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各地区地方学发展调研报告分四部分:一、新疆历史文化。1、历史文化;2、发展现状;二、新疆各地区地方学发展。1、吐鲁番学;2、龟兹学;3、
新疆国际阿尔泰学;4、楼兰学;5、伊犁学;6、塔城学;7、喀什葛尔学;8、北庭学;9、西域学、新疆学、西域新疆学。三、地方学发展比较分析。1、以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的地方学;2、以大学为主导型的地方学;3、以民间个人为主导型的地方学。四、新疆地方学发展思考:一是地方学要以“学”字为统领,把地方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来发展。在做好新疆各地区地方学的同时,还要加强新疆的西域学、新疆学和西域新疆学的综合研究。二是要确立现代地方学的使命,这就是:研究地方、挖掘文化、传承文脉、服务发展,重视地方学对地方当代社会发展文化的研究;三是地方学研究要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四是加强地方历史、文化、方志、民族文化的研究;五是重视信息网络化建设,用新的信息网络化手段和方法,提高地方学研究和传播能力;六是地方学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市场开展研究;七是积极建设各地地方学文化书院,探索利用文化书院开展地方学的研究和传承;八是重视和支持民间社会团体、文化机构和个人开展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研究。
关键词:地方学;新疆地方学;地方学发展调研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新疆塔城学研究室开展了新疆各地区地方学发展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新疆历史文化
1、历史文化
新疆古称西域,公元前 60 年西汉统一西域,同年,设西域都护府,作为中央政府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1884 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叛乱后在新疆地区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1912 年新疆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省。1949 年 9 月新疆和平解放,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5 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域是一个与历史有密切联系的地理名词,这里的“西”是指中国的西方。西域有广狭二义。广义西域包括今天中国的新疆、独联体的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阿拉伯国家,以及更远的中东欧、西欧。还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锡金、马尔代夫及非洲东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狭义的西域,就是指中国新疆一带。
古代的西域是一个各种文明、文化、种族、部族、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荟萃之地。古代世界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化文明、 古罗马、希腊文明,都曾在西域留下各种珍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迹。考古挖掘和历史研究表明,新疆早在五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居住生活,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最早开发新疆地区的先秦至秦汉时期,生活在天山南北有塞人、月氏人、乌孙人、羌人、龟兹人、焉耆人、于阗人、疏勒人、莎车人、楼兰人、车师人、匈奴人、呼揭人、汉人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鲜卑、柔然、高车、噘哒、吐谷浑,隋唐时期有突厥、吐蕃、回纥,宋辽时期的契丹,元明清时期有蒙古、女真、党项、哈萨克、柯尔克孜、满、锡伯、达翰尔、回、乌孜别克、塔塔尔族等,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包括汉族在内的不同民族的大量人口进出新疆地区。各民族民众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技术、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在交流融合中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他们是新疆地区的共同开发者。至 19 世纪末,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 13 个民族定居新疆,形成维吾尔族人口居多、多民族聚居分布的格局。1949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 1978 年改革开放后,全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在新疆居住和生活,是中国民族成份最全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中超过 100万人口的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和回族 4 个民族,超过 10 万人口的有柯尔克孜族、蒙古族 2 个民族。
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表明,古代西域是多种语言文字之地。古代西域有 20余种语言文字,时至今日,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诸语言仍在新疆存在。古代西域还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先后有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表明,古代西域也是草原丝绸之路、绿洲沙漠丝绸之路和高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枢纽地带。正是古代丝绸之路,沟通了西域与中原、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欧洲和非洲的商贸和文化交流。
2、发展现状
2018 年新疆面积 166 万平方千米,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2199 亿元,比上年增长 6.1%。三次产业比重 13.9:40.3:45.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94759
元,比上年增长 4.1%。财政收入 1531 亿元,支出 4986 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500 元,增长 7.6%。年末常住人口 250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115万人,占 47.23%,汉族人口 948 万人,占 4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1539 万人,占 60%。在各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 1200 万人,哈萨克族 160 万人,回族 105万人,柯尔克孜族 20.42 万人,蒙古族 17.92 万人,塔吉克族 5 万人,锡伯族4.3 万人,满族 2.77 万人,乌孜别克族 1.88 万人,俄罗斯族 1.18 万人,达斡尔族 0.69 万人,塔塔尔族 0.51 万人,其他民族 20 万人。
二、新疆各地区地方学发展
1、吐鲁番学
清末民初,中国敦煌、吐鲁番等地一大批历史文物被国外探险家和考察队盗运出境,引起国际学术界的轰动,掀起研究敦煌、吐鲁番的热潮,因而形成一门综合性的新学问——敦煌吐鲁番学,或者分别称之为敦煌学和吐鲁番学。著名学者季羡林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指出:“吐鲁番学这个名词,是一个新名词,本世纪初起,东西方一些所谓的探险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掘盗走大量文献文物,许多国家的学者据此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显著成绩。这种学问被称之为吐鲁番学,它是一门综合学科。”(载《红旗》1986 年第 3 期)。古代吐鲁番在秦汉时为姑师(车师),魏晋时期为高昌王国,唐朝为高昌回鹘和西州政区,元末明初属东察合台汗国,明中期属叶尔羌汗国吐鲁番总督辖区。清平定准噶尔之后,属吐鲁番,清朝后期设吐鲁番直隶厅。民国设吐鲁番道、吐鲁番专区。古代吐鲁番辖区东到哈密,西南至库车,北至乌鲁木齐、吉木萨尔。2018 年末,吐鲁番市(地级),下辖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面积 70049 平方千米,人口 63 万,其中少数民族 53 万人。生产总值完成(GDP)310.59 亿元,比上年增长 7.4%,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 16.2:50.5:33.5。人均生产总值 49279 元,比上年增长 7.3%。财政收入 42 亿元,支出 110 亿元。
自吐鲁番学研究开始,世界各国,特别是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美国、俄国、芬兰、匈牙利、瑞典、土耳其等国,有 30 多个研究机构从事吐鲁番学的研究。日本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成立“西域文化研究会”。20 世纪 70 年代又成立“高昌学研究中心”,1988 年又成立“吐鲁番出土文物研究会”。中国学者王国维、罗振玉、黄文弼、季羡林、陈国灿、冯家昇、耿世民、李经纬、斯拉菲尔、王炳华、贾应逸、荣新江、杨富学、钱伯泉、王博、李肖、孟宪实等在吐鲁番学研究方面,曾做出了贡献。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我国形成一批研究吐鲁番学的中坚力量。
1988 年 11 月 22 日,在吐鲁番市(今吐鲁番市高昌区)成立了中国吐鲁番学会。1989 年 5 月,召开第一次吐鲁番学学术研讨会。同年 12 月,吐鲁番学与日本吐鲁番出土文物研究会建立友好联系。在这之前,1982 年 7 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筹备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由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教授主持。会议商定指定专人成立秘书组,负责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经由季羡林出面组织和申请创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并报告中央,经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批复,拨出专款进行研究,这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因为在当时,这个学术团体具有政府组织的性质。1983 年 8 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暨 1983 年全国敦煌学术会议在兰州召开。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邓力群亲临大会代表党中央讲话,并对敦煌吐鲁番学研究提出要求。1985 年 8 月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文化厅和新疆大学联合举办。会议收到论文 105 篇。会后还组织与会专家学者到吐鲁番进行实地考察调研。1992 年 9 月,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新疆社科联、吐鲁番学会联合召开了首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目前已举办了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每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后,都出版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05 年,吐鲁番地委、行署为进一步发掘和深化吐鲁番学研究,成立了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它是在原吐鲁番学会、吐鲁番历史研究所基础上建立的,为吐鲁番行署直属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相当于正县级,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内设 5 个科(室):考古研究所、历史文献研究所、技术保护研究所、编辑部、资料信息中心。由著名文物专家谢辰担任研究院院长,并聘请国内外百余名该领域资深专家、学者作为研究院专家委员会。还出版了公开半年刊《吐鲁番学研究》,2008 年创刊,2019 年底已出到总第 24 期。
2006 年 6 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成立,成为我国人文学科和文博系统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助推吐鲁番学研究和人才培养。2007 年吐鲁番地区机构编制办公室专门下文,核定吐鲁番学研究院事业编制 30 名,其中管理岗位 3 名,专业技术 25 名,工勤岗位 2 名。高级职称 3 人,中级 8 人,初级 31人。现有博士 3 人,在读博士 2 人,高级称职 6 人,中初级30 余人。
吐鲁番学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吐鲁番文物古迹的保护、研究、考古调查、清理和修复。历经十多年的努力,吐鲁番学研究院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组织构架,软、硬件建设有一定基础,形成较为严谨,能够适应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科研队伍和研究能力。国外各国和地区也有许多吐鲁番学研究机构,特别是中国周边区域国家、中亚国家及吐鲁番出土文献流失海外所藏地国家的科研、文博机构,对吐鲁番学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都有很大的热情及向往;国内很多高10校都开设有相关课程,设立了专门科研院、所、中心。这些都对吐鲁番学深化研究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18 年 11 月 4 日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与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集团合作出版《吐鲁番文献合集》,该合集总计 3 千万字,是目前海内外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收录最全的吐鲁番文献总集,该项目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同时还在四川成都举办了“走向未来的吐鲁番学”国际高峰论坛。2017 年,巴蜀书社出版了《吐鲁番文献合集》第一卷《儒家经典卷》,荣获 2018 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合集》第二卷《契约卷》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约 250 万字,是整个《合集》中部头最大、分量最重的分卷。
2、龟兹学
新疆龟兹学会成立于 2004 年 5 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下属的学术会员成员单位。龟兹是我国古代西域重要的城邦国,繁盛时疆域“南北千余里,东西六百余里”,范围包括今新疆南疆的库车县、拜城县、沙雅县、新和县、阿克苏市、温宿县、巴楚县、轮台县等地。库车一带是古代西域龟兹国的中心。古代龟兹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和枢纽地,在东西方、南北向的文化文明交流中,世界各地的多样文明文化在龟兹一带都有重要的遗存,主要有龟兹众多的石窟和大量出土文物文献等。2018 年末,新疆阿克苏地区下辖阿克苏市、温宿县、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乌什县、阿瓦提县、柯平县。面积126760 平方千米,人口 240 万人,少数民族 206 万人。生产总值 1027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64644 元。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 25.2:37.8:37.0。财政收入425 亿元,支出 409 亿元。
2005 年首届龟兹学学术研讨会在库车县召开,来自国内外 50 余位专家学者就龟兹历史文化、石窟艺术及龟兹学的研究进行了认真讨论。2008 年出版《龟兹学研究》第一辑。2006 年第二届龟兹学术研讨会在库车县召开。这次学术会由新疆龟兹学会、新疆经济报社、阿克苏地委宣传部和库车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来自国内的 60 余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研讨会。至 2011 年已连续召开了五届龟兹学学术研究会,出版了五辑《龟兹学研究》。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龟兹学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关注,学者研究人员辈出。他们是宿白、马照长、吴少卓、丁明夷、张荫才、姚士宏、苏北海、霍旭初等。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有关龟兹文化的学术会议有:1994 年“鸿摩罗什和中国民族文化——纪念鸠摩罗什诞辰 1650 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 年“唐代西域文明——安西大都护国际学术讨记会”,1998 年“唐代西域文明——安西大都护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 年“丝路、思路——2015 年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新疆龟兹研究院成立于 1985 年,系新疆文化厅、文物局直属文博事单位,是新疆石窟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方面的综合性专业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能是对古龟兹地区(阿克苏地区的库车、拜城、新和县)佛教石窟进行科学的保护、管理和研究。研究院目前负责保护和管理的石窟群共有 9 处,其中:拜城县 3 处,即克孜尔石窟、台台尔石窟、温巴什石窟;库车县 5 处,即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塞石窟、玛扎伯哈石窟、阿艾石窟;新和县 1 处,即托乎克拉艾肯石窟。克孜尔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上的重要遗迹,2014 年 6 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他八处石窟均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2018 年 7 月 18 日,由新疆龟兹研究院主办,木木美术馆承办,上海印刷集团公司商务数码公司协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暨克孜尔石窟与丝绸之路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 798 艺术中心启动。这是一场全球首发的龟兹石窟艺术精品盛宴,是千年丝绸之路上的龟兹石窟壁画遗失百年之石的首次团聚,是一个学术价值与文化价值非凡的丝绸之路龟兹艺术主题大比展。这是龟兹研究院在近 20 年里,在 8 个国家 20 多个博物馆收集整理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这为进一步研究克孜尔石窟和龟兹历史文化,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新疆阿克苏地委行署也充分利用龟兹历史文化,于 2005 年组织地区史志专业人员编撰出版了《龟兹文化》一书,计 90 万字。该书系统介绍了古代龟兹地理、经济、政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考古、名人等各个方面,为宣传龟兹文化和龟兹学起到了积极作用。
3、阿尔泰学
1993 年 8 月 8 日在新疆阿尔泰市举办“中国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是由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疆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学院、新疆阿勒泰行署联合举办。在这次会议上,宣布“新疆国际阿尔泰学研究会”成立。新疆国际阿勒泰学研究会是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批准,自治区民政部注册登记。该会时任会长是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康宁,副会长由时任阿尔泰行署专员哈德斯·贾那布尔担任,常务副秘书长由张志尧担任。中外闻名的阿尔泰山曾经是历史悠久的草原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在联合国编撰的《中亚古代文明》中,阿尔泰被称为“中亚古代文明的摇篮”。2018 年末,阿勒泰地区面积 117078 平方千米。生产总值 284 亿元,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 18.1:36.4、45.5,人均生产总值 43464 元。财政收入 42 亿元,支出 174 亿元。
阿尔泰学,最早是以阿尔泰语学,主要是突厥语、蒙古语族、通古斯——满语族等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性学科。国际上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1957 年)就成立了国际阿尔泰学常设会议,每年召开一次这方面的国际会议。“阿尔泰语系”是在 19 世纪中叶,根据阿尔泰山脉及其附近地区是欧洲东北部和西伯利亚及中亚许多相近语言的发祥地而命名的。在研究发现了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通古斯——满语族间存在语言上的相似性后,学者们还发现了他们之间在文化上的密切联系。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同仁们在阿尔泰语民族文化方面的研究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这些民族的语言、文化、文学、艺术、历史、经济、宗教、哲学、社会状态及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其中语言、文学、历史和宗教是目前国际阿尔泰学研究较深入的领域。在我国,阿尔泰语民族包括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撒拉、裕固、蒙古、达斡尔、土族、保安、东乡、满、锡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及朝鲜等 17 个民族,分布在从我国西北到东北的辽阔地域。在世界范围内,阿尔泰语民族已发展到 50 多个,从东亚到亚洲的中国、蒙古、俄罗斯、中亚诸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国,在东欧一些国家也有一定数量的居民,其中以中亚分布最为密集。
笔者于 2019 年 10 月在乌鲁木齐市采访了已退休的哈德斯·贾那布尔。
哈德斯说,当时为开好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阿勒泰行署在这之前做了充分准备。我们请张志尧做具体筹备工作,特别是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我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中国阿勒泰古代草原丝绸之路》,有一万多字。在“中国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就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进行了认真讨论,许多国际国内专家学者提交了学术研究论文。这次会议,报名参加的中国学者 122 人,外国学者 21 人,提供给会议的论文或论文提要有 77 份。由于当时交通等多种原因,实际到会的中国代表 65 人,到会外国代表 6 人,他们来自法国、意大利、丹麦、瑞士等国。这在当时新疆地洲召开的具有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属首次。会后,在新疆国际阿尔泰学研究会的努力下,于 1994 年由张志尧主编出版了《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34 万字,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该书还作为国际阿尔泰学研究丛书之一。该书收入中外专家学者论文 34 篇。论文从多个方面对草原丝绸之路和中亚文明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012 年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院又将该书修订再版,作为欧亚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之一,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该书后来还被北京大学列为丝绸之路研究必读书目。台湾宗教研究所将该书列为远古宗教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吉尔吉
斯斯坦的东方研究院和日本的欧亚学院也将该书列为研究世界北方民族文化与华夏古文化的重要参考著作。
该书主编张志尧,汉族,1946 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下关。青年时期作为知识青年来新疆阿尔泰工作。曾经当过伙夫、马车夫、矿工、教师、旅行社负责人、记者。1980 年在新疆师范学院进修时,就开始关注研究草原丝绸之路,为此学院还以不务正业的理由受到开除处分。但张志尧还是坚持自主自费研究草原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并取得了成果,受到社会和相关研究院所和大学的认可。还受到日本国古代丝绸之路研究会的认可和邀请,前去日本介绍交流他的研究成果。1989 年应西北民族学院邀请,在该院开办了“中亚古代游牧文化系列讲座”。1993 年,协助阿勒泰地区行署、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承办了“中国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 年,作为阿勒泰地区行署、新疆师范大学联办方的总策划人,在阿勒泰举办了“草原丝绸之路与北方游牧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2012 年 8 月在乌鲁木齐又举办了“欧亚草原丝绸之路与中国北方游牧文化”国际学术会议。张志尧还是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院特聘教授。还担任欧亚草原丝绸之路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新疆阿勒泰丝绸之路旅行社负责人,主编出版了《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新疆岩画》、《中亚古代艺术》三部共 108 万字的学术著作。他为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和宣介,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新疆国际阿勒泰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4、楼兰学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新疆南疆罗布泊西部,今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属的若羌县,处于古西域的枢纽地,王国的范围东起敦煌阳关以西,西至尼雅古城(今且末县境),北至哈密,西北至吐鲁番。古国在公元前 176 年建国,公元 630 消失,共有 800 多年的历史,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千米。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 2 世纪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廊之国”。它东通敦煌和青海,西北到吐鲁番、焉耆、尉犁,西地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还是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长史治所。因遗址出土了大量古代汉文、佉卢文等文物,国际社会诸多探险人、考古人历史学家多次深入罗布泊楼兰古国挖掘考古出土大批量的汉文、佉卢文木简、纸文书和粟特文书及精美绝纶的丝毛织品、钱币、陶器、铁器、铜器等古代文献文物,使楼兰学在国际上兴起。楼兰古城又称为“沙漠中的庞贝古城”。2003 年 7 月新疆楼兰学会在新疆库尔勒市挂牌成立。新疆楼兰学会是新疆社会科学联合会下的学术会员成员单位。新疆楼兰学会是在原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楼兰学会基础上发展来的。学会主要为广泛联合各民族有识之士从事楼兰学乃至古代西域自然、人文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并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学会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杨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穆舜英等国内著名楼兰学研究者担任学会顾问。
2012 年 10 月,若羌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楼兰历史文化研究会,聘请杨镰为名誉会长。若羌县委、县人民政府还决定筹建若羌县博物馆,还明确提出了撤若羌县建楼兰市的目标。建议将楼兰学会迁至若羌县。
2013 年 10 月新疆楼兰学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楼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库尔勒市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联向代表大会的召开发去贺信。大会审议通过了新疆楼兰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新疆楼兰学会《章程》(修改草案),决定将新疆楼兰学会办事机构由库尔勒市搬迁至若羌县;选举产生了新疆楼兰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及其领导成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于志勇当选为会长,若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简小东任副会长、秘书长,聘请杨镰为名誉会长,出版《楼兰学》论文集。
2018 年末若羌县面积 200000 平方千米,人口 7.6 万人,其中流动人口 4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 40%,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等 15 个民族。2018
年末生产总值 75 亿元,人均 10 万元。
5、伊犁学
2007 年 6 月,由伊犁师范学院正式宣布成立“伊犁学研究中心”。当时该中心是院级非实体科研机构,刚成立时由院科研处代管,2008 年 3 月,挂靠人文学院,并设立了中心办公室,负责开展日常工作。中心办公室成立后,起草了《伊犁学研究中心章程》、《伊犁学研究中心网页设计》、《伊犁学研究中心三年规划(2008—2010年)》,并修订了《伊犁学研究大纲》。2018 年末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面积 268593 平方千米,人口 472 万,少数民族 275 万人。生产总值1917 亿元,人均 40670 元,三次产业比重为 25.6:30.3:44.1。财政收入 205亿元,支出 760 亿元。
伊犁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后首先开展了对伊犁学研究前期研究成果目录收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伊犁学前期研究成果目录库》(征求意见稿)。后又完成了该目录库的送审稿。共收集伊犁学前期研究成果已出版图书目录 155种,为研究伊犁学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方便。
伊犁学研究中心还主办了 3 次学术研讨会,协办了 2 次学术研讨会,出版了论文集 4 部,编辑《伊犁学研究动态》8 期,发表论文 5 篇;购买了一批纸质图书资料。
2008 年举办了伊犁学研究中心建设与发展研讨会。2010 年举办伊犁历史文化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2011 年举办新疆锡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2010 年协办了新疆社科院主办的“清代新疆史学术研讨会”。2013 年协办了新疆大学、兰州大学主办的“中国历代边疆治理学术研讨会”。2017 年主办“清代新疆治理暨赖洪波先生们八十寿诞学术研讨会”。
在研究伊犁学、伊犁历史文化方面,还形成了一批研究人员,他们是:吴元16丰、贺灵、姜付炬、贺元秀、张治安、武金锋、赖洪波、李敏、王有文、陈剑平、
陈予、丁杰等。
6、塔城学
新疆塔城学是在新疆国际阿尔泰学和伊犁学影响下,于 2015 年 6 月成立,属民间自办地方学研究室。它的宗旨是:研究塔城,面向世界,服务社会。以研究塔城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文化为重点,以课题研究和出版塔城学研究丛书为主要任务。研究室首先开展了《新疆塔城草原丝绸之路贸易史研究》课题,并于 2016 年 10 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42 万字的塔城学研究丛书之一:《新疆塔城草原丝绸之路贸易史》一书。还开展了“塔城考古”、“塔城民族”、“塔城当代社会发展”、“塔城口岸”、“新疆草原丝绸之路贸易史”、“中国北方草原丝绸之路贸易史”、“西域新疆学”等课题研究。还撰写了《塔城及新疆地区稳定发展对策研究》、《塔城口岸历史与发展》、《塔城巴克图口岸的“拉街安户”》、《新疆塔城与塔城学研究》、《北京学与新疆塔城学》、《栗特、康居历史文化研究》、《北庭历史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论文。
塔城地区,位于中国新疆西北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边境线长 540千米。东北与阿勒泰地区,西南与伊犁地区接壤。塔城地区,旧称塔尔巴哈台。
塔城地名,源于塔城市北部的塔尔巴哈台山,是“塔尔巴哈台绥靖城”(1766年建,清乾隆帝赐名)的简称,清代咸丰年间开始使用。“塔尔巴哈台”是蒙古语,意思为“旱獭”,因此地多旱獭而得名。塔城,在清初称“楚呼楚”,又写为“楚固恰克”,蒙古语木碗的意思,哈萨克语转音为“桥协克”,维吾尔语意译为“缺切克”。
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表明,塔城地区是新疆地区较早有古人类居住活动地区。2004 年,一支由中国、美国和俄罗斯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和布赛尔蒙古自治县东南的和什托洛盖镇以北十千米处,当地人称骆驼石的高台两侧,采集到一批具有显著特点的石器用具。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这里的戈壁地表散布着大量的打制石器,其分布面积达二十平方千米。采集的石器中既有砍砸器、刮削器,也有薄刃斧和手镐,还有一种在欧洲流行的名为勒瓦娄瓦哇石片的石器。勒瓦娄哇石器指一种石器的制作技术,是指古代人类对石器工业技术的改进,集中体现在从石核上打制石片的形态和打片过程,指石片从燧石石核上剥离下来以前,先将石核加以修理,经修理后的石核,像个倒置的龟甲。打下的石片,一边平整,一边凸起,锐利的刃缘很像一把石刀。石片的台面常常留有修理的痕迹。这项石制技术标准地点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勒瓦娄哇而得名。(刘学堂《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初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4 期,第 47-56页)这批打制石器虽地表采集,但它的加工技法和形制却表明,它属于旧时代晚17期的遗物。考古学家推断:它们的年代可能早到距今四万年以前,这是新疆迄今发现的一处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点(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 2005》文物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76、377 页。田卫疆《史前时期的新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6 页)。
2016—2017 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在塔城地区和布赛尔蒙古自治县以北的赛尔山山北的通天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分两个发掘区,发掘面积合计 65 平方米,发现了距今 45000 多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向晚期过渡的文化层堆积,出土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动物化石等,还发现炭化小麦、石磨盘等。通天洞遗址是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同时也首次提供了本地区旧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连续地层剖面。遗址堆积序列清楚,年代跨度大,不仅填补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大发现。通天洞遗址对了解新疆地区四万多年以来古人类演化发展过程中,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2017 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8-10 页)。
塔城地区 2018 年末面积 94891 平方千米。塔城地区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领导和管理,下辖塔城市、乌苏市、沙湾县、额敏县、托里县、裕民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塔尔巴哈台地方面积 218437 平方千米。西部由铿格尔图喇过额尔齐斯河,经喀尔满岭、爱古斯河到巴尔喀什湖;北部由铿格尔图喇顺额尔齐斯河向东,经斋桑泊到科布多边界;西南部顺勒什河与伊犁接壤;南部沿阿拉山口、艾拉克淖尔与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市)相连;东南部与乌鲁木齐、古城(今奇台县境)接壤。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塔城、阿勒泰分治,设阿勒泰办事大臣,原属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辖的吉木乃、布尔津、福海、青河等地划归阿勒泰办事大臣管辖。塔城地区所属土地仅有今塔城市、裕民县、额敏县、托里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一带地方。1915 年民国时期,又将原由迪化道(乌鲁木齐)管辖的沙湾县、乌苏县(今乌苏市)划归塔城地区管辖。2018 年末塔城地区有人口 92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52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45 万人。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锡伯族、东乡族、满族、壮族、藏族、土家族、苗族、撒拉族等 42 个民族在塔城地区居住生活。2018 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4 亿元,比上年增长 5%,三次产业比例为 30.9:31.9:37.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57998 元,比上年增长 4.1%。全年货物进出总额 5.09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17.6%,其中,进口 0.32 亿美元,下降 65.9%;出口 4.77 亿美元,下降 9.1%,财政收入 48 亿元,支出 177 亿元。
历史上塔城地区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塔城地区东北是阿尔泰地区,即阿尔泰山。在向东就是蒙古高原。塔城地区西南是伊犁地区,向西是世界上著名的哈萨克草原。法国历史学家勒尼·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记述道:“在这条通过文明的狭小道路的北面,草原为游牧人民充作另外一条完全不同性质的道路,这是条无边无际的,数不清的羊肠鸟道,野蛮人国的道路。在鄂尔浑河或克鲁伦河与巴尔哈什湖之间,野蛮人骑兵队的前进是无法阻止的,因为在这一处地方大阿尔泰山和天山的北部支脉似乎是互相靠近了,在塔尔巴哈台的楚古查克(即今塔城——译者)附近额敏河方面则有一个更宽大的缺口,它在裕勒都斯河、伊犁河与伊塞克湖盆地之间是足够宽敞的,在其西北方面,来自蒙古脚底下又伸展出了广漠无边的吉尔吉斯草原与俄罗斯草原。从东方草原上来的游牧部落曾经不断地穿过这些塔尔巴哈台的阿拉套山和穆扎尔特山的山口,去到西方草原上寻求财富。假使在原始史时期运动是朝着与占优势的相反的方向在发展着,如果我们知道伊朗人种的游牧民族——即印欧人种,希腊史学家称为斯基泰人与萨儿马忒人,伊朗碑铭上称作塞种人者——曾经远徙东北到极远的巴西里克与米努辛斯克方面;而在同一时期,有其他的印欧种族人移居到塔里木盆地,从喀什到库车、哈喇沙尔、吐鲁番,可能一直到甘肃.则毫无疑问,从东到西的移动是自公元后第一世纪才开始的。在那个时候,已经不仅仅是有印欧种族人曾使他们的方言——“东伊朗语”、库车语或吐火罗语——占着优势的地位;于未来的中国突厥斯坦的绿洲上,而且有称作“浑”的匈奴人将去建立原始突厥帝国于俄罗斯南部和匈牙利。因为匈牙利草原是俄罗斯草原的延伸,而俄罗斯草原则是亚洲草原的延伸”。《草原帝国》(法)勒尼·格鲁塞著,魏英邦译,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3版,第 2 页。
塔城学研究室坚持用学术研究的思想,指导塔城学研究。学习新疆伊犁师范学院开展伊犁学研究经验,学习吐鲁番学研究院、龟兹学研究会、龟兹研究院、北庭学研究院、北京学研究所、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所开展吐鲁番学、龟兹学、北京学、鄂尔多斯学研究经验,从兄弟地区地方学研究汲取经验。塔城学研究室与新疆塔城大漠风艺术馆贺振平合作出版《塔城记忆》历史画册,与塔城广视角文化公司党彤合作举办塔城历史照片展。支持塔城历史文化研究者蔺茂奎编写《塔城俄罗斯族》、《塔城掌故》。联系塔城本地文史爱好者阿迪力(维吾尔族)、郭向群、白玲(达斡尔族)、叶尔达(蒙古族)、苏仁加甫(蒙古族)等,开展塔城学和塔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研究。还与塔城大漠风艺术馆合作建设了塔城鸣泉书院,合作开展塔城历史文化和塔城学研究。为塔城大漠风艺术馆、鸣泉书院提供两千余本图书和杂志。
我们还聘请马大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周伟洲(陕西师范大学)、钱伯泉(新疆社会科学院)、齐清顺(新疆社会科学院)、吐娜(女,蒙古族,新疆社18会科学院)、刘学堂(新疆师范大学)、武金锋(伊犁师范大学)、尼古拉·于希河(俄罗斯族、青海省文联),为塔城学研究室学术指导。
重视地方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档案学、社会发展学、方志学、地域文化学的学习和研究。近四年来,我们每年都投入一万余元,订阅中国考古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考古学报、考古、文物、历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历史档案、民国档案、民族研究、地域文化研究、西域研究、敦煌研究、吐鲁番学研究等三十余种全国知名社科报纸、杂志,并认真学习研究。每年自费两万余元购买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地方学、档案学等专业书籍,重点学习研究历史学、地方学、考古学。我们一直重视塔城地方志的学习,将已出版的塔城地区及各县市第一轮志书作为学习研究的基础。同时认真学习考察研究外地在地方志、地方学研究的成果,使塔城学的研究有地方志、地域文化和地方史的支持。
参加一些学术讲座和学术考察调研。2016 年 12 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当代新疆治理学术研讨会,向会议提交了《新疆稳定与发展研究——以新疆塔城地区为例》的论文。2017 年 4 月初在北京联合大学、清华大学听西北大学王维坤教授讲中日古代文化比较研究课。并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就北京学研究与塔城学研究,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交换意见,并相互赠书。还专程到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东方人类故乡实地调研考察。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河南开封、洛阳、郑州等中原古遗址学习调研。还到江苏无锡前州镇冯其庸学术馆,听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讲:丝绸之路上的探险故事与丝路文化研究课,并考察该馆,相互交流赠书。又到上海尔冬强丝绸之路视觉文献中心学习,并相互交流赠书。经常到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图书馆听学术讲座,听了王炳华、水涛、荣新江、朱玉麒、吴玉贵、包佳明、李建新、陈建新等专家,就新疆考古历史,丝绸之路,海外民族志研究,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等专题研究课。还与新疆社会科学联合会接洽,相互赠书。每年多次到甘肃敦煌学习研究考察。在敦煌听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敦煌文化驿站公益讲座,由上海历史文化人尔冬强讲《从陆地到海洋—尔冬强丝绸之路田野调查》,听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讲敦煌石窟艺术专题课,听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富学讲敦煌民族历史文化与语言文化专题课。到玉门关、阳关和西千佛洞实地学习调研。还与敦煌市史志办相互交流赠书。2018 年 9 月下旬到北京、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额济纳旗、甘肃敦煌学习调研。2019 年 10 月到河南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学习考察。每年多次到西安学习考察研究长安学。
重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自 2015 年塔城学研究室成立以来,我们每年向塔城地委、行署提出塔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报告。2016 年提出19塔城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六点对策。2017 年提出文化立区发展对策四点建议。2018 年提出加强公共服务政策三点建议。2019 年提出扩大塔城地区对外开放四点建议。通过加强地方社会发展文化研究,扩大塔城地方学研究的影响力。
加强与北京学及全国各地方学学习。近两年我们一直积极参加北京联合大北京学的学术研究活动,学习借鉴内蒙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内蒙古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额济纳旗历史文化研究会、福建泉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中国三峡文化研究会、安徽徽州学文化研究会等地方学会,办好地方学会的经验,提高新疆塔城学研究能力和外宣能力。
加强图书资料购置与建设。加强地方文献资料收集。收集过期学术期刊杂志两百余本。收集新疆地方志、地方学图书资料一千余册,收集塔城地方历史照片一千余张,收集民间地方历史文化写本等相关资料。
探索地方学研究走专业化与社会化产业化相结合的新路子。尝试探索地方学研究走学术专业化与社会化、信息化、产业化相结合新路子,做好、做活地方学研究。
7、喀什噶尔学
喀什古称疏勒,是汉唐疏勒的都城,是汉唐及元明清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正在建设中的中巴经济走廊,使喀什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与绿洲沙漠丝绸之路在中国国内唯一结合点。2018 年末喀什地区下辖喀什市、疏勒县等十一个县市,面积 111741 平方千米,人口 421 万人,少数民族 400 万人。生产总值 89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9176 元。三次产业比重 31.6:24.8:43.6。财政收入 81 亿元,支出 690 亿元。
2008 年 9 月来过新疆喀什数十次,热爱和推崇喀什文化的天津大教授李雄飞,建议成立“喀什噶尔学研究会”,在喀什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他起草成立策划方案。同年,喀什噶尔学研究在喀什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式启动。当时已年过花甲,却对喀什历史文化一往情深的刘学杰先生以文化顾问的身份开始着手搜集资料,为喀什噶尔学研究打基础。2009 年,刘学杰走遍了乌鲁木齐、喀什等地图书馆、档案馆,搜集大量史料,并采访了全国研究喀什的专家学者们,并得到许多喀什研究的专著和论文。2011 年经过分门别类,刘学杰整理出了五百多万字的文字资料,涉及喀什的方方面面,不但把喀什的历史脉络梳理了一遍,而且集中论述描绘了喀什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历史遗存,把以前的、现在的几乎所有有关喀什的文献荟萃在了一起,为研究喀什噶尔学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2011 年 7 月 27 日,由新疆社会科学院、中共喀什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喀什噶尔学研讨会在喀什市召开。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20究所、边疆研究史地中心等 20 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建言献策喀什噶尔学研究与编纂。
2014 年 11 月,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齐聚喀什市,参加喀什噶尔学研究会。会上专家们提出:喀什噶尔学既挖掘、搜集、整理、研究喀什噶尔文物考古及传统历史文化的学问。会上喀什地委、行署为来自全国各地及疆内的 30 名专家学者颁发了喀什噶尔学研究院专家聘书。这次会议为做好喀什噶尔学研究,从历史文化根本上增强各民族“四个认同”,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喀什地委决定筹建研究喀什噶尔学的相关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分为管理机构和学术机构。管理机构为新疆喀什噶尔学研究院院务委员会,保障研究院工作经费。院委员会在地区社科联下设办公室,负责院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安排的各项工作、研究项目的规划申报、立项施实验收、文字处理等工作。
学术机构成立喀什噶尔学研究院,喀什地委委员宣传部长王纯幸任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任常务副院长,下设学术委员会,成员根据研究院项目聘请国内相关专家学者担任。喀什噶尔学研究院围绕实现喀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以喀什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依托区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建立喀什“智库”。深入开展喀什噶尔学研究,重点开展喀什地方史、文化史、人物史、民族史等方面的研究,强化喀什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喀什各民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史实,批驳境内外“三股势力”妄图分裂祖国的种种歪理学说,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提供强有力的史实依据;深入开展喀什发展成果分析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用美好发展前景激励动员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自觉投自喀什建设,为正面宣传教育群众提供思想武器;深入开展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文化强区建设研究,突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为加快喀什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助推器。
新疆喀什噶尔学研究院中远期将对喀什经济发展对策、喀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对策、喀什现代社会生活、河源文化与西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联系、昆仑文化战略、佛教东传历史文化、帕米尔文化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8、北庭学
2016 年 6 月 22 日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成立了北庭学研究院,首任院长为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郭旃。“北庭学”是以北庭故城遗址为基地和学术平台,用现代眼光和全新学术视角,在过去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全方位梳理,系统研究北庭故城和古代北庭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全面复原北庭故城和古代北庭地区的历史、物质文化史、自然地理、人文、生态环境的面貌,并以此古为今用,服务于现代化“一带一路”倡导和愿景与当地社会发展的学科。笔者 2018年 9 月在昌吉学院图书馆调研北庭学时,该院图书馆书记孙德存讲道: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们昌吉学院和昌吉州爱好北庭历史文化的研究人员制定了“北庭学”成立工作方案,当时一些专家学者不同意叫“北庭学”,只让讲北庭历史文化研究,使“北庭学”研究会一直未成立和开展研究,而只是讲北庭历史文化研究。
吉木萨尔意为“金满城”,汉(74 年)置戊己校尉,耿恭屯田,为西域门户;唐(702 年)设北庭都护府,为戍边中心;元设尚书省,改称别失八里;清称济木萨,1902 年建孕远县,1954 年称吉木萨尔县 。2018 年末,县域总面积8848 平方公里,辖 6 镇 3 乡,境内有国家级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治区级北庭工业园区,驻有农六师 1 个团场,总人口 13.8 万人,有汉、回、哈萨克、维吾尔等 23 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34.3%。生产总值 219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6.8:79.5:13.7,人均生产总值 12.5 万元,财政收入 13 亿元,支出32 亿元。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境内,距县城北 12 千米,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新北道的交汇中心。故城东通哈密,有“伊北路”;西经伊犁河流域达西亚,有著名的“碎叶路”;南越天山,直达吐鲁番盆地,有“他地道”,又称“金山道”或“车师古道”;向北穿越沙漠可至蒙古高原,有“大北道”和“回鹘路”等草原丝绸之路相连。北庭都护府遗址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历史名城,历史上曾对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北庭故城中,曾发掘出许多珍贵历史文物,主要有唐金满县残碑、唐代石狮、刻花石球、铜镜、蒲类州之印、莲花纹瓦当、方砖和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元代的陶、瓷残片等。如今城中,残砖碎瓦,各色陶片,仍俯拾即是。北庭故城城址平面布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 1.5 千米,东西约 1 千米。城池布局受唐长安影响,分为内外两城,城池为不规则长方形分布,内城为全城的中心所在,位于外城中部略偏东北部,城墙周长3003 米,官署多居其中。外城规模较大,城墙周长 4596 米。外城之北还有低矮的羊马城,内外城墙都有马面、敌台、角楼和城门。外城北门还有瓮城,城外有天然河环绕成护城河,城墙的建筑方式为夯筑,高约 3—5 米,宽约 5—8 米。北庭都护府遗址于 1988 年被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明其文物价值之重要。因其曾被斯坦因等人向世界介绍过,兼之其本身的重要价值,使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每年有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旅游者慕名前往参观、考察。现随着丝绸之路新北道上旅游资源开发,古城的旅游价值亦随之高涨。北庭故城遗址于1988 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 12 月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是新疆目前唯一一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4 年 6 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昌吉州境内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2016 年经过长期酝酿筹备,新疆吉木萨尔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吉木萨尔县举行“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保护传承与展示利用研讨会暨北庭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北庭学研究院挂牌成立。北庭学研究院前身为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管理局,是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 20 人,领导职数 3 人,在编人数 16 人,内设机构 6 个:办公室、展陈宣教中心、技术保护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北庭考古研究中心、安防办。其职责任务:负责北庭故城遗址的保护、考古、管理工作;开展北庭历史文化研究和学术研究工作;加强北庭学研究和宣传;开展北庭文化的各类学术活动;建立北庭学智库,成立专家委员会。
吉木萨尔县还决定每年拿出五百万元,支持北庭学研究基地建设,包括北庭故城考古挖掘、北庭学研究、北庭故城遗址公园复修与建设等。县上还决定积极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新疆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北庭学研究学术委员会”。
吉木萨尔县还确定:以北庭学研究院成立为起点,使北庭学成为继“敦煌—吐鲁番学”后,又一国际化区域性文化学科。同时,吉木萨尔县充分发掘北庭故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其建设成为丝绸之路人文景观带的核心旅游区。北庭故城遗址为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治所遗址,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城正北 12 千米处,该遗址于 2014 年 6 月 22 日在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吉木萨尔县委、县人民政府、县政协领导重视下,北庭学研究院自 2016年召开首届北庭学研究会后,每年都在新疆大学召开一届北庭学研讨会。2019年 6 月在新疆大学召开了第四届北庭学学术研讨会。吉木萨尔县文物局和北庭学研究院已出版《北庭学研究》第一辑和第二辑。北庭学研究院还会同新疆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研出版了《北庭文库》丛书。主要有《北庭丛考》,由郭夏主编,2013 年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生,50 万字;《北庭史论集》上下册,由吉木萨尔县文物局主编,由新疆大学出版社 2018 年出版,85 万字;《北庭钱币研究》,邱德美著,北庭学研究编,2018 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19 万字。
在北庭学研究中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研究人员,他们是孟凡人、荣新江、陈同斌、付晶、薛宗正、郭旃、郭物、郭夏、罗物、薛天纬、周轩等。
西域学、新疆学、西域新疆学我们在对新疆各地区地方学进行研究后,还需要对西域学、新疆学和西域新疆学进行整体的研究和梳理。
西域学是对历史上西域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变迁文化进行研究的学问。西域学研究涉及西域的历史地理、经济贸易、政治军事、哲学宗教、语言文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西域学是以西域及相关区域文明遗存为主要研究23对象的一门国际性、综合性的学科。对西域学开展系统研究的有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塔里木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于 1991 年创刊西域研究杂志,该杂志为公开的季刊杂志。该杂志 2019 年底已出版到总第 116 期。该杂志是全国唯一系统研究西域和西域学的阵地。该杂志目前发行为 3000 千多本,其中国外发行量有 300 多本,这在全国名列前茅。新疆塔里木大学位于新疆南部的阿拉尔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研究西域学的地缘优势。该校于 2002 年成立西域文化研究所,2012 年升格为“西域文化研究院”。该校还筹建了丝路西域文献库、文化西域研究大系、西域 文化博览园、数字西域实验库、文献信息库、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昆仑国际高峰论坛。其“数字西域”研究项目积累成“丝路西域信息库、环塔里木历史文物信息库、西域新疆信息库、中西南亚国别信息库”等五个数据库,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新疆学是以研究 1884 年新疆建省以来至新疆当代的历史与现实。新疆学主要研究近现代新疆的历史文化、民族发展变迁文化和社会发展变迁文化为主要对象,系统研究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新疆学是在西域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近现代新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手段进行研究。新疆学也将成为现代地方学的一种新型国际显学。
西域新疆学是将西域与新疆整体进行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系统研究的一门学问。它具有厚重的历史性、特殊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西域新疆学也是近些年专家学者对西域、西域学、新疆和新疆学系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地方学。西域新疆学也为我们研究中国西部边疆、世界欧亚中心区域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社会等诸方面,提供系统方法和借鉴。
三、地方学发展比较分析
在分析研究新疆各地区地方学和西域新疆学时,我们可以看到新疆各地区的地方学研究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型的地方学研究;二是以大学为主导型的地方学研究;三是以民间个人为主的地方学研究。
1、以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的地方学会,是地方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要推动力量。从新疆的吐鲁番学会、龟兹学会、喀什噶尔学会、楼兰学会、北庭学,这些学会、学院都是以国家或地方党委、政府或地方社会科学联合会为主要支持或推动,这些学会一般都有正式编制、人员,且有经费保障,且工作成果显著,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也大。也是今后新疆地方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2、以大学为主导型的地方学会,以伊犁学为样,主要是大学来主导、主办,有学术规范、有学术研究,但缺少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社会影响力不大。
3、以民间个人为主导型的地方学。新疆塔城学是民间个人主导的,有自己办地方学的思路办法,自主性强,但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有限。
从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还有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发展看,以民间个人和社会力量从事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扩大,民间个人及社会文化团体参与和介入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将是必然的。从北京学这几年参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民间个人。这将会极大地推动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研究发展。
四、新疆地方学发展思考
一是地方学研究要以“学”字为统领,把地方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来对待,来发展。“地方”需要“学”,“学”为“地方”而生,合之谓“地方学”。那种认为地方只有史、只有志,而没有学的认识,是浅浮的,是没有理论和学术思考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这里需要对“史”、“志”、“学”要有新的认识。“史”是记述它的过去,“志”是分载记述它的自然和社会的诸方面和现象。“学”是它们的理论升华,学高于史,高于志。一个地方研究,需要史的记述,志的记载,更需学的概括和研究。只有这样,地方的研究才能系统化、科学化。在今天经济社会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化、社会化的新时代,一个地方的研究,只有用学来升华统领,才能适应新发展的需要。地方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鲜明的专门学为主的,例如敦煌学、吐鲁番学、藏学、徽学等;一种是以地域(这种地域有大有小)为边界,研究区域内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文化等,如鄂尔多斯学、泉州学、金门学、北京学、上海学、西域新疆学、伊犁学、塔城学等,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多为后一种地方学,即以研究一定区域的地方学为主。在做好新疆各地区地方学研究的同时,还要开展新疆的西域学、新疆学和西域新疆学的综合研究,使新疆地方学研究既有各地区地方学的个别研究,也有新疆全区的地方学综合研究。
二是要确立现代地方学的使命。这个使命是:研究地方、挖掘文化、传承文脉、服务发展。要重视地方学对地方当代社会发展文化的研究。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都有长足的发展,地方学要重视本地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用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指导地方学研究当代社会发展,使地方学研究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期引起当地党委政府重视,使地方学研究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学科项目。
三是地方学研究要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地方学虽然研究地方,但任何一个地方都与国家和世界密切相联。
四是加强地方历史、文化、方志、民族文化的研究。地方学是建立在对地方历史文化、方志文化、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对地方各方面研究升华后的25一种学问。为此在研究各地地方学时,首先要对本地的历史、地方志、地方民族进行深入系统学习研究。在当下,还要对本地考古发掘予重视。因为考古,特别是新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对本地历史发展文化的再认识,有重要意义。
五是重视信息网络化建设,用新的信息网络化手段和方法,提高地方学研究和传播能力。建立各地地方学网址网站,扩大地方学社会影响和交往交流手段。
六是地方学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市场开展研究。要积极探索地方学研究走出一条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市场的新路子,使地方学不只少数人研究知道的领域,而成为一项社会和民众都认可、认知的大众学问。
七是积极建设各地地方学文化书院,探索利用文化书院开展地方学的研究和传承。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对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书院起源于汉代,历经唐宋元明清而不衰,补官学之不足,兴私学之鼎盛,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重要载体。据统计,书院从唐代的 59 所、五代的 13 所、宋代的 515 所,发展到明代的 1962 所、清代的 5863 所,除去跨越两朝以上重复统计的 1277 所,历代新创建书院合计 7525 所。到晚清改制时,有 1606 所书院被改为大学堂、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师范学堂、校士馆、存古学堂、女子学堂、实业学堂、蒙学堂等各级各类学堂。书院文化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功能、道德理念,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里对个人修养,人格培养和塑造的积极作用。2019 年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 43 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韩国 9 所保存了朝鲜王朝时代儒学私塾原貌的书院,以“韩国新儒学书院”之名成功入世界文化遗产。这 9 所书院分别是:安东陶山书院、荣州绍修书院、庆州玉山书院、安东屏山书院、达成道东书院、咸阳蓝溪书院、井邑武城书院、长城笔岩书院、论山遁岩书院。 在日本也有许多书院成为文化教育和地方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场所。
在新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传统书院文化的这种好形式,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书院的建设和利用。通过建设各种书院,弘扬传统历史文化,推进各国各地区地方学研究。
八是重视和支持民间社会团体、文化机构和个人开展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研究。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目前社会上和地方上,有许多自愿、志愿研究本地地方学的专家学者和单位团体。要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鼓励个人或社会团体、文化研究机构,从事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扩大地方学研究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书目
陈国灿《高昌社会的变迁》,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3 年 杨富学《吐鲁番宗教史》,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3 年 徐平芳《丝绸之路考古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年 刘迎胜《丝绸之路研究论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8 年 张涌泉《吐鲁番学与西域史论稿》,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敦煌吐鲁番学新疆研究资料中心编《吐鲁番学研究专辑》,内部资料 1990 年 吐鲁番市地方志编委会《吐鲁番市志》,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柏晓《吐鲁番地区志》,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殷晴、李肖《吐鲁番学新论》,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吐鲁番学院研究《吐鲁番学研究·第三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年 吐鲁番学研究院《吐鲁番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年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等《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十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年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等《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十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年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等《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十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等《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十八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年 刘学堂、李文瑛《吐鲁番的远古记》,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年 田卫疆《库车史》,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3 年
田卫疆《高昌回鹘史稿》,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华发号《龟兹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新疆龟兹学会《龟兹学研究》第一辑,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新疆龟兹学会《龟兹学研究》第二辑,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新疆龟兹学会《龟兹学研究》第三辑,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新疆龟兹学会《龟兹学研究》第四辑,新疆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新疆龟兹学会《龟兹学研究》第五辑,新疆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龟兹研究院《龟兹文化词典》,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霍旭初《龟兹石窟与佛教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6 年
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克孜尔石窟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 年
霍旭初《龟兹艺术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常书鸿《新疆石窟艺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6 年
北庭学研究院《北庭学研究》第一辑,北京文史出版社 2017 年
北庭学研究院《北庭学研究》第二辑,北京文史出版社 2019 年
郭夏《北庭史丛考》,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3 年
吉木萨尔县文物局《北庭史论集》上、下册,新疆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张治安《伊犁学研究第一辑》,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1 年
张治安《伊犁学研究第二辑》,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2 年
赖洪波等《伊犁研究·史地篇》,光明日报社出版社 2015 年
赖洪波等《伊犁研究·文化篇》,光明日报社出版社 2015 年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阿勒泰地区考古与历史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5年
阿尔泰地方志编委会《阿尔泰地区志》,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党东颉《塔城地区志》,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姚克文《塔城市志》,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作者:仇安鲁,1956 年生,男,汉族,研究员,新疆塔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新疆地方学、塔城学。2017 年、2018 年撰写发表《新疆塔城与塔城学研究》,《北京学与新疆塔城学》。康风琴,1955 年生,女,汉族,硕士,高级经济师。新疆塔城学研究室副主任。2016 年主编出版《新疆塔城草原丝绸之路贸易史》,研究新疆经济贸易史、新疆地方学。
文章来源:《北京学研究报告 2018》,张宝秀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年9 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