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网站
www.ordosxue.cn
当前位置:首页  > 鄂尔多斯学资讯  > 成果索引
蒙古族女孩来宁求学多了十多个爷爷奶奶!南京知青和草原牧民的深情厚谊跨越了三代人,如今还在延续
发表时间:2025-06-18 来源:鄂尔多斯学
打印: 检查图片

20241230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20241230A7版整版刊发记者刘浏、闫春旭署名文章《蒙古族女孩来宁求学多了十多个爷爷奶奶!南京知青和草原牧民的深情厚谊跨越了三代人,如今还在延续》,《兰州晨报》第七版也整版转载了这篇文章,文章说:在广袤的内蒙古乌审草原上,蕴藏着一段相隔半个世纪、跨越三代人的感人故事。1968年,武冰、孙惠山等南京知青来到了乌审旗乌审召公社布日都大队插队落户。他们遭遇了语言障碍、生活技能不足等多重困难。在热情善良的牧民巴音孟克、斯日吉宁布夫妇等人的帮助下,很快融入当地生活。他们一起劳作,并肩治理毛乌素沙漠,结下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8年前,巴音孟克和斯日吉宁布的孙女乐乐考入东南大学。武冰等南京知青对她关怀备至,如同对待自己的孙女一般。这让在南京求学的乐乐倍感温暖,无意间多了十多个爷爷奶奶。武冰说:“我们在内蒙古得到草原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牧民的孙女来南京读大学,我们当然要尽心尽力陪伴。”乌审旗位于毛乌素沙地,近年来,通过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沙漠逐渐变绿洲。记者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海林教授访问乌审旗,发现乌审旗现代化牧场和天然草原并存,体现了“绿进沙退”的转变。牧民巴音孟克和斯日吉宁布夫妇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他们与南京知青共同劳作,治沙造林,结下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

   1968年,11名南京知青来到布日都大队,与当地牧民共同生活,学习骑马、放牧等技能。他们一起参与治沙造林大会战,共同劳动,建立了深厚友谊。武冰和孙惠山回忆起那段时光,表达了对牧民的感激之情。孙惠山和武冰结为夫妻,与巴音孟克、斯日吉宁布夫妇成为好友。他们的孙女乐乐8年前考入东南大学,武冰夫妇像对待孙女一样照顾她,让乐乐在南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南京知青“爷爷奶奶”们保持联系。今年夏天,五名南京知青回到乌审旗,与老友相聚,续写他们跨越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

   文章来源:《鄂尔多斯学资讯》2024年第3期

电子备案:蒙ICP备05001025号-1 电子邮箱:ordosxue@163.com 主办单位:鄂尔多斯学研究会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市委党校D座
网站标识码:5200000137 邮编:550002 联系电话:0477-8521114 蒙公网安备15060302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