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专刊专版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学研究 鄂尔多斯日报专版

忠诚与奉献——回忆父亲宋风山

来源:《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2013年第 作者:宋文英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0-14
摘要:1984年11月14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就是这一天,我的父亲宋风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距今已二十九年,但他的音容笑貌常常伴随着一幕一幕的往事在我脑海中涌现盘旋。 1912年腊月,父亲出生在陕西省靖边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境贫寒,生活拮据。 1936年2月志

       1984年11月14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就是这一天,我的父亲宋风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距今已二十九年,但他的音容笑貌常常伴随着一幕一幕的往事在我脑海中涌现盘旋。
       1912年腊月,父亲出生在陕西省靖边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境贫寒,生活拮据。
       1936年2月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靖边县马连坑乡任民兵连长,1942年参加靖边县八路军骑兵团任班长,1944年调任马连坑乡党支部书记,1945年调任伊盟札萨克旗通格朗区区长、札萨克旗民政科科长、郡王旗建设科科长、农牧部长,札、郡两旗合并后,任伊金霍洛旗旗委常委,农牧部长,旗政府副旗长,政协副主席等职。离休按副地级待遇。

剿匪肃特 保卫家乡

        我的家乡陕西省靖边县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但仍有土匪不时来抢劫。父亲任乡党支部书记、民兵连长时经常组织民兵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土匪来袭扰时就组织民兵围堵歼灭。他在那火红的年代里将生死置之度外,带领民兵和白匪浴血奋战。
        20世纪40年代,东乌审奇玉山部勾结胡宗南大举进攻陕北边区,我那时八九岁,记得当时天气很冷,母亲快要生孩子,父亲忙于组织群众转移,无暇照顾母亲。八路军高平司令员的部队撤到陕南山后,奇玉山、马鸿逵匪帮不时来烧杀抢掠,奸淫妇女。记得当时我村有好多媳妇、姑娘把头盘起来,把黑炭糊糊抹在脸上,或扮成病妇。有一天傍晚,我们刚做熟饭,突然听到放哨民兵喊:土匪来了。父亲未来得及吃饭就组织群众转移。我们全家就往沙湾跑,约半夜时分土匪才撤出村外,父亲又悄悄回家,用衣服袖子装了饭拿到沙湾给我们吃。
        记得有一年,八路军司令员高平及警卫员就住在我们家,八路军的战士捉回两个国民党匪兵的密探,高平司令员立即指示就地处决。父亲还组织群众给八路军支援过马匹、粮食。
        父亲1945年调伊盟后,在1949年、1950年剿匪肃特、镇反运动中带领民兵缴获敌人短枪十余支、长枪三百支、子弹不计其数,还活捉了匪首刘九维。听母亲讲,父亲有一次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父亲视死如归,没有屈服。

吃苦耐劳 勇于奉献

        1945年,根据革命发展需要,父亲离开了家乡陕北,支援蒙绥地区开辟工作,同鄂尔多斯蒙汉各族人民一道保卫边疆,建设边疆。
        伊金霍洛旗的5899平方公里土地,15个农牧区人民公社,140个生产大队都留下父亲的脚印。他的心血灌溉着这片沃土,把毕生奉献给这里的人民群众。他在任几十年,一直主管农牧业生产,可谓农牧业通。他对伊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每条季节河的水量,四季风沙的走向、起止时间、降雨量等都掌握得很准确。人们都说:“宋部长是气象台长”,经常向他咨询天气变化。
        父亲的同事说,他一生最喜爱两件东西:一是“走马”,他的马个高腿长,是全旗的“名走马”,每年三月成陵祭奠赛马,总是前三名,驮着他走遍全旗各个角落。遇见羊群下马询问牧工羊场怎样,牲畜膘情如何,有多少“百母百仔”。遇见耕作的农民下马扶耧播种,咨询墒情怎样,下耕多少,一定要抢墒下种,磙压保墒。去了生产队吩咐饲养员喂好他的马。“放心,宋拜老,我要像伺候老人一样喂好你的马。”饲养员笑着说。二是土地,对伊旗55万亩农耕地,分为干旱梁地、干旱沙地、二阴地、下湿地、塔地、梯田等类别。哪类地宜种哪种农作物他都如数家珍。心知肚明,分类指导。
        20世纪50~60年代,大寨人凭着一双手、两付肩、一把镢头、两只箩筐,不分昼夜的苦干,硬是在“山高石头多,地无三亩平”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田,不仅解决了大寨人的粮食问题,每年还为国家上缴二十多万斤余粮,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父亲曾三次参观大寨,每次都有沉甸甸的收获。他曾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寨人才是真正的战天斗地干革命,我们的自身条件不比大寨差,而是四平八稳混革命,再混下去是对党和人民的罪过,我们一定要学习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伊旗十万人民与天斗与地斗,彻底改变伊旗的贫困面貌,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1965年春节刚过,父亲就来新庙公社蹲点,新庙大队水源不足,需修渠引克锁沟河水,源头在神木境内,父亲几经协商达成共同开发利用协议。带领全队社员群众,开山劈岭,跨沟架桥,苦战三个月,七里多长的水渠全线贯通。“五一”劳动节,天和日丽,开闸送水,清澈的溪水娟娟流入古城壕生产队,滋润着农田。父亲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社员们早已换上夏衣,他仍穿着棉裤棉袄。社员们关切地说:“宋拜老,多亏你的辛劳,水通了,快回家换夏衣吧!”“换衣是小事,通水才是大事!”他高兴地说。新庙大队实现了水利化(人均二亩水地),当年粮食亩产过“黄河”(亩产八百斤),荣为伊旗、伊盟、自治区农业学大寨先进大队。
        成于俭,败于奢。父亲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延安精神带到农村牧区,带到百姓身边。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朴素的衣服,鞋是母亲做的布鞋,大补档裤子,保持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本色。一年365天,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把广大农民群众看成是自己人,在我们家里经常有我们不相识的农民伯伯来做客,父亲同他们又是唠家常,又是谈生产,关系是那样的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样。

儿女楷模 信念坚定

        光明磊落,肝胆照人。在十年动乱的年代,父亲被打成了走资派隔离审查、批判斗争,使父亲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到极大的摧残。但父亲对我们说:“我不是反革命,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们全家要相信党会实事求是解决。”
        父亲还教导我们:“你们不要以干部子女为骄傲,要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大弟、二弟、妹妹都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大弟宋文义在巴盟一农场插队锻炼近九年,父亲去巴盟看过大弟一次,还给儿子安顿:“这里地很好,应安心劳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父亲得到平反,恢复工作,当时受害者都得到平反,落实了政策,安排亲友。我让父亲把我大哥从陕西农村迁到伊金霍洛旗,父亲说:“你大哥年龄超了,按党的政策不能。”
       回忆父亲坎坷的一生,我觉得有不尽的遗憾。父亲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没享受过一天清闲,甚至都未来得及感受儿女回馈父亲的养育之恩。父亲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贫穷,也充满了奋斗与奉献。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行,乐观豁达的胸怀,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精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我留下了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父亲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父亲慈祥的音容笑貌永远陪伴着我!
        父爱无疆!

        作者单位:工商银行鄂尔多斯分行

责任编辑:宋文英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