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南京知青在草原》课题组成员杨勇研究馆员,在黑龙江龙人知青文化博物馆考察调研,参观了位于哈尔滨市郊的这座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博物馆,同时与博物馆馆长王怀信进行了深入交流。
深秋的龙江大地,松花江滋润的黑土地上到处一派丰收景象,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镇平安村的一处临街大院里,透过金灿灿的玉米地,穿过方形的葡萄长廊,簇拥在各种蔬菜地旁的一排厂房和村委会旧址改造的展厅矗立眼前,墙面上书写着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标语,门口的标牌,展现出这里就是“黑龙江龙人知青文化博物馆”。
杨勇秘书长在哈尔滨市里先见到王怀信馆长,他简单介绍了一些情况后,指引到达了村里的博物馆,在博物馆院门口他的妻子张燕接上并带领参观了博物馆展览,介绍博物馆基本情况和展览内容,对杨勇秘书长在参观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通过介绍得知该博物馆创办于2012年,正式注册后,2015年对外开放。展览物品1万余件,大多数是知青和名人捐赠,展品有知青当年使用的实物、当地传统农作耕具、当年社会普遍使用的票据证件、有关知青的艺术品和书籍报刊和书法画作,还有的就是大量的照片资料和部分视频资料。在展厅一角设置了一处知青居住的室内生活场景,一面连锅大炕、墙面上贴的宣传画和挂着的用具很有年代感。张燕说“我最初很不理解,在一次云南普洱参加他们的知青活动,他们一些第一次认识的人抱头痛哭,当地知青AA制自费接待我们,让我一下子理解了老王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现在这座博物馆和王怀信已经在全国小有名气,建馆以来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约8万人次,他们全家和家族部分成员都是博物馆讲解员,都很热心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参观的知青、知青后代和游客。他们夫妇还在这里成立了“知青之家”,种的蔬菜水果和玉米等都送给前来服务的志愿者、老知青,多年来经常在这里举办知青和退役军人(王怀信从知青直接参军)各种类型的活动。
其后,在市区杨勇秘书长又与王怀信馆长相见,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交流。他介绍了自己13岁下乡到农村,在农村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受到过知青战友和村里人的关爱,在那个生活贫瘠的年代也吃过很多的苦,所以知青生涯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他说“办这个馆的目的就是留下一代知青的火热青春,传承知青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通过建立博物馆,举办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进行项目合作,这里成为黑龙江及周边地区真正意义的“知青之家”,成为当年年轻的知识青年火热青春的寄所,积蓄着一代知青感恩幸福生活,展望未来的美好愿景。王怀信馆长多年来还与全国各地的很多知青和知青博物馆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性参加全国各地重要的知青文化活动,介绍龙人知青文化博物馆的情况,宣传龙江大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发展成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杨勇秘书长在与王怀信馆长交流中,重点介绍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基本情况,特别强调研究会承担了自治区民委委托的《南京知青在草原》重点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将1087位南京知青与鄂尔多斯草原50多年来形成的水乳交融的感情、交往交流的厚谊载入史册,传承友谊,激励前行,书写出一段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丽佳话,谱写出一曲新时代北疆文化建设的鄂尔多斯民族团结进步全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