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万年的传统草原畜牧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发挥过维持人类生存、繁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巨大历史性作用,创造了最有影响力、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草原文明,包括游牧文明。但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出现,人口爆炸性增长,需求日益扩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气候快速变化,降水减少、干旱加剧、灾害频发,造成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和荒漠化、贫困化等全球性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草原畜牧业靠天长草,靠散放养畜,靠牲畜在草原自由觅食,靠初级畜产品的市场交易,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形势。自身固有的水、草、畜、人(需求)矛盾不断加剧,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含沙化、盐渍化)。草原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不断减弱,减弱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变化,人类的无序开发及牲畜的超载活动。牧畜数量质量下降,牧民收入减少,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的恶性循环,使延续万年的草原畜牧业难以为继,使占我国国土面积42%以上的牧区畜牧业经济萎缩。这是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固有矛盾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激化的必然结果。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改变草原畜牧业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按照钱学森草产业理论建立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新模式新体系。 这个新模式新体系,我的构想是:坚持钱学森在大草原上发展知识密集的种养加科工贸一条龙的草产业理论,坚持有利于恢复发展草原生产力和有利于发展创造社会生产力的目标,坚持以水定草、水草平衡,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增草增畜、提质提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建立适度规模的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对草原和畜牧业生产统一经营管理;以合作组织为单位,建设优质牧草人工种植基地,培育自然打草场,进行饲草料加工储备;对牲畜实行舍饲半舍饲,在恢复了植被的草场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区轮牧;对现有退化草原实行封禁保护,禁牧、休牧、限牧,自然恢复植被。 一、坚持钱学森草产业理论。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战略科学家。出于他关心国家发展,关心人民生活的责任心、使命感,基于他对高科技农业的深刻理解,结合他在上世纪70年代搞两弹一星试验期间对甘肃、新疆、内蒙古等西部地区了解的实际情况,运用系统论的知识和方法,提出要在21世纪的中国实现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革命的理论,其中包括草产业理论。钱学森说:“草产业是在大草原发展的以草为基础的综合其他种植、养殖、加工的大产业,将来要在内蒙古等地实现”(1985年12月28日在致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余复陶信。200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钱学森论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简称《三论》)。1986年7月22日钱学森致时任内蒙古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王明昶同志信中进一步指出,草产业“1.要逐步发展人工种草、施肥;2.要逐步搞牧草收割,运到饲料加工厂加工;3.大力发展饲料加工,现在全自治区饲料加工有发展,已将近每年约20亿斤,但还不够,全区将来年产应是数亿吨;4.要逐步实现集中工厂化饲养;5.综合深度加工;6.草产业要包括多种饲养业,如微生物(单细胞蛋白);7.运用系统工程搞好复杂的经营管理。以上都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达不到荷兰的水平,也要做到新西兰的水平。”(《三论》)我体会,钱学森草产业理论的核心内容概括有六条:一是专指大草原上的草业,以大草原为载体;二是人工种草为基础;三是集中工厂化养殖,即高水平的舍饲;四是草畜产品多层次加工,综合利用,形成种养加科工贸产业链;五是知识密集,产业体系的全部生产过程都要运用所有能够运用的高新科学技术;六是运用系统工程的知识、技术、方法进行科学管理。钱学森草产业理论还要求,不断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技术创新研究和运用;要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体制机制;要逐步以产业集聚程度形成小集镇,以及防护林、道路等地理建设。 二、坚持以有利于恢复发展草原生产力,有利于发展创造社会生产力为目标。草原如果加上草坡草山草滩,是占国土面积最大的一块土地资源,是人类可再生资源最宝贵的载体,既承载着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生态功能,又担负着人们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生产的经济功能。目前我国大草原的这两个功能都在萎缩减退,集中表现是植被退化,生产能力下降,还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灾难。因此,我们在改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建立新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时,必须首先考虑和把握是否有利于恢复草原植被,恢复并发展草原生产能力,进而恢复并增强大草原的生态和经济两大功能。有利于恢复发展草原生产力的就是可取的,否则就是不可取的。这是第一个目标,也是一条大前提硬标准。还有一个目标,也是一条高标准,那就是发展并且要创造新的社会生产力,这主要是指在大草原上,因地因时制宜,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力和广泛运用高新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三、坚持“以水定草、水草平衡,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增草增畜、提质提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这四条原则是处理草原畜牧业本身固有的水草关系、草畜关系、畜人(需求)关系,或叫矛盾的办法,也是改变草原畜牧业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建立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新模式的基本保证。“以水定草、水草平衡”。草是草原畜牧业的基础,水是关键。无草不会有畜牧业经济,无水则无草。水草平衡才能保证草原植被不退化,才能保持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我国草原的绝大部分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总体缺水,但阳光充沛。要利用科学技术,克服缺水的困难,利用阳光充沛的优势发展草产业。对于草原上的水,一是要了解水情算清水账,二是以水为先以水为限决定种草品种、规模、方式,三是要管好水、用好水、节约用水,四是提高水的利用率,也即提高产出率。用同样的水,生产更多更好的草。“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这是发展畜牧业的一个普遍原则,要积极理解自觉运用。但如果简单地用当地草原的产草量为标准确定饲养牲畜的数量,就有些消极,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忽视了人的发展需求,当然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虽然顾不及人的需求,也对生态有些好处。“增草增畜、提质提效”。这是上世纪90年代,内蒙古党委提出的一个方针,这是一个积极的促进发展的方针,解决了“以草定畜”消极的一面。如果科学合理地规划利用草原及草原上的水,科学合理地设计饲养牲畜,就可以利用同样的水增加草的产量和质量,增草增畜、利用同样的草提高牲畜的饲养量和单位产出,提质提效。这个方针把“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提高到了既保护草原,又发展生产、富裕生活,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水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就是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我国的草原面积很大,各地所处经纬度不同,气候不同、降雨量不同、土质不同、植被品种不同,还有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运用、人口规模及自然界发展变化的不同,决定了草原畜牧业这一经济活动和生产经营方式一定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科学确定长年禁牧区域,休牧时间,轮牧方式,草畜平衡标准,达到草原保护优先,保护与利用兼顾,生态、生产和生活统一。完全缺水草场,要坚决退牧还草,保住生态,牧民生产生活另找出路。 四、建立适度规模的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对草原和畜牧业生产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社区合作组织是一个组织体制问题,是我国在农村牧区工作中长期探讨的一个大问题。改革开放后,农村牧区首当其冲打破了一平二调的大锅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牧区生产力,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牧区改革带动了城市改革,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需要,生产力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家庭经济规模也很难壮大了。于是,不少地方出现了统分结合的新体制和新的集体经济。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草原畜牧业经济更需要合作起来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一是畜牧业发展速度快,极易形成规模;二是生产经营环节多产业链条长;三是需要一定量的草场空间;四是科技应用多。因此,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管理、科技人才和劳动力资源。现在不少牧区分散经营的牧民,普遍希望组织起来,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至于合作规模大小,集体化到什么程度,应视各地不同情况而定,逐步扩大,合理完善。 五、以合作组织为单位建立“优质牧草人工种植基地,培育自然打草场,进行饲草料加工储备”。开发优质牧草人工种植基地和饲草料科学加工,是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新模式最重要的内容和标志,是恢复提高大草原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提高牧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传统草原畜牧业,“草”的生产是靠天、粗放、自然的生产体系,“草”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肥、除害、防护以及草种的优劣,牧民都很难大面积人为干预,也没有干预的习惯。新的科学技术用不上,完全听天由命自然生长,靠天生灭。随着人口增加、市场需求增加、牲畜头数增加、降水减少、干旱加剧,特别是超载过牧,春、夏季牧草不能完全修复,秋季草籽不能成熟落地,草的生长时间不足、缺水缺肥、草的高度密度,产草量逐年下降,造成牧业生产、牧民生活、草原生态的恶性循环。而人工种草并进行科学加工储备,是改变目前严重局面的唯一重要建设性举措。人工种草的好处是:1.可以选择产量高、含蛋白高、质量高的优良牧草品种。2.可以人工灌溉、施肥、抚育、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可选择营养价值最好时间适时用机械收储。3.可以从打井、整地、选种、播种、灌溉、施肥、防止病虫害、收割、加工等各个环节不断地利用高新科学技术,进行节约集约化生产经营。4.人工种植的优良牧草产量高,亩产可达万斤以上,是目前草原平均产草量的20~40倍,甚至更高。1亩人工优质牧草,按每个羊单位全年600公斤混合饲料计可供全年饲喂5~8个羊单位;如果加快出栏,以饲喂6个月计,可养10~16只羊单位;如果在有条件的草地上待牧草长到七、八月份或成熟时,轮牧3个月,那就可养20~36只羊单位。保守点折半计算,可饲养10~16只羊单位。100亩人工草地就可养1000~1600只羊单位。5.不必以草原自然产草量为标准进行以草定畜,消极限牧,增草增畜、草多畜多,限牧不限养,可以规模化养殖。6.合理储备饲草料,有效防灾、避免灾害损失。7.节约草场,用百分之几的极少量草地人工种草进行舍饲半舍饲,可以把百分之九十几的大面积草原草场围封起来,休养生息、自然恢复植被。8.增加饲草、多养牲畜,为饲草料加工,畜产品加工提供充足原材料,为改变工业结构、经济结构,为扩大经济增长渠道、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条件。9.草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加工层次的深入,既可扩大就业率,又可极大地提高牧民收入,确保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畜多肥多、加工下脚料也多,可以用畜肥养鱼、养蚯蚓、制沼气,废料资源化,蚯蚓可以做饲料、提高饲料质量。沼气可以照明、取暖、烧水、做饭、可以发电、做动力气,沼气渣液是最好的有机肥,既肥田又少病虫害。11.人工种草一举可以使占国土总面积40%以上的中国大草原绿起来,使草原畜牧业经济活起来,使牧区人民富起来,使目前草原畜牧业的恶性循环转变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 自然打草场,是不少牧区牧民在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下寻求人为育草增草的一个创造。虽然不能向人工种草基地那样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但把牲畜隔离开来,保护自然牧草生长成熟后收割储备,用于防灾补饲,也对发展草原畜牧业做出了不少贡献。自然打草场要继续保留,并且要仿照人工种草基地的做法管好用好,特别是辅以浅插、补插优良牧草品种等措施。同时它有给人工种植的优良牧草添加自然杂草的作用,也有保护湿地,作为冬季轮牧草场的功能。 六、解决了饲草料的基础上牲畜实行舍饲半舍饲,在恢复了植被的草场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区轮牧。这是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新模式的第二个主要内容和标志。搞养殖主要看三条,一是牲畜品种。品种要优良,而且必须不断地进行选育、改良或引进良种。同样的饲养成本或投入,良种畜比普通牲畜的产出率高、价值高、效益高。二是饲草料。饲草料要满足营养需求。牲畜是动物,动物是要进食的,养畜不养草,等于不养畜。饲草料的营养价值和满足程度决定牲畜的质量和产出率。三是饲养方式。饲养方式要根据饲养条件和使用目的决定,但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健康快速生长为目的。实际上发展畜牧业的目的主要是生产和增加包括绒毛皮肉奶油骨杂在内的畜产品,增加财富,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及营养需求。饲养方式,不外乎三种,一是在自然草场上散牧,让牲畜自由觅食,这是草原畜牧业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二是全舍饲、圈起来喂养,这是农区畜牧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或是完全工厂化养殖的育肥方式;三是舍饲半舍饲加半散放,这是草原畜牧业新模式的基本饲养方式。根据目前草原退化,产草量低下的客观条件和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的需要及可能,我们必须也只能采取第三种方式。舍饲半舍饲的好处,概括有以下八条。1.充分合理地利用饲草料,极大地减少甚至避免饲草料及其有效营养成分的浪费;2.老人、妇女(在家庭)等半劳动力就能用加工饲草料饲喂,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现在可以用自动化机械投放饲草料;3.可以避免或减少牲畜疫病,特别是传染病;4.饲喂及时,不缺营养,能提高牲畜的单位产量;5.牲畜瞟情不受季节限制,可随时出栏,缩短了饲喂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商品率;6.可以加快繁殖,小畜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减少空胎、落胎和幼畜死亡率,提高繁殖成活率;7.适合任何家畜;8.半舍饲就是既要舍饲,也有草原散放自由觅食,保持半自然状态,保持草原畜牧业绿色有机无污染本质。 散放就是在恢复了植被的草原上划区轮牧。 七、通过人工种草、舍饲半舍饲,对大面积的退化草原实行封禁保护,禁牧、休牧、限牧,自然恢复植被。这是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新模式的第三个主要内容和标志。在过渡阶段,可以视情况完全禁牧,也可以在一定时间休牧、限牧、划区轮牧,但要以恢复植被为主。待草原植被恢复后即可利用,配合舍饲半舍饲,科学规划设计,在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原则下合理划区轮牧。这样做,既可以保持草原畜牧业的半自然特点,也可以充分利用草原上的野生草资源,还能减少草原火灾风险。 围绕以上三个“重要内容和标志”,逐步建立能够顺应自然、顺应气候变化,能够有效防灾抗灾,用提高基础母畜比例和出栏率平衡水草关系、草畜关系等正常的管理体制和调节机制。 改革草原畜牧业传统生产经营方式迫在眉睫。要想恢复大草原的生态功能,而不想让草原生态继续恶化下去;要想保持和发展草原畜牧业经济,而不想放弃这一可再生资源经济;要想全面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想片面局部“调整”“转变”了事,就应该也必须下决心进行草原畜牧业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新模式。 进行草原畜牧业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新模式是一场革命,是一场绿色革命。不可能轻而易举、一蹴而就,需要做多方面过细的工作。但在内蒙古,现在已有一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只要政府主导,加强领导,制定政策,做好方案,搞好示范,树立典型,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做好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工作,改革就会顺利进行,效益就会较快显现。 作者: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