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历史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论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与景区构想

来源:《阿尔寨文化与幸福鄂托克》 作者:刘开美 彭美春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6-19
摘要: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山一带的阿尔寨石窟,是蒙元时期以前的文化遗存,被国务院特批增补为全国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年来,对石窟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工作持续进行,对石窟景区开发也做了不少工作。为推动石窟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门

 

        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山一带的阿尔寨石窟,是蒙元时期以前的文化遗存,被国务院特批增补为全国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年来,对石窟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工作持续进行,对石窟景区开发也做了不少工作。为推动石窟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门组建了阿尔寨石窟文化研究院,先后召开了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学术研讨活动。自2011年以来,又着手举办两年一度的“中国·阿尔寨文化(旅游)高层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阿尔寨文化与幸福鄂托克”。围绕这一主题,笔者在收集翻阅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选择了《论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与景区构想》这一论题,试图就阿尔寨石窟的文化内涵与石窟景区的开发理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以供论坛主办者参考。

        在中国,石窟寺是佛教东渐的产物。佛教石窟寺又称佛教石窟,是佛教的重要遗迹,涉及多学科、多门类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其珍贵的文化瑰宝。中国创建石窟大约始于3世纪,盛行于5-8世纪,最晚的到16世纪。当时佛教东渐,首及新疆,次及甘肃河西走廊,随后进入中原北方地区。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寺院迅速增加,石窟也开凿、兴盛起来,并呈新疆地区、河西走廊、陇东固原地区和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分布{1}。从石窟所处地域到石窟中所出文物来看{2},阿尔寨石窟当在陇东固原地区石窟分布带。这表明阿尔寨石窟的形成同样是佛教东渐的产物。

        中国石窟寺不仅分布地域广泛,而且遗存极为丰富。其中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的敦煌莫高窟与分布在中原北方地区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并列为我国的三大石窟群{3}。面对如此情势,应该如何认识阿尔寨石窟的文化地位呢?显然,阿尔寨石窟的文化地位,难以从石窟建筑群的规模上去攀比,而应从石窟建筑群的文化特色上去把握。

        那么应该怎样把握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呢?笔者认为,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在于成吉思汗文化。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曾在鄂托克驻足。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最后一次攻打西夏,率大军屯兵阿尔巴斯山,与西夏军队隔黄河对峙。军旅之中,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山地区围过猎。成吉思汗在围猎中,不幸坠马,曾在阿尔寨石窟养过伤{4}。正是因为这段屯兵、围猎、养伤的驻足经历,使成吉思汗与鄂托克乃至阿尔寨石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切使阿尔寨石窟,从此改变了命运,以致原本应佛教东渐之运而生,但却在中国石窟发展史上并非显赫的阿尔寨石窟,到元代时其发展达到鼎盛,而成为至今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5}。事实上,阿尔寨石窟中所发现的诸如密宗早期的本教画与萨迦派、宁玛派、格鲁派的代表之作;大量的早期回鹘蒙古文榜题(且发现数量为目前世界之最);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场景的世俗壁画,尤其是“成吉思汗与夫人及四子受祭图”等文物{6},本身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其实,阿尔寨石窟中出现的世俗化,正是佛教东渐过程中中国化的反映。它表明,此间成吉思汗已经是鄂托克人心中的圣灵,而阿尔寨石窟则成为他们祭祀圣灵、颂扬圣灵的场所。于是,以成吉思汗为核心的佛教世俗化,便为阿尔寨石窟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以致在今内蒙古范围内以阿尔寨石窟的发展规模为盛。但此间石窟在中国发展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因此,无论阿尔寨石窟如何发展,也难以达到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这三大石窟群那样的规模。但就石窟中所反映的成吉思汗文化而言,在整个内蒙古乃至整个中国却都是独一无二的。由此可见,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在于成吉思汗文化。这应该是阿尔寨石窟最富特色的文化内涵。认识了这一文化内涵,也就认识了阿尔寨石窟保护与开发的价值所在,也就认识了国务院特批增补阿尔寨石窟为全国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之所在。

        但是也许有人会说,将成吉思汗文化作为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来把握,是否会淡化阿尔寨石窟的文化属性,降低阿尔寨石窟的文化底蕴?其实不会。阿尔寨石窟的文化属性与文化底蕴,是客观存在的。将成吉思汗文化作为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来把握,并非是要否认石窟中其他文化遗存的存在。从阿尔寨石窟应佛教东渐之运而生,到阿尔寨石窟以成吉思汗为核心而出现佛教世俗化,从一个具体层面,反映了佛教东渐中国化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不仅没有诋毁阿尔寨石窟的佛教文化属性,更没有消除应佛教东渐之运而生的阿尔寨石窟的文化底蕴。相反,正是因为以成吉思汗为核心的佛教世俗化的出现,方才为阿尔寨石窟的佛性,增添了活力;为阿尔寨石窟的佛事,增添了香火,以致原本应佛教东渐之运而生,但却在中国石窟发展史上并非显赫的阿尔寨石窟,到元代时其发展达到鼎盛,而成为至今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同样,如今从成吉思汗文化的层面来把握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并非是要排斥石窟中其他文化遗存,而是将其作为石窟中成吉思汗文化的背景。这不仅不会淡化石窟的文化属性,降低石窟的文化底蕴,反而使之在当今的文化传承中增添新的动力。道理很简单,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圣主,保护弘扬成吉思汗文化,守住的是蒙古民族文化的根,建设的是蒙古民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孰有感召力,孰有驱动力,不言而喻。

        也许还有人会说,将成吉思汗文化作为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来把握,是否会带来地域间的文化趋同,而给鄂托克文化的开发利用造成负面影响?其实不会。固然文化趋同对文化发展是不利的,但符合地域特色的文化是不会出现趋同现象的。作为成吉思汗灵魂的守护地,整个鄂尔多斯文化的特色,都与成吉思汗文化分不开。在鄂尔多斯的各个旗县里,诸如在伊金霍洛旗,是以成吉思汗灵魂寓居地的形式展现成吉思汗文化的;而在鄂托克旗,则是以阿尔寨石窟成吉思汗壁画的形式展示成吉思汗文化的;如此等等。这不仅不会因以成吉思汗文化为特色而造成文化趋同,而且会因从不同角度反映成吉思汗文化,而使成吉思汗文化更为充实丰满。因此,笔者认为将成吉思汗文化作为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来把握,是不会造成地域间文化趋同的。

         当前,阿尔寨石窟的保护与景区开发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为此,把握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对明确阿尔寨石窟的景区构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着阿尔寨石窟文化保护的价值所在,而且关系着阿尔寨石窟景区开发的特色所在。正是基于这一思想,笔者为阿尔寨石窟景区,提出了“存根祭主展风情,洞天福地耸绿林”的构想。下面,就将这一构想加以具体解读,并提出相关建议。

          “存根祭主展风情”,是阿尔寨石窟景区的主题理念。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石窟文化保护。阿尔寨石窟是鄂托克人的文化之根。抢救性保护阿尔寨石窟文化,守护的是鄂托克人文化的根基。因此,精心保护石窟文化遗存,是阿尔寨石窟景区的构建之本。离开这一点去构建景区便会舍本求末。由此可见,抢救保护好石窟文化,成为阿尔寨景区构建的关键所在。二是圣主文化挖掘。在精心保护好石窟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应着力挖掘成吉思汗在鄂托克的驻足文化。拟将成吉思汗在鄂托克诸如屯兵、围猎、养伤等驻足文化,也以壁画的形式,在阿尔寨石窟区重建的石窟中展示,以此缅怀、祭祀成吉思汗,增添阿尔寨石窟中的成吉思汗文化底蕴。三是风情文化展示。围绕阿尔寨石窟中的成吉思汗文化特色,创意反映鄂托克风情文化的展示项目,诸如体现蒙古民族竞技体育方面的项目等。在增添阿尔寨石窟中成吉思汗文化氛围的同时,强化景区休闲娱乐的功能,以吸引游人的观光欲。

          “洞天福地耸绿林”,是阿尔寨石窟景区的构建理念。它也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景区构建的生态环境。阿尔寨石窟景区构建从总体来说,应该是营造环境,彰显人文。这样,石窟景区构建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否则就会因景区开发损害生态环境而对石窟保护构成威胁。因此,景区构建应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正确处理景区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景区开发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而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石窟保护与景区开发连成一体,各得其所。二是景区构建的文化特色。既然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在于成吉思汗文化,那么景区构建的文化特色,就应该围绕成吉思汗文化着手石窟保护与风情展示。以上关于景区主题理念的设想,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提出来的。这样,石窟景区构建才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因此,景区构建应体现主次相宜的思想,处理好石窟保护与风情展示的关系。景区构建不能喧宾夺主,而要坚持绿叶扶红花,使石窟文化与风情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三是景区构建的目标预期。阿尔寨石窟景区构建的目标预期,应该是旗民福地,游人胜景。这样,石窟景区构建才符合人本发展的宗旨。因此,景区构建应体现两个面向的思想,处理好幸福鄂托克与旅游目的地的关系,使景区构建既是幸福鄂托克的旗民精神家园项目,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游人目的地建设工程。

        综上所述,笔者从文化特色与景区构想两个方面,阐述了阿尔寨石窟保护与景区开发问题。笔者认为,文化底蕴深厚的阿尔寨石窟,因成吉思汗在鄂托克屯兵、围猎、养伤的驻足经历,而成为人们祭祀圣灵、颂扬圣灵的场所。石窟在获得自身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加速了佛教文化向世俗化转变的进程,致使成吉思汗文化成为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并对阿尔寨石窟保护与景区开发产生深刻影响。笔者认为,从成吉思汗文化的层面把握阿尔寨石窟的文化特色,非但不会淡化阿尔寨石窟的文化属性,反而会因成吉思汗文化的凸显,而推动阿尔寨石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但不会造成地域间的文化趋同,反而会因鄂托克独具的地域文化,使成吉思汗文化的内涵更为充实、鲜活。笔者提出了“存根祭主展风情,洞天福地耸绿林”的景区构想,认为“存根祭主展风情”,集石窟文化保护、圣主文化挖掘、风情文化展示于一体,构成了阿尔寨石窟景区的主题理念;而“洞天福地耸绿林”,则从景区构建的生态环境、文化特色、目标预期诸层面,提出要体现天人合一、主次相宜、两个面向思想,正确处理景区开发与生态保护、石窟保护与风情展示、幸福鄂托克与旅游目的地关系,促进景区构建的科学性、人文性和人本性,构成了阿尔寨石窟景区的构建理念。这一切,便是笔者在阿尔寨石窟文化特色与景区构想上的基本观点。

 

参考文献

  {1}{3}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中古时代》(第五卷上),第95页,第98-104页,1995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4}{5}{6}乌日嘎朝鲁:《浅谈阿尔寨石窟现实意义》。

 

  作者:湖北省宜昌市社科联原副主席、研究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宜昌市机床工业公司员工

责任编辑:刘开美 彭美春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