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秘史》被誉为蒙古族三大古典史诗巨著之一,且又排序为第一,极富盛名。 对于这本有着非凡价值的蒙古族历史著作,我于2003年不自量力地据道润梯步先生的《新译·简注·蒙古秘史》的文言文本,译出了《成吉思汗秘史》,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当然我还参考了一些别的书籍,以求译本更加臻善。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但译本依然不能说尚好。近来又重新阅读道润梯步先生的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又忽然有了新的收获,很需要再说说《蒙古秘史》,让大家更注意蒙古族的历史文化。 《蒙古秘史》一书原本是由正集十卷,续集二卷合成 。其正集是在成吉思汗时代所撰,其续集是在窝阔台合罕时代所撰,原文全是由畏兀儿字母写成的蒙古文,时间在1240年,撰者没有留下姓名。但这十二卷书稿已佚失,至今尚未看到。 时间推到元朝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1312年时,元帝见《贞观政要》译文后大悦,于是命缮写人译《脱必赤颜》,也就是《秘史》,并让人将书名写成《圣武开天记》。这是最早的修正之后的《秘史》译文。后来又让翰林国史院修祖宗《实录》时,翰林院臣对元帝说:“《实录》,法不得传于外,则事迹亦不当示人。”于是将修《实录》的事就放下了。之后又请以国书《脱必赤颜》增修太祖以来事迹,而承旨塔失海牙说:“《脱必赤颜》非可令外人传者!”于是全不传了。然而,到了文宗(图帖睦尔)和明宗(和世喇)以及其后,都让翰林国史院修史,补入《秘史》之后。然而这些书已不传于世,事实也就难以考查了。但从这些事实中可以看出《秘史》原本就不应该是十二卷,而是还有许多卷。但可惜了,十二卷后的许多卷已失传,成了遗憾。 到了明代,宋濂等人修《元史》,后来又要编修《华夷译语》,这才想到翻译《秘史》。到了永乐年间(1403年)《秘史》分十五卷,没有续集之目。 清朝时,钱大昕为《元朝秘史》作跋时发现《元史》的误谬,方知还有十二卷的旧本胜于《大典》本。后来,钱少詹闻知桐乡的全德舆有残元椠本,是录于《元史·文艺志》。后来,钱少詹终于见到了这个残本,是为十卷正集和二卷续集,很兴奋。然而在由顾广坻和叶德辉翻译时,又因不懂蒙文,将书于首页的忙豁仑,纽察,脱察安的蒙文误认为是撰稿人,书名乃为《元朝秘史》。其实这蒙文的汉意就是蒙古的、秘史、史书。之后,很多人就是根据这个译本传到俄国、日本和其他国家,成了各国蒙古史学家们争相研究的历史著作,并逐步形成了秘史热。直到解放后,蒙古族的资深学者道润梯步先生,他以极为开放的胆略和魄力,打破《实录》,“法不得传于外,则事迹不当示人”的禁区,勇敢而大胆地将正统的十二卷本的《元朝秘史》,以文言文翻译成汉文,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8万字,1978年第一次印刷,1991年又再版一次总发行三万多册。正是这一次出版发行,一直被延用的《元朝秘史》正式更名为《蒙古秘史》。 道润梯步先生翻译《蒙古秘史》用了多少时间?不知道,但从译文看,他的确花了极大的精力,只给原文加的注释就足有二分之一的篇幅,实是全副精力投入了。应当十分感谢道润梯步先生! 《蒙古秘史》的翻译工作近年来已有很多,对《蒙古秘史》的研究和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同时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更加贴近实际,符合历史原貌。成吉思汗成了世界历史风云人物。在这样的时刻,我以为我们更应该称赞道润梯步先生的学识和胆略,更应当称赞他对蒙古民族历史文化所做出的无私贡献。 在译完全书写序时,他有感而写下了四韵作为结尾。其四韵是: 成皇崛起征亚欧,旗戟威仪耀千秋。 马上英雄得意世,陈前鹰鹫谁人收? 百年岁月争战尽,一代天骄盛名休。 圣武亲征有遗录,神文秘史更传流。 看了道润梯步先生的四韵,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道润梯步先生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崇敬,肯定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肯定了《蒙古秘史》的史学价值,他不是也称秘史为“神文”吗?日本学者小林高四郎在其译本序言中说:《蒙古秘史》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足以矜夸的神品。”这已为许多学者所认可。写到这里我也有所感,不妨也赋四韵吧—— 成吉思汗征亚欧,伟业丰功耀全球。 闪电奇袭惊现世,杀声酷烈跪敌酋。 征战岁月虽流去,盛世天骄照万秋。 更有神文留秘录,雄浑笔力永传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