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宁教授在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中,在已经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认识方法问题。陈教授曾经在《学术感受》中说:地方的建设包括文化建设,是地方领导出主意,办公室秘书出材料,会议通过研究和决定,于是就实施了,这个循环就完成了;研究机构也是先出题目,立项搞科研,写成文章发表,书也出版了,然后评奖评职称,这个过程也完了。这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小循环。如何形成一个大循环,连成一个整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这是至关重要的。陈教授“在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的综述总结”中指出:“不要把自己规定在很具体、很狭小的范围内。地方的文化资源是一个综合体,而学科是我们认识主体的一种划分。现实的生活并没有这样严格的划分,所以在对地方历史文化现象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有多学科的意识”。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每个人的思想都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小循环。在一个地区,不仅政策研究和学术研究的两个小循环可以形成一个大循环,而且所有人的小循环也可以形成一个大循环,问题是要找到一个大循环的同心圆的中心点。另一方面,我们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历史等不同角度来研究,这只是认识主体的一种学科划分,而地方学所研究的主体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综合体。因此,地方学必然会跨学科综合性研究,使各个学科的小循环形成一个大循环。那么,这个中心点是什么?怎样通过跨学科研究使各个小循环形成一个大循环,从而有效整合更多的智慧,创建完整的学科体系?这是需要我们长期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人的思维方式中,大概诗人与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差异最大。郭沫若说:“诗人与哲学家的共通点是在同以宇宙体为对象,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既然差异最大的思维方式也有“共通点”,都以透视一个“核心”为天职,那么所有的思维方式也都可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更深层意义上,人的思维运动与自然界的运行,都遵循着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法则在无形中决定人的命运并支配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自然法则是大循环的中心点。它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了所有的系统;以探索它为核心的学科,可以跨越所有的学科,使人类科学文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那么,自然法则是什么?老子的“道”、成吉思汗的“长生天”、马克思的“真理”等,都是对自然法则的一种探索。马克思说:真理像光一样,真理是普遍的。“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等等,都只是构成精神个体性的表现形式,而内在实质是他们所遵循并且占有他们的真理(道、长生天等只是称谓不同)。他们所探索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规律本身,对我们来说是相同的客观存在。真理不仅占有马克思,而且占有任何人,包括历代所有鄂尔多斯人;因此我们直奔真理,把在无形中决定鄂尔多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法则作为核心内容来研究探讨。
只有探索规律,才能创建学科体系,从而有效服务社会现实。市委书记白玉刚指出:“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来看,政府、企业和个人不同程度存在对市场经济规律研究不够、把握不准的问题”;“要全面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强化党委、政府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转型发展中更好地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资本属性的历史条件下,市场经济规律就是资本运作规律。政府、企业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整个社会,都需要认识和把握这个规律。
2014年,我把探索规律服务社会作为重点课题,完成《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书稿,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比较研究,探索规律”:“老子道学的含义与作用”、“成吉思汗文化的生命活力”、“马克思理论的内在灵魂”、“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的现实意义”四章;二是“集成创新,再论资本”:“资本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资本的基础、目的、构成、实质以及历史任务”、“资本基础上的现代家庭与人的自身生产”、“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与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四章;三是“创建学科,服务社会”;“消除二元结构,促进一体化发展”、“以人为本,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回归自然,发挥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营造道法自然的城市主题文化品牌”四章。
作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副会长
|