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寨石窟是位于内蒙古大草原深处的元代佛教石窟寺。阿尔寨石窟现存六十多座石窟中,有十几座石窟遗存壁画。阿尔寨石窟开凿年代大约在北魏时期至西夏晚期。 阿尔寨石窟壁画中,大多数是藏传佛教佛像图,其中主要以密宗图和财宝天王的几种变相图为主。除此之外有蒙古族信仰崇拜图及喇嘛僧人图,还有蒙、藏、梵文咒语和赞词。 石窟寺在蒙古汗国时期进行过局部维修。元代在小山顶上建造几座殿堂,在石窟中画壁画,进行密宗修炼,画几种财宝天王变相图和蒙古族招财纳福图、祭祀帝王图,进行祭奉。 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后,秉承自成吉思汗至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时期实行的大蒙古政教并行制度,并紧密结合大元帝国的实际情况,将其更加广泛的范围付诸实施。元朝忽必烈汗时期政教并行的宗教政策主要内容是:继续实行各教平等政策;让各教派代表自由辩论,利用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优越性;宣布佛教为元朝国教;相继封藏传佛教萨迦派尊师八思巴及其他高僧为国师、帝师,授予玉玺,让其统一管理宗教事务;皇帝为宗教领袖封号,接受他的灌顶等诸多内容。忽必烈实行的政教合一制度,对实现元朝的大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和睦起到了重要作用。 1253年,忽必烈奉命进军云南,在返回途中与八思巴相遇。忽必烈把八思巴请到军营中,询问有关西藏历史的诸多问题。八思巴对答如流,使忽必烈的好多疑难问题均得到解明。因此忽必烈十分器重八思巴。 让我们先看一看八思巴应忽必烈大帝之邀,到蒙古后操办的几种重要宗教活动的记载。八思巴通过察必夫人,为大汗、皇后、贤贵们宣讲佛法,举行喜金刚灌顶仪式,接收他们为佛徒。 忽必烈关注、崇敬佛教,并不是偶然的事情,更不能单纯地认为只是听从察必皇后的劝说而崇信了佛教。蒙古取得政权,治理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时,只靠在北方形成的固有的萨满教是远远不够的,当时萨满教已走向下坡路,逐渐衰落。正在这时又发生了萨满教巫师们把忽必烈的父亲拖雷作为替身,为窝阔台攘灾的悲剧。这也是忽必烈崇敬佛教,嫌弃萨满教的另一个原因。 忽必烈奉行了“以佛教修心、以儒教治国”的策略,责令编写《十善福白史》,阐述“政教并行”的思想,利用宗教巩固了国家统治地位。 据史料记载,忽必烈下诏全国建立一百零八座寺庙,兴办佛教事业。阿尔寨石窟顶上的元代寺庙遗址,可能是这一百零八座寺庙中最早建的庙堂之一。 《八思巴传》明确记载到:1271年,八思巴三十七岁,向大汗提出辞呈要回西藏。忽必烈预料八思巴寿命不长,此别就是永别。因此忽必烈亲自从上都护送八思巴到河套。由此可见阿尔寨石窟寺是当时河套内最大的寺庙,至今除阿尔寨石窟之外还未找到有关其它寺庙的记载。 忽必烈执政时期非常信任和崇敬八思巴,封他为“帝师”、“大宝法王”,让其统领全国佛教事务,管理藏区的职权。八思巴圆寂后,忽必烈汗向全国发出吊唁布告,追认八思巴为“西天佛子”,高度赞扬他生前的“功德”,为他建立灵塔,花费大量金银厚葬。世祖之后继位的诸皇帝,都表达了怀念八思巴的心情。至治元年(1321年)英宗皇帝向各地下诏书,要求敬奉八思巴像,立碑赞扬其“功德”。泰定元年(1324年),泰定皇帝下诏:“绘帝师八思巴像十一,颁行各行省,俾塑祀之。”从此,元朝诸帝遵循此规,各地祭祀八思巴像,立碑铭记其功德。 所以在元朝,奉皇帝之诏建立的召庙、石窟寺中画国师之像,代代祀奉,不忘其功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现在我们看一看阿尔寨石窟中如何画八思巴有关活动的。 在阿尔寨石窟第三十一号窟窟门右侧壁上画有财宝天王像,其下面有二十多人接受一位高僧受戒之图。在二十多人正中间讲经的僧人可能就是八思巴。僧人右侧听经的威武端庄者大概是忽必烈,忽必烈旁边梳两束辫的女性,应该是忽必烈夫人,这一情景与《八思巴传》中记载的忽必烈和夫人及其家族25人接受萨迦灌顶之说相吻合。 第三十一号窟西壁下部有一幅中有梵人、藏人、蒙古人以及其它地区来的众多僧人聚集一处聆听八思巴讲佛法,这个场面充分再现了元代各民族团结和睦,实现大统一的盛世。 据记载,1258年八思巴受大汗之命与中原地区来的十七名道士辩论《老子花胡经》的真伪,他引经据典,使道家理屈辞穷,用智慧和学识战胜了道士。第三十一号窟西壁第二组第三幅画就是八思巴与道士辩论图。由此看来,阿尔寨石窟无疑是佛教传入蒙古的第一道门坎。 从阿尔寨石窟寺遗址发现的建筑砖瓦和其它建筑材料标本,初步证实了阿尔寨石窟是元代较大规模的寺庙,是一座修炼佛教密宗的圣地。 在蒙元时期,阿尔寨石窟最早为拖雷领地,后来忽必烈等人也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因此,阿尔寨石窟是研究蒙古汗国和元朝历史文化、宗教民俗方面的难得珍贵遗产。
参考文献 1.《八思巴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版 2.[蒙古]策仁曹德那木著《蒙古族佛教文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鄂托克旗文物保护管理所原所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