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历史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瞭见王爱召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20年第 作者:杨 勇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29
摘要:在我的案头放了一张老旧照片,这是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91岁的蒙古族老人塔温尼格保存的照片,照片上面有五个人,中间是着蒙古妇女盛装,戴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华丽头饰的三位年轻姐妹,左右两侧分别是大姐和二姐的年仅11岁的两个男孩子,其中左侧的小男
        在我的案头放了一张老旧照片,这是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91岁的蒙古族老人塔温尼格保存的照片,照片上面有五个人,中间是着蒙古妇女盛装,戴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华丽头饰的三位年轻姐妹,左右两侧分别是大姐和二姐的年仅11岁的两个男孩子,其中左侧的小男孩就是这张照片的主人,二姐的孩子塔温尼格。塔温尼格,王爱召土生土长的蒙古族,这里的人们现在都叫他的汉名——云广义,正像习惯上叫王爱召旧址的村庄为“召圪旦”一样。
        云广义,是一个有故事的老人,而且大都是与王爱召有关的故事。
        他的父亲是一个兵,是在达拉特旗跟着国民党队伍里“瞎跑的穷兵”,云广义这样说他的父亲。他在8岁时与全家人在一次避难的战场上,唯一的一次见到过父亲,留住他的印象中父亲背着一杆枪。之后不久父亲就在战争中遇难了。再后来日寇的飞机不断轰炸王爱召,他们就逃离了家乡,他的奶奶带着二叔、三叔和他们母子两人来到包头,投靠亲戚,大人们做些营生,养家糊口。云广义9岁时在包头马王庙上了两年蒙校,后又在二里半上了四年汉校。这张照片就是上汉校的时候在包头良友照相馆拍的照片。17岁,云广义回到了王爱召,而王爱召已经不是他们离开时的王爱召。期间在1941年,他12岁的那一年,王爱召遭到了日寇毁灭性的抢掠与烧毁,云广义是今天为数极少的王爱召被毁前后的见证者。
        云广义老人介绍说,王爱召,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鄂尔多斯博硕克图济农主持在黄河南岸修建了一座寺院,叫乌哈格尼巴达古拉圪齐庙,俗称“王爱召”,明廷赐名广惠寺。王爱召,是一座藏汉艺术极高的建筑群,人称“五色琉璃召”。庙宇占地52亩,庙宇有汉宫式49间大的正殿,庙顶五色琉璃熠熠生辉,殿内五色图案雕梁画栋,屋柱五彩地毯盘龙缠绕。大殿内供奉着高大的银铸释迦牟尼佛像,还有或铜质或泥塑的各式佛像。围绕大殿周围“有西藏式建筑八十一间,平房平顶,白墙红边。东西两侧有两座钟鼓楼;山门两侧有四大天王殿,南面有奶奶庙、观音庙、五道庙,北面有十殿阎君、靖王庙,中部正殿后面有喇嘛白塔三座。四周建有围墙,长方形院墙外西北角有九间大的坟庙,内供鄂尔多斯部的祖宗坟塔十三个,坟塔大小不一,低塔二尺左右,高塔如达延汗塔高七尺,全用银制并加镀金,另外还有银制镀金马鞍和弓箭”(《鄂尔多斯史话》陈育宁编著载伊克昭盟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83年《鄂尔多斯史志研究文稿》(第一册)第317页)。王爱召周围还有280多间喇嘛住房,喇嘛最多时有500多人,喇嘛最高称号是“呼毕勒罕堪布喇嘛”,即转世活佛。“这里曾是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宗教和文化的中心,民间历来有“东藏”之称。(引文出处同上)。王爱召建成后,向东发展建成了准格尔召,向西发展建成了什拉召,形成了鄂尔多斯的三大召庙,以后喇嘛教很快发展到鄂尔多斯绝大多数地区。
        就是这样一座蔚为壮观的庙宇,云广义老人说,“结果日寇一把火就把王爱召全部烧了,大火烧了好几天。当我们听说王爱召被大火烧了,乘着寒假未过的时候,回王爱召看望先前早已回到老家的奶奶和叔叔们,在王爱召我看到整个召庙只留下一大片残垣断壁的景象,到处冒着烟火,明火熄了,暗火还有,我们的家也被大火烧的精光”。
        那么,王爱召到底是怎么被抢掠和烧毁的呢?在达拉特旗政协文史委编《达拉特文史》第一辑(1995年6月版第17-19页),收录了云特并太忆述,甘维刚整理的《日寇炸毁王爱召之经过》一文,文中细数了王爱召被抢掠和烧毁的过程。这位忆述者云特并太,时任伪蒙古军四师十一团二连三排七班长,日本侵略军火烧王爱召时,他的部队开始驻扎在离王爱召不远的五福社,是王爱召被抢掠烧毁的亲历者。云特并太忆述,王爱召被烧之前,日寇曾派特务进行调查,多次派飞机轰炸这座召庙和召周围的村庄,王爱召的经堂被炸毁,大喇嘛扎布被无辜炸死。他在忆述中说“1941年阴历正月十四日侵占包头的日本侵略军小岛部队出动八十辆大卡车的步兵,在坦克车、装甲车、飞机的掩护下,从银匠窑子过黄河,经三分子、邬家圪堵、东二柜来到西社村”。“日本侵略军和伪蒙古军到西社村后,在西社、刘大营子、三座茅庵等地架起了大炮。上午十点左右,日本侵略军和伪蒙古军的大炮齐轰王爱召”。正在观看喇嘛“跳鬼”的群众和庙上的喇嘛“向南逃到沙梁里躲起来”。国民党部队抗击到天黑,眼看坚守不住,只好乘夜向南悄悄撤退了。十五日,日本侵略军杀气腾腾地占领了王爱召,开始了大肆抢掠。日本侵略军动用八十辆大卡车,不分昼夜地抢运明、清两代,三百多年积存的文物珍宝。“首先窃走了正殿内银制的前额镶宝珠的释迦牟尼佛像的头,接着抢走了召里的大小金银佛像和其他陈设品、珍贵文物、成套的经卷、地毯、壁毯、坟塔。还将召上的特制风磨铜召顶,召外能盛二十三担水的大红铜锅等都抢走”。云特并太在文中说“亲眼看到车上装着王爱召里的银制镀金马鞍和弓箭,烫金木刻经皮的成套经本,成捆的地毯、壁毯和贵重文物”。他还说“十八日早上四点多钟,日本侵略军开始烧召,同时把召周围的民房全部点着”,“王爱召召里召外,召周围烧成一片火海”。“十八日下午四点左右,退走的日本侵略军又怕王爱召被群众扑灭大火救召,再次抱着大炮来到离王爱召不远的红柳敖包,架起大炮又向着已成火海的王爱召轰击,直到太阳落时才撤走。王爱召的大火燃烧了半个月之久”。就这样,历经明清两代,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王爱召彻底毁于日本侵略者疯狂之手。
        日本侵略者毁灭了王爱召,我们不禁要问,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使用如此残酷的掠夺手段来毁灭王爱召呢?是什么原因让日本侵略者“特别关注”上了王爱召,又绝意要掠夺王爱召,彻底毁灭王爱召呢?
        事实上早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就蓄谋侵占、掠夺王爱召。我们分析其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王爱召是鄂尔多斯第一座寺庙,也是鄂尔多斯最大的寺庙,在历史上是供奉过成吉思汗八白室的地方,是供奉过明代鄂尔多斯济农灵体的地方,还是伊克昭盟首次会盟和正式成立的地方,王爱召在内蒙古历史上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极大的政治影响和民族号召力,特别是王爱召还有侵略者垂涎的大量珍宝财富。抢掠烧毁王爱召,从政治、文化、民族、军事上意欲达到征服蒙古族的目的,这才是日本侵略者毁灭王爱召的真实意图。
        王爱召在历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16世纪中期,以阿拉坦汗为代表的蒙古社会,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实现以宗教和政治结合的方式统治蒙古民众的目的,在青海藏区接触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上层喇嘛,鄂尔多斯部的执政理事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代表阿拉坦汗在青海修建了第一座蒙古寺庙,随后,阿拉坦汗迎请索南嘉措为首领的藏传佛教黄教派别来到蒙古高原,并且互换法号,阿拉坦汗授予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其尔达拉达赖喇嘛”,是为三世达赖喇嘛。1579年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城南门外修建了蒙古高原上第一座召庙——“甘珠尔庙”,即今大召。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鄂尔多斯济农博硕克图主持在黄河南岸乌兰淖尔修建了鄂尔多斯第一庙召庙——“乌哈格尼巴达古拉圪齐庙”,明廷赐名“广慧寺”,俗称“王爱召”或称“伊克昭”,蒙古语“王爱召”是王的召庙之意,“伊克昭”是大庙之意。清代,为了利用宗教作为统治工具,以控制拉拢蒙古族,实现“满蒙一家”,协助其治理大清王朝,在蒙古草原上极力推行喇嘛教,大肆建立喇嘛召庙,伊克昭盟是漠南蒙古中间建立召庙最多的地区。据清末统计伊克昭盟有大小喇嘛庙270多座,喇嘛庙遍及伊克昭盟七旗各地,喇嘛人数近2万人,蒙古族从王爷到牧民的大多数家庭都有在庙上当喇嘛的人。喇嘛教在鄂尔多斯影响深远,而王爱召作为伊克昭盟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召庙,在民国年间王爱召又是与大召、五当召齐名的绥西著名召庙,所以王爱召必然引起日本侵略者的“关注”,遭到彻底毁坏。
        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八白室),在历史上自13世纪初窝阔台汗以来,一直随蒙古大汗统治中心祭祀供奉,辗转迁徙在蒙古高原上的大漠南北。巴图蒙克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各部,设立六万户,分左翼三万户和右翼三万户,鄂尔多斯部属于右翼三万户,1465年(明成化元年)成吉思汗陵随鄂尔多斯部进入宝日陶亥(河套)地区,即今鄂尔多斯地区。达延汗三子巴尔斯博罗特被任命为济农,驻帐鄂尔多斯部,管理右翼三万户。博硕克图任济农后修建王爱召,成吉思汗八白室供奉在王爱召附近,博硕克图去世后,博硕克图子额璘臣袭济农位。《蒙古源流》记载,博硕克图妻中根哈屯为他在王爱召“虔诚地施作了一百天的道场祈求冥福,在他去世的地方,依照前制用宝石白银修造了佛祖的塑像,为卜失兔吉囊修造一座以一千两白银做底、表面装饰各色宝石的宝塔,将他的供位摆放在释迦牟尼像的旁边”(清·萨冈彻辰著乌兰译注《蒙古源流》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第一版第387页)。云广义说“我小的时候在供奉济农的寺庙里,看到蒙古济农就像神一样供奉在庙的正中间,肉身是坐姿,穿戴长袍盔甲,头戴红缨铁盔,身子和胳膀是用一根一根银棍支撑的,前面有他的坐骑黑马,还有他的随从在两侧”。成吉思汗陵在王爱召供奉期间,蒙古大汗每遇即位,或遇决断大事,都要前来祭拜。
        1649年(清顺治六年),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鄂尔多斯万户划分为六旗,封额璘臣为多罗郡王,世袭罔替,领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是年,清朝派钦差大臣,来到鄂尔多斯成吉思汗八白室所在地王爱召,召集各旗王公会议,宣诏鄂尔多斯六旗组成一盟,盟的名称为“伊克昭盟”,额璘臣为伊克昭盟首任盟长,并保留其鄂尔多斯济农职位,继续管理成吉思汗八白室事务。王爱召作为伊克昭盟的首次会盟地点,一时也成为了伊克昭盟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此后,因为额璘臣所封牧地在郡王旗,为了主持成吉思汗祭祀和举行伊克昭盟会盟的方便,额璘臣将成吉思汗陵和伊克昭盟会盟地从王爱召迁到了郡王旗的伊金霍洛和苏布尔嘎道劳岱山。
        王爱召有过的这一段伊克昭盟中心地位,特别是祭祀供奉成吉思汗八白室的重要历史影响,同样必将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怀恨,王爱召的存在也是他们1939年意欲抢夺成吉思汗陵,以此要挟控制蒙古民族未遂,现在必须要铲除的十分重要的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在王爱召点燃的一把大火,彻底激发出了鄂尔多斯蒙汉各族人民抗击日寇的拼死决心和英勇斗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了新中国,鄂尔多斯蒙汉各族人民也当家做了主人。曾经一首《瞭见王爱召》的民歌,在灾难深重的旧社会诞生后,迅速传播,流传甚广,歌词的起手就唱到:
 
            “上房瞭一瞭,
             瞭见个王爱召,
             二妹妹捎来话,
             要和喇嘛哥哥交”。
 
        咋看,这是一首优美的情歌,甚至有人说这是喇嘛与民女的打情骂俏之作。历史也许有过这样一段故事,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去理解这首民歌,恰恰是在那个黑暗的历史阶段,民众试图通过王爱召的历史之名,寄托自己争取自由,追求解放的理想,同样是否也是藉此怀念那一座已为侵略者抢掠烧毁了的“五色琉璃”大庙。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春风吹绿了黄河几字弯鄂尔多斯大湾区最上端的达拉特旗王爱召,王爱召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繁华小镇矗立在库布其沙漠东段的黄河南岸边上,村落小镇内密布着错落的农家宅邸,也排列着规划整齐的民宿大院,小镇居住的蒙汉人家,和谐友爱,团结相亲,在蒙古族每一户庭院内,矗立着鄂尔多斯蒙古族独特的文化符号——“禄马风旗”神台,佑助着亦农亦牧的蒙古人田丰畜旺,幸福安康。在村委会门前精致的广场上,按照成吉思汗古老营阵——“古列延”环抱式布局的一长排苏勒德圣纛弧形围壁,寓意着蒙汉民族和睦团圆,共同致富奔向小康的文化主题,围壁中间为九柄大纛,两侧各排列6座“禄马风旗”神台,处处显露着蒙古族建筑与文化特色。小镇西区的召圪旦上,王爱召大殿旧址立碑示众,并以崭新的红墙青瓦四周全部围起加以保护。按照规划已经建成的几座新庙与仅存的一座古老小庙,比肩同落一院,还有一片正在建设的规模更大的庙宇群落,建筑主体已成,不日将尽显辉煌。
        此时此刻,我们的耳畔又回想起了民歌“瞭见王爱召”的悠长的旋律,从召圪旦的王爱召旧址瞭向北边,极目远方,瞭见那巍巍耸立的大青山,仿佛依然在倾听着黄河岸边古刹晨钟暮鼓;目光收回,纵观近前,瞭见了散落在黄河古道河楞的新式漂亮民居院落炊烟升腾,瞭见了在那古老而平摊的黄河沿滩,秋日里成片成片的金黄色玉米地里,一台台收割机,机声轰鸣,忙碌地收获着农民的喜悦,召圪旦蒙汉人家的院外场地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和圆圆的葵花坨。夕阳下,一大片洁白肥壮的羊群,缓缓地在收割后玉米秸秆密集林立的地里悠闲吃草,金色的阳光打在羊背上,微风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让我们又见到了阴山脚下,黄河岸边,鄂尔多斯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人美景!
 
         作者:研究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杨 勇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