达50多度,他们以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论证了修建穿沙公路的可行性。1995年,伊克昭盟交通公路勘测设计院进一步作了实地勘测,制定出了具体实施方案。1996年3月,杭锦旗旗委成立了穿沙公路前期工程指挥部,从交通、林业等有关部门抽调专人,对穿沙公路沿线的防风固沙、植被建设进行了规划。1997年6月16日,经过4年周密的调查、勘测和试验,锡乌穿沙公路正式破土动工。经过三度寒暑、七次万人大会战,13万杭锦旗人用辛勤汗水,终于修通了这条穿沙公路。
        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所体现出的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是对今天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和物质至上这种价值观的否定。这种价值观是一种人为激发的幻想的满足,在物欲的追逐中最终会迷失自我,忘记了“人是谁”的问题,最终丧失了幸福感。而幸福来源于劳动和奋斗。库布其沙漠治理的代表人物都是吃苦耐劳的奋斗者:第一代领军人女英雄宝日勒岱、执着植绿的老队长贾道尔吉、“种树种到联合国”的王果香、“治沙女杰”殷玉珍、成活率不拿第一就受不了的高毛虎、申请了20多个专利的“沙漠医生”张吉树、种出85万亩杏林的刘战先。他们都依靠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战胜了重重困难并获得利用和发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一位治沙企业家王明海说:“人在世界上并不是得到钱就什么都有了,事业的成就感并不是有钱就能买来的。我认定在这里治沙种树、开发沙漠产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要为西部人民征服沙漠、重塑秀美山川闯出一条路来。”
        二、库布其沙漠治理是“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精神的体现
        亿利集团多年在库布其沙漠治理的贡献是“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精神的又一体现。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1988年上任杭锦旗盐场场长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成立治沙林工队,从每吨盐的销售收入中提取5元钱治沙。接着又带领员工采用政府政策性支持、农牧民土地入股、企业商业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增绿增收治沙治穷,成为库布其企业治沙的“领头羊”。1988年,亿利集团开始在库布其植树造林。亿利集团前身是库布其沙漠盐厂,当时盐厂要拦住沙子,保障盐湖的安全、工厂的安全,要修路把产品运出去。穿沙公路建成了,但一刮风整条路就被沙子埋了,护路的成本比修路还要高。要护路,必须先治沙。最初,工人们从沙漠中找来死去的沙柳枝条,编成草方格,然后固定在道路两侧,这种方式叫打网格,成本高,效果也不好。王文彪发现甘草在沙漠里活得很好,他们在穿沙公路的两侧种植了近20万亩以甘草、沙柳、杨树为主的生态林。一年后,在库布其沙漠之上形成了一道长65公里,宽8-10公里的绿色长廊。不但护住了路,路边的甘草还为企业带来了几百万元的收益。靠着这种“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精神,库布其治沙带头人、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在为创造沙漠治理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他也荣获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中华慈善奖,联合国“全球治沙领导者奖”和“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恩格贝生态建设示范区的成就是“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精神的体现。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有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人造绿洲——恩格贝生态建设示范区。郁郁葱葱的林木将库布其沙漠拦腰斩断。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自费治沙的王明海和一批致力于遏制土地荒漠化的志愿者。王明海原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常务副总裁,1994年辞职自费治理沙漠。承包恩格贝15年并经伊克昭盟公署批准成立恩格贝生态建设示范区,肩负起自费治理这一片沙漠的沉重使命。王明海和他的战友们在恩格贝南缘筑起一道宽40米、绵延20多公里的“沙漠长城”。
        “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量变质变规律决定的,“一往无前”的持续量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运动形式发生了改变,进而才能引发“达成目的”即沙漠治理这一质变。“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体现,只有“一往无前”的实践,才能达成目的。毛泽东同志在其光辉著作《实践论》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的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精神也可以用复杂科学的原理予以说明。复杂科学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比如库布其沙漠系统,只有在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输入达到一定阈值条件下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结构。若要“达到一定阈值”当然需要持续不断的输入,这不就是“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精神体现么?复杂科学的系统耦合理论认为,系统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近的生态系统具有互相亲合趋势,当条件成熟时它们可结合为一个新的高一级的结构———功能体。比如亿利集团建立生态农业产业链:以甘草、肉苁蓉、沙柳等兼具治沙与医药、保健作用植物的种植与高技术加工为基础,研发生产中蒙药、保健品等多类产品的耦合;再比如建立生态工业产业链:利用现代煤气化和生物气化融合技术,建成炭基复混肥与土壤改良剂项目、乙二醇多联产项目这些产业的耦合。实现这些耦合都需要“条件成熟”,而“条件成熟”的条件都要假以时日,这不就是“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精神体现吗?
 
        作者:内蒙古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鄂尔多斯学拾集》2023年第1期,第5页-8页
 
责任编辑:盖志毅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