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生态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论坛 鄂尔多斯历史 民俗、祭祀 鄂尔多斯生态 鄂尔多斯人物研究 鄂尔多斯经济 鄂尔多斯文化 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在草原

植被·生态·环境 自然·人文·感悟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10年第4期 作者:潘洁 人气: 发布时间:2011-05-19
摘要: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于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的2002年9月16日,她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光辉指引下,伴随着鄂尔多斯市的党的建设在创新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中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她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保护植被,鄂尔多斯从古至今的文化传统

     沙漠的形成,至少是几万年的演化过程。鄂尔多斯70%的土地埋藏着煤炭资源,说明远古时候这里森林繁茂、草木葱茏。300多年前,康熙皇帝到过准格尔旗一带,对那里的自然景色赞不绝口,其实从准格尔向西、向南,库布其、毛乌素两条旱龙早已在为害肆虐了。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是十几个世纪之前大夏国时的诗句。那时这座高原上居民很少,说人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催生了沙漠,是欲加之罪。只能说某些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助长了某些地段的沙漠化。这类行为,古代有,近代有,建国之后也有。公正地讲,造成沙漠化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的。具体到鄂尔多斯,爱护植被,珍惜树草的文化理念,风俗习惯,古已有之,延续至今,几乎从未间断,而且越来越趋向理性和科学。特别是蒙古族传统文化,对草原上一草一木的爱护,对天地万物的敬畏,达到了虔诚的地步。十二、十三世纪,鄂尔多斯是蒙古汗国疆域的组成部分。圣主成吉思汗以他的箴言教育百姓,用成文法大扎撒约束居民,不得破坏植被、污染河水、残害动物。一旦违犯不管有意抑或无意,都要受到惩罚,甚至处死全家。十九世纪末,蒙古人民包括一些上层人士,抵制朝廷放垦,奋起保护草原,许多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共产党在取得伊克昭盟政权之后,顺应蒙古族人民的诉求,早在1948年,中共伊东工委就出台了限制移民、禁止开荒、保护牧场的施政方针。建国以后,乌兰夫同志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不两利、稳、宽、长的牧区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包括草原植被在内的牧业生产力。文革前的十几年里,虽然曾在机械地执行以粮为纲方针的大背景下,错误地大规模开荒,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但多数时间注重建设植被,保护草场。特别是自1960年起担任盟委第一书记的暴彦巴图同志,提出种树种草基本田这一著名的七字诀,明确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扭转广种薄收,建设基本农田。还提出过草木樨挂帅的口号。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已喊得很响,牧民不吃亏心粮的口号也呼之欲出,暴书记却奔走呼号,身体力行,推动这项关乎伊盟全局乃至子孙后代的最根本的大事,是很有远见卓识和历史责任感的。文革中,这成了他的一大罪状,批了何止十次百次。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来了个否定之否定,重新学习、贯彻暴书记当年极力倡导的做法。盟委领导提出,正确地认识伊盟,科学地建设伊盟,确立了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后又充实为三种(种林、种草、种柠条)五小(小流域治理、小水利建设、小农牧机具、小草库伦、小经济园林),多种经营,把植被建设列为伊盟最大的基本建设。再后来提出三开一治一转换三一五三工程,在集中力量筹划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仍把国土整治列为重点、核心。在初步确定工业立市的方针之后,仍将柠条盟长王玉真聘为盟委的顾问,主持三种整治与生态建设方面的事情。新世纪、撤盟设市之后,建设畜牧业大市、绿色强市、三化互动,以及前两三年才实行的禁牧、舍饲、轮牧的新政策,一脉相承,不离根本,舍得投入,不长时间内,全市植被覆盖度由30%左右上升到70%以上。这是个伟大的飞跃,其意义、价值决不在人均GDP居全国第一位这个政绩之下。

                           伊金霍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地

     1958年,郡王、札萨克两个旗合并成伊金霍洛旗,位居全市中部。人口约为全市的十分之一,土地面积仅占全市6.4%左右。以2009年的数据衡量,以人均GDP、财政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志,伊旗的经济发展已在全市首屈一指。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阿镇早就是全国的卫生城;去今两年连续举办的成吉思汗文化论坛,使伊旗在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掘、整理、传承方面走在了全市其他旗区的前面。此外,伊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评为全国植树造林先进旗。伊旗一直保持着、延续着这一崇高荣誉。全旗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处处草木葱茏、遍地绿荫覆盖。不管是森林覆盖率,还是植被复盖度,都明显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城镇、矿区、移民新村,都把人均占有绿地列为重要考核指标,成陵旅游景区更是鸟语花香,景色迷人。为什么同样受到沙地浸润、论矿产开发力度还要大于别处的这块土地,植被生态优良,风景这边独好呢,为什么三年前总书记偏偏到这里视察并且对这里大加赞扬呢?我想,原因虽多,而主要是人文因素使然。成吉思汗曾经对这里情有独钟,他的陵园就建在绿色的巴音昌呼格草原,他的生态理念代代传承,这些都有力地引导着、鞭策着当地蒙汉人民用碧树绿草装点自己的家乡。伊旗位于毛乌素沙地北缘,地上地下水源都优于库布其沙漠地区。在清朝末年的放垦浪潮中,同准、达、杭等旗相比,属于轻灾区。可是,伊旗也同本市其他旗区一样,长期处在贫穷落后的状态,多数居民从事传统的畜牧业、农耕业,而且安土重迁,较少经商及外出打工的机会。要改变命运,改善生活,只有向脚下的土地索取财富这一条途径。伊旗历届党政领导不约而同地把引导、鼓励农牧民绿化山川,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施政的着力点,惠民的落脚点,而且一届比一届更有决心、更有办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块土地上,涌现无数的草莽英雄绿林好汉。著名的有50年代新庙的公格五字,60年代毛乌聂盖的倪驼羔、70年代新街的王玉珊。近些年,当五荒承包、林权政策到位之后,这类英模简直到处皆是了。如今来成陵旅游,到伊旗投资建厂办矿,出差到这里办公事、走亲戚,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一进入伊旗地界,明显看到树多了,山青了,草绿了,明沙不见了;公路两旁、行道树队列严整;农田周围,防护林网络绵密。难怪总书记专程来此视察,回京后探望科学家钱学森时又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伊旗继经济、文化之后,又登上了一座生态文明的高地,为全鄂尔多斯增添了光彩。更重要的,是为16万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小康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牢记历史、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鄂尔多斯近几年才达到的三生有幸(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改善),在国内外广为传播。冷静客观的领导和学者认为,生态改善的成就、意义远大于前两项。生态改善不能完全归功于人,客观上,这些年降水量大幅增加,还有气候变暖,都在人努力的同时,提供了天帮忙。我想说,目前我市的生态、植被都是相当脆弱的,假如连续几年大旱,依然会出现非常拮据的状态和被动的局面。是否真的达到了70%,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对总的态势有个清醒的估价。总体遏制,局部好转比较符合客观实际。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达65%,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达16%就不太有把握。总的看来,势头很好,任重道远。太久的无法考证,近代以来,让生态恶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剧增,以及灾荒,战乱和苛政。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入侵,让国人被迫分担巨额的战争赔款,腐败的朝廷放垦蒙荒,搞得蒙地民怨沸腾,塞上满目疮痍。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火,不仅使成千上万的百姓丧生,而且使大片的国土草木枯焦。最令人痛惜的,是在错误方针政策指使之下,建国之后几十年中我们亲手制造的植被与生态的破坏:在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口号指引下,在草原上开荒、毁草种粮,其结果是,粮食没产出多少,土地严重沙化了,一遇大风,沙尘满天。在全民动员,大炼钢铁热潮中,大量砍伐森林,投入土高炉的无底洞。结果是,没炼出一点合格的钢铁,却严重污染了土地和环境。在人多议论多,热气高谬论引导下,在计划经济体制约束下,人口迅速增加,生活压力增加,土地负荷增加,滥垦、滥牧、滥伐的三滥逐年加剧。一次、一季的植被破坏,十年、二十年甚至整整一代人的努力也未必弥补得起来;而土地、大气、水源的严重污染,百倍、千倍的财力投入或许才能得到控制性治理(而非根除)!

     伊旗从上到下,有着高度的生态文明自觉。前几年淘汰焦粉、焦油等落后产能上,表现果断坚决,有壮士断腕的劲头。因为当时该项产品销路很畅,效益也好。此外,矿区的复垦,还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也卓有成效,走在了全市的前头。

                                                                  几点感悟和建议

     首先,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这并不是说人定胜天或鼓动与天奋斗,而应顺应自然规律,和谐相处,努力建设植被、改善环境、促进生态文明。人是生态恶化的直接受害者,也是生态改善的最大受益者。人也是自然生态的主人。伊旗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要树立科学的生态观,积极的生态意识,在掌握生态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植树种草,绿化美化我们的家园,而不能消极等待,无所作为。

     第二,植被、生态、环境是我们这个地区发展建设永恒的主题,须臾不可忘记,丝毫不能放松。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农牧民三个积极性,将目标要求加以量化,列为地方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从战略规划上推动,以法规政策呵护,用价值杠杆鼓励单位与个人为绿化大地,重现秀美山川献智、出力、斥资。

     第三,将植树种草、保护植被列入转型三化体系当中,即着力推进生态转型,将林、草纳入农牧业产业化的项目安排和工作进程之内。人的不当生产活动、生活需求会损坏植被与生态;与此同时,人又是遏制生态恶化,造林种草、治理荒漠的能动力量和创造源泉。具体到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这样人口密度很小的地段,城市化应顺其自然,既不设限,也不过分追求。否则会造成断档和空白,使偏远地方的生态处于失控的状态。

     第四,从伊旗做起,在全市范围内搞一次生态普查,为编制规划,战略决策提供依据,避免误判导致的无谓损失。

    

    作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sarina
责任编辑:潘洁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