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最新活动

旗下栏目: 最新活动 学术论坛 学术互动 会议信息

“144610”巧遇“五个家园”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学会研究专版第24 作者:王春霞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6-28
摘要:5月10日至12日,群贤毕至,大咖云集。矗立于黑土地上的延边大学迎来了中国民族理论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5月10日至12日,群贤毕至,大咖云集。矗立于黑土地上的延边大学迎来了“中国民族理论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在这场学术交流中,共收到会议论文162篇,而最引人注目的议题是“144610”巧遇“五个家园”。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凌经球教授在大会发言,以《“根本方向”:生成逻辑、路径面向和实践创新——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研究系列论文(之五)》,向与会者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五个家园”实践举措。他说,2024年2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召开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动员部署会暨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全局,要在构筑‘五个家园’上下功夫求实效”。“五个家园”即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共建共享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夯实社会发展基层基础,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根本方向的落地之策。一是胸怀“国之大者”,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把党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策部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落实到实践中。二是常态化长效化抓“创建”,首先把“创建”贯穿于“示范区建设”的始终;其次是推动“创建”工作“提面扩质”;再次是倾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示范典型。三是以党建+推动社区“创建”走深走实。四是搭建理论研究和智库平台促“创建”,创新推出各研究基地与设区市结对共建,实现智库支撑全域覆盖,依托结对共建的研究基地为各市提供经验总结、品牌创建、思想引领、决策咨询和媒介传播等全方位的智力服务。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海林在大会发言时,系统介绍和阐述了鄂尔多斯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144610”(把牢一条主线,搭建四大平台,成立四级组织,实施六大工程,做到十个纳入)为工作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域示范创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复创为主要载体推进工作的具体实践。他说,鄂尔多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布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主线,以有形有感有效为努力方向,以共同体理念、共同体行动、共同体意识渐次融促为顶层设计,以工作格局、宣教格局、行动格局为重点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域示范创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复创为主要载体,以“144610”为落实体系,六个维度,一体发力,既在具体实践中有效推进了工作落实,也在循环落实中不断创造了生动的崭新实践。
        一是各项工作聚焦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纲”。鄂尔多斯市以“纲”为主线,努力把工作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交办内蒙古的“两件大事”扎实推进,2023年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获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市,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制烯烃项目开工建设,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产出“绿氢”,智能风机、单晶硅片等一批新产品实现“零”的突破,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指数排名全国第二,首次进入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能源、现代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羊绒四个世界级产业发展“实景图”已然绘就,转型发展动力十足。丰厚的经济基础让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结”愈加牢靠,各族人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二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在宣传教育、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细化、实化、具体化,使各族群众在“远则观之,近则感之”中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推动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群众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三是夯实共同思想基础。鄂尔多斯市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之初,就明确了共同体理念、共同体行动、共同体意识渐次融促的顶层设计,以理念教育为先、具体行动为要,在全域建成渐次推进、春风化雨的“润物环境”,以实景实物为用、实事实效为本,在全社会形成融合互促、螺旋跃升的良好氛围。理念为先方面,表现在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立体化机制,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全过程。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组织专题学习不少于1次,党委(党组)书记专题党课不少于1次,各级党校主体班次安排课时占比不少于10%;在全市579所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及“五个一”系列活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广场,开设主题公交线路、旅游线路,把宣传教育延伸到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行动为要方面,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骨干、机关、企业、社区、基层、学校、流动文艺7支宣讲队伍,赴9个旗区和社会各界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巡回宣讲活动;制定“石榴籽”工程命名办法,选树石榴籽家庭、企业、学校、嘎查等一批典型;实施共建精神家园、依法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等六大工程,激发干部群众携手前行、同心筑梦的强大正能量;打造《石榴红了》《鄂尔多斯青铜器》《这片草原》等以鄂尔多斯民族融合、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旅演艺品牌。举办《黄河从草原上流过——鄂尔多斯历史文化陈列》等7个展览,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打造生态、红色、乡村、城市、工业、非遗及黄河“几字弯”等七大类主题精品旅游线路,精准规划展示特色优势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串联起30余个嘎查村,打造乌审旗巴图湾红色小镇、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等9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实效为本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更加鲜活、更接地气,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参与度、认知度、融入度、认同度。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载体,各民族从思想上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四是凝聚共识汇聚合力。鄂尔多斯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和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构建领导有力的工作格局、覆盖全面的宣教格局和任务明确的行动格局,全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石。首先,细化实化工作格局。鄂尔多斯市提高政治站位,构建起市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其次,建好用活宣教阵地。建设四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心(基地、所、站)1000多个,发挥主流舆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运用全媒体多样化传播形式,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语境、大氛围,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再次,夯实完善行动格局。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建强四级“领导小组+促进会”组织,建好四大宣教实践平台,实施主题宣讲、共建精神家园等六大工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纳入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实绩考核和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内容,纳入政府工作、部门业务、基层组织重点工作,真正实现了有领导、有人抓、有事做、有考核、有成效。
        五是以创建和复创为主要载体。鄂尔多斯市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始终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策部署上,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聚焦聚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办内蒙古的“两件大事”,着力打造“六个典范”,推进有形有感有效工作。
        2024年全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有形有感有效讲好‘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确保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复创成功。”一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典范。强化政治引领抓好统筹是最为关键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指示和要求,认真落实自治区“一决定”“六条例”提出的各项任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专门召开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动员大会,印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的行动方案》《鄂尔多斯市委关于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的决定》等规范性文件,紧扣“七个作模范”任务,形成“六维一体”的总体布局和“144610”工作体系,从政治上谋划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其次是强化制度建设抓好推进工作。再次是加大保障力度抓好落实工作。二是打造各民族一家亲文化交融典范。首先是健全宣传教育体系,鄂尔多斯市已经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平台1515个、宣讲队伍1812支,创造出覆盖全域、教育全民的“润物细无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社会环境;其次是构建理论研究体系,成立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与国家民委、中国社科院等部门合作,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智库,立项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鄂尔多斯实践研究”“南京知青在草原”等课题22项,形成《石榴花开几字弯》《草原深处知青故事》等理论研究成果30个;再次是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出台《鄂尔多斯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一点一特色、一线一主题、一行一标杆、一地一品牌”创建格局。三是打造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典范。首先开展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工程,按照“北疆文化”建设要求,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鄂尔多斯卷》编纂工作,承办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马铃摇响幸福歌》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不断增强;其次是精心实施“三项计划”,即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活动一万余场次,与重庆市、成都市、延边州达成共建联盟,与多地联合开展“黄河两岸是我家”“西安——鄂尔多斯”联程旅游等活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深;再次扎实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三级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形成“多多评”智能基层治理等典型经验做法。四是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典范。首先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次创新智慧教育平台,建立集四级(市、旗区、乡镇苏木、村嘎查)指挥调度、宣传教育、资源共享、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石榴籽”平台,让智慧平台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再次发挥基地教育引领作用。五是打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典范。通过定位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粮食、羊绒、肉羊、肉牛、奶业5个百亿级产业,通过对14个民族特色村寨进行改造升级,持续推动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壮大。六是打造同呼吸共命运革命传统传承典范。通过鄂尔多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乌审旗红色小镇、牧区大寨博物馆、南京知青博物馆和鄂托克前旗“1+6”红色教育等基地,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为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金字招牌、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贡献鄂尔多斯力量。
        六是以“144610”打造鄂尔多斯民族团结样本。从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政治高度顶格谋划,2022年12月底,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印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的行动方案》,创新提出“144610”工作体系,推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实施六大工程,筑牢干事创业的压舱石。第一,实施主题宣讲工程。由市、旗区两级宣传部门牵头,统战、组织、教体等部门配合,组建“党校教师骨干+专业宣讲团、机关党组织+中心组+干部、基层党组织+促进会+企业工青妇组织+班组骨干、基层党组织+促进会+社工+志愿者+社区能人”等7支队伍,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实现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个100%覆盖,不断增进由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市委统战部机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所安装了广播系统,全体机关干部正在认真聆听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读本,机关把读本内容分解录制成30期音频内容,并插播一首经典民歌,每天上午9点整伴随愉悦的音乐定时播放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下一步计划将广播系统覆盖党政办公楼20多个单位3000多名干部职工。第二,实施“石榴籽+”工程。聚焦全面交往交流交融,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特别是企业、嘎查村(社区)等培育一批“石榴籽+”项目,打造全市“石榴籽”品牌,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讲座、“石榴籽”讲堂、“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活动近万次。全市党员领导干部深入联系点宣讲调研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情况1814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4572次,主题党日活动7716次,累计培训4万余人次,实现全市各级民族干部全覆盖。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中小学校课程教学目录,引导42万余名师生参与民族团结“开学第一课”,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师生心灵深处。第三,实施共有精神家园工程。聚焦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重点从加强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阐释等方面入手,用好“报台网微端”各类媒体平台,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第四,实施共建共享现代化工程。把加快高质量发展与促进民族团结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实施健康鄂尔多斯行动等任务久久为功,为全市实现“三个四”目标任务作出积极贡献。第五,实施依法治理工程。加大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普及力度,将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融入全市普法工作,在全社会、各领域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强化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健全完善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建设“智慧石榴籽”信息化平台,提高基层治理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提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能力。第六,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推动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联动,按规定评选表彰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优化提升民族团结进步“10+6+N”创建体系,建强10个主阵地、主窗口,抓实6项活动载体,拓展多个重点行业和服务领域,13个地区和单位被命名为第八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7个集体24名个人被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
        两位专家的发言得到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民族团结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乌小花教授的高度评价。她说,广西和内蒙古的两位专家,虽然来自一南一北,但共同点是如数家珍给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各自所在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具体实践。实践是理论研究者的宝贵资源,实践与理论的碰撞才能产生出更多更好的理论思维,当然只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才能取得更多更丰富的鲜活实践,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才能深入人心,凝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2024年6月6日第6版
 
 
 
 

责任编辑:王春霞

上一篇:速读

下一篇: 速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