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年前,南京十三中67届高中毕业生孙国光,响应国家号召同1087名南京知青一起来到了伊克昭盟鄂托克旗,他被分配到原苏米图公社插队落户,他这一来与草原人民一起共同见证了20个冬去春来。
草原牧民帮他渡过难关,重获新生
1971年6月7日,孙国光与苏米图大队干部一起骑马到公社开会,在路上他从马背上不慎摔下来,耳膜、鼻孔、嘴角全渗出了血,随时有生命危险。消息传到大队后,牧民和知青火速赶往出事地。蒙医萨德利挎上药包,骑马15分钟跑了12里赶来给他注射强心针;大队干部用两辆驴车送他去公社卫生院抢救;老支书扎哈岱为减轻车轮震动,脱下皮衣给他铺垫;为了及时与旗医院取得联系,公社党委副书记还在电话机旁守了一夜……在抢救中为了不惊动他,平时粗胳膊高喉咙惯了的牧马人此时屏住了呼吸,唯恐发出一丝响声……是当地父老乡亲伸出热情的手,帮他渡过难关,重获新生。
蒙古族妇女米德格玛哺育孪生子渡过难关
插队期间,孙国光和插友李玉春结为伉俪。1976年,他们的孪生子在苏米图公社出生。在艰苦的岁月里,他爱人坐月子时,家中连一颗鸡蛋也没有。没有营养,哪有奶水?孪生娃娃的哭声一个比一个高,传遍了整个草原……草原人民纷纷送来温暖。党委书记苏雅达来从全公社10多万牲畜抗灾用的70袋救命奶粉中,一次批给双胞胎15袋;戍边二连边防线上的牧民子弟寄来了锡林郭勒盟奶粉;旗邮电局的信使,在三天一次下公社送报纸时,捎来了种畜场的牛奶……一双双热情的、素不相识的援手伸向了他们。可是双胞胎三天就要吃掉一袋奶粉。这样的灾年从哪儿弄到这么多的奶粉呢?孙国光夫妇正在发愁双胞胎儿子还能不能养大时,当地蒙古族妇女米德格玛用她的乳汁哺育了这对孪生子让他们渡过了难关……
数十年笔耕不止,讴歌草原牧人与南京知青
1988年,孙国光调回南京工作。数千里路云和月,隔不断水乳交融情。这些年来,他心系鄂尔多斯草原和人民,为心中的牵挂来往于宁蒙两地,“南京知青在草原”课题组专访孙国光时,他深情地讲道:“是草原人民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是蒙古族牧民两次从死神手中夺回我的生命;是鄂尔多斯父老乡亲,在我的孪生子面临夭折的危难时刻,从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拿起笔,讴歌鄂尔多斯’是我的一项使命”。
数十年来,他在与多种疾病抗争中,不断地用手中的笔把知青和牧人的故事真实地再现出来,先后出版了《情满鄂尔多斯》《情系鄂尔多斯》等十几部著作;2014年完成的50集影视文学作品《白龙马》的创作,以知青支边故事、民族团结为主题,讴歌了蒙汉各族人民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一往无前,勇立潮头的时代精神。他还被评为第九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优秀奖获得者,受到《中国作家》杂志社、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联合表彰。2024年,他编著的《情满大草原》正式出版。翻开书的第一页就写着:“风雨人生路,最忆草原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每当想起那方蓝天、那方土,我们钟山儿女的心,就恰如涨满春潮的小河,哗哗流开了……”
当年来鄂尔多斯插队落户的千余名南京知青中,孙国光先生是位平凡又不平凡的知青,这些年来,他用笔书写了南京知青与草原牧人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这不仅是一种有形记载,还是一位感恩者的回报,那这是什么呢?这应该就是南京知青与草原牧人守望相助、血浓于水的交情吧。(龚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