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近现代,两军对阵,不像冷兵器时代那样短兵相接,加上文明水准的提高,“骂阵”现象十分罕见了。鲁迅也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但以语言长自己威风,灭敌人锐气的事例仍然很多。这里举个有趣的例子,前几年欧洲杯决赛时,法意两队相遇。意队十分忌惮法国球员齐达内,不知是教练指使,还是防守队员个人行为,当这位队员面对齐达内时,竟以齐的身世相辱,语言不堪入耳,齐使劲用头将该队员撞倒,裁判当场将齐红牌罚下,于是意大利队取胜,法国队惨败。这真是一场难断的官司。许多评论家得知真相后,认为意大利人虽然取胜,但很不光彩。可是古往今来,不仅球场,就是战场上也常以成败论英雄,而且按照西方的哲学、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
俗话说,好话知心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的逻辑的确如此。前些年倡导五讲四美。“四美”之一是语言美,语言美不美是社会、人群文明水准的一个显著标志。一个“你好!”“早安”的问候让人觉得“我生活在人群当中,我被别人关怀着”。当一个人无意中冒犯了另外一个人,对方瞪起眼睛,甚至攥起拳头时,一个发自内心的“对不起”往往能马上化解敌意,言归于好。广告词中的“×××(商品)、您明智的选择,”既让你掏了腰包,又使你心里高兴。赞扬你“明智”,不是虚情假意的“戴高帽”,而是基于做广告者对于品质,性价比的自信。一些广告词,在畅销、赢利动机的驱动下,把语言艺术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后面将有专篇加以谈论,这里只抛出个引子。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让人们富裕而有尊严,“人活脸、树活皮”,这尊严(或称“面子”)有时比物质享受重要的多。人们注意到,公共场所的告示、规章,大都改成了“温馨提示”。从前总是以“不许”、“禁止”、“必须”的口吻教训人,如今改为劝诫、提醒、忠告。一则报道说,某餐馆老板将“损害公物罚款”的意思改为以服务员口气写道:“您一旦不慎打坏了盆碗盅盘,您掏票子,我哭鼻子”,还有某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员在读者将书装入手袋准备带走时,微笑着上前提醒:“先生(或女生),您一定是读得痴迷了,以至无意中把书放到了自己的提包里,如果您把它放下,我将非常感谢!”多么体谅、何等尊重。构建和谐社会,要从社会成员,也就是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生活、行为方式的一点一滴做起。你看,言谈还是排在最前面的。当今世界,不管是合作伙伴,还是对立双方,最终解决问题,还得通过洽谈、商谈、会谈、谈判,找到共同语言,然后书写到文件上,落实于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