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6日) 2002年9月16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在中国地方文化研究领域里产生了一个新的品牌,叫鄂尔多斯学。十年历程,十年探索,十年创新,如今,在朝鲁会长的带领下,经过专家委员会和各方面同志的共同培育,鄂尔多斯学已经成长起来,正在逐步走向完善、走向成熟,显现出自己的特点。作为鄂尔多斯地域文化的代表和标志,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人们越来越看到,鄂尔多斯学的诞生和功能的发挥已经成为鄂尔多斯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成为鄂尔多斯地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十年前的今天,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我曾讲,朝鲁同志从一线退到了二线,选择干了一件文化事业,将来一定会取得“前线”的成果。十年走下来,今天,我以为见证了我的话。 应朝鲁会长的邀请,我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开始酝酿、成立就参与了其中的工作,担任了专家委员会主任,其间又受鄂尔多斯市政府之聘担任了鄂尔多斯市政府文化顾问。十年中,我多次回到这块曾经工作、生活并度过自己青春年华的土地,和许多新老朋友一起为鄂尔多斯学的创立发展而探索努力。我和大家一样,为鄂尔多斯学十年所取得成绩感到由衷地高兴和自豪。回顾这十年中学会的每一项活动,取得的每一项成果,我心中充满着激动。我要感谢朝鲁同志真诚相邀,感谢鄂尔多斯市政府对我的信任,感谢研究会专委会各位专家对我的支持。 在昨天理事会的报告和今天会长的报告以及最近大家的回顾文章中,对于研究会所取得工作成绩和鄂尔多斯学所取得的学术成绩以及我们的经验,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对专委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完全同意。这里,我想讲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两点体验 第一,鄂尔多斯学的探索使我对中国地域文化的发展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 一般说来,一个地区有两种资源,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大体在开发建设的初期,是以物质资源的开发为主,这是基础,是必要的原始积累,当然也伴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开发的不断深化,民众需求的日益提升,必然要把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建设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个地区来讲,决定其竞争力的不仅有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文明素质、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性格等因素组成的文化软实力。只有把物质资源的开发和文化资源的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发展才能持续。因此,在区域发展中注重对文化的传承、整合、改造、创新,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我国西部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快速发展的局面,与近年来各地重视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其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发展文化事业,教化民众;推动文化产业,调整结构。正因为如此,各地产生了许多自己命名的地域文化,其生命力之强,作用之大,发展之快,超过了我们的估计和想象。近年来关于草原文化的研究,对认识中华文化的渊源、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还有黄河文化、黄土文化、边塞文化、西口文化、河套文化、巴蜀文化等等,在这些地域文化中,鄂尔多斯学所代表的鄂尔多斯地域极具特色的文化是就是其中成功的一例。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塑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征的具体体现。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地域特征的个性,二者的统一才是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全面和完整的认识。鄂尔多斯学产生在鄂尔多斯地域,它体现了这一地域蒙古族和其他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多元性、和谐性、包容性特征的地域文化,这是鄂尔多斯学的基本特点。解剖这个典型,对于我们认识整个中华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是极有帮助、极有意义的,对地区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学问。 第二,鄂尔多斯学的探索使我进一步体验了人生 十年的鄂尔多斯学探索,专委会的许多专家付出了很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和朝鲁、夏日等许多老同志一样,也为此而做出了努力,付出了辛劳。我们不为名而谋,不为利而行,为了什么?从我个人来讲,一是研究的兴趣。我长期从事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以及民族史学理论的研究,加之我比较了解和很早就从事了鄂尔多斯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我非常清楚,鄂尔多斯是一座难得的文化富矿,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多样性、典型性,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者来讲,哪里能找到这样充满诱惑力的典型?今天的鄂尔多斯在短时间里由贫困走向富裕,走向了科学发展的光辉大道,创造了新时期的经验和奇迹,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又创新机制,建立平台,为鄂尔多斯学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鄂尔多斯历史文化的兴趣又被召唤起来,变成了一种欣赏,欣赏加深了情感,情感带来了投入,投入形成了成果,而成果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十年来,我和专家们共同努力,形成了一批成果,包括重新认识鄂尔多斯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成果,也包括初步构建起了鄂尔多斯学的学术体系。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块文化宝地,继续加强鄂尔多斯学的研究。二是情感的牵挂。上个世纪70年代的十年,我曾经在鄂尔多斯工作、生活,经历了最困难的十年,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如今,看到这个地区的巨大变化,对比之下,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冲击。这是时代、环境、政策带来的改变,更是这里的人们思想解放带来的创造,是一代又一代鄂尔多斯人的艰苦创业改变了这一切。我们许多老同志都是一起走过来的,有共同的体会,有共同的愿望,有为鄂尔多斯学一拍即合的情感。创立鄂尔多斯学让我无法拒绝,不能推辞,只能召之即来,努力去做。我看了十年画册中有一副照片很感动,一张三个老人的合影,三个老人的年龄加起来有210多岁,这就是我和朝鲁、夏日。这张照片似乎在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陈育宁十年来参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活动能坚持下来,不厌其烦地跑来跑去,而且认真地、用心地去做?我想答案是四个字:情义无价。另外,到了这个年龄,早已退休,这个时候要自己解放自己,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得到自己的满足和充实,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种幸福。现在,年龄不算太大,身体还算可以,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自己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两点希望 第一,学术文化的研究仍然是研究会的基础 建立一门学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靠研究、探索,还要靠积累,靠认识的深化。我们用了几年时间,想把鄂尔多斯学作为一门学问说清楚,把这个学问的理论体系说清楚,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情况汇报清楚,于是产生了编写《鄂尔多斯学概论》的动议。对于长期在鄂尔多斯工作的同志来讲,把鄂尔多斯的历史情况、经济情况、文化情况说的清清楚楚,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作为学问来讲,把规律说明白,内在联系找出来,理论认识提炼出来,成为一个学科研究的对象,成为“学”,就不那么简单了。所以编写《概论》的时候大家反反复复讨论过多次,我在最后修改书稿的时候,仍感到有许多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还需要深入。情况似乎说清楚了,但是学问还没有完全证实,包括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琢磨。现在初步框架搭起来了,还要分专题深入研究,还有许多领域有待开发。研究越深入,眼界越开阔,对鄂尔多斯学从理论到实践可能看得更清楚,到那个时候,发挥它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就会更加自如,更加能够产生力量。所以,学术文化的研究依然是学会的基础,不能放松。 第二,要积极培养研究力量 十年来研究会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专家队伍的形成和贡献。现在以本土知识分子为主的涉及鄂尔多斯地方学各个领域的专家和专家队伍已初步形成。今后十年,专家队伍仍然是学会的骨干,没有专家研究的优势就不会有鄂尔多斯学的优势,不会有研究会的活力。因此,专家队伍的建设,专家水平素质的提高,专家作用的发挥仍然是研究会的工作重点,同样也不能松懈。其中重要的是对青年专家的培养,要千方百计地吸引青年专家、青年人员投入到鄂尔多斯地方文化的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多方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压上担子,交给任务,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鼓励他们为鄂尔多斯学研究而成名。这是任何一门学问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发展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我衷心地希望更多的青年人投入到鄂尔多斯地方学的研究中来,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事业奋斗和奉献。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发扬传统,努力创新,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讲话人系宁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宁夏大学教授、博导,研究会专委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