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正值地级鄂尔多斯市的建立之际, 一个地域性、 综合性、 系统性学科—— — 鄂尔多斯学, 在鄂尔多斯大地上毅然崛起, 经过近两年的辛勤运作, 被社会上誉为一枝艳丽的社科之花、 鄂尔多斯大文化工程。
一、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创立和发展
2000 年 6 月, 原伊克昭盟副盟长奇朝鲁同志任巡视员后, 就开始筹划创建鄂尔多斯学研究组织。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思考、 征询、 调研、 论证,于 2002 年 6 月组建了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先后召开三次筹委会会议, 全面开展了各项筹备工作。9 月 16 日, 召开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讨论通过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章程》 ; 通过了首批 87 名会员、 42 个单位会员和 31 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选举产生了会长和副会长、 秘书长和副秘书长、 理事和常务理事, 聘任了顾问和名誉会长。 同时隆重举行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和揭牌仪式, 曾在伊盟工作过并出任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顾问、 名誉会长的老领导、老同志和鄂尔多斯市党政五大班子主要领导、 市直各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到会祝贺。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时, 就明确了鄂尔多斯学的定位, 即: 鄂尔多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鄂尔多斯地区的历史、 民族、 经济、 科技、 生态、 民俗、 宗教、 文学艺术等方面内容的地域性、 综合性、 系统性学科。 其研究内容既涵盖历史也包括现实。 重点着眼于结合现实研究历史、 展望未来。 近期研究的主要课题是, 鄂尔多斯的历史沿革、 民族关系及其特征、 生态演变、 自然资源和生产方式演进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民间文学艺术及民俗风情、 鄂尔多斯与成吉思汗、 考古与文献以及鄂尔多斯人物等。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近两年来, 在鄂尔多斯市委、 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 在市社科联的指导下, 在研究会全体会员和社会上热心于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的方方面面的关心下, 做了大量基础性、 探索性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得到了市委、 市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和完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到目前, 研究会有会长 1 人 (奇朝鲁) , 副会长 7 人; 秘书长 1 人 (杨道尔吉) , 副秘书长 3 人; 理事 27 人, 常务理事 11 人; 顾问 9 人, 名誉会长 22人。 研究会内设秘书处、 会员部、 编辑部、 专家委员会、 策划设计研究中心5 个部门。在会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共 12 人; 会员 155 人, 单位会员44 个, 专家委员会委员 53 人。
为了使研究会的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研究会建立和健全了八项规章制度, 即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秘书处工作职责》 、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员管理和会员部工作制度》 、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规章制度》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编办会刊和会报的有关制度》 、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策划设计研究中心工作制度》 、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人事管理制度》 、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议组织制度》 和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财务管理制度》 。每年都有工作计划和总结, 并制定了长期和短期课题研究规划。
二、 学术活动和成绩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近两年来做了大量工作, 开展了多项学术活动, 取得了较大成绩。从大的方面归纳起来, 主要有:
(一) 创办会刊会报
2002 年 9 月创办出版了 《鄂尔多斯学研究》 会刊 (季刊) , 到 2004 年7 月共出刊了 9 期 (其中蒙文 2 期) , 成为鄂尔多斯的地域性、 综合性学科的研究载体,刊发研究会重大活动和鄂尔多斯学研究新成果的园地,已发表研究论文等文章 180 多篇。
同年 10 月创办了会报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员通讯》 , 2003 年 7 月出刊 9 期后改版为在 《鄂尔多斯日报》 上开辟的 《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专版, 到 2004 年 7 月出刊了 13 期。两种形式的会报共出刊了 22 期, 主要报道研究会的重大活动、 研究动态和研究文章以及鄂尔多斯历史文化知识等。
(二) 拍摄 《走遍中国 · 鄂尔多斯》
2002 年 10 月至 12 月, 研究会与鄂尔多斯市政府外事办、 内蒙古电视台共同选题策划、 组织协调、 撰稿编辑、 协助拍摄, 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和内蒙古电视台对外部摄制完成了 7 集 21 个题目的 《走遍中国 · 鄂尔多斯》 大型专题片, 于 2003 年 2 月 24 日至 3 月 2 日在央视国际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 我市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认为: 该片艺术特色鲜明, 制作精美, 巧妙融合了鄂尔多斯的地区特色、 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是一部高质量、 高品位的对外宣传鄂尔多斯艺术精品。
(三) 专题研讨会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以来, 共主办和联办过专题研讨会 8 次: (1)2002 年 9 月的 “鑫通建安杯” 文化塑市研讨会; (2) 同年 9 月的阿尔寨石窟研讨会; (3) 同年 11 月的 “鄂尔多斯之春” 企业战略研讨会; (4) 2003年 3 月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 《走遍中国 · 鄂尔多斯》 观摩研讨会; (5)同年 9 月的旅游经济和沙产业草产业发展研讨会; (6)同年 9 月与市作协联合举办的苏怀亮新著 《负重的双翼》 讨论会; (7) 2004 年 3 月举办的《我与鄂尔多斯》 发行座谈会; (8) 同年 5 月举办的 《鄂尔多斯盐业史》 出版发行座谈会。
另外, 会长奇朝鲁代表研究会参加了 2003 年 10 月的 “中蒙经贸合作与投资国际研讨会” 和 12 月的 “中国沙漠化防治论坛暨中国首届沙产业博览会” 等。
(四) 编制课题研究五年规划
2003 年 1 月至 8 月,研究会编制并经理事会通过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 2003 年至 2007 年课题研究五年规划。 该规划确定了鄂尔多斯集团发展规律、 农牧业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与旅游文化整合、 城镇化发展战略、 民营经济发展、 生态建设、 生态资源 (沙产业草产业) 、 历史、 成吉思汗与成陵、 文化、 文化品牌战略、 文化塑市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 文学、 艺术、民族、 民俗、 宗教、 蒙医药、 人才战略等 20 多个研究课题, 具体项目有专著 36 部、 论文 52 篇, 项目作者 53 人。
(五) 编纂出版丛书和专著
研究会用一年的时间编纂出版发行了 “鄂尔多斯研究丛书” 一套八册, 即: 由新华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蒙古学出版社等出版的 《成吉思汗秘史》 ( 《蒙古秘史》 白话译本) 、 《末代王爷》 、 《鄂尔多斯风情》 (汉族) 、 《我在鄂尔多斯》 、 《鄂尔多斯品牌战略》 、 《鄂尔多斯盐业史》 、 《鄂尔多斯风俗录》 (蒙古族) 和 《贺希格巴图诗集》 (汉译本) , 共167 万多字。
同时编纂的多卷本 《我与鄂尔多斯》 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两卷, 共 50 万字, 已发行。
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18 万字的 《鄂尔多斯八位名作家古诗古文》 蒙文著作已发行, 另一部 20 多万字的蒙文著作 《鄂尔多斯地名典故》 已送民族出版社付梓。
(六) 出版画册和 DVD 光盘
2003 年 10 月, 研究会编纂出版发行了大型画册 《鄂尔多斯旅游通览》 。 该书 10 多万字, 图片 500 多幅, 全面介绍了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古迹、 生态风光、 民族风情、 旅游景区、 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线路、 旅游知识及相关业务等。
同年 12 月, 根据央视播出的 《走遍中国 · 鄂尔多斯》 大型专题片制作发行了 165 分钟长的 《神奇的鄂尔多斯》 DVD 光盘, 内容分为 “历史篇” 、“魅力篇” 、 “今日篇” 三部分。
(七) 举办年会
2003 年 9 月 16 日至 17 日,在成吉思汗陵旅游开发区大汗行宫举行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 2003 年年会。 出席年会的有研究会顾问、 名誉会长、 理事、 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 特邀单位代表等 58 人。 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孙炜东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并对研究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希望。研究会秘书长杨 · 道尔吉做了研究会工作报告。 年会对研究会的工作、 成陵旅游开发和沙产业草产业发展建设进行了专题研讨。会长奇朝鲁做了 《举社会之力, 办大众之事》 的总结讲话。
(八) 策划旅游服务项目
2003 年 2 月份起, 研究会承办了几项旅游复合型服务和策划项目,除编纂出版 《鄂尔多斯旅游通览》 外, 会长、 秘书长等带领有关人员先后对鄂、 鄂前、 乌、 伊、 达等旗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调研。 在多次对乌审旗的历史文化、 人文景观、 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等旅游资源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策划编制了 《乌审旗旅游事业发展规划》 和 《乌审旗巴图湾旅游发展规划》 文本。 先后赴宁夏、 山西、 陕西等地考察旅游及餐饮文化, 结合鄂尔多斯市的实际, 承办了华尔民族文化村二期工程和巴音孟克草地风情餐饮城等旅游策划项目。
(九) 策划萨冈彻辰诞辰 400 周年纪念活动
2004 年是鄂尔多斯乌审旗 17 世纪著名的蒙古族历史学家、 蒙古史学巨著之一 《蒙古源流》 的作者萨冈彻辰诞辰 400 周年。 乌审旗人民政府于 2004 年 6 月 29 日至 7 月 1 日在乌审旗主办包括纪念萨冈彻辰诞辰400 周年纪念大会、 《蒙古源流》 学术研讨会 (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 和蒙陕宁旅游文化协作研讨会为内容的大型活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受乌审旗人民政府委托, 承担了这次活动的全部策划、 联络工作, 并直接承办了部分活动项目。
(十) 对外联谊交流
研究会成立以来,先后与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江苏扬州文化研究中心、 浙江温州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 榆林市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 山东菏泽蒙古学研究会、 包头大漠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北京、 宁夏、 呼市的部分大学建立了关系, 交流学术研究资料, 互相考察, 开展联谊等活动。和榆林市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正式签订了联谊活动协议书, 举办长期交流合作和联谊活动。2004 年 4 月 13 日至 25日, 以秘书长杨道尔吉等 4 人组成的考察组, 专程去浙江温州和江苏扬州考察温州学和扬州学, 并向鄂尔多斯市委、 市政府呈报了详细的考察报告。
2003 年 12 月 17 日至 19 日,内蒙古社科联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特邀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参加, 研究会秘书长杨道尔吉代表研究会出席了大会, 并介绍了研究会的工作情况。内蒙古社科联根据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性质、 宗旨及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 于 2004 年 1 月 18日正式发文, 决定接纳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直属团体会员。这在目前全区 12 个盟市中直接接纳这一级学术性群众组织为内蒙古社科联直属团体会员还是第一家。
三、 发展思路和展望
据研究会同仁考察,目前被国内学术界公认的地区学已有徽学、 藏学、 温州学、 扬州学、 潮州学、 泉州学、 闽南学。 近年来, 地区学 (或地方学)之所以成为各地区和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突起一个以地区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并非偶然现象。它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与世界各国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着力维护有关, 特别是我国政府对地域性很强的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日益予以高度重视,更为其创造了发展条件。中华民族文化是全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全国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统一团结的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特征之一。 鄂尔多斯的历史是鄂尔多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直面鄂尔多斯历史和现实的鄂尔多斯学是鄂尔多斯各族人民的社会实践和聪颖智慧的结晶。 鄂尔多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鄂尔多斯学扎根的肥沃土壤; 鄂尔多斯现实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现象是鄂尔多斯学赖以生存的鲜活营养; 鄂尔多斯人和鄂尔多斯精神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不竭的动力之源。 所以说鄂尔多斯学是一门研究鄂尔多斯的历史和现实, 研究鄂尔多斯经济和文化互动发展, 研究鄂尔多斯人和鄂尔多斯精神, 研究鄂尔多斯经济和社会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内在规律并展望未来的地域性综合性学科。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 相互利用, 各学科专家学者之间相互交流、 密切配合地完成综合性研究成果,已是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的重要手段。 同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时空环境条件一样, 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事业根植于鄂尔多斯、萌发于这片热土是有其必然性的。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 可以说在全区乃至全国是成立较早的一家地区学民间社团组织。 据悉有专门研究组织并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温州学研究中心成立于 2003 年 9 月, 且设立在温州市社科联。2004 年 4 月,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考察组前去浙江省温州市,对温州市创办温州学研究中心,对温州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及主要成果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并向市委、市政府呈报了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考察温州学扬州学的报告” , 总结了所获几点启示, 找出了差距, 提出了今后工作建议。 本文前面对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以来所做工作做了简要介绍。 对照温州市温州学的创建及其发展状况, 我们学到了人家的长处, 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也看到了自己的长处, 坚定了搞好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策划了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工作, 今后一定会办出特色, 办出实效, 办得更好。
我们的目标是要把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办成促进鄂尔多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和文化动力, 把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办成繁荣发展社会科学和传承先进文化的稳固阵地。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宗旨是以人为本, 以文化为魂, 为加快发展鄂尔多斯经济和社会事业, 为近期目标如期实现, 为鄂尔多斯人民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生活而竭诚服务。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总体任务是深入研究鄂尔多斯, 全面宣传鄂尔多斯, 诚心热爱鄂尔多斯,倾力建设鄂尔多斯。为此, 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严谨、 求真务实的学风文风, 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坚持 “立足学术、服务建设、 创新机制、 着眼发展” 和 “举社会之力、 办大众之事” , 不断丰富鄂尔多斯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持续增强鄂尔多斯人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我们坚信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前途无量, 定然大有可为; 坚信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任重道远,定会大有作为。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做人、 做事、 做学问, 我们以辛勤劳动播撒的种子定会收获美好希望的成果。
作者: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副会长、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
原载 《鄂尔多斯学研究》 2004 年第 3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