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南部,地处毛乌素沙地东北缘,东西长120千米,南北宽61千米,总面积5600平方千米。旗境东部和东南部,与准格尔旗、陕西省府谷、神木二县接壤;西南和西部与乌审旗、杭锦旗毗邻;北部与东胜区相连。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简称阿镇),东边与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相连,东北距东胜区39千米,距包头市158千米,距呼和浩特市280千米。西南距乌审旗嘎鲁图镇176千米,南距陕西省榆林县181千米,距西安市713千米。周边有包茂高速、荣乌高速、京藏高速与各地相连,新开通的鄂尔多斯火车站在伊旗阿镇境内,交通便利。 “伊金霍洛”为蒙古语,汉语意为“圣主的院落”,也有意为“圣主的陵园”,因境内有著名的成吉思汗陵而得名。伊金霍洛旗由原札萨克旗和郡王旗合并而成。札、郡旗所辖地域历代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区。 春秋战国时为林胡活动地域,林胡为当时的一个游牧民族。 秦时属上郡之北境。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讨伐匈奴,收河南地(河套以南鄂尔多斯地区),当时把关中一带叫秦中,把新收复的河南地叫新秦中。 西汉时,为西河郡、上郡等辖境。西河郡辖境,包括今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西南和陕西北部,山西北部、中部,黄河两岸地区。红庆河古城即西河郡虎猛县,为郡西部都尉驻地。上郡辖境,包括伊旗和准格尔旗南部,陕西省西北部地区。今伊旗南部红海子乡车家渠村四社西南1千米处的白土城即为昔日上郡的一个县城。 东汉时,仍沿西汉旧制,南匈奴降汉后,为南匈奴各部驻牧地。 三国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先后有河西鲜卑、羌胡、铁弗匈奴等在此驻牧。后赵、前秦曾置“朔方郡”统辖鄂尔多斯地区,本旗亦在内。北魏天赐三年(406年),铁弗匈奴首领赫连勃勃脱离后秦,占据朔方郡和今陕北、宁夏南部,号国为夏。永兴五年(413年)在乌审旗无定河南筑统万城。札、郡两旗属夏国畿内地。神麚四年(431年)北魏灭夏,本旗隶属于北魏。大统元年(535年)北魏分为东、西魏国,本旗属西魏。 隋唐时,属榆林郡、宥州郡、朔方郡及银川地。宥州郡设在鄂托克旗,朔方郡设在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及阿拉善旗部分地区,银川地即今银川一带。 宋辽金元时期,宋淳化年间(994年)为消灭党项族,下令毁废夏州城(指统万城)直到宋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银川为西夏领地,辽、金争而未获。元时,灭西夏后置西夏中心路后复其地属东胜、云内二州及延安路。当时东胜州设在郡王旗境内(即今东胜境),云内州设在神木寨。 明朝时置东胜卫,明天顺年间废之。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蒙古部落酋长阿罗出与毛里孩等率部进入这里。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达延汗统一蒙古后,将蒙古地区分为左右翼,每翼各设三个部,分封诸子以统之。达延汗的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入主右翼,除领有鄂尔多斯部外,作为济农——达延汗的副王,还统治右翼的土默特部、永谢布部。当时成吉思汗的陵宫(史称八白室)即在巴尔斯博罗特的领地,为了守护八白室,就把自己的部落命名为“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巴尔斯博罗特死后,其长子衮弼里克墨尔根袭济农职,生子九人,后来鄂尔多斯七旗札萨克皆为其后裔。清天聪九年(1635年)鄂尔多斯部首领额璘臣率部归附清王朝,仍赐为“济农”爵号,顺治六年(1649年)始封为郡王等爵。当时清朝政府害怕蒙古民族强大,对其实行“分而治之”的削弱政策,故将鄂尔多斯部,各按其原分牧地广狭、统众的多寡,分设为鄂尔多斯左右翼前旗(准格尔旗、乌审旗)、左右翼中旗(郡王旗、鄂托克旗)、左右翼后旗(达拉特旗、杭锦旗)六旗。 伊克昭盟首任盟长额璘臣的兄弟乌巴什,因不跟随大扎木苏台吉反对清朝,清世祖福临封他为二等台吉。后与巴图尔王讨伐刘子次的叛乱,又与土默特部及鄂尔多斯部一同打败了道尔吉。清皇帝降旨,将鄂尔多斯各旗旗王及台吉一律加封一等,乌巴什被封为二品衔。康熙十四年(1675年)乌巴什与贝力额一起跟随清军剿平花麻池、定边的叛乱,晋升为一等台吉。乌巴什的儿子索诺木道尔吉,在战争中表现奋勇,升为乌审旗的协理台吉,嗣后他的儿子定咱拉什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始,在西召当兵五年至雍正元年(1723年)奉清廷之命带蒙古骑兵征服了青海叛军丹津。雍正七年(1729年)又奉命追剿巴尔色胡的部队,雍正八年东方匪众乘西路军没有准备之机,抢掠西路军驼、马等物。这时定咱拉什率蒙古军连续打败该部匪军,雍正九年,清世宗赐给定咱拉什全翎及奏本黄匣晋升为头等台吉。 清乾隆元年(1736年)清高宗(弘历)从乌审旗将近族台吉的平民分为十三苏木,划拨土地,组成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即札萨克旗。封额璘臣兄弟乌巴什之孙定咱拉什为该旗札萨克,从此,鄂尔多斯为七旗。每旗设札萨克一人,掌握全旗政务,世袭罔替。 1914年,归绥改为绥远特别区,札、郡两旗属绥远管辖。民国十六年起,札、郡两旗隶属蒙藏委员会管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二月,绥境蒙政会在归绥成立,札、郡两旗统属蒙政会管辖。民国二十七年到二十八年(1938年~1939年),札萨克旗、郡王旗先后实行保甲制,蒙汉人民受双重领导,一套是蒙古王公制度,一套是国民党保甲制度,两种组织同时存在,并行施政。1949年7月2日札萨克旗投诚解放,1950年8月正式成立人民政府。1949年8月5日郡王旗和平解放,1950年2月正式成立人民政府。 1958年11月5日经国务院第82次会议批准,札萨克旗、郡王旗两旗合并,暂称“札郡旗”。1959年1月15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取旗名为“伊金霍洛旗”(因成吉思汗陵在此地)。旗政府所在地设在新街镇,1964年7月1日迁往阿勒腾席热镇。 原载:白明德主编,庄国瑞、陈静编著《大美伊金霍洛》,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