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论坛研讨

旗下栏目:

在第二届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闭幕会上的总结讲话

来源:第二届阿尔寨文化论坛论文集 作者:陈育宁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4-19
摘要:(2012年8月21日,根据录音整理) 我们有机会共同参加鄂托克旗第二届中国阿尔寨文化(旅游)节,同时参加第二届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对阿尔寨石窟进行了实地考察,对于我们来讲,的确是一次非常好的文化享受,也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机会。参加会议的50多位

 (2012年8月21日,根据录音整理)

        我们有机会共同参加鄂托克旗第二届中国·阿尔寨文化(旅游)节,同时参加第二届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对阿尔寨石窟进行了实地考察,对于我们来讲,的确是一次非常好的文化享受,也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机会。参加会议的50多位同志亲身体验了草原文化带来的快乐,充分交流了对阿尔寨文化以及“幸福鄂托克”发展目标研究的心得体会,普遍感到很有收获,也很充实。刚才,本届论坛学术委员会对论坛举办情况进行了讨论总结。受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委托,并结合自己的想法,现将讨论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论坛举办情况

        今年年初,鄂托克旗旗委、政府决定,在第二届中国·阿尔寨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第二届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征集论文公告发出以后,全国各地先后有100多位作者提交了论文。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对收到的100篇论文进行了筛选,选出了50篇入选论文,入选论文的作者大部分应邀参加了这次论坛会议,14位论文作者参加了今天的会议交流发言。总的来讲,整个会议围绕“阿尔寨文化与幸福鄂托克”主题展开了多角度的交流,论坛开得比较顺利,比较紧凑。

        50篇入选论文和14位作者交流发言,大体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一)文化在幸福鄂托克中的作用,以及阿尔寨文化的命名、内涵、特征及其历史地位。这类文章论述了文化与建设发展的关系,探讨了阿尔寨文化作为一个地域文化的命名,其内涵、特征、地位、功能和作用。(二)讨论了阿尔寨石窟艺术的特征、价值、内涵,与成吉思汗文化、蒙元文化的关系,以及阿尔寨石窟所面临的落实保护规划中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三)如何整合这个地区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四)对鄂托克旗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以及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以上四个方面文章的论述有的有一定的深度,有的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上提出了建议,有的从学术理论文化的高度阐述了一些思路。值得我们高兴的是,在50篇入选论文和14位大会交流发言中,有相当部分是来自于外地的作者,有的是第一次来到鄂尔多斯草原,反映了阿尔寨文化、鄂尔多斯草原文化已经名声在外,有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各地关心草原文化者的关注。有的外地同志第一次来,观察问题比较敏感,有新的视角,对我们很有启发。希望更多的朋友来参与这一地域文化的交流和建设,了解草原文化,了解鄂尔多斯文化,了解阿尔寨文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更能加深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因为文化本身就是相互影响的。之所以提出地域文化,就是和整体文化存在一种内在的和谐关系,要知己知彼,相互作用。

        二、关于阿尔寨文化

        我和奇朝鲁同志都曾在鄂托克旗工作过,经历了鄂托克旗最困难的时期,其困难的情景现在回忆起来都历历在目。我曾在鄂托克旗幸福大讲堂上讲,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鄂托克旗工作时,最经常的工作是抗旱救灾,最常设的机构是抗旱办公室,最常用的写材料的词句是“十年九旱”,向上级的报告就是要求救济、补助。因而更加感受到今天的鄂托克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变化反映在一系列反差巨大的经济指标上,还有一些无法用数字表示的变化正在悄然而起,这就是近年来提出的幸福鄂托克的发展目标,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提升。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把民生问题、文化问题提到奋斗目标上来,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幸福”是这次会议讨论的一个重点,在一个地区来讲,把幸福作为发展目标,主要是指民生,人民生活的环境质量、生活的舒适程度,包括人们的教育、健康、卫生、环境、文化、素质以及文明程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幸福鄂托克其中就包括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阿尔寨文化因此应运而生。

        讲到阿尔寨文化,我们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旗以这样一个名称来命名自己的地域文化?这个地域文化将对地区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我们怎么样来建设这个文化?我想这是旗里作文化规划必然要考虑的问题。以阿尔寨文化命名地域文化,这是从当地资源实际出发做出的一个选择,具有地方性、民族性、代表性、综合性的特点。

        我个人理解,阿尔寨文化大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阿尔寨石窟为代表的草原石窟文化。阿尔寨石窟始凿于北魏中期,以西夏、蒙元时期最盛,直到明(北元)末清初,前后绵延近1300年。西夏到元代这个阶段,正是北方民族文化和蒙古文化兴起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变化体现在阿尔寨石窟艺术里,有藏传佛教、北方民族文化的表现,有中原文化的影响。它是草原文化的一个类型,把石窟文化和草原文化结合在一起。阿尔寨石窟文化包含了鄂托克地区悠久历史的大量信息,是众多民族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共同创造的文化,是这个地区具有标志意义的文化资源。这是构成命名依据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方面。

        第二,蒙古古代的祭祀文化。祭祀文化在蒙古古代的民族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鄂尔多斯的祭祀文化,有更加突出的地方,就是成吉思汗祭祀、苏勒德祭祀。在鄂托克旗又增加了以拖雷为代表的成吉思汗圣火祭祀,传承至今。昨天参加了圣火之乡的命名,圣火之乡的命名使鄂托克的祭祀文化具有了特殊性。应该珍惜这个资源,利用好这个牌子,再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在阿尔寨石窟附近的乌仁都西山,尊奉着当地蒙古族民众祭天、祭山神、祭成吉思汗苏勒德的敖包,传承和保留着13世纪就已形成的蒙古帝王祭祀仪式。在沙日布日都传承着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伊金宫帐祭祀,在额仁陶勒盖传承着成吉思汗弟弟别里古台祭祀。除了这些特殊的祭祀和普遍存在的蒙古牧民传统的祭天、祭祖、祭山、祭敖包活动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是,每家每户牧民门前都设置苏勒德祭台,供奉着威武的苏勒德。这些祭祀活动有传统的程序、仪式,有祭文祭词,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流传至今蒙古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

        第三,蒙古族传统民间文化。鄂托克旗保存传承着很多传统民间文化。历史上河套地区相对封闭,清代在鄂尔多斯蒙古原有部落基础上实行盟旗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有的文化形态。比利时神甫田清波1905-1925年到鄂尔多斯地区传教,常驻城川教堂,他对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语言、历史、民间文学、歌谣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搜集了丰富的资料,留下了大量反映原生态蒙古学的研究成果。当时的鄂托克旗是他调查的主要地区。长期生活在鄂托克草原上的蒙古族民众保留和继承了古老的蒙古宫廷文化和民间文化,同时又受到藏传佛教和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而且流传、保留得非常完整。

        第四,移民文化。清代以来,陆续从陕西、山西等地“走西口”移民而来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民众,既带来了可能发生的民族冲突,更多的是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元素,与当地民族文化进行交流融合。这种交流在生产生活乃至血缘上十分普遍。特别是陕北地区,与蒙古族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渗透,融合生成了许多新的文化现象和风俗习惯,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这种融合力的长期存在和日益牢固,促成了各民族之间相互认同、相互理解和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也成为今天各民族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动力。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立在长久以来民族间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

        第五,鄂托克地区特色文化。如阿尔巴斯山岩画,它是阴山、贺兰山岩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过去对资源状况不清楚,人们提到阴山岩画、贺兰山岩画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在阿尔巴斯山里还有丰富的岩画。巴特尔同志通过自己多年的实地调查,编辑的岩画图册搞清楚了岩画的地点、形态、种类。查布地区的恐龙遗迹化石及其文化也是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还有鄂托克旗东部的红色文化资源,不能忽略。

        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阿尔寨文化的五个主要内容,说明这个地区是以蒙古族传统文化为主的多民族多元文化,用“阿尔寨”这个最具影响力的名称来命名,反映了地区特点。当前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挖掘内涵,深入系统地整理和研究,进一步开发利用,加大宣传,展示内涵,提升知名度。

        三、关于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然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地区的历史、民族、文化、生态、习惯、传统等文明表现的综合形式。地域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深深的地域烙印。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地域文化本身也不断丰富、不断发展。

        概括地域文化的特点,一是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这是历史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地域和民族的一些特征。阿尔寨文化基本上属于草原游牧文化,是在这个地域和多民族的环境下生成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反映。这是其基本属性。二是长期性。地域文化在经历了长期的演进后,形成了稳定的特征。这个特征影响着这个地区人民的生存状况,影响着这个地区的环境,决定了这个地区的文化、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的趋向。阿尔寨文化的主要内容,它的形成几乎在几百年、上千年以上,成为这个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环境。许多习惯都是在这个环境下形成的,所以它会成为一种传统,变成一种资源,从而成为一种力量。三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容。任何形态的文化现象都不可能是孤立的。这个地区处于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接地区,人口的移动、文化的交流是经常的、大量的、必然的,地区文化是相互渗透的。这种包容本身就是地域文化的特色。在阿尔寨文化体系中,这个特点是明显的。四是表现形式的广泛性。作为一种大的文化代表,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方式的各个层面,广泛为群众所接受,为大家所共认,群众接受它、享受它、欣赏它。地域文化的影响以及影响的范畴和领域都十分广阔。在这个区域中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历史人物、传统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俗风情、服饰、民居、建筑风格、传统的文艺形式、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包括人们的修养习惯、语言习惯等,都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无一不是和地域文化相联系在一起。

        针对地域文化内涵和特点,为了发挥它的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还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客观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态度,发掘、研究和表现它。可以通过文艺创作的形式来宣传表现地区文化,但是作为研究和确定地域文化来讲,不能搞虚假、编造的东西。其次,要加强对它的发掘和研究。应组织专家和当地熟悉情况的同志认真加以研究,系统地挖掘整理,让它具有权威性。如果不研究,它是零散的;研究了它,就赋予了它一种理性,就有了系统、有了概念,增加了可信和可利用性。再次,要做好宣传。宣传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有的可以用文艺的形式充分表现出来,与旅游紧密地结合起来。还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群众接受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的资源而自豪。

        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的一朵花。地域文化同时也证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和谐性的特征。农耕文化扶持了游牧文化,游牧文化助长了农耕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它在共生共长的环境背景下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我们要依托中华文化的大环境,建造一个中华多民族多样文化的和谐环境。

        四、专家们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建议旗里组织力量开展一个课题,编写一部系统论述阿尔寨文化的书,对阿尔寨文化的渊源、形成、命名、内容、意义、研究以及如何进行开发、如何进行建设、如何运用阿尔寨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出较完整系统的论述。文化论坛已经召开两届,提出这项工作任务具有了一定的条件。可以先建立阿尔寨文化的基本框架,然后进一步完善。

        2.全面认真落实《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了《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昨天下午专家实地参观考察后认为,保护措施的落实取得了很大进展,环境的清理、山体的加固、道路的修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总体上看,规划执行情况并不太好,其中要求2010年以前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到目前还没做完,越到细节感到问题越多。落实《保护规划》是阿尔寨石窟建设中一项最迫切最艰巨的任务。要彻底纠正一切违背《保护规划》原则的做法,切实让阿尔寨石窟建设发展走上保护领先的道路。

        3.继续出版发行《第二届中国·阿尔寨文化论坛论文集》。各位作者通过这次交流,如对自己论文有修改,请在一个月内完成后提交研究会。

        4.阿尔寨文化论坛今后还要继续深入下去。请旗政府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考虑,今后论坛如何深入,如还要召开这样的论坛,确立什么议题、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应该有认真的考虑和准备。经过两次论坛,做了大量基础性和一般性的交流论述,现在需要在重点问题上进一步的深入和有所突破。如果没有认真考虑,不要急于一年或两年举办论坛。本次论坛中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应引起当政者的密切关注,好的意见应纳入到决策体系中去。

 

        作者:宁夏大学教授、博导;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本届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陈育宁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