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地方学研究

旗下栏目: 地方学研究 《地方学研究信息 地方学动态

西夏研究的新拓展※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20年第 作者:陈育宁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28
摘要:昨天大家对萨拉乌苏古地质与古人类遗址大沟湾、米浪沟湾、范金山藏品陈列馆、三岔河古城等遗址进行了考察,今天大家围绕着地斤泽地望、西夏时期的鄂尔多斯、丝路西夏文化旅游业开发三个主题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作一个
        昨天大家对萨拉乌苏古地质与古人类遗址大沟湾、米浪沟湾、范金山藏品陈列馆、三岔河古城等遗址进行了考察,今天大家围绕着地斤泽地望、西夏时期的鄂尔多斯、丝路西夏文化旅游业开发三个主题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作一个发言。
        这几年文化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文化和旅游的相融合成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学术文化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势头,包括和地方旅游业的相融合。近几年来,围绕着鄂尔多斯地区文化和西夏学的研究,正在尝试与地方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而首先是把历史文化资源搞清楚。相关的研讨会我就参加了四次。第一次是2015年8月在榆林举行的党项史迹与陕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第二次是2018年6月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在鄂托克前旗举行的关于鄂尔多斯蒙古唐古特的学术座谈会;第三次是2019年7月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举行的第三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第四次就是这次在乌审旗举行的鄂尔多斯党项西夏文化与区域文化旅游整合发展研讨会。我感受到,在这个新形势下,西夏学、鄂尔多斯学和地方文化发展相结合,有了新的进展。这次会议的深入交流,无论是对学科的建设、学术专题的研究、地方文化的深入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是一次有益的推进。
        我讲四点想法。
        第一点,拓展了西夏学研究的学术领域和地域板块。
        近几年来,在鄂尔多斯、陕北地区进行的学术调查中,发现这一区域党项和西夏的历史遗迹遗存很丰富。以往西夏学研究在地域上主要以兴庆府(宁夏银川地区)为中心、河西走廊武威敦煌为重点、黑城发现为突破口这样三个传统的地域板块,现在西夏学关注的领域有了突破,这就是对鄂尔多斯、陕北地区党项和西夏的遗存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从而在研究地域上有了新的拓展。完整的西夏学,通俗地讲,要从白城到黑城。白城就是统万城、夏州城,党项从这里起家、奠基,从这里走上独立建国的道路。黑城有西夏长期的文化积淀,有很多西夏遗存,特别是在文化、宗教层面,黑城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党项人自西羌古地走出,接着唐朝中晚期两次东迁,到宋初立国壮大发展,直到蒙古人把他灭掉,前前后后差不多六、七百年时间。一个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活动六、七百年,其中独立建立政权200年,创造了自己的文化,成为中国北方民族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民族了不起。党项原来是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走到了与中原紧密衔接的地域以后,逐渐地通过文化的交流,受到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他们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观念上、文化上、生产方式上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个民族的独立建国,是他们发展强大的一步,不是坏事。这个民族在鄂尔多斯、陕北地区的活动贯穿于党项西夏历史的全过程。没有对这个民族在这个地域活动的认识和研究,不是完整的西夏学。白城黑城,一个城都不能缺。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夏学作为宁夏大学建设的重点学科,有责任把这个学科建设规划好,进一步完善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推动这个学科的建设,要对鄂尔多斯、陕北地区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投入。这几年来他们已经陆续在这个地区作了许多调查,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西夏文物》中,内蒙古卷和宁夏卷吸收了这些调研成果,这对西夏学学科建设来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点,丰富和拓展了鄂尔多斯、陕北地区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这个地方有党项文化、有西夏文化,而且很丰富,过去对这个地区的党项西夏研究有所忽视,现在看来,应是这个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遗址遗存到典籍,都非常丰富多样,是这个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党项西夏文化在当时的银州、夏州、宥州、灵州这一线所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对这个地区来讲,还有许多新的任务,新的课题。不满足于现在对这个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要扩大视野,进一步挖掘。我要特别提到横山县政协,首先在榆林召开了一次党项史迹的学术会议,我参加这次会议很有感触,考察了许多古迹,包括李自成的家乡遗迹,很受启发。
        第三点,我们把陕北——鄂尔多斯,一直到宁夏——河西走廊这一地区联系起来看,在这个大的地域板块中,是我国历史上北方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最为频繁的地区。这里有黄河,有丝路,有农耕,有游牧,有军事堡寨,有边塞驿站,有茶马互市,有冲突战争,但更多的是多民族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与汇合,众多民族的交流交融,这样的大戏,在这个板块上演绎不断,精彩纷呈。这个大板块,恰恰也是长城的走向,也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密切交往的地区。为什么在两种文化、两大民族交融的地区文化这么丰富多彩?这就是中国多民族历史的一个特点。多民族历史本身就是在这样的交往交融中发展、壮大、丰富起来的。从这个板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是如何走上多元一体的。从这个板块,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这个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多民族共同体的特征。西夏是这个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板块的一个缩影。西夏的面积有多大?建国以后的疆域鼎盛时期达到80万平方公里,是西北地区局部统一的局面。在西夏占有的这段历史过程,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讲,特点都非常明显,显示了西夏的重要性。西夏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调查研究的课题。
        第四点,地域文化和地方旅游事业融合发展,正在形成非常有前景的产业,也让我们从事历史文化研究者有许多文章可做。
        我们在乌审旗研讨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我们了解到,乌审旗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它不仅包括地斤泽这样的党项西夏遗迹遗存很多,其他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很丰富。今天奇校长讲,乌审旗在鄂尔多斯党的历史上有几个第一,我们听了很兴奋。历史上乌审旗还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存,比如萨拉乌苏古人类活动遗址,统万城,《蒙古源流》的诞生地,独贵龙运动,席尼喇嘛等。从民俗文化上讲,有敖包文化、马头琴文化、民歌文化等,蒙古族第一个马头琴艺术团出在乌审旗,第一个鄂尔多斯民歌博物馆出在乌审旗。1970年蒙古族的歌唱家金花出自乌审旗。“乌审召美名扬天下”,是陈毅副总理1965年参观最早进行草原生态建设的乌审召时的题词。这些都是宝贵的甚至是唯一的历史资源,今天的发展都与之割不断。我们感受到今天这个民族有这么大的创造力,这个地方有这么大的变化,不能不说也是这些历史文化的基因仍然在起作用。所以讲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话,有了文化自信,才会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2019年9月16日在“鄂尔多斯党项西夏文化与区域文化旅游整合发展研讨会”(乌审旗)上的发言节选。
 
        作者: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宁夏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首任主任、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
责任编辑:陈育宁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