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地方学研究

旗下栏目: 地方学研究 《地方学研究信息 地方学动态

鄂尔多斯学研究的功能与作用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22年第 作者:杨 勇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要: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创办之初,确立了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的办会宗旨,2019年,奇海林会长提出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五大特点:因时代而立、因作为而兴、因交流而跃、因个性而美、因文化而强。两次表述,都是对鄂尔多斯学研究功能与作用的归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创办之初,确立了“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的办会宗旨,2019年,奇海林会长提出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五大特点:“因时代而立、因作为而兴、因交流而跃、因个性而美、因文化而强”。两次表述,都是对鄂尔多斯学研究功能与作用的归纳和阐释,体现出鄂尔多斯学研究功能和作用的不断充实和完善。
        鄂尔多斯学,是一门区域性综合研究的学问。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下,鄂尔多斯地区发展即将步入快车道关键阶段应运而生的社会学术组织。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历史性担负起了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研究与服务的功能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需要更加明确对于鄂尔多斯发展所应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鄂尔多斯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一、鄂尔多斯学研究的功能
        鄂尔多斯学研究,立足鄂尔多斯,研究鄂尔多斯,服务鄂尔多斯,就是要发挥出研究与服务鄂尔多斯地方发展的功能,同时鄂尔多斯学还“因交流而跃”,又具有了不可或缺的交流功能。因此,鄂尔多斯学的功能作用就具备了研究、服务和交流三大特征。
      (一)研究功能
        研究功能,是鄂尔多斯学的基本功能。作为一个地方性综合研究学术组织,构建的学术研究平台,首要任务就是对于地方的研究,只有研究,才会梳理历史脉络,总结时代经验,探索未来发展,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才有鄂尔多斯学研究扎实的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才会产生出强有力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1.梳理历史脉络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写照,以史为鉴,梳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探索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需求,也是探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竭源泉,更是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高度认同,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鄂尔多斯地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了人类历史的创造,从朱开沟文化开始了游牧与农耕两大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我国北方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最初的历史篇章,“这里又是这种各民族交往交流、你来我往,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从未间断,特别是中原中华传统经济文化对这一地区产生巨大吸引力和辐射力,因之成了多民族不断聚集之地。这些先后出现在鄂尔多斯的众多民族,或长或短、或多或少参与了这个地区的开发,包括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城镇交通、工商贸易、边塞工事及各类文化的汇集及地域文化的形成,他们共同开发了鄂尔多斯,共同创造了鄂尔多斯的文明。也正因为如此,鄂尔多斯地区的各民族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从来都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关系建立在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高度认同的基础上,历经考验,牢不可破,成为不断创造中华文明的内在动力。这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基本内涵,也是我们研究和认识鄂尔多斯历史要把握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结论”(《鄂尔多斯学认知观》,陈育宁,《鄂尔多斯学研究》,2022年第1期)。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从鄂尔多斯历史研究开始的,直到现在对于历史的研究依然是一个重要领域。20年来,在历史研究方面产生出一大批研究成果,诸如《鄂尔多斯史论集》(陈育宁著,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2年6月),《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探秘》(潘照东主编,2002年),《鄂尔多斯盐业史》(牧人、袁宪金编著,奇·朝鲁主编(鄂尔多斯学研究丛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口述历史——鄂尔多斯“独贵龙”与反洋教》(陈育宁著,奇·朝鲁主编(鄂尔多斯学研究丛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鄂尔多斯历史研究》奇·朝鲁主编(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内蒙古出版集团,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伊金霍洛史迹拾遗》(张子珍主编,甄自明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鄂托克旗史迹拾遗》(尚二平、杨勇主编,甄自明编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鄂尔多斯大辞典》(鄂尔多斯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也有较大篇幅的历史内容。这些研究从历史的不同阶段、不同角度,从研究的不同方式、不同成果出发,对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做了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2.总结时代经验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创始人奇·朝鲁先生在《鄂尔多斯学与地方学》中提出:“鄂尔多斯学是地方学。地方学,就是一个地区长期形成的有自己独特特征、自成体系、有自身规律的专门学问;是把国内某一地区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除了涉及该地区的地理、历史、人文、民族等之外,揭示该地区在现阶段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方式等诸多方面所呈现的特点。”
        鄂尔多斯学创立的时代,正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变革的时代,世界在发生极大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变化,鄂尔多斯在改革开放中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育宁教授在《鄂尔多斯学认知观》中讲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表明,鄂尔多斯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生态恶化走向绿色大市,由贫困走向富裕,开创了资源转换新发展模式,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示范和新经验,鄂尔多斯地区各族人民都是这一历史巨变的受益者。在这个转型变化过程中,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作为亲历者、见证者,抓住不同发展阶段涉及全局的重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方案,诸如生态重建、二次创业、脱贫致富、小康达标、城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转型、黄河‘几’字湾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作为立项支持和研讨的重点,力求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好服务咨询工作。”近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更加注重发挥把握时代脉络,总结时代经验,做出有时代特色的研究与服务。
        3.探索未来发展
        社会发展永不停息,我们在今天加快奋进步伐的同时,也更加需要探索未来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方式。鄂尔多斯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内蒙古“稳”的压舱石,“进”的排头兵,未来肩负的重任不仅关乎地区自身的发展,也关乎全区的发展状况,也会在局部有限领域影响到更大的范围。对于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与繁荣、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期待和预测,从战略发展的角度,从宏观研究的角度等诸多方面,都是鄂尔多斯学需要着重关注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20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未来战略发展的调查研究与理论探索,进入新时代以来,自治区对鄂尔多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目标,为此,鄂尔多斯提出了“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的战略目标,在这样重要的时代背景下,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勇于承担重任,主动研究和探索鄂尔多斯未来发展战略目标任务。
        4.构建研究平台
        鄂尔多斯学研究作为一门区域性学问,开展的是地区综合性研究,涵盖历史、文化、经济、生态、社会、科技等自然与人文研究的多学科、多领域。鄂尔多斯学研究的优势体现在对于地区性研究的认知度高、敏感度大、对策性强,可以采取“多兵种作战”集团化方式进行综合性研究、全覆盖式研究。正因如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的平台,这一平台供各种学科的专家学者、仁人志士对鄂尔多斯地区的方方面面开展研究,进行探索,奉献智慧。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平台所具有的特点,第一是实行了会员管理制度。会员的形式,凝聚了一大批有志于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本土专家学者和相当一部分爱好者,加入到研究会的队伍中来;第二是独创了专家委员会制度。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建立之初,创新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制度,构建了一整套专家管理办法和组织方式,凝聚了一大批自治区和全国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展鄂尔多斯学研究,发挥他们的各学科专长,各种学术优势,各项研究成果,各方面智库作用,共谋鄂尔多斯发展。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员制度和专家委员会制度两个学术研究机制的形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研究平台,为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5.创建研究体系
        20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致力于学术研究与应用服务,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鄂尔多斯改革开放贡献了学术型社会组织的一份力量。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之所以具有了这样的力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可以为地方社会发展做贡献,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源于鄂尔多斯学自身研究体系的建设,保障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可持续发展,并且获得颇丰成就。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之初,即注重研究体系建设,从最初的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和完善,在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修正,产生出了较为系统、完整、简明的办会及研究体系。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确立的目标是“创品牌地方学,建和谐研究会”,制定的会旨是“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研究会的理念是“举社会之力,办大众之事”,坚持的会风是“向心,奉献,低调,务实,节俭,高效”,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特点是“因时代而立,因作为而兴,因交流而跃,因个性而美,因文化而久”,鄂尔多斯学研究特征由“知识体系+应用服务”,延伸到“思想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鄂尔多斯学,作为一门区域性综合学问,争创成为一门地方学研究特征的学科体系。
        (二)服务功能
        服务于社会大众,服务于时代召唤,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重要功能之一。多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以党中央和地方发展的中心工作和任务为出发点,立足鄂尔多斯,服务鄂尔多斯,为鄂尔多斯各级党委、政府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决策咨询,建言献策,为各级部门和基层组织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为鄂尔多斯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鄂尔多斯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迈向新征程,贡献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文化力量和智库作用。
        1.服务政府功能
        鄂尔多斯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做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咨询和智库工作,所以,鄂尔多斯学具有研究历史与现实,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服务城乡社会大众的基本职责和功能。提供服务的方式有:(1)深入研究和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解读党中央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中心工作开展研究,同时经常性开展主题调查研究,针对性提出决策咨询建议和意见,形成研究报告、议案提案、理论性文章等,提交党委、政府,供决策咨询。(2)为市旗(区)党政部门在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方针,实施战略工程和任务中开展理论指导和应用服务,如举行理论辅导、学术讲座、主题调研,提出精准对策和具体建议。(3)在旗(区)各乡镇(苏木、社区),甚至于村(嘎查)等基层单位,开展政策性宣传,理论性辅导,特别是针对城镇建设和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具体发展定位、路径目标和实施意见,针对瓶颈式问题进行把脉问诊,对症建言,精准性研究,落地式服务。
        2.文化建设功能
        鄂尔多斯文化丰富多彩,数千年来始终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各民族文化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融合文化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文化建设加快了步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灵魂与根脉,挖掘历史文化、区域性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新时代文化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战略性研究规划,全局性布局实施,提出鄂尔多斯文化特色、亮点,打造全新的鄂尔多斯文化品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自始至终都参与到了鄂尔多斯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发挥着学术型社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
        鄂尔多斯文旅融合发展,在文旅产业领域产生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局面,鄂尔多斯全域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城市时尚旅游,均走在了全区前列,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响沙湾休闲度假旅游区、康巴什城市旅游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和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共同编织成为祖国北疆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鄂尔多斯文创产业富有独创性、地域性和时尚性,以鹰形金冠、鄂尔多斯青铜器等文物原型,创新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文化创意性极强,市场接受度较高,深受游客喜爱,频获国内大奖。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作为智库与创意平台,在此贡献出了重要的智慧与智库作用。
        3.科普宣传功能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社科普及基地、自治区社科联直属学会,是自治区社科联授予的“内蒙古沿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项目单位,社科普及是研究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使命。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社科普及方面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宣传和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科学知识普及理论宣讲活动,开展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进入新时代鄂尔多斯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的思想理论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社科普及工作,充分利用会员和专家资源以及他们遍布全市城乡的特点,突出学术型社会组织的特长,以通俗易懂的理论宣讲、深入基层的调研指导、报刊网络文化阵地的科普宣传等方式,凸显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社科普及功能特征。
        4.培育人才功能
        鄂尔多斯学研究,需要人才,需要地方学研究人才,特别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地方学研究人才。因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20年来始终把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凝聚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工作放在第一位。众所周知,鄂尔多斯地处祖国北部边疆,虽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但是,人才匮乏是桎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鄂尔多斯学研究队伍建设同样存在着类似的困境。为了排除人才短缺的困难,建立一支既能开展理论研究,又可以进行实践应用服务的人才队伍,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培育团队人才。第一,通过会员制、专家委员会的组织形式,维系一大批可用的人才;第二,以落实到人的项目和课题制,带动人才进步和成长;第三,以老中青三结合的方式,发挥老专家、老学者、老同志的学术优势和工作经验,以传帮带的方式,培育和锻炼青年学者的成长;第四,通过学术交流,外出考察,安排调研等多种方式,让专家学者开阔视野,提升站位,充分了解地方学研究的方法、特点和规律,以达到地方学研究所应具备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服务能力。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在摸索与实干中培育人,在研究与服务中锻炼人,经过20年的锤炼,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建立起了一支能干、实干、干的好、出成果的人才队伍,既达到了人才队伍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又实现了人才培养利用的功能作用。
        5.地方文献阵地
        鄂尔多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特征,生机勃勃的时代文化激情,累积厚发至深,研究成果卓著,存留有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谱写出可观的讴歌新时代的书卷,包括图书、画册、报纸、刊物等纸质文献,还有照片、录像、录音等音像档案资料和出版物,其中有大量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但是这样一些资料多数散落在民间,很少集中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失散损毁,留下诸多遗憾和文化的缺失。作为地方学研究机构,同样也有着收集存档地方文献方面的使命和责任,进而以地方文献阅览检索,服务于专家学者和爱好者也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功能之一。
        (三)交流功能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因交流而跃”,突出了交流的功能价值,强调了交流对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来讲,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交流的功能,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20年的历程中值得推崇和赞扬,其效应已经有了极大的表现,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因交流,而促进了自身建设的壮大,因交流而在国内外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1.构建交流平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交流是鄂尔多斯学研究的重要方式。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性质是一个学术型社会组织,是立足鄂尔多斯,研究鄂尔多斯,服务鄂尔多斯的学术机构,所有在这个机构里的研究与服务,都是社会有识之士,都是各领域专家学者,所以,研究会为研究者与服务者搭建出一个共同开展学术沟通、交流、研究的阵地。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以会员制和专家委员会等多样性活动形式,以对内对外的学习考察交流的方式,以举办各种类型学术研讨会议的契机,以实施项目研究调查的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以平台方式发挥出学术研究和服务的交流功能。
        2.学术互动交流
        地方学,是一门新兴的区域性研究学问,一方面缺乏系统性研究方法与成果,另一方面也受到区域性研究局限,相互之间在学术研究上既有共同性,又有极大的差异性,面临着各自为政,又急需突破的局面。正因如此,各地方学研究都在互相关注,互相借鉴,互相交流,形成了强烈的机构之间、专家之间的互动愿望。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2005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等6个地方学研究机构发起成立了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首次为全国地方学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一平台的维系与运作中,极大的促进了全国地方学的建立与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专家学者,建立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机构,产生出非常丰富与高质量的地方学研究成果和服务成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与全国地方学研究机构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开展较为频繁的学术互动,而且,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开展各式各样的学术活动,学术交流功能突显。
        二、鄂尔多斯学研究的作用
        鄂尔多斯学研究的作用,在20年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服务中逐渐产生和形成,而且,随着研究成果的丰富,服务能力的增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充分体现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初心使命,展示出一个学术型社会组织的责任担当,为鄂尔多斯地方发展,为中国地方学壮大做出积极贡献。纵观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的作用和力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与服务的两大要素,确立了研究会核心理念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核心理念是研究与服务,从创建之初,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始终坚守立足鄂尔多斯,研究鄂尔多斯,服务鄂尔多斯的理念不动摇,着力于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重的路径,在以学术理论研究为基础的同时,积极创建和创新对社会服务的功能,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主动嵌入服务于改革开放的洪流。诚如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首任会长奇·朝鲁所言“凝心研究的成果是聚力服务的资本,聚力服务的效果是凝心研究的价值体现。凝心研究、聚力服务是硬功夫,是正能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慢功、长期发挥作用的隐功、以文育人的文功。真正凝心聚力方可见到长效的精功。鄂尔多斯学是一门研究鄂尔多斯,服务鄂尔多斯的社会应用性学问。凝心研究鄂尔多斯知识体系,聚力服务于鄂尔多斯社会实践,是构成鄂尔多斯学不可或缺的一体之两翼”(《凝心研究  聚力服务》奇·朝鲁《鄂尔多斯学研究》2022年第2期)。20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研究领域产生出《鄂尔多斯大辞典》《鄂尔多斯学概论》等代表性研究成果。在实践应用上多层次服务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如总结提升“鄂尔多斯模式”,将改革开放以来“三次跨越转型”的鄂尔多斯发展,树立为西部大开发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样板;发起和推动在阿尔寨石窟加强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使其在较短时间内超常规特批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对成吉思汗陵旅游开发研究,提出大成吉思汗陵文化旅游格局的概念,提升了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诸多案例说明,研究与服务理念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办会的法宝之一,研究与服务理念也奠定了鄂尔多斯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二)地方学研究体系的探索,迈出了学科建设新步伐
        鄂尔多斯学,经过20年的地方学体系研究与建设,正在迈向学科体系建设的奋斗目标。众所周知,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的诞生,始于一种情怀,落地于一众热爱鄂尔多斯家乡,有志于鄂尔多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仁人志士。但是,鄂尔多斯学一经提出,便开始了对于这门学问的不断探索,开始构建其学术研究体系。正如鄂尔多斯学的倡导者、首任会长奇·朝鲁先生所概括的:“鄂尔多斯学的提出和创建,是对鄂尔多斯人文资源的丰富性、独特性给予了新的认识和评价;是对鄂尔多斯地域及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体系的一个新概括,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架构”(奇·朝鲁《鄂尔多斯学与地方学》2013年)。同样是鄂尔多斯学的倡导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首任专家委员会主任的陈育宁教授,对此认为“这是对鄂尔多斯学的一个基本定位。”他还说“对于鄂尔多斯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在研究会成立之前,我在与奇·朝鲁先生沟通想法时,曾提出如下6点:1.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早的开发和组成部分;2.是历史上北方多民族共同活动的舞台,是民族汇聚、交往最集中的地区,是研究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典型;3.在一个地区内集中体现了蒙古族民族经济与文化的基本内容、形态和特征;4.是一个生态环境历史演变和生态重建曲折历程的典型;5.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6.对外开放及国内外产生的深远影响”(2002年3月22日,陈育宁写给奇·朝鲁同志的信《关于建立鄂尔多斯学的初步建议》)。
        2012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10周年之际,由奇·朝鲁和陈育宁主编的《鄂尔多斯学概论》中,对鄂尔多斯学的主要内涵概括为特色鲜明的6个方面:1.较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2.保留了蒙古族独具特色的祭祀文化:3.生态演进的历史经验;4.传承文化的深厚传统;5.创造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奇迹;6.敢为人先的鄂尔多斯精神。这是对鄂尔多斯学研究体系的又一次提升和完善。2022年,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鄂尔多斯学的内涵与外延与时俱进,又有了新的扩展。奇海林会长提出,鄂尔多斯学的研究对象要具有思想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三个特点。“随着地方发展实践的需求,地方学的发展与深化是历史必然。”要“始终沿着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立足当地实践、深入细致研究、成果应用得当,而且不断与时俱进”(《鄂尔多斯学的研究对象》,奇海林,《鄂尔多斯学研究》2021年第3期)。鄂尔多斯学研究内容和形式,经过20年的不断概括和提炼,研究体系日趋完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必将在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全时空与全方位的研究,促进了经济与文化发展
        鄂尔多斯学是一门研究地方的学问,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是综合性研究阵地,是站在全时空的角度,着眼于鄂尔多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研究,是站在鄂尔多斯全方位的角度,着力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生态保护、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研究。20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产生出《我与鄂尔多斯》(丛书)《鄂尔多斯史论集》《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蒙古族风俗》《郡王府记忆》《库布齐历史与文化研究》等历史文化专著;还产生出鄂尔多斯庆祝建党100周年访谈实录丛书(五册)、《2035的鄂尔多斯:发展预测与战略研究》《鄂尔多斯石榴花开》《律动康巴什》等时代性强的著作等,20年来还有大量相关论文及科普文章发表在报刊和网站,形成3000多万字的学术研究成果,常态化地开展调查研究,建立“鄂尔多斯文献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从创立到今天,以广阔的视野,立体扫描鄂尔多斯,探索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发展规律,服务于鄂尔多斯改革开放的发展需求,理论与实践成果促进了鄂尔多斯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步伐。
        (四)构建凝心聚力文化平台,影响了民间办会新风尚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是一个凝心聚力的文化平台,在奇·朝鲁、夏日、陈育宁三位奠基者的带领下,20年来,在这个平台上汇聚了国内外290多位会员和专家学者,前后有20多位驻会专家,共同为鄂尔多斯奉献智慧和力量。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之所以有如此号召力和影响力,首任会长奇·朝鲁总结为“凝心研究,聚力服务”的八字方针。事实如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吸纳了诸如陈育宁等100多位区内外国家级和地方较高水准的专家学者,建立起了专委会的专家团队,同时还先后聘请千奋勇、伊钧华、云照光、夏日、雷·额尔德尼、郭启俊、奇·朝鲁(2017年卸任会长后)等几十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担任荣誉会长,20年来,每年都要召开呼市地区专家学者和老领导迎春座谈会(2021年后因疫情未召开),一大批专家学者和关注鄂尔多斯的老领导聚集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平台上,为鄂尔多斯发展一如既往地奉献宝贵经验和智慧力量,关心鄂尔多斯、呵护鄂尔多斯、赞美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凝聚人心的办会理念与方式,影响和形成了鄂尔多斯文化建设与学术活动的全新模式与时代风尚。
        (五)建立专家委员会的机制,创新了学术研究新方式
        2002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作为一门新型学术研究机构,开展学术研究是首要任务,而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研究人才,既缺乏理论型研究人才,也缺乏实践性服务人才,既缺乏专业能力突出的人才,也缺乏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发展。然而,按照社会组织管理的办法要求,研究会所有会员必须是属地人员,没有条件跨区域发展会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急需的区内外专家学者无法成为研究会的一员,进而也使研究受到影响。经过探索,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决定在建立会员制的同时,设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平台,成立由外地专家和本土专家相结合的研究组织,即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这个组织只有研究职能,起到联系专家,增进沟通,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管理下,专心致志、同心协力开展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家委员会推举鄂尔多斯学倡导者之一的陈育宁教授担任首任主任,他连续三届(2002-2017年)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15年,组织开展了专家委员会各项工作,团结带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创新研究,潜心服务,构建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体系,产生了许多对鄂尔多斯行之有效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地方学研究领域也产生出极大的影响力。专家委员会实行制度化管理,最初吸收专家委员的标准必须是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研究者,获得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在专业研究方面有学术著作等。专家委员需要每年报送研究选题,年底汇总研究成果,参加研究会的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在学术会议上提交论文进行交流,为研究会项目和课题进行评审等,迄今为止专家委员有160多位。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是最早设立专家委员会的学术研究机构,受此影响,区内外学术研究机构和全国地方学研究机构多有效仿,利用专家委员会扩大了研究团队,建立了稳定的研究队伍,增强了研究力量,提高了研究水准,放大了研究视野,提升了研究格局,因而也产生出了理论与实践水平较高的大量研究成果。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自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奖研究成果均为专家委员的学术研究成果。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在服务鄂尔多斯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深入调查研究鄂尔多斯历史、文化、生态、民生、城乡建设等基本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鄂尔多斯发展动态,围绕鄂尔多斯阶段性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以书面、会议、咨询和沟通交流的多种方式,提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促进了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鄂尔多斯学的倡导者首任会长奇·朝鲁在总结专家委员会的作用时说:“专家委员会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主力队生力军。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家学者,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形象塑造者、鄂尔多斯学形象代言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的学风文风作风,是履行凝心研究聚力服务使命担当的决定性精神文化要素。只有高品格高修养的专家学者创作出高品位高水准的作品,方可起到创新驱动,高质量服务现代化建设得非常积极的作用。”(《凝心研究 聚力服务》奇·朝鲁,《鄂尔多斯学研究》,2022年第2期)。
        (六)倡导地方学的横向联合,带动了全国地方学发展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建会之初,联络和走访全国有影响力的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机构,开展调查研究和学习取经,在此基础上,2005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牵头,全国各地6个地方学研究机构共同倡导发起,以联盟的形式,联合全国30多家地方学和地方文化机构成立了“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主动承担起了联席会管理运营的任务,连续两届被推举为“轮值主席方”。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的成立,开创了全国地方学联合作战的先河,主要开展的工作,一是定期召开联席会,二是创办了《中国地方学研究信息》季刊,三是编辑出版了《地方学研究专辑》(共1-6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编辑出版了其中3册)。由此,全国地方学研究机构和人才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现在有近60家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的机构活跃在这个平台。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的模式,还被引进到了韩国和日本,两国也分别成立了类似于全国地方学研究的联盟机构。近年来随着联席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第二任轮值主席方北京学的卓越努力下,以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为基础,建立了亚洲地方学研究机制,设立了“亚洲地方学论坛”,论坛确定每年轮流在亚洲各国召开论坛和各式活动,2019年10月,《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国际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因疫情影响其后两年均未召开,今年10月份将在韩国举办第二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国际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建立起了联通全国、联通亚洲地方学研究组织的桥梁,这其中也有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促进全国乃至亚洲地方学研究繁荣发展的一份贡献。
        (七)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咨询,贡献了研究会智库作用
        鄂尔多斯学研究,具有存史资政,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资政服务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奇海林会长在《鄂尔多斯学由来》一文中讲到,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立足鄂尔多斯、研究鄂尔多斯、服务鄂尔多斯,即社会有用,而且是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用之能赢。首先表现在立足本地、研究问题、发挥智库功能。《鄂尔多斯大辞典》《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经济腾飞路》《2035的鄂尔多斯》等对新接触鄂尔多斯者而言,可谓古今大全,对常年工作在鄂尔多斯者来说,也是手头必备之工具书。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促进的新时代,鄂尔多斯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在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焕发出特有的发展进步活力,而作为鄂尔多斯市改革开放发展繁荣的重要知识支撑和思想来源,鄂尔多斯学为这种发展进步提供了独特而直接的文化营养和历史推动力。”(《鄂尔多斯学由来》,奇海林《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21年第1期)。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常态化地为市委、市政府和各旗区党委、政府提供智力服务,近年来参与了鄂尔多斯市“十四五”规划制定评审工作,多次参与了鄂尔多斯市党代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还参与了市旗(区)两级文化旅游、非遗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与治理等诸多方面的规划评审和主题论证等方面工作。主持了多个具体项目、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如与市文明办、市民委、市社科联等制作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课堂系列视频专题片,与市老干局共同编辑出版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丛书一套五册,与鄂尔多斯广播电视台制作了红色鄂尔多斯、印记鄂尔多斯系列专题片,为乌审旗、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康巴什区等旗区编辑出版了历史研究、文化旅游、民族团结、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数十部研究著作,贡献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智库作用。
        (八)以会聚人以项目带新人,培育了一支专业化队伍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之初,自身力量主要来源于干部队伍里一部分退休的专家学者和地方文化爱好者,凭借着强烈的愿望与热情,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就是这样一支队伍的形成,也是在边干边学的过程中成长了起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平台,培养出了一批自己的研究人才、服务人才。进入新时代,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广泛吸纳了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他们具有大学阶段受到了专业化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在接触了地方学研究的项目和任务后,经过不断地调研、交流、讨论,在实际工作中对地方学研究方法、规律和鄂尔多斯学研究特色有了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在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人才队伍的力量,进而让鄂尔多斯学研究充分发挥其独有的功能,成为培养鄂尔多斯地方性学术研究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20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依靠可持续性的人才队伍建设,专家学者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老中青三结合的研究队伍里,青年学者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承担项目和课题的专家学者中间,高学历、高级职称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研究主题方面,理论性、政策性、研究性的文章越来越多,研究水准越来越高,联系实际,为现实服务的研究成果占比越来越大。如《2035的鄂尔多斯:发展预测与战略研究》专著,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奇海林会长承担的自治区社科重大课题,在完成课题研究过程中,奇海林会长从资深专家的角度出发,带领和指导几位年轻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了研究任务,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样的实例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比比皆是,由此,也窥视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作用,也充分理解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20年卓越成果的取得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出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九)二十载学术研究结硕果,奠定了地方学研究品牌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从2002年成立以来,秉承“举社会之力,办大众之事”的理念,坚持立足鄂尔多斯,研究鄂尔多斯,服务鄂尔多斯的基本准则,创新发展,开拓进取,办会20年,收获颇丰。
        第一,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鄂尔多斯学倡导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首任专委会主任陈育宁教授讲道:“作为学术范畴的民族地区地方学研究,也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这是符合民族地区历史和国情的指导思想,也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建会20年来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的主要原因,是鄂尔多斯学的最大学术收获。”(《鄂尔多斯学认知观》陈育宁《鄂尔多斯学研究》2022年第1期)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学术成果丰硕。20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出版图书、音像制品、编辑刊物和报纸专版,在鄂尔多斯学研究网站与网络平台发表信息和文章等。对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创始人、首任会长奇·朝鲁撰文写道:“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凝心研究初创期所收获的基础性成果,有《鄂尔多斯学概论》《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各年度《鄂尔多斯学研讨论文集》,有《鄂尔多斯学研究》季刊等数百万字的留存文字记载。聚力服务探索性实践所取得的效果,有主办、承办、合办、协办的百多次(届)各级各类论坛、研讨会数百万字的论文集,有自治区各盟市首家编纂出版的大型工具书《鄂尔多斯大辞典》,有全国唯一在地市级机关报开办的《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学研究》月刊,以及《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网站》等等,有资助编审出版发行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创作的二十多部各类图书,有在国家主流媒体播出的超大容量、全景式、立体式展示鄂尔多斯的《走遍中国·鄂尔多斯》——《神奇的鄂尔多斯》大型电视专题片和影视作品等,留存时代记忆”(《凝心研究 聚力服务》奇·朝鲁《鄂尔多斯学研究》2022年第2期)。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继任会长奇海林教授撰文谈到“近年来,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先后出版《温暖世界骄子情怀》《经济腾飞路》《伊金霍洛旗改革开放40年》《律动的康巴什》《绿色乌审》《强旗富民准格尔》《红色鄂尔多斯》《绿色鄂尔多斯》《发展鄂尔多斯》《文化鄂尔多斯》《幸福鄂尔多斯》等”(《鄂尔多斯学的由来》奇海林《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21年第1期)。
        20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先后举办了102次大型学术论坛及专题研讨会,组织了百余次考察及调研活动,出版了以《鄂尔多斯大辞典》《鄂尔多斯学研究丛书》《我与鄂尔多斯》为代表的大型工具书和专著共 125部。在编辑《鄂尔多斯学研究》(季刊)218期(包括增刊、蒙文刊),从2002年9月至今,出刊《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月刊)240期,在报刊上编发了研究会会员、专家撰写的论文、文章近2000篇。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潜心研究,学术成果丰硕,奠定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品牌影响力。
 
          作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 勇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