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鄂尔多斯老干部访谈系列丛书《发展鄂尔多斯》《文化鄂尔多斯》《幸福鄂尔多斯》自2020年8月份启动编写工作以来,编写人员历时半年,足迹踏遍全市的9个旗区,通过登门入户、线上交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访谈了老领导、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老学者,在他们口述、回忆以及提供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查阅档案文献补证核对、认真整理编纂而成,讴歌了鄂尔多斯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记述了鄂尔多斯崛起发展的艰难辉煌,映照了鄂尔多斯精神品质的文化底蕴,不仅是鄂尔多斯经济、文化、民生等发展等发展成果的精彩展示,而且具有厚实的史料价值。在此,通过《鄂尔多斯日报·学会研究》这个平台,对三本书的推荐语、推荐导论进行摘录,以飨读者。 敖明对《发展鄂尔多斯》的推荐语 鄂尔多斯的百年发展历程是中国西部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缩影,鄂尔多斯的发展变迁印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儿女敢为人先、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奋斗历程。《发展鄂尔多斯》一书从历史的角度,分四个历史时期阐述鄂尔多斯从解放前的一穷二白、民不聊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沧桑巨变、起步发力,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困境奋起、大胆探索,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砥砺奋进、开启新篇。书稿采取线上访谈与登门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访谈了100多位曾在鄂尔多斯工作、生活的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并从中精选100位,通过“百年百人”的讲述感受鄂尔多斯的发展变迁。(《发展鄂尔多斯》由市委党校副教授敖明课题组完成。) 奇海林对《发展鄂尔多斯》的推荐导论 用数字思维说理是经济学者的习惯,从敖明副教授团队访谈老干部、老专家后,组织撰写的《发展鄂尔多斯》来看,数字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为了写好这个导论,笔者看来看去,翻来覆去,除了一头雾水,就是似懂非懂,终于在自言自语中找到了一点感觉,似乎看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1949,1978,2012,这三个数字肯定是指不同的年份,代表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意思;9.23万吨,219.3万吨,67893.7万吨,这三个数据应该是三个不同年份的煤炭产量,终于在书稿中找到了答案,1952年,全盟煤炭产量为9.23万吨,1978年为219.3万吨,而2019年则为67893.7万吨,从2008年始,鄂尔多斯市就是全国地市州盟煤炭产量和输出量的冠军,这些年来,鄂尔多斯市的煤炭供给占全国市场六分之一的份额,由此可见,鄂尔多斯市对全国能源供给的重要性;17万千瓦时,3646万千瓦时,1142.2亿千瓦时,这三个数据当然是发电量指标,经查阅资料,分别是1957年、1978年和2019年的发电量,从这份数据不难看出,鄂尔多斯市是国家重要的电力输送基地,发电量成千上万倍增长中自然而然可以印证这样的结论;1.4588亿元,3.4633亿元,3605亿元,这三个数据是三个不同年份地区生产总值的指标数据,查阅后得知,分别是1957年伊克昭盟地区生产总值为1.4588亿元,1978年是3.4633亿元,而2019年为3605亿元,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令人刮目相看;667万元,1886万元,501亿元,经查阅,这三个数据是指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指标,1957年全盟财政收入仅为667万元,1978年是1886万元,而2019年为501亿元,这组数据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为什么那么多人用各种眼光观察和看待飞速发展的鄂尔多斯呢,原因完全可以落脚在这组数据上,因为,财政收入是民生和发展的经济保障;194元、279元,20075元、49768元,查阅得知,第一组数据说的是1978年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组数据说的是2019年鄂尔多斯市农牧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今非昔比,曾经“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伊克昭盟,如今凤凰涅槃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民生改善的好地方。 从老干部、老专家的访谈中,清晰地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伊克昭盟贫穷落后、一穷二白,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穷困潦倒、民不聊生,如果说劳动成果少得可怜,那也被“三座大山”用剥削制度将仅有的微不足道的果实集中到王公贵族、恶霸地主、军阀官僚和洋教堂之中,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用勤劳的双手和简单的劳动工具开始改变家乡的面貌,“牧区大寨乌审召”就是当时伊克昭盟劳动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草原儿女,赵丑女率先包产到户,“草畜双承包”走在了全国前列,羊绒衫厂补偿贸易自治区第一,四个企业股票率先上市,政府突出抓大放小,主动放开煤炭资源开发,鼓励民营企业坐正席,三次创业实现了三大转型,“农牧经济”变为“工业经济”“小个头”发展成“排头兵”“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紧抓不放,短短四十多年,鄂尔多斯从“羊煤土气”中实现了扬眉吐气,我国西部经济强市的桂冠当之无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鄂尔多斯人在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格局中,坚持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改善、文旅厚积薄发、社会和睦平安、生态环境优美、开放四面八方的发展思路,向着绿富同兴、民康城美、守望相助、温暖全世界的现代化目标奋进。 从老干部、老专家言谈中可以看出,鄂尔多斯的发展与共和国发展同频共振,国家发展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时,鄂尔多斯也丝毫没有例外;国家在探索中前进时,鄂尔多斯也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国家改革开放带来蓬勃发展时,鄂尔多斯亦成为十八个典型城市之一;国家走进新时代后,鄂尔多斯开始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充分利用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攻坚克难、转型升级,积极主动在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 从《发展鄂尔多斯》书稿中可以看出,百年鄂尔多斯,可谓披荆斩棘,沧桑巨变,深入研究鄂尔多斯发展腾飞之路,既有你追我赶的喜悦,也有摸爬滚打的曲折,更蕴含着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首先,党的领导是根本。党中央大政方针是鄂尔多斯市发展的指南针,深刻领会党中央发展意图,将党中央发展理念扎扎实实落实到各行各业时,鄂尔多斯市的发展犹如双翼神马插上了翅膀,发展就会又好又快,各族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极大释放出来。其次,人民至上是目的。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发挥各族人民群众中蕴含的磅礴之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发挥各族人民群众对发展经济的热切要求,通过改革开放释放出劳动者的无穷之力,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胜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14亿人民群众,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第三,立足实际、遵循规律。老干部、老专家再三强调,党的领导第一,人民群众第二,从实际出发是第三,这个第三里,既包括依托地方资源优势,抢抓市场机遇,还应该有遵循发展规律的内容。这里所言遵循规律,大的是指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而言,具体来说就是按照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规律来发展繁荣经济。第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地区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乌宁夫对《文化鄂尔多斯》的推荐语 此书依据专题专访、专访专座方式著述,从涉及到同质同类文化现象在鄂尔多斯大地上的发源与传承来看,却又不尽相同,所以在文中针对此类文化征候或有不同的论述与印证,侧重点也不同。《老干部话文化鄂尔多斯》一书,写作素材来源于鄂尔多斯大地,赋予了鄂尔多斯众多特色,这些特色诚然包括衣、食、住、行、娱等方方方面面,但在书写过程中,文化才是这些方方方面面中的最具特色的部分。鄂尔多斯地处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形成集结了山西文化、陕西文化、蒙古族文化,多元一体的鄂尔多斯文化,多元文化、民族融合文化本然成为了鄂尔多斯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化景象。《老干部话文化鄂尔多斯》一书,大致按照时空顺序、专题专访、专访专座等侧重点建构,革命年代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改革开放时期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新时代下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等内容分列四编,三十章进行叙述,叙述力求扼要,行文力求浅显。《老干部话文化鄂尔多斯》一书,多引鄂尔多斯社会科学、鄂尔多斯民族风俗风物、鄂尔多斯文艺文化、革命年代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改革开放时期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新时代鄂尔多斯文化现象等内容,可做一般读物,又可供鄂尔多斯文化史教科或参考之用。(《文化鄂尔多斯》由市委党校讲师乌宁夫课题组完成) 奇海林对《文化鄂尔多斯》的推荐导论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文化作为历史的投影,是特定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育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七万多年前,鄂尔多斯人在萨拉乌苏河(亦称无定河)边生息繁衍,留下一段中外传奇的“河套人”遗址;三万多年前,乌兰木伦人生活在今康巴什一带,新石器遗物抹不掉他们昨天的热闹;六千年前,阳坡人狩猎耕种在准格尔山川沟叉,三千多年前朱开沟青铜器写下各民族交往的历史痕迹;二千多年前,秦直道以当时最快速度打通了黄河文明与草原文明的深度交融,“昭君出塞”“文姬归汉”“匈奴附汉”等陆续丰富着“高速公路”上的典故;隋唐时期,隋炀帝与启民可汗在古榆林城(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大宴众臣,参与者民族成分之多,古代罕见;成吉思汗打马经过留有赞叹名句:花角金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康熙大帝西征东归时,老井沙旁歇脚饮马,褒扬鄂尔多斯人忠厚善良,地方民风淳朴,物华天宝;日本人企图抢夺“成陵”控制蒙古民族、分裂祖国,阴谋失败后,强掠烧毁王爱召;“三二六”国民党顽固派“反共灭蒙”大肆军垦伊克昭盟巴拉尔草原,成为严重沙化的罪魁祸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种树种草基本田,“三种五小”“两翼一体”“三一五三”,植被建设成为伊克昭盟最大的基础建设;改革开放后,三次创业实现三大转型,鄂尔多斯扬眉吐气海内外远近闻名,广告词说得好: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五位一体”“四个全面”,鄂尔多斯开启绿富同兴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鄂尔多斯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育先机开新局,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探索鄂尔多斯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鄂尔多斯文化有史以来就流淌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血脉,兵戎相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优胜劣汰,勇往直前;和亲共处时你来我往,茶马互市,歌舞升平,农牧共荣;外敌入侵时患难与共,同仇敌忾,和衷共济,共渡难关;建设新中国,听党话跟党走,手挽手肩并肩,平等互助,团结和谐;改革开放,你追我赶,竞争合作,谁也离不开谁,共同脱贫,一个不拉,一个没有掉队;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中华民族一家亲,团结似石榴,铸牢共同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鄂尔多斯市老干部、老专家在访谈中,谈古论今,说东道西,始终强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黄河“几”字弯中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交互争艳、互相融合,形成今天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地方文化。这种文化既包含多元融合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包括热血铸就的红色革命文化,更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合和共生、和衷共济、和睦相处是鄂尔多斯文化的基因,恪守信仰、敬畏天地、豁达包容与坚韧不拔、诚实守信、互相学习相结合是鄂尔多斯文化的文像表现,开放包容、诚信友善、不屈不挠、拼搏创新、艰苦奋斗、不断进取是鄂尔多斯文化的优秀精神品质。 《文化鄂尔多斯》从文化源流、融合文化到民族文化融合的“珠穆朗玛峰”再到民族文化共同体,一路走过来,汇聚成当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文化主线来支撑“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第一篇;第二篇从文化建设亲历者的“从艺之路”“一双芭蕾舞鞋”到各旗区各部门各行业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践来支撑“文化服务繁荣发展”这一篇;第三篇从“文化的守护者”“遗产保护守正创新”“朔方吴人赞美达拉特赋”到“创业文化高质量发展”“文化的灵魂”再到各旗区各部门各行业各种文化荟萃争芳斗艳中支撑起“文化发展守正创新”这一篇;第四篇从“文化自信”“红色文化照耀草原”“鄂尔多斯赋”“文化布道者”到“市树市花”再到“未来文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灵魂”支撑起这一篇。编著乌宁夫率领自己的团队,通过与老干部、老专家访谈与线上线下交流,凝练出鄂尔多斯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鄂尔多斯文化发展的精神内涵、鄂尔多斯文化发展的优秀精神品质和鄂尔多斯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鄂尔多斯文化肩负着引领各族人民群众奋斗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爱我鄂尔多斯”在鄂尔多斯这片凝聚和升腾着磅礴精神力量的巴拉尔草原上,始终高擎着一面在璀璨的历史时空里迎风飘扬的精神旗帜。正是这种精神,必将催生出一股浩然之气,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勇气,向着美好生活的幸福彼岸砥砺前行。 于妍、甘宜汴对《幸福鄂尔多斯》的推荐语 《幸福鄂尔多斯》以建党百年鄂尔多斯的幸福朝向为主线,在大量访谈的基础之上完成。本书运用口述访谈材料生动再现了老干部对于鄂尔多斯1921-1949年间春起云涌争解放、1949-1978年春回大地初发展、1978-2012年春暖花开拓新篇、2013年以来春满人间新征程、建党百年之后春风更暖满人间等不同阶段“渴望幸福”“追求幸福”“开拓幸福”“奋斗幸福”“畅想幸福”的理解与思考,总结了幸福观就是“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时代发展结果,凝聚了顽强拼搏、敢于坚持、勇于变革、追逐温暖等百年鄂尔多斯幸福的精神品格,阐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深刻主题。百年追逐幸福的历程更是代代鄂尔多斯人不断奋斗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鄂尔多斯人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中继续谱写幸福奋进的全新篇章。(《幸福鄂尔多斯》由市委党校副教授于妍、讲师甘宜汴课题组完成) 奇海林对《幸福鄂尔多斯》的推荐导论 幸福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幸福能永恒吗?对此问题的回答,古今中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幸福答案。笔者万万没想到,于妍、甘宜汴团队通过访谈老干部、老专家却形成了《幸福鄂尔多斯》的四大观点,可喜可贺、可敬可佩。 第一个观点,渴望幸福的鄂尔多斯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具体指1921年至1949年,鄂尔多斯人同全国人民一样,深受“三座大山”的压榨,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帝国主义侵略者倚强凌弱,用鸦片“贸易”我国劳动人民的血汗白银,还恶狠狠地冒给我们一句刺骨伤心的恶毒之语:东亚病夫;封建恶霸地主强取豪夺,大斗进小斗出,高利贷利滚利,农牧民的日子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到头来,“泥腿子穷汉”“巴达尔庆”(即穷困潦倒者)的愁帽子照例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官僚资本主义高高在上,“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牢牢控制着四亿同胞的生杀予夺,真可谓叫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如此社会状态下,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不仅仅为零,甚至在零以下。因此,渴望幸福,为幸福而战,就成为那代人的时代命运。 第二个观点,追求幸福的鄂尔多斯人。时间是1949年至1978年,鄂尔多斯人同全国人民一道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当家做了主人,“三座大山”的压迫一去不复返了,干劲十足的劳动群众在集体化的耕地和草原上探索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尽管绝大多数“社队”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创造出只够“温饱型”生活水准,有的还达不到温饱水平,但伊克昭盟还是涌现出全国仅有的“牧区大寨乌审召”。 第三个观点,开拓幸福的鄂尔多斯人。起点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由此开启鄂尔多斯的三次创业三次转型。第一次创业始于改革开放,改革突破了体制机制的束缚,各族劳动群众做到了“干和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从赵丑女包产到户到全盟“草畜双承包”,农牧区改革,伊克昭盟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前列;开放实现了资源优势与国外技术管理市场的对接,羊绒衫厂依托“补偿贸易”一跃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不点”成长为“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这第一次创业,伊克昭盟一炮打响,一夜间,外地人、外国人络绎不绝地跑来鄂尔多斯寻找商机、投资办企业。第二次创业肇始于西部大开发,“两化三新六突破”(即推进市场化、实现工业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开放创新;工业优势求突破、农牧业发展求突破、基础建设求突破、城乡一体化求突破、外向型经济求突破、政府职能转变求突破)推动了鄂尔多斯市的“四大”(即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六高”(即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从此,鄂尔多斯市成为呼包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第三次创业从党的十八大开始,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奋斗目标,能源重化工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双控”成为头等大事,绿色发展成为迫切要求,正因如此,鄂尔多斯人进入开拓幸福的新时代。 第四个观点,奋斗幸福的鄂尔多斯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重要观点,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刻指出了幸福的来源和真谛。纵观鄂尔多斯百年奋斗史,从渴望幸福到追求幸福,从开拓幸福再到奋斗幸福,我们经历了从旧制度束缚发展到新制度下探索发展,从解决发展是硬道理的问题再到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无论哪个阶段,我们党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旗帜鲜明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了奋斗的实践路径和幸福的价值评价标准有机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幸福生活,首先应永葆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新时代各族人民群众必须永葆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为理想信仰奋斗,为崇高使命奋斗,为美好生活奋斗。其次应积极投身脚踏实地的奋斗实践。奋斗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阶梯,但奋斗的过程极为艰辛。历史总是抛弃那些前进路上的懒惰者、懈怠者、无为者,而将那些奋进者、搏击者、有为者镌刻在丰碑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鄂尔多斯还处在艰难的转型升级时期,各族干部群众要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扑下身子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去,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人生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课题组负责人:奇海林 撰稿人:翟媛 王春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